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五步教学法之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来源:六九路网
4 

黄丰兰(江苏省江阴市初级中学)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

”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五步法数学课堂是以提高以知识网络图为教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价值取向,

以独立探索、小组合作为基本学习方式,以培学载体,

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教学保障,以合理的评满足数学不同课型的教学目标和价机制为学习动力,

实施固定两步,变式三步的数学教学。该课堂需求,

教师为主导,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习习惯将为该教学的实施提供良好的保障。经过多笔者从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四个方面着年的实践,

手,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此来促进五步法数学课堂的有效实施。

()讲究适度预习。1

预习不足,很难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也就很难课堂上也容易顾此失彼;预习对学习内容提出质疑,

学生往往滋生骄傲情绪,对教师的讲解不以为过度,

然,上课容易走神,结果错过了教师对疑难问题的讲还是预习过度,都是不科学解。所以无论预习不足,

,正确把握“度”每天安排十几分钟时间为宜,让学的,

生进行适度的预习。

()明确预习任务。2

有些教师只要求学生预习,但没有具体的预习任务单,抱着“多则鼓励,少则加冕”的态度,让学生自行确定,这就造成了学生预习不足或过度预习的不科学现象。一般情况,笔者布置学生预习有如下任务:

一标:若是概念课,则思考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若是性质课,则探索运用了哪些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并对新概念或性质的探索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标注。

二疑:初步理清预习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例找出课本中让自己感到费解的题的解题依据及方法,地方。

三画:以知识网络图为载体,做预习笔记。通过把所学的内容加以提炼和概括,用知识网络图预习,

的方式,理清知识脉络,理清知识层次。

1 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提高五步法课堂效

率的基础

课堂容量、课后作业的增加,有  因初中学科数目、

不注重数学学科的预些学生会以学习任务重为理由,

习。如果学生能在上课之前做好预习,对所学内容做学习效果自然能得到提升。到心中有数,

1.1 预习习惯问题分析

常见的预习存在两种方式:一是浏览式预习。学生先把新授内容简单浏览一遍,然后在课本上画出概缺少思考和研究,念及结论。这只是浅显层次的预习,

所以效果并不理想。二是拉网式预习。学生先把新授内容完整看完,然后模仿例题完成书后练习。这种预习方式与前者相比,难度大,时间长。同时笔者发现,由于预习过程中会有疑问,或理解上出现偏差,从而导致解题的方法不科学或解题错误,而这种错误的思想学生就会在今后的学习一旦在学生脑海中先入为主,

中反复犯同样的错误,其效果自然也是不理想的。1.2 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基于以上现状,笔者在培养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主要采用如下策略:时,

2 良好听课习惯的培养是提高五步法课堂效

率的根本

教师都会认真准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每节课,

备、精心设计,希望能在教学的核心环节中充分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课堂上每学生学习的效率,

个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最终取得的学习效果也各有差异。

2.1 听课习惯问题分析

学生听课常见两种错误现象:一是“听”教师所

讲。有学生认为听课就是坐在教室听教师讲。学生在这里充当了收录机的角色,仅记住了教师所讲的内容,但没有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也有学生认为预习部分不需要再听,

只需要听未预习的知识内容。其实,预习从某个角度看类似于盲人摸象,它只是让学生摸到了知识的零星点点,并不全面,许多教师解说或点拨的关键内容,由于没有认真听反而错失了。二是“记”教师所写。把教师所讲的概念、性质、定理、例题均抄在笔记本上,甚至有学生只赶着抄教师的板书,而不消化教师所讲的知识。其实“记”更多只是为了记忆和复习,理解才是听课的最终目的,能理解知识又能记录笔记固然好,但当两者不能兼顾时,应以理解为先。

.2 良好听课习惯培养策略

笔者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时,指导学生坚持“五到”,取得了不错的听课效率。

(1

)坚持“耳到”。“耳到”即认真听讲。首先认真听教师讲。对于已预习的知识,

学生一边听一边比较教师的思路与自己预习思路之间的差别,加深理解,解除疑问;对于未预习的知识,

学生一边听一边梳理课堂的重点、难点,理清解题思路,掌握学习方法。其次认真听同学讲。有的学生专注于听教师讲,一旦学生发言,就会思想松懈,其实同学的发言、同学的质疑、同学间的讨论,都能给予我们一定的启发,如解题方法的多样性,解题的易错点等。

(2

)坚持“眼到”。所谓眼到,就是要求学生随着教师讲解的进度,及时看书本,及时看板书,同时,还要关注教师的表情、作问答同学的反应。眼睛为心灵的窗口,每个学生上课的眼神都能反映出他对知识的疑惑、理解和顿悟,“眼到”的学生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3)坚持“口到”。“口到”则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课堂中,我们发现积极回答问题、

踊跃表现的学生往往是成绩优异的,而那些遇到问题逃避退缩或只听不说的学生,大多数成绩平平。一般情况,“口到”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同学的合作与讨论,

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确保大脑积极思考,并及时发现认识上的错误,弥补认识上的不足。

(4)坚持“手到”。“手到”指的是学生会记笔记和及时完成练习。

 

5记笔记不是把教师讲的所有内容都记下来,记笔记一般记两方面内容:一是主讲的章节、标题、概念、公式、结论及其注释等基本知识点;二是教师强调的重点问题和容易出错的知识,

此类内容要用简练的语言、较快的速度进行记录,防止记笔记时漏听教师的讲解。当堂练习由于教师一般会安排学生板演或进行评讲,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惰性,不肯积极思考,长此以往,既不能让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巩固,也不能积极培养数学思维。因此,当堂练习要求学生动手以独立、及时、认真为原则,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和运用。

(5

)坚持“脑到”。所谓“脑到”,除了思考教师的提问,同学的质疑外,还需进行适度的联想与比较,联想比较预习与讲解过程中对知识点认识上的差异;

联想比较相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联想比较教师进行题目变式的目的和意义,从而学会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是提高五步法数学课

堂效率的延伸

  课后作业是学生消化知识、

巩固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的课后作业大多数是在自修课及家中完成,这段学习时间缺少教师的监督,从而出现了诸多不良习惯。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才能帮助他们有效提高学习效率。.1 作业习惯问题分析

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种不良习惯:一是缺乏静心之风。有的学生喜欢边听音乐边做作业,有的学生喜欢边吃东西边做作业,还有的学生喜欢边看电视(聊天)边做作业,一心二用,1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

花费了2~3小时,拖拖拉拉,不见成效。二是缺乏独立意识。有学生喜欢做完作业后与其他同学对答案,确保答案的正确性,但错误的原因不去追寻。三是缺乏挑战意识。部分学生遇到难题后不假思索,

在网上寻求答案或与同学用QQ互传答案,导致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停滞不前。.2 良好作业习惯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教师可从精心、独立、答疑三方面入手,逐步实施。

(1

)静心学习是提升作业效率的前提条件。做作业时要给自己创造一个安静的氛围,养成一种专注的习惯,既能保证作业的正确率,也能在做作业的同时,巩固知识,梳理学习方法,从而在最短的时

2333 

6间内发挥最大的学习效率。

(2

)独立思考是锻炼数学思维的有力保障。由于初中生自制力不强,对于课后作业,往往会有学生以搜集资料为借口,

向家长索要电脑查答案。因此,在开学的第一个月,教师和家长需多沟通和联系,让家长在家进行督促和教育,帮助孩子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对抄袭作业的学生,要严厉教育;对独立思考,勇于挑战的学生,要大力表扬,在班内培养独立思考、

及时完成作业的良好认识和氛围。(3

)解决疑问是进行作业练习的最终目的。做作业既是对课上所学知识点的回忆、提取和应用,又是学生发现某个知识点掌握不理想的平台。当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发现疑问时,

不能简单地寻求答案,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而应重视这些知识的漏洞,通过查询笔记、独立思考、咨询同学、讨论学习、请教老师、深入分析等方式,找出问题的根本所在,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抱着“有疑就问”的态度,弥补知识的不足,解决学习中的各类问题。

 良好复习习惯的培养是提高五步法课堂效

率的保障

  复习是巩固新知的必要方式,

它不但能帮助学生记忆新知,而且能通过寻求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但部分学生对复习的认识还不正确,缺乏方法,一段时间下来,会出现常说的把“知识归还于教师”的现象。

.1 复习习惯问题分析

对许多学生来讲,复习应该是考前做的事,平时学习量大,很少有学生能坚持做到每天复习。有学生甚至会问:每天复习有没有必要?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滨浩斯曾对自己做过大脑遗忘规律的实验,其数据统计如下:

时间间隔记忆量刚刚记忆完毕100%20分钟后58.2%1小时后44.2%8—9小时后35.8%1天后33.7%2天后27.8%6天后25.4%1个月后

21.1%

  我们可以从这张表格看出,

记忆初级阶段,遗忘的量较大;时间越长,遗忘的量越少,并趋于稳定。由此看来,

学生只有每天及时复习,才能确保记忆量,才能确保知识在大脑中永存。4.2 良好复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当学生有复习意识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

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1

)定时、及时复习。复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每日复习、每周复习、每章复习。每日复习通常实行于每天做家庭作业之前,目标是当天知识当天消化;每周复习通常实行于双休日时段,

目标是对一周内容进行梳理,防止遗忘,联系新旧知识,查漏补缺;每章复习通常实行于章节内容学习结束之余,

目标是对本章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概况,强化知识,建立知识体系,对知识形成再认识。

(2

)掌握复习方法。有些学生复习,就是把笔记和错题看一遍,这只停留在复习的浅层次。其实数学的每个知识点,每道错题,恰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只有把这些珍珠串联起来,

才能组成美丽的项链。复习时,除了看笔记和错题,还需要把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和联系,把知识点重新进行构建,注重知识的结构与系统;把错题重新进行组合,

建立题组,注重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应用的能力,把繁复的知识简化,把书本的厚度变薄。

(3

)应用复习技巧。复习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掌握适当的复习技巧。一是利用备注栏写感悟。记笔记时,让学生在笔记的右侧留一空白区域,

当学生在复习时有新的感悟和认识时,

及时在备注栏进行标注,可用提问式,也可用叙述式,让自己在今后翻阅笔记时对关键点一目了然,节

约二次复习的时间。二是利用袖珍卡促记忆。把一些自己觉得难以记忆和理解的公式、定理、典型题目等抄在袖珍卡上,

便于利用空余时间及时翻阅,加以巩固。现代文学家巴金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同样,五步法数学教学的成效也应从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起步。当然,优秀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教师拿出强大的意志力坚持践行,那么就能培养学生形成相对稳定、自觉化的一种学习数学的行为方式,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促进学生不断成长。

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