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静夜思》英文翻译的概念隐喻分析

来源:六九路网
第19卷 第1期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Vo1.19 NO.1 2010年1月 oumal of Chongqing CoH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lan.2010 《静夜思》英文翻译的概念隐喻分析 张 晴 (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摘要:中国古诗的英文译文常常被认为是依赖性文本.其存在依赖于诗歌本身,因此对于古诗英文翻译 的研究相对较少。其实诗歌翻译是不可缺少的.它的交际目是将诗歌本身及中国文化介绍给英语国家读者 本 文旨在通过对唐诗《静夜思》的不同英文译本采取概念隐喻理论进行分析,希望对认知翻译界面的研究提供更 广阔的理论空间。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诗歌翻译;《静夜思》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787(2010)01—0064—03 1 引 言 目前能够找到影响力较大的共九个版本.作者将采用概 目前对于隐喻的研究认为.与其说是一种修辞手段. 念隐喻理论进行分析 不如说它是一种概念现象 其中最有影响力和解释力的 2 隐喻的认知研究方法 是由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 隐喻和翻译 Lakof和Johnson明确指出隐喻不只是存在于语言 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可能归因于它们之间有内部联系的 和词语的范畴.在人们日常语言中影响深远.它是感知世 事实。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中认为.隐喻不 界和使之概念化的一种工具 因此.隐喻是人类思维行动 是在我们普通习惯意义里表达一个“相似的”概念.而是 和概念系统的事物 概念隐喻理论提出包含从源域到目 “从本质上来说.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 。 标域的映射。源域往往是人们熟悉的现实物质世界,然而 他们认为“隐喻在生活中非常普遍.不仅局限于语言还存 目标域是抽象概念范畴,通常包括内心的、情感的或是物 在于思维和行动中”.“我们在思考和活动中形成的普通 质世界中不可见的。目标域更加抽象.与物质世界的经验 概念系统从根本上就是自然的隐喻”.“我们的概念系统 相脱离[1F7 映射并不只是单独语言的映射.相反,映射 大部分都是隐喻的.在H常生活中我们思考的方式.体验 需要从源域到目标域的实体对映和认识对映 的事物和所做的一切许多都是一种隐喻的事物 ”呻他们进 由于隐喻是一种存在于人类概念系统中的认知方 一步提出“概念是隐喻的结构.活动是由隐喻构成的 ” 隐 法.它必然会被人类经验影响.每一个隐喻管辖许多隐喻 喻作为一种修辞方式的说法只是一种多余的现象.管辖 表达式 鉴于日常经验存在于广阔的文化预设背景中 . 我们思想的是深深植根于我们概念系统的隐喻概念 因 不同文化的人可能用各异的方式去认知世界 此.从认知角度来看,隐喻应当被理解成“隐喻概念”。 3 概念隐喻理论和诗歌翻译 著名的唐诗《静夜思》在中国广为流传,具备以下特 人类认知存在于现实世界和语言之间.是一个重要 征:第一,诗句和语义意义通俗易懂,可以让现代的中国 的隐形的分界面 王寅提出的“现实一认知一语言”[21”模式 读者完全理解.除了它稳定的聚敛关系.它的组合和意义 说明如果没有人类认知.现实和语言之间的联系将会单 从唐朝至今都经历了不同的历时变化.因此能被看做是 调和脆弱,该模式的图示如下: 跨越千年的典型的中文共时的文本 第二.没接受过教育 现实世界 的成年人和孩子都能在听过这首诗后通过他们自身的语 言能力了解其意思.因此在很大范围来看它在有声和文 源语言 认知原理部分 目标语言 字语言上都具备重要影响。基于以上两点事实,任何一个 中文团体中的成员都能对《静夜思》进行分析。 作者 读者——译者 读者 中国古诗的英文译文常常被认为是依赖性文本.其 我们可以发现翻译过程既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 存在依赖于诗歌本身.因此对于古诗英文翻译的研究相 流,也是译者和读者之问的交流。Reddv认为交流过程即 对较少 其实诗歌翻译是不可缺少的.它的交际目的是将 说话者将其思想f物体1转换成语言(容器),通过管道传递 诗歌本身及中国文化介绍给英语国家读者。《静夜思》已 给听话者,然后听话者把思想(物体)从语言(容器)中取 经由许多国内外译者翻译成了不同的英文版本。在中国 出.即(I)思想(或意义)是物体(IDEAS or MEANINGS) 收稿日期:2009—12—08 作者简介:张晴(1983一),男,硕士,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65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第19卷 ARE OBJECTS.);(2)语言表达式是容器(LINGUISTIC EXPRESSIONS ARE CONTAINERS.);(3)交流是传递 (C0MMUNICAT10N IS SENDING.)口瑚 弘。 在中国文学史中.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其中 隐喻的广泛使用被认为是其最显著和有意义的特征.唐 诗经常使用隐喻去表达作者的感受和情感。这些隐喻对 于诗歌至关重要.因此对于隐喻的翻译.译者需要重点关 注它们能否在英文翻译中得以重塑.或者通过其他方法 展示原诗的精髓 诗歌中相似性联想来自于人们的经验,包括物质的、 情感的、心理的、文化的、空间的,等等。我们的物质经验 能提供隐喻的基础.所有的隐喻概念与我们的经验紧密 相连并进入了概念系统 在这一过程中.相似性的关联在 隐喻的产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静夜思》中的一些隐 喻可以被中国读者轻易理解.但是不能被西方读者直接 感知.单纯的词对词翻译也不能使一般的英语读者产生 与中国读者相似的意象感受。对译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 《静夜思》中的方向隐喻 方向隐喻是与空间方向有关的。如上一下,里一外,前一 后.开一关等在我们物质和文化基础上有关的隐喻。下面 是由不同学者翻译的《静夜思》九种译本。 (1)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 I descry bright moonlight in front of my bed. I suspect it to be hoary frost on the floor. 1 watch the bright moon.as I tilt back my head. I yearn,while stooping.for my homeland more. (徐忠杰译) (2)A Tranquil Night Abed,I see a silver light, 1 wonder if it s frost aground. Looking up,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f许渊冲译1 (3)In the Quiet Night So bright a gleam on the foot ofmy bed— Could there have been a frost already? Litfing my head to look,I found that it was moonlight Sinking back again,I thought suddenly of home. (W ̄tter Bynner译) (4)Night Thoughts 1 wake,and moonbeams play around my bed, Glittering like hoar-frost to my wandering eyes; Up towards the glorious moon I raise my head, Then lay me down一一-and thoughts of home arise. fHerhert A.Giles译1 (5)On a Quiet Night 1 saw the moonlight before my couch, And wondered if it were not the frost on the ground. I raised my head and looked out on the mountain noon, I bowed my head and though of my far-off home. (S.Obata译) (6)The Moon Shines Everywhere Seeing the moon before my couch so bright I thought hoar frost had fallen from the night. On her clear face I gaze with lifted eyes: Then hide them fu11 of Youth s sweet memories fW.J.B.Fletcher译) (7)Night Thoughts In front of my bed the moonlight is very bright. 1 wonder if that can be frost on the floor? I list up my head and look at the full noon,the dazzling moon. I drop my head,and think of the home of old days. fAmy Lowell译1 (8)Thoughts in a Tranquil Night Athwart the bed 1 watch the moonbeams cast a trail So bright,so cold,so frail, That for a space it gleams Like hoarfrost on the margin of my dreams I raise my head,一 The splendid moon I see: Then droop my head, And sink to dreams of thee— My father land,ofthee! (L.Cranmer-Byng译) (9)Nostalgia A splash of white on my bedroom floor.Hoarfrost? I raise my eyes to the moon,the same noon. As scenes long past come to mind,my eyes fall again on the splash of white,and my heart aches for home. (翁显良译1 ・关于方向隐喻.Lakoff和Johnson作出了一些解释呻 : 1.快乐向上;悲伤向下(HAPPY IS UP;SAD IS DOWN.)。 一个月光遍地平静的夜.诗人即将睡去.他抬头偶然看到 了天空中一轮明月.因而非常快乐。后来当他低下头去, 也是这样一轮明月.勾起了无尽思乡之情。在上述译本 中,“举头”是 决乐”,即(“tilt back my head”,“Looking up”,“lifting my head”,“up towards,I raise my head”,“I raised my head”,“I list up my head”,“I raise my head”, “I raise my eyes”),“低头”是“悲伤”,即(“yearn, stooping”,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sinking back again”, “lay me down”, “I bowed my head”,“I drop my head”,“drop my head”,“my eyes fall again”) 第1期 张晴:《静夜思》英文翻译的概念隐喻分析 66 同样也可以用方向隐喻2.健康和生命是向上.疾病 和死亡是向下(HEALTH AND LIFE ARE UP;SICKNESS 代表“被控制”(BEING SUBJECT TO CONTROL),即被思 乡之情控制 它们都通过诗歌和引用的译文中的描写从 而产生理性和感性的类似认知 5 结语 AND DEATH ARE DOWN.)来进行解释。通过“向上”fUP1 和“向下”(DOWN)的动作.上述英文译本可以描述诗人 不同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因为思乡(homesick or nostalgia) 诗歌首先是一种交流——一种由诗人向读者传达的 想法或者信息。换言之,诗歌就是描述作者想法、思维、概 念和感受的例证。不过是一种创造行为.也是一种分享的 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特别的心理疾病让作者情绪失落 3.好是向上;坏是向下fGOOD IS UP:BAD IS DOWN.1。上面的不同译本中在最后两句话都有相似的表 述 一方面.东西方读者对于“好”(“GOOD”)和“坏” 行为 所以理解诗人如何措辞.如何将鲜活的精力和崭新 的意义赋予诗歌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译本来说.译者不仅 (‘‘BAD”)的认知是相似的.因而译者在他们的译本中表 述也相似 另一方面。诗人起先看到了皎洁的月亮,感觉 要缩短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距离.还要将中国博大精深 的文化介绍给英美读者。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唐诗《静夜 很好.但触景生情.他低下头开始想念家乡和其他美好的 回忆.之后情绪开始难过起来 4.理性是向上:感性是向下(RATIONAL IS UP; 思》的不同英文译本采取概念隐喻理论进行分析.为丰富认 知翻译界面的研究提供更宽广的理论和操作空间 参考文献: …1 Lakoff,G.and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1.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EM0rI’IONAL IS DOWN.)。5.控制力是向上。被控制是向下 fHAVING C0NTR0L 0F F0RCE IS UP;BEING SUBJECT TO CONTROL OR FORCE IS DOWN.) 这首诗歌无论是 【2】P.eddy,M.The Conduit Metaphor.In Andrew Ortony(ed.), 其本身和翻译都可以很好地用这两个概念隐喻来解释 它们由此处“理性”(RATIONAL)意味着“控制”(HAVING CONTROL OF)作者的情感.同时“感性”(EMOTIONAL) Metaphor and Though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3】王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Ⅲ.中国翻译,2005(5):15—20. 责任编辑周 蕊 Conceptud Metajhor Analysis for“ring Ye Si’’ ZHANG Qing e 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ofChina University fMio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Jiangsu 221008,China) Abstract: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ancient poems have usually been considered secondary or dependent text, whose existence depends Off the poems themselves.So there has been little research on poe translation.In fact,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are indispensable and inevitable,because they can introduce the ancient poems and Chinese cultures to the readers of En ish—speaking countries.The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the different Jing Ye Si’S English translations by means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CMT)and also providing wider space for the research of interface betwee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Key words: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poetry translation;J/ng Ye Si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