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写于“五四”退潮后的苦闷彷徨期。 《秋夜》作为《野草》的开卷之作,即表现了顽强开放于地狱边沿的生命之花的精神品格。
鲁迅笔下的秋夜是富于张力的。奇怪而高的夜空有冷眼的星星;细小的红花在凉风中瑟缩着做一个来春的梦;还有枣树铁一样默默直刺向夜空,月亮便窘的发白。这些拟人,所带来的不是灵动,神奇的感受;也非凄清萧索。大概是一种冷冷的感觉。好像与这现世并不相连。它们自立于世界之外 ,并对万物投以冷眼。
于是秋夜中的作者笑了,是一种压抑着,害怕惊动他人的笑声。他在笑什么呢?是为枣树的坚持,还是红花的梦,是以为有深意的夜空?又或是为夜的深静而不安,以笑声来驱散恐惧?这些我不知道,我并不知道彼时彼地的作者想到了什么。猜度也太牵强了。但以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这篇作品写秋夜后园和室外所见所感,寓情于景,把自然人格化,创造了天空,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一组具有深刻意蕴的象征性形象。作品情景交融,诗意浓郁 。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具有境界幽深,寓意深远的特点。
为什么鲁迅笔下的秋夜如此黑暗?那一年,鲁迅住在北京,他说:“那时北京也黑暗的可以。”于是,他把孤独追求的感受写进了《秋夜》。
当鲁迅点上一支烟,祭奠死去的飞虫时。他有没有这样想到,总有真的勇士会不惧秋的寒冷,奋勇直前;总有不会消灭的梦想,以生命为代价。
春。春是希望,是那些奋斗在寒冷秋夜战士们心中所渴望万物的新生,渴望摧枯拉朽,渴望繁荣和自由。然而,秋毕竟是太长了 ,漫长到其中一些人放弃努力而甘心等待。却还有另一些人为了春而献身。他们是真的勇士。
“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虽然鲁迅的希望像濒临着死亡的小花,但一无所有的花干却仍默默地直刺那黑暗天空。
革命与战争终究要进行,胜利也必将来到。只要心中有理想,有希望,那么胜利就是必然的,这就是鲁迅先生教给我们的。
高一一班:张思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