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纯理功能理论和“信、达、雅”的联系

来源:六九路网
浅析纯理功能理论和 “信、 达、雅”的联系 郭晗 摘要:翻译是不同语言之间交际的桥梁。近年来,语言学理论的快速发展为翻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作为西方语 言学理论代表之一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三大纯理功能 理论运用到对中国传统翻译标准“信、达、雅”的解释之中,试图为解读中国传统译论提供一个较新的视角。 关键词:信、达、雅;系统功能语法;概念功能;交际功能;语篇功能 一、引言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翻译作为沟通不同语言 之间的桥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关注。尽管翻译过 程牵扯到诸如社会文化、背景、目的、对象等许多因素, 但说到底翻译还是两种语言之间的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 中必然会牵扯到语言本身。近年来语言学的迅猛发展,对 翻译理论的研究起到了毋庸置疑的推动作用。英国著名语 言学家Hal1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可以说掀起了语言学界的 一次革命,在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 文将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三大纯理功能理论运用 到翻译理论的研究当中,以中国传统翻译标准“信、达、 雅”作为分析对象,试图为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个较新 的视角。 二、纯理功能理论简介 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大意义在于从社会角度 诠释语言的功能和意义。Halliday认为语言具有功能,语 言的功能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的不同选择。这种选择 是千变万化的,但是可以将其归类为有限的几种语言功 能,总的来说由强有力的内部因素(语言本身,说话者的 意图等)和相对较弱的外部因素(社会文化因素,说话者 的地位受教育程度等)来决定。这几种功能就被称作是语 言的纯理功能。Hal1iday将语言的功能划分为三种,即 “人际功能”“表达功能”和“文本功能”。人际功能是 指语言具有表达说话者性别、年龄、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功 能,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建立使用者与他人社会关系的功 能。表达功能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是指用来表达说话者 意图的功能,是语言意义的承载者。文本功能是指语言组 成语篇的功能,是语言与使用环境发生联系的功能。在实 际语言运用中,三大语言功能可以被看成一个复杂的系 统,例如语言使用者在发出信息时,首先要根据自己想表 达的意义、自己与接受者的身份关系等,在人际功能系统 下选择合适的词汇、语气、情态和语调,其次还要根据语 境对具体使用的语域进行选择。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之所以可以用来指导翻译理 论,是因为这套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它把语言看 做是一种意义的源泉,而不是所有符合语法要求的句子的 集合;二、它认为语言的功能决定使用者对语法词汇的选 择;三、它认为语言是由若干抽象层次构成的统一整体。 这三个特点表明系统功能语法不仅仅注重语言使用在词 汇、语法上的特点,还注重词汇、语法、句法在特定关系 或条件下所可能产生的意义。这对于翻译这种意义选择受 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过程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信、达、雅”的纯理功能理论阐释 根据对纯理功能理论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语言的使 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选择过程,而翻译过程更是一个由原 作者到译者,再由译者到读者的双重过程。此中牵扯到的 选择远比单纯的语言使用要复杂得多。首先译者面对的是 原文作者在表达、人际和语篇功能中已有的选择结果,译 者需要对这些结果熟悉并存入脑海中,在充分理解原文本 语言的各种功能之后,译者需要有目的地将这些功能一一 再现。译者最终要达到的理想境界是,让自己选择的结果 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最大限度地与原作对等。因此,翻译作 为语言纯理功能的再现,与中国传统译论“信、达、雅” 在要求和目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严复在《天演论》译序中曾说:“译事有三难,信、 达、雅。”其中“信”是指忠实于原文;“达”是指行文 通顺;“雅”原意是指使用汉以前的字法句法,后来用来 指文辞优雅不俗。笔者认为“信”这一条标准已经包括了 Hal1iday语言纯理功能理论中的表达、人际和语篇功能。 “信”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持与原作对等,具体到语言 的三大功能便是:首先根据表达功能,将语言视做是一种 意义的源泉,与原作的对等便是准确把握原文所要表达的 意义。其次通过原文作者与原文读者的人际关系、原文中 人与人、人与事之间关系的理解,将这些关系尽可能地再 现于目的语的人际功能中。最后译者根据原文所使用的语 域中受到语境影响的因素,恰当地选择目的语中所应使用 的语域,从而体现目的语的语篇功能。 总的来说,两种理论在指导翻译活动时所体现的相似 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这两种理论都认为语言具 有层次性。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符号系统,语言具有不同 层次,而语篇是其最高的结构层次。根据语言的语篇功 能,系统功能语法对翻译作出这样的阐述:“意义通过语 言结构来体现,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由词与句来决定;翻 译对等的概念应建立在语篇和交际层面上,而非词、句层 面。”(刘庆元,2005)这种观点将翻译的对象设定为语 言结构的最高层次——语篇,强调翻译要将语篇作为单 位,而并非单一的词和句,只有在语篇层次上达到语言意 义和功能的对等传递,译文才能忠实地传递原文的意思和 风貌。这与“信”和“达”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这 两种理论都重视语境的重要性。纯理功能理论中语言的交 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共同指导于语言使用的环境,即语境。 (下转44页) 瀚 毒每,'.券 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其二,由于原语和目的语的差 异,译者须在译文中进行句法调整。严复在其著名的《天 演论》开场白译本“赫胥黎独坐其中……”,把原文第一 人称改为适合古汉语表达习惯的第三人称便是例证。 奈达认为译者应在接受语中“用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 再现源语信息”,使译本符合译语的语言与文化。他还从 语言学角度提出了改变形式的策略。根据乔姆斯基转换生 成语法中“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学说,翻译应以反 映深层结构的功能对等为主,而非反映表层结构的形式对 应。在原语与译语语言文化差异太大的情况下,要保全原 作内容,就必须从语法到词汇改变原作的结构形式。 3.对译文读者的重视 作品的翻译;奈达则从交际学角度研究“对等”概念,着 重原作信息的有效交际。“他的理论集中在解决译文的交 际性和可懂性的问题上,因而其适用范围受到了限制。如 果在文学作品翻译中也把译文的交际功能摆在第一位,势 必导致语言的简化,甚至非文学化。”“ 因此“功能对 等”理论而多用来指导应用型文本的翻译。 3.预设读者对象不同 严复和奈达不同的身份及社会背景决定了二人翻译的 预设读者对象不同。严复的翻译目的是宣传西学,改革旧 中国,因此他的读者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统治阶级。他企 盼国人借助翻译接触西方新思潮,从而通过维新运动革除 社会弊端;而作为《圣经》翻译家,奈达的翻译目的是传 严复对读者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信、达、雅”的 播上帝旨意,所以其读者对象极为广泛。他的翻译既要满 “雅”字。据考证,“雅”者“正”也 ,如果译文不合 足教会首领的要求,又要符合缺乏《圣经》及相关宗教知 规范,则不会有广大的读者。因此,译者要根据译语要求 识的大众人士之口味,因此社会各阶层人士都是奈达翻译 选用规范文本翻译,使译本为大众所接受。严复的翻译实 理论的接受对象。 践也遵照了他的理论,他重视读者,意识到自己的读者并 非寻常百姓,而是饱览古书的知识分子,因此他广泛采用 四、结语 桐城派古文体进行翻译,顺应了读者的审美要求。 从上文的比较不难看出,严复的“信、达、雅”三原 奈达对读者的重视主要体现在“读者反应论”上。他 则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忠实原文信息、译文自然 认为,“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译文读者,所以对译文的评价 表达和重视译文读者等翻译的核心理念方面非常相似。虽 必须看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同时把这种反应和原文读者对 然二者也存在差异,但还是可以说明中西方翻译理论的基 原文的反应对比,看二者的反应是否一致” 。“读者反 本原理是大致相通的。作为中西译论中颇具代表性的翻译 应论”是奈达基于对《圣经》的翻译提出的。为使译出的 理论,严复和奈达的译学理论所具有的相似性和差异对我 《圣经》迅速传播,奈达在翻译中采取了浅白的语言,使 们进行更细致深入的中西译论比较提供了启示,同时也为 下层社会的广大圣经受众也能深切领会圣经的教义。 我们融合中西译论,建立我国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奠 (二)两种理论的差异 定了良好的基础。 1.理论基础不同 鲁迅和钱钟书曾指出,“信、达、雅”实为“中国译 注释: 论开山鼻祖支谦的翻译观的延伸”,这就表明严复的译论 [1】严复:《天演论・译例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渊源有自,植根于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承袭古代修辞 1984年版,第6页。 学和文艺学的成就而移用于翻译” 。“信、达、雅”面 【2[2J5]EugeneA Nida:Language andCulture:Contextsin 面俱到,但不够明确,因而具有经验性和模糊性,可作为 TtansIatmg,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91、92. 翻译的总体指导原则;而奈达的翻译理论以乔姆斯基的转 【3】[7]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 换生成语法和读者反应论为指导,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234页、第240页。 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指导译者从微观着手进行翻译 f4】参见曹明伦《论以忠实为取向的翻译标准——兼论严复的 实践。 “信达雅”》,《中国翻译》2006年第4期。 2.理论侧重角度不同 f61罗新璋:《翻译论集》,商务印书 ̄g1984年版,第15页。 严复的“信、达、雅”侧重于文本,强调译本需具有 与原文相似的意义及流畅自然的语言,因此较适用于文学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上接42页) ・ 不同的语言构成不同的社会符号系统,而在同一符号系统 行文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语言又产生不同的变体;对于不同的语言变体,语言 功能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语境就是将语言表达的形式与内 四、结语 容联系起来的桥梁。语境既包括人际功能中的说话者的身 总而言之,双语的交际是复杂的,翻译作为这种交际 份、地位、态度、动机等因素,又包括语篇功能中的语 的媒介,不仅要从语言的概念功能着手,更要从语言的交 场、语旨和语式等因素。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除了要重 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着手,这样才能充分把握原作者的意 视字面意思的准确性之外,还要根据语境的不同作出多种 图。同时,翻译的复杂性要求译者能够在翻译过程中进行 选择,要充分考虑两种语言的差异性。“信、达、雅”中 多层面的探讨和研究。通过系统功能语法的纯理功能理论 的“信”不仅仅是字面的忠实,也包括原文主旨、目的、 对“信、达、雅”进行分析,可以赋予这一中国传统译论 结构、功能的忠实。而“达”在“信”的基础上要考虑不 新的活力和意义,对于发扬我国传统译论具有重要作用。 同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用最自然最贴切的语言表达原文 的意思。“雅”又在“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译者的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