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巨大儿160例临床分析

来源:六九路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Chinese Health Care 娠子宫对米索前列醇作用的敏感性不一致,妊娠越近足月,子宫越 临床研究 系密切,产后失血量随着第三产程延长而增加。由于米索前列醇 敏感 。但具有较强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 吐及腹泻等。但阴道给药就减少了胃肠道反应副作用。 3.2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威胁孕产妇生命安 全的主要疾病,为此我们选择了米索前列醇这一药物,试图通过阴 道给药进行预防产后出血。通过对200例临床观察并与肌注缩宫 能增加宫缩,缩短了第三产程,促进了子宫创面血窦迅速关闭,从 而收到了预防产后出血的显著效果。米索前列醇用药方便,阴道 给药起效快,无消化道副反应。 3.3本研究发现米索前列醇用药前后血压比较平稳,未见显著增 减,说明预防用量米索前列醇对孕妇心血管系统并无不良影响。 素相比较,发现米索前列醇确实具有PGF 的优点。其缩宫作用 强于缩宫素,仅用200l ̄g就能使第三产程明显缩短。产后2h内失 血量明显减少。本研究米索前列醇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肌注缩宫素 缩短了4.8min。产后2h内失血量比肌注缩宫素组减少109.4ml。 差异十分显著。研究还发现,产后失血量和第三产程时间长短关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新编药物学.第十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296. [2] 莫兰芳,崔阶.米索前列醇在早期人工流产中的应用.中国 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5,1l(4):229. 巨大儿160例临床分析 王桂华 (集安市妇幼保健院,吉林 集安 134200) 【中图分类号】1171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20(2007)24—0059—02 【摘要】 对160例巨大儿和160例非巨大儿进行对照分析,以探讨巨大儿逐年发生率对母儿的影响。结果表明:巨大儿组剖宫产、产后 出血、肩难产、新生儿窒息均高于非巨大儿组,差异显著。分析认为:对巨大儿应早诊断,选择适"3的分娩方式,-产程中出现异常征象要予 以及时处理,对可疑巨大儿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关键词】 巨大胎儿;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 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g者称巨大儿。资料报道国内巨大 儿发生率为7%…,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逐年 上升趋势,但产前诊断率普遍较低,母婴并发症高,特别是剖宫产、 产后出血、肩难产、软产道裂伤、助产及新生儿窒息增高,严重危害 40w者有32例,40“~41w者有53例,41“~42w者有57例, 42“以上者有10例。孕40w后巨大儿比例明显增高(P< 0.005),表明巨大儿的发生与孕周增加有关。但妊娠过期后,由于 胎盘功能减退等因素,巨大儿发生率未升高。 2.3 巨大儿的性别比较:男胎102例占63.75%,女胎58占 36.25%,男胎明显多于女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05)。说明巨大儿发生号性别有关。 着母儿健康。故提高产前诊断准确率及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显得 尤为重要,有必要探讨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及巨大儿的预防,以减少 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3年l0月~2007年9月4年共分娩胎儿总数 2.4宫高+腹围预测胎儿体重:宫高+腹围≥140cm巨大儿组 103例,占64.38%;非巨大儿组l4例,占8.75%,两组比较差异有 非常显著性(P<0.005)。说明宫高+腹围≥140cm巨大儿发生率 明显升高。 2.5双顶径比较:双顶径采用人院时B超测量数据。巨大儿组 1691例,巨大儿(体重 ̄>4000g)160例作为观察组(巨大儿组),另 取同期分娩的非巨大儿孕妇160例(均为单胎)作为对照组(非巨 大儿组)进行配对对照研究。统计方法用 检验。 1.1 巨大胎儿的发生率:统计资料显示我院巨大儿的发生率为 9.46%,高于国内报道资料,且发生率有逐年增高趋势, ̄>4500g者 23例,发生率为1.36%。 160例中,双顶径> ̄96mm者114人,占77.5%,双顶径≥100mm者 11例,均为巨大儿;非巨大儿组160例中,双顶径≥96mm者45 人,占28.13%,无双顶径≥100ram者。可见双顶径 ̄>96mm时,巨 1.2巨大儿的诊断:本组160例分娩根据宫高+腹围≥140em,结 合双顶径,羊水多少,孕妇的胖瘦,先露的高低估计巨大儿的有 103例,占64.38%;分娩前作B超检查138人,其中双顶径≥ 9omm者114人,占82.61%;双顶径≥100mm者11例,占8%;有9 大儿发生率明显升高(P<0.005)。 2.6孕妇体重比较:(均采用人院时测得的数据)孕妇体重≥ 70kg,巨大儿组128例,非巨大儿组8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 著性(P<0.005),说明体重 ̄>70kg孕妇分娩巨大儿的可能性明显 增加。 例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产程阻滞,头盆不称,重新估计胎儿体重疑巨 大儿以剖宫产结束分娩后证实。 2结果分析 2.7分娩方式及对母儿的危害:我院2001年1月~2003年l2月 共分娩巨大儿160例,其中剖宫产90例,占56.2%,阴道助产25 例,难产率高达71.87%,产后出血率10.62%,肩难产率3.75%, 新生儿窒息率4.37%,均较同期非巨大儿组明显增高。因产前对 胎儿体重估计不足,160例巨大儿中有6例肩性难产,其中1例臂 丛神经麻痹,1例臂丛神经损伤;8例胎吸助产,2例致阴道壁严重 裂伤及新生儿重度窒息。取非巨大儿160例作为对照与巨大儿组 比较,经x 检验巨大儿组剖宫产、产后出血、肩难产、新生儿窒息 均高于非巨大儿组,且差异显著。 2.1孕妇年龄、胎次比较:孕妇的年龄分布为20~38岁,其中以 24~29岁居多,占77.24%;本组160例孕妇中,初产妇78例,占 48.75%,经产妇82例,占51.25%;20~29岁组巨大儿与非巨大 JLIL较差异无显著性,≥30岁组巨大儿比例明显高于非巨大儿,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这与年龄偏大及30岁 以上孕妇经产妇较多,说明巨大儿发生与胎次有关。 2.2孕周的比较:38w前无1例巨大儿,38 ~39w者8例,39“ 2007年第l5卷第24期 5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临床研究 3讨论 《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Chinese Health Care 化,如体重增加,指导孕妇合理安排膳食,取得营养平衡,适当工作 和休息,以防营养过度,定期查血糖及尿糖,及时发现糖尿病。对 宫高+腹围≥140em者,双顶径 ̄>96mm,股骨长t>8.0em应引起警 惕,进一步综合分析预测胎儿体重,可提高巨大儿的诊断率。巨大 儿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不应一概采用剖宫产结束妊娠,但不能 盲目期待阴道分娩。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有利于减少母儿各种并发 症,对于骨盆宽大,无明显头盆不称可以阴道试产。巨大儿的胎头 大且硬,不易变形,试产不宜过久,试产过程中应严密监护,如发现 3.1 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有:体重增 加过度,遗传因素及经产妇,孕妇患轻型糖尿病者。孕期母体体重 增加过度,巨大儿的发生率增加,我们分析的160例巨大儿中有 128例母亲体重 ̄>70kg,故需警惕妊娠期如每周体重增加>0.5kg 除外妊娠水肿外,则应考虑巨大儿。我们分析的资料中>40w巨 大儿的发生率增高,应引起重视。经产妇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初产 妇,有8例曾有巨大儿分娩史,占5%,经产妇是随着分娩次数增 加而胎儿体重增加,我们的统计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头盆不称及时剖宫产,本组有1例巨大儿估计失误,产前估计 3700g,分娩过程中出现肩难产,出生后胎儿体重为4600g,造成臂 3.2如何提高巨大儿的产前诊断率,单凭公式预测巨大儿是不够 的,未估计到胎儿巨大,盲目试产出现头盆不称,产程阻滞,肩难 产,新生儿窒息,软产道裂伤,助产困难,对母儿危害极大。我们的 丛神经损伤实为教训。对于产程进展顺利的产妇也应充分考虑肩 难产的可能,不断提高巨大儿分娩过程中的接生技能及难产处理 方法,减少新生儿窒息及产伤的发生率。我们认为应适当放宽剖 宫产指征,对双顶径≥100mm尤其是胎儿体重 ̄>4500g,以剖宫产 为宜,可减少母儿并发症。 体会是采用宫高+腹围≥140cm筛查巨大儿,符合率为64.38%, 发现宫高+腹围≥140em者,结合先露高低、是否破水以及产妇腹 壁厚薄、双顶径 ̄>96mm,综合分析预测胎儿体重,及早发现巨大儿 妥善处理。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o03.12. 3、3巨大儿分娩的预防处理:重视产前检查,注意孕妇体重的变 舒芬太尼伍用丙泊酚不用肌松药气管插管的效果观察 王贵春 ,王哲 ( 四平市爱龄奇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吉林省梨树县第一人民医院) 【中图分类号】R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20(2007)24-0060—02 【摘要】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伍用丙泊酚不用肌松药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60例ASA I~Ⅱ级、16~59岁,男/女为34/26,选择腹部 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与B组各30例,麻醉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监测SBP、DBP、HR、RR、ECG、SpO2、PCO2,开放左上肢静 注咪唑安定0、03mg/kg。麻醉诱导:常规吸氧去氮,静注咪唑安定10min后按组别注药:A组舒芬太尼0.4 g/ 、丙泊酚2、0mg/kg与B 组舒芬太尼0.5 g/kg、丙泊酚1.5mg/ ,两组静注丙泊酚速度>30s,两组均于静注丙泊酚60s后窥喉气管插管,纪录插管条件:下颌松 弛、声带位置、插管及套囊充气时病人反应,综合以上4项标准判断插管条件(优、良、差)。如果插管困难则静注琥珀胆碱1.0mg/kg。两 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静注丙泊酚60s后( )、气管插管即刻(1、3)、套囊充气(_r4)、插管后1min后(T5)五个时点纪录SBP、DBP、 HR、SpO 、PetCO 变化,t检验测定差异显著性,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二组病人性别、年龄、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插管条件:A组与B组优良率分别为86、7%与83.3%,静注丙泊酚60s后,A组与B组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20%,心率减慢> 1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管插管后A组与B组SBP、DBP、HR均上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SpO2与 PCO,.全时程均在99%~100%与35~45mmHg,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在气道解剖正常的病人选择舒芬太尼伍用丙泊酚不用肌松药可获 得满意的插管条件,仍需注意联合用药反应 为避免肌松药的不良反应,我们应用舒芬太尼伍用丙泊酚不 用肌松药气管插管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套囊_危气时病人反应(不咳嗽=1、1或2次咳嗽=2、持续咳嗽= 3),综合4项标准判断插管条件(优:所有标准参数都是1;良:分 数为1或2;差:各项指标都是3)。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 1.1病例选择:拟在全麻下行择期腹部手术,ASA I~Ⅱ级、年龄 静注丙泊酚60s后( )、气管插管即刻(T3)、套囊充气(T4)、插管 后1mira后(T5)五个时点纪录SBP、DBP、HR、SpO2、PCO2变化,观 察有无不良反麻 16~59岁,体重<80kg,无心、肺、肾功能不全,无神经肌肉疾病,估 计气管插管无困难病人60例,男/女为34/26。按手术时间先后顺 序随机分为二组,A组与B组各为30例。 1.2麻醉方法:麻醉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人室后开放左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 测定差异显著性,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上肢静脉建立输液通道,监测SBP、DBP、HR、SpO 、PetCO:,静注咪 唑安定0.03mg/kg。麻醉诱导:常规吸氧去氮,静注咪唑安定 二组病人性别、年龄、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1。插管条件见表2。五个时点SBP、DBP、HR变化见表3。 10min后,按组别注药:A组舒芬太尼0.4 kg、丙泊酚2.0mg/kg 与B组舒芬太尼0.5 k 丙泊酚1.5rag/kg,两组静注丙泊酚的 表1 二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 ±s) 速度>30s,两组均于静注丙泊酚60s后窥喉气管插管,如果气管 插管困难则静注琥珀胆碱1.0mg/kg。 1.3观察项目:纪录插管条件:下颌松弛(下颌活动=1、部分活动 2、不活动=3),声带位置(开=l、中=2、声门紧闭=3),插管及 60· 2007年第l5卷第24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