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床MTBE合成反应器取热的强化
来源:六九路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科f苑f论f谈 李子强万伟张新成 科 固定床MTBE合成反应器取热的强化 (大庆石化公司化工一厂,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最初的MTBE生产采用固定床生产工艺,其后又逐渐发展起了外循环加催化蒸馏工艺、混相工艺。通过借鉴新工艺的长处,能够改善 固定床工艺的操作性能,起到提高处理能力和降低能源消耗的作用。 关键词:固定床;混相技术;汽化量 引言。大庆石化公司MTBE装置属于化工 型MTBE装置,技术来源于齐鲁石化研究院,由 大庆石化设计院设计,设计碳四处理能力为 4ffh,年产MTBE2万吨,所有设备均为国产设 备。大庆石化乙烯装置改造后乙烯生产能力提 高到48万吨,年,相应碳四产量也提高了 6o%.抽余碳四平均产量为6—7t/h。MTBE装置 通过在FIOI(第~反应器)应用混相技术强化 了取热,解决了反应器取热问题,使装置处理能 力提高了~倍。 况下,~般物料进入催化剂层lO~2O厘米后 应量增加,催化剂使用寿命缩短,此时我们要及 90%左右的异丁烯已经转化掉,因此要想解决 时调整取热方式,具体的做法是适当提高操作 FIOI取热问题必须引进新的方法。 压力,调整冷却软水的进入分布。且的是降低顶 对于FIO1来说,调整操作压力能够改变 层催化剂内物料相变量,保持顶层催化剂床层 反应器内物料的相态形式,取热方式也相应发 的温度在较高的水平,提高该段催化剂床层内 生了变化。操作压力调整到~个适当的值后,进 异丁烯的转化率,如此调整后就形成了自催化 入反应器的物料接近或呈现临界状态,物料与 剂床层顶到反应中心的~段很长的反应区域, 催化{i毡接触后开始进行醚化反应,反应放出钓 使得集中反应区域消失,这样~来就增大了取 热量被物料吸收产生相变,从而有效地控制了 热面积,使得反应温度能够被控制在要求的范 反应温度,可以说,这个过程与混相过程相同, 是混相技术的应用。但是接 下来的过程则与混相技术 有较大差异,因为FIOI为 列管反应器,存在压力降高 和催化剂装填量小等问题, 如果完全采用混相技术,随 着物料体积的膨胀,空速则 难于满足要求,同时催化剂 颖粒问:汗始出现涌动,催化 剂磨损开始严重。在这个基 础上,我衍通过进—步调整 操作压力控制了物料的相 围内。 在整个生产周期内,我们首先采用混相技 术强化取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将反应区域 拉长,从而实现在整个生产周期内稳定的控制 反应温度。 2我厂MTBE装置采用混相技术情况 2。1调整操作前后操作参数对比 衷1调整j铃lE作参数表 软水 图1制醚系统流程简图 1技术分析 1.1固定床操作上采用混相技术的可行性 小,最后消失,同时新的汽泡又在不断产生,这 首先从反应器自身条件讲,反应处理能力 样一来我们就实现了控制催化剂内汽含量的目 有提高的余地,我厂MTBE装置第一反应器 的。因为反应过程中微量汽泡的存在,反应强度 (FIO1)采用的催化剂为核工业部五所生产的 得以降低,相应的反应段增长,从调整前后的数 TS ̄92催化剂,空速要求3—7h—l,FIO1催化剂 据也可以看出,调整前热点集中在顶部,调整后 装填量为4.2 ,最高碳四投料负荷能够达到 热点分散在顶、中部,这无疑增大了列管的有效 为了配合反应器压力调整和提高塔的处 4.2×7×0.64×0.636=1l。97吨(设计能力4 换热面积,实际上所有热量最终都被软水取走 理量,同时调整了TIO1(初馏塔)操作参数。 吨),潜力很大。 了,所以后面表2中FIOI底部温度低于顶、中 2.2混相技术应用后装置生产情况 从混相技术机理上讲,混相技术的关键是 部温度,这也是我幻与混相技术的不同之处。更 混相技术在装置上应用后,装置处理能力 利用物料的汽化焓变带走反应热,以达到控制 明确地说,我们仅在主反应点应用了混相技术。 提高到原设计能力的230%,产品产量提高了 反应温度的目的。在固定床内同样也存在着相 通过混相技术的应用,将传热过程分解成了两 倍,产品质量保持了优级。年可多创经济效益 变过程,只是由于操作压力控制的比较高,物料 步,从而强化了取热过程。 9OO多万元。 汽化量比较小,对反应温度影响也比较小。因此 1.3运行中后期的取热方式 参考文献 只要适当调整操作压力,就可以实现对物料汽 上述分析的是催化剂使用初期,顶层催化 【1】2 0万吨,年MTBE装置初步设计【S1.大庆石 化量的控制,使其既能够适应固定床生产的需 剂的活性足够高,随着生产的进行,顶层催化剂 化设计院. 要,又能够起到强化传热的目的,从而提高反应 的活性逐渐下降,反应中心下移,这时取热的强 【2】杭道耐,赵福龙 甲基叔丁基醚生产和应用 器处理能力。因此,在固定床上应用混相技术是 化就不能单单依靠降低操作压力形成混相来实 【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可行的,或者说是可以尝试的。 现。 【3J斯坦利M.瓦拉斯 化工相平衡[M} 北京:中国 1.2采用混相技术后的取热方式 由于催化剂床层压力降的存在,操作压力 石化出版社 原来F101取热主要依靠列管外循环的软 对顶层催化剂内物料的相态影响最大,当反应 水将热量带走。这种取热方式主要依靠传导和 中心下移后,在催化剂床层中部物料发生相变 对流进行热量传递,热的传递过程热流流经的 的量明显降低,并且物料经过顶层催化剂层后 路线比较长,沿途热阻比较大 强化取热的唯一 被预热到较高的温度,当高温物料遇到高活性 手段就是增大冷却水与物料间的温差。由于醚 的催化剂后迅速发生反应 而此时物料相变量 化过程反应比较集中,在催化剂活性足够的情 又不大,因此在催化剂床层上形成高温点,副反 一变量,使物料相变具有两个 作用,一个是取走一部分热 成品MTBE 量,另一个是减少催化剂与 物料的接触机会。因为列管 外冷却软水的不断取热,物料内的汽泡不断缩 表2优化后操作参数表 一S7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