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西医治疗结合康复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来源:六九路网
齐鲁护理杂志2010年第16卷第11期 4并发症护理及预防 (导管颜色是否发黑)。如有这些异常即时来院处理。③每周 4.1漏泄及出血置管完毕于穿刺点加压止血;有出血倾向 到医院做导管维护1次;不做损害导管的动作;不用淋浴刻意 患者术后第一个24 h采取压力敷裹(用弹力绷带,每2 h放 冲带管的胳膊。维护前1 d洗澡(教会患者洗澡时患肢的保 松10 min)。 护方法)。④导管如果折断,即刻从折断处向上反折固定后速 4.2机械性静脉炎多由于PICC导管留置时间过长,使用 来医院处理,防止导管进人体内发生意外。 化疗药物后,化疗药物的不良刺激所引起。静脉延导管的走 4.9拔管拔管时需让患者平卧。手臂外展,除非置管时患 向出现红、肿、疼痛,可在肿胀的部位给予隔热湿敷(使用热水 者为坐位,否则,不能坐位拔管。步骤:外展手臂,拆除敷料, 袋),4次/d,每次20~30 min,连续2~3 d。抬高患肢,促进 消毒,带手套,于靠近穿刺点处捏住导管,匀速1—2 cm缓慢 静脉回流,缓解症状。用抗炎消肿药物:扶他林软膏。 抽出,不可用暴力,压迫止血、贴敷料、检查导管是否完整,嘱2 4.3感染天气炎热、出汗多或渗血、渗液导致敷料潮湿未 ~3 d后洗澡、记录。撤管困难原因:静脉痉挛。处理:暂停、 及时更换,消毒不严格。对酒精过敏者,有糖尿病病史者均可 湿热敷20~30 rain,让患者放松,继续撤管。 引起感染。可表现为:高热,可达38℃,寒战、发汗或者导管 5小结 出口部位有渗出物。可发现穿刺点处有恶臭、疼痛、或发热。 由于PICC置管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危险性小、 措施:穿刺点用纱布覆盖,禁止使用透明贴覆盖。刚刚有局部 能减少患者痛苦等优点,成为肿瘤化疗、肠外营养治疗的最佳 红、肿者,1次/d,加强换药,敏锐观察;如果仅穿刺点处脓液, 选择已广泛开展应用于临床 ~ 。国外文献 报道PICC优 无发烧等不适,可自静脉方向自上至下将脓液彻底挤出。彻 于CVC,为了确保患者在使用PICC导管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更 底消毒,l~2次/d,并应用抗生素,一般可治愈。有发烧、红肿 加安全、放心,我们要以预防为主,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 严重、穿刺点恶臭等,拔管行抗感染处理。 发生。 4.4导管砂眼、断裂 出现导管砂眼、断裂,要及时停止输 参考文献: 液,找出砂眼或断裂的位置。将砂眼或断裂部分剪断后重新 [1] 蒋朱明,蔡葳.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M].北京:科学技 安装减压套筒,冲管并固定。并做好记录,必要时要重新拍胸 术文献出版社,2000:213—218. 部x线片定位存档。 [2] 李君,杨立然.PICC导管在全静脉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 4.5堵管不完全堵塞时:输液速度缓慢,但仍可人液。处 [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44. 理:速度减慢的初期:及时用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管。如无法 [3] 刘妹华,韩英慧.PICC导管临床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 缓解,5 000 U/ml尿激酶注入1 ml,保留20 ml,回抽畅通后 理杂志,2005,11(9):68. 弃去回抽液立即用20 m1生理盐水脉冲冲管。 [4] 顾异香,张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科 4.6静脉血栓置管静脉血栓形成,局部硫酸镁湿敷,禁止 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5,4(2):17. 局部按摩,必要时,应用抗凝药物。  j5 I Smith JR,Friendell ML,Cheatham ML,et a1.Peripherally 4.7导管脱落导管脱落,若没有受到污染,可在无菌操作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revisited『J 1.Am Jsyrg。1 998 1 76 下进行原位置管;若管已受污染,只有放弃该管给予拔管。 (1):208—211. 4.8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①每天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异常: 本文编辑:王宾 2010—04—1l收稿 有无渗液、渗血红肿等。②每天观察导管体外部分有无回血 中西医治疗结合康复护理模式对2型 糖尿病的影响 肖健 (莱芜市人民医院 山东莱芜271100) 摘要将9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 础上加用中药降糖1号并配合最新护理模式,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血糖控制特征的变化情况及 全新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血糖控制血糖达标时间为(2.3 4-0.8)d,低血糖发生率 为3.8%,而对照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为(8.6 -41.2)d,低血糖发生率为38.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 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空腹血糖(FBG)、2 h餐后血糖(2 dh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24 h尿蛋白定量、尿酸均显著下 降(P<0.01)。认为中药降糖1号结合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最新护理模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2型糖尿病;降糖l号;康复护理模式;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256(2010)l1—0089—02 89 齐鲁护理杂志2010年第16卷第11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 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 病病程(10±5.0)年。对照组男280例,女170例;年龄(44± 8.9)岁;体重(68.8±7.6)kg;BMI(25.1±2.8)kg/m ;糖尿 病病程(10.1±5.2)年。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 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在控制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口 服二甲双胍片0.5 mg,3次/d;格列吡嗪片5 mg,3次/d。治 疗1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征得患者同意,口服 中药降糖1号(由我院制剂室提供,药物组成:天花粉10 g,红 诊断标准:依照1999年WHO关于糖尿病诊 花12 g,黄芪15 g,JIl芎10 g,白芍10 g,黄连9 g,生石膏 上升趋势。但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检出率、知晓率和控制率均 较低,疾病的护理水平与康复教育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 2005年6月一2008年12月,我们对诊治450例2型糖尿病患 者给予降糖1号与西医治疗,并结合康复护理模式,取得满意 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断标准及分型标准,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 10 g,枳实10 g,黄芩10 g,知母20 g,山萸肉12 g,女贞子 11.1 mmo ̄L(200 mg/扎);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 7.0 mmoL/L(126 mg/dL);或OGTI"试验中,2 hPG水平≥ 11.1 mmo ̄L(200 mg)dL)。入选标准:病例人选标准:①患 者有2型糖尿病史6个月以上。②未用短效胰岛素及中、长 10 g,沙参10 g,麦冬10 g)1袋,3次/d,并配合康复护理,治 疗1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 1.3疗效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下指标的变化:① FBG;②餐后2 h血糖(2 hPG);③HbA1C);④血糖达标时间; ⑤低血糖发生率;⑥血脂系列;⑦尿酸;⑧24 h尿白蛋的定量 等。 效胰岛素,至少半月以上。③体重指数(BMI)≤35 kg/m 。 ④患者在人选时,应已停止使用口服降糖药至少30 d。⑤患 者年龄≥25岁,且≤75岁。⑥糖化血红蛋白(GHbA1c)< 12%。⑦空腹血糖(FBG)≥7.0 mmo ̄L且≤13 mmo ̄L。排 1.4,统计学方法2结果 采用SPSS软件,计量资料用 ±s表示,治 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仅=0.05。 除标准:①增值性视网膜病变;②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或患有严 重心脏疾患;③已知或怀疑对试验药物或相关产品过敏;④妊 娠、哺乳或有意妊娠者;⑤年龄<25岁或>75岁;⑥对全身及 局部有严重感染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⑦患有精神疾病患者 等。入组共900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 2.1血糖控制理想时间与低血糖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 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为(2.3±0.8)d,发生低 血糖17例,发生率为3.8%;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为(8.6± 1.2)d,发生低血糖173例,发生率为38.4%。两组比较差异 组和对照组各450例,治疗组男290例,女160例;年龄(45± 2.1)岁;体重(64.2±11.1)kg;BMI(23.3±2.7)kg/m ;糖尿 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血糖控制程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程度比较( ±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康复护理 开始运动为宜,运动前做5~10 min的热身运动,运动后要进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异常心理是对自己患糖尿 行5—10 rain的放松运动,可有效防止运动性低血糖。肥胖患 3.1 心理护理病持否定、怀疑心态,也有患者存有内疚、恐惧及绝望心理。因 者可适当增加活动次数。 此,护士要经常与患者交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4健康教育①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使患者了解糖尿病 耐心听取其提出的问题并予以解答,指导患者以良好的心境 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各种防治措施,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工作;②告知患者饮食治疗对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的重要 治疗中的意义,帮助其掌握运动的具体方法、副作用及注意事 项;④教会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并讲解胰岛素和各种 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2饮食指导格执行、长期坚持,做到总热量和营养成分适应生理需要,进 餐定时定量。若患者感到饮食结构单调,护士根据生理所需 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措施,应该严 性,帮助患者掌握饮食治疗的方法;③让患者了解运动疗法在 搭配各类食品,使其品种多样化。此外让患者做到主食、粗细 降糖药的药理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⑤有血糖测定仪者向 粮搭配,副食、荤素搭配。食谱设计要切合实际,符合患者饮食 患者说明并演示血糖仪的使用方法,同时让患者了解血糖测 习惯和经济条件,以保证患者摄取营养而平衡膳食。 3.3运动指导运动是糖尿病的基础疗法之一,它能促进糖 的氧化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血糖和血脂紊 宜,通常有太极拳、气功、散步、慢跑、广播体操等。以餐后1 h 定的意义;⑥定期随访,一般要求定期测血糖,每2—3个月复 查血糖化血红蛋白,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并及时调整用药剂 量。 乱。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选择方式及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 4讨论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消渴病机特点,在于本 齐鲁护理杂志2010年第16卷第11期 虚标实,阴虚热淫,久则气阴两伤,阴阳俱虚,浊瘀阻络,气血阴 阳失调,变证百出。其辨证有上、中、下三消之分。阴虚燥热, 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是糖尿病病理机制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血 证往往是糖尿病并发症致残和危及生命的关键。 的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有研究显示 ’,教育效果评价仅有少数患者能够完成既 定的目标,有许多患者自己认为病情控制良好,从而形成患者 常有的所知和所做之间的差异。因此,糖尿病康复护理要扩 糖尿病的控制有着很大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治疗一康复护 理的研究模式,对患者血糖控制理想时间短,低血糖发生率 我们根据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结合现代医学,研制出中药 展到患者方方面面,其对疾病的态度及对治疗过程的认识对 降糖1号的中药组方。方中黄芪补气;天花粉生津止渴,降火 润燥,对改善烦渴之症尤宜;沙参甘淡而性寒,既养阴又清肺; 麦冬性寒味甘微苦,对消渴肺燥兼胃热者尤宜;山萸肉、女贞 低,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 照组,提示该研究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临床症状和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子等养阴,滋补肝肾;配伍红花、川芎等活血化瘀、通络;黄芩、 黄连清热泻火,知母苦寒质润、清热生津;生石膏辛甘大寒除 烦止渴;白芍、枳实疏肝理气解郁。诸药合用重在益气养阴,清 热生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调节平衡。控制血糖,减少低血 糖反应的作用,同时可以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控制患者并发 症的发生和发展。 [1] 许樟荣.护士在糖尿病教育和管理中承担着重大责任 [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27. [2] 赵列宾,王琴琴,宁光,等.糖尿病控制中健康教育作用 的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400—411. [3] 熊毅,张晋,王行肃,等.尿病知识强化教育的效果评价 [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9(1):36. 本文编辑:王海燕 2010—03—05收稿 康复护理在临床多项护理工作中得到充分运用,取得满 意效果 。本研究发现康复护理在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同 样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在教育活动前评估治疗组患者对糖尿 病知识了解情况,针对患者所需,运用优先选择的方法制定健 康教育计划,对患者最需要的内容进行集中授课,对提高患者 甲型H1 N1流感疫苗接种4 14例观察与护理 齐红 (庆云县人民医院 山东庆云253700) 2009年11月11~14日,我们对414名在岗职工进行了 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经临床观察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 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毒的目的。 2结果 我们严格按规范流程接种,接种前详细询问过敏史,掌握 禁忌证、适应证,规范接种,注射后留观30 rain至无不良反 应。其中,局部不良反应12例,疼痛9例,硬结0例,发红l 例,肿胀1例,瘙痒1例,全身不良反应38例,发热8例,头痛 12例,乏力9例,呕吐3例,咳嗽1例,腹泻3例,肌痛2例。 皮疹0例,变态反应0例。对有其食物、药物过敏史者严密观 同期我院对414例在岗职工进行了甲型HlN1流感疫苗 接种工作。年龄l9~70岁,其中20岁以下2人;20岁以上 178人;30岁以上101人;40岁以上84人;50岁以上37人;60 岁以上12人。均符合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要求。按照 卫生部原则,接种甲型流感疫苗要遵循知情同意、自愿接种和 免疫接种的原则。在接种前接种者必须仔细阅读《甲型H1N1 流感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亲自签字后才能进行接种,并询 问有无感冒、发热、过敏史、患慢性疾病等。为有效防止接种 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接种前详细询问过敏史及严格交待注射 察。除有局部、全身不良反应外,未出现说明书上未提及的不 良反应。对焦虑恐惧、疑虑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因对出 现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及存在疑虑恐惧心理者,采取了及时的 护理干预措施,全院接受疫苗人员接种后效果好。 3护理 3.1 一般护理针对接种疫苗后少数人员出现局部反应、全 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禁忌证,接种疫苗时严格实施规范注 射。用1 ml注射器,每人0.5 ml(15 g)/次于上臂外侧三 角肌内注射。注射现场备有肾上腺素、氟美松、10%葡萄糖等 药物,吸氧装置并配备值班大夫、护士等急救措施,以备偶有 严重过敏反应时方便急救。接种后现场留观30 min,无不良 身反应及接种前后存在的心理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一 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嘱接种者应在24 h保持接种部位的干 燥、清洁,不要马上洗浴,多休息。接种部位如出现发热、疼痛 的现象,属正常反应,24 h后即可恢复。若出现红肿情况,可 冷敷接种处;若疼痛或出现硬结,可热敷接种处。 反应后方能离开。有明显基础性疾病患者,特别是有呼吸道 和心脑血管性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个体应作为甲型H1 N1流感 重点接种对象。但是,如患有严重慢性疾病或处于慢性疾病 急性发作期,则不宜接种疫苗。接种疫苗,使机体主动产生免 疫力。接种甲型流感疫苗是通过人工的方法刺激机体产生针 3.2发热护理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蛋白质易于消化 吸收的半流质或流质食物。对呕吐、腹泻者多饮水,因没有频 繁严重呕吐、腹泻人员,故多休息、多饮水后效果很好。对出 现发热者,嘱其多饮水,多休息,体温均在37.5—38℃之间, 不必用药,给予观察。体温超过38.5℃给予物理或药物降 温。常用物理降温,可用冷敷头部或大动脉(颈部、腋窝、腹股 9】 对甲型HlN1流感病毒的抗体,以达到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