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总收入
1、定义:指企业从事主要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以及企业从事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总和。
2、计算方法:企业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利润总额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应交税金
包括
1、产品销售税金:指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应承担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消费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
2、税金(管理费用中的):指企业按照规定支付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3、本年应交增值税:指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
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解释
出口退税
4、应交所得税:指企业按照国家的税法规定按所得额计征的税额。
劳动者报酬:
1、定义: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2、计算原则: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根据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按国家规定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还是未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包括在工资总额内。
本期计提折旧:指企业自年初至报告期止累计提取的折旧。根据“财务状况变动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项填列。
增加值:是指企业在核算期内生产经营的效果和新创造的价值。
增加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除工业企业以外的单位采用的是收入法,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其中: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补贴收入(价格补贴、亏损补贴、出口退税)
营业盈余=营业利润+补贴收入+其他
工业企业采用生产法,计算公式为: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解释
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年应交增值税
其中: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可以采用正算法或倒算法,一般推荐使用倒算法。
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销售)费用合计减去该项费用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见附表),如工资、折旧、福利费等,倒算出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消耗,再加上直接材料及直接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和财务费用,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
资产总计、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
①资产总计: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项的期末数填列。
②负债合计: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合计”的期末数列。
③所有者权益: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的期末数填列。
三者关系:资产总计-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
社会商品零售额:指售给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按商品用途划分为吃、穿、用、烧四部分。(限有零售业务企业填报)
工业总产值
1、定义: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的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2、计算原则:计算工业总产值应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解释
①工业生产的原则:凡是企业在本年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其总的最终产品,无论是否在本年内销售,只要是本年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
②最终产品的原则: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企业对外销售的半产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③工厂法原则:即一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是其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
3、内容及计算方法:工业总产值包括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在制品半成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三部分。
①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是指企业本期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的全部工业成品(半成品)价值合计,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按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产量乘以本期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生产成品价值中不包括用定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②外加工费收入: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接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定货者来料加工产品)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修理作业所取得的加工费收入。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可根据会计“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有关资料取得。
对于本企业对内非工业部门提供的加工修理、设备安装的劳务收入,如果企业会计核算基础比较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解释
好,能取得这部分资料,而且这部分价值所占比重较大,应包括在对外加工费收入中。
③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是指企业报告期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减期初的差额价值。本指标一般可从会计核算料中取得。如果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不计算半成品、在制品的成本,则总产值中也不包括这部分价值,反之则包括。
工业销售产值
1、定义:工业销售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价值总量。
2、内容及计算方法:工业销售产值包括以下内容:
①销售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际销售(包括企业本期生产和非本期生产)的全部成品、半成品的总金额,即按报告期产品实际销售量乘以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销售成品价值包括为本企业在建工程,生活福利部门等提供的成品和自制设备价值。不包括用定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和半成品价值。
②对外加工费收入: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接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定货者来料加工产品)的加工费收入;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可收取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内非工业部门提供的加工修理、设备安装等收入。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3、与工业总产值的区别
①工业销售产值计算的基础是工业产品销售总量。不管是否本期生产,只要是在本期销售的都应计算工业销售产值,依次工业销售产值是以产品所有权的转移为计算原则,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基础是工业产品生产总量。只要是本期生产的不论是已经销售的还是尚未销售的都要计算工业总产值,所以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解释
工业总产值是以产品的生产为计算原则。
②售产值不含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而工业总产值包括。
4、与销售收入的区别
包括的内容不一致。工业销售产值既包括对外销售的产品和劳务,也包括向本企业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的产品的劳务,而产品销售收入不包括向本企业内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的产品和劳务。
从业人员: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包括:
(1)全部职工
(2)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
(3)城镇个体劳动者
(4)农村社会劳动者
(5)其他社会劳动者
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是研究我国基本国情国力的重要指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