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 禹仁贵,等:柳编工艺品的真实感绘制 49 图1 柳编制品及其主体框架示意图 其中rn,r^分别为柳条首、尾端处半径,f为柳条长度, 为距柳条首端f 处半径. 缠绕柳条是由原始柳条在主框架的柱条间经交错缠绕而成.编织使用的柳 条具有一定的弹性.原始柳条可以认为是直圆柱体,受外力作用后交错缠绕,其 形状也发生了变化.缠绕柳条在两根柱条间的形状与字母 从左上角到右下角 部分很相似,于是我们把这部分缠绕柳条的表面称为“半 型圆柱面”,由此也 就得到了缠绕柳条设计时基本曲面单元.设计缠绕柳条外形时采用B ̄zier曲线曲 C1 面B ̄zier曲线利用控制点{P :i=0,1,…,n}给出的控制多边形产生 ,得到 的曲线几何形状通过控制多边形形状直观地得以控制.参数表示形式为: P( ) (1一 o-iP 图2 原始柳条形状示意图 (2) B}zier曲面有控制多面体{P =0,1,…,/rt; = =0,1,…,n}.控制多面体的形状大体反映了B ̄zier曲面的形状.B ̄zier曲 面表示形式如下: P(“, ) ,“ ~) (1_ 叩 (3) 1.3 柳条截面 有关缠绕柳条的形状设计,可以只考虑它在两根柱条问的半X型部分圆柱面.通过这一部分的拼接就可以实现整个缠绕 柳条.这一部分截面边缘线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中间部分,近似为一圆形.二是两端部分,为变形圆弧. 由于柳条在缠绕过程中是上下或左右交错进行的,因此落在 柱条处的截面部分要经过一定程度的弯折,从而远离柱条处的那 一P1 D P3 ,\ 。一一一 半截面大致有如图3(a)的形状.此外,截面部分还要经过其前 f|C \ l \I| P4 后两段的拉伸作用,所以紧靠在柱条处的那一半截面要与柱条产 生挤压,其截面大致有如图3(b)的形状. /AP'P2 / I\ /P \ / P D P3 1.4 柳条中心线 Po C 柳条外形大致是柱体或变形柱体.其外形轮廓由其中心线确 定,具体特征由环绕中心线各点截面确定.图4表示的就是对应缠 (a) fb) 图3 缠绕柳条半 型部分两端处的截面形状I 绕柳条半 型圆柱面中心线.考虑到曲面单元的表示至少需要如图4所示5个关键点Co,C ,C2,C3,c4,前面所用B ̄zier曲线 的阶数为4,我们统一选用4×4阶的B ̄zier曲面表示半 型圆柱面.曲面如图5所示,与实际的缠绕柳条形状比较吻合. Co C1 D 图4半 型柱面中心线及其关键点 图5 缠绕柳条半 型部分 2 柳编工艺品真实感绘制 柳编工艺品的编制过程主要是环棼主体框架缠绕柳条.由此产生的一件柳编工艺品如图6所示. 从图形效果看,其几何形状与真实的柳编工艺品外形式比较一致的.但从视觉效果看,与一件真实的柳编工艺品比较还 有较大的差距.存在这种差距的原因是这仅仅是柳编工艺品的3维几何图形,而不是柳编工艺品的真实感图形.不同材料做 成的物体,即使其几何形状一样,其给人的视觉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要使场景中的物体表现出真实感 “' ,还要通过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0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8住 ? 图7柳条表面纹理图1 一 毒 图6柳编工艺品三维几何模型图 图8柳条表面纹理图2: 效果. 圈 理映射的方法实现物体表面的质感,加上特定的背景空间,使物体看上去更真实,图7和图8就是我们通过数字图像的方法获 取的不同分辨率的柳条表面纹理图,从而适应柳编工艺品真实感图形中不同精细度部位设计的需要.图9、图l0是在林问山 水背景中不同形状的两个的柳编工艺品真实感图形效果,与未加真实感设计的三维几何模型图6相比,有更逼真、更适意的 图9林间山水背景效果图1 图10林间山水背景效果图2 3 结束语 通过对柳编艺术品外形、材质等的分析、归纳,借助B ̄zier曲线、曲面理论及相关知识,以VC++为平台,嵌入OpenGL三 维图形软件包,设计出了柳编艺术品仿真软件.通过改变该软件中的柳编艺术品的参数,可以得到不同框架结构,不同材质 等,从而实现不同类型的柳编艺术品真实感绘制. 参考文献: [1]刘晓东,蒋立华,赵军军,刘海岩.基于B ̄zier曲线的植物形态建模和显示[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13:97—98 [2]马正元,王慧军,王德玺.反求原理在重构模具自由曲面中的应用[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4,26:361—363. [3] 李小华,刘慧.双螺杆曲面外形重建[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4,31:88—90. [4]刘世光,王章野,王长波,彭群生.航天器飞行场景的真实感生成[J].计算机学报,2005,28:68—74. [5] 王继贵,王仁宏.Bbzier曲面片的光滑拼接[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16—18. [6]林道.革新柳编工艺巧赚外汇[J].农村百事通,2000,12:7. [7]柳朝阳,周小平.计算机图形学一图形的计算与显示原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8]施法中.CAGD&NURBS[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 [9]王厚祥,刘孟仁,夏静.交互式计算机图形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10] 彭群生,鲍虎军,等.计算机真实感图形算法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1]Richard S.Wright,Jr.Benjamin Lipchak著,徐波译.OpenGL超级宝典(第三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12] 和平鸽工作室.OpenGL三维图形系统开发与实用技术(实用技术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 【责任编辑:王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