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试题经典及解析

来源:六九路网
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功和机械能选择题

1.如图小红同学正在做“引体向上”。她先两手握住单杠,两脚离地,两臂及身体自然下垂伸直,然后缓缓曲肘,将身体向上拉起,直到下巴超过横杠。这个过程中,小红做的功最接近的是

A.2 000 J C.20 J 【答案】B 【解析】

B.200 J D.2 J

小红同学正在做“引体向上”,两臂将身体向上拉起,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G=500N,由题图可知,上升的高度大约是胳膊的长度0.4m,即h=0.4m,所以小红做的功最接近 W=Gh=500N×0.4m=200J,故B符合实际为答案。

2.如图,小明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沙桶从1楼地面缓慢地提到2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功为W1,机械效率为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率为W2,机械效率为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

A.W1<W2,η1>η2 B. W1=W2,η1<η2 C.W1>W2 , 1<2 D.W1=W2 , 1=2 【答案】A

【解析】因为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所以两种情况的有用功相同;根据η =

W有W总可知:当有用功一定时,利用机械时做的额外功越少,则总功越

少,机械效率越高。而乙滑轮是动滑轮,所以利用乙滑轮做的额外功多,则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即W1η2.故选C.

3.下列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B.做功多的机械,效率一定高 C.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D.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关系分析.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的多少,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解:A、说法错误,功率大,只能说明做功快;

B、说法错误,由于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故做功多,不一定机械效率就大; C、说法正确;

D、说法错误,机械效率高,只能说明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大. 故选C.

4.班里组织一次“比一比上楼时的功率”活动,从一楼登上五楼,比谁的功率最大。为此,需要测量一些物理量。下列物理量中必须测量的是( ) ①五楼到一楼的高度H; ②从一楼到达五楼所用的时间T; ③每个同学的体重G; ④四楼到五楼楼梯的长度L。 A.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功率公式得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③

PWGH TT学生都是从同一栋楼中的一楼到五楼,所以H高度相同,没有必要测量高度H的大小了;学生自身重不同,爬楼用的时间不同,所以必须测出各个体重和所用时间,这样可对比出不同学生上楼时的功率大小关系了。 故选D。

5.如图所示,一长为L的直杆可绕O点转动,杆下挂一所受重力为G的物块,刚开始直杆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0º.为了安全下降物块,用一个始终水平向右且作用于直杆中点的拉力F,使直杆缓慢地转动到竖直位置(可以认为杠杆每一瞬间都处于平衡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拉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 衡力

C.这个过程中物块重力所做的功为杠杆 【答案】C 【解析】 【详解】

B.拉力F和物块重力G是一对平

1GL 2D.这个过程中直杆一直都是费力

A.由图知,杠杆由与竖直方向成60°角逐渐转到竖直位置时,由于拉力始终水平,所以其力臂逐渐变大;物体对杠杆拉力为阻力,转动过程中阻力臂逐渐变小;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拉力F逐渐变小,故A错误;

B.拉力F和物块重力大小不等、不一条直线上,不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杠杆由与竖直方向成60°角时,杠杆右端高度h降到L处,所以物体下降高度VhL1L,转到竖直位置时杠杆下端高度211LL,所以物体重力做功 221WGVhGL,故C正确;

2D.当杠杆转到竖直位置时,阻力臂为0,杠杆为省力杠杆,故D错误。

6.铁路提速要解决许多具体的技术问题,其中提高机车牵引力的功率是一个重要问题.已知匀速行驶时,列车所受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f=kv2;列车要提速,就必须研制出更大功率的机车.那么当列车分别以20m/s 和36km/h 的速度在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时,机车牵引力的功率之比为 A.2:1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当机车匀速前进时,处于平衡状态,机车的牵引力和阻力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到牵引力和阻力的关系,根据公式P=Fv得到机车牵引力的功率之比。

B.5:9

C.16:1

D.8:1

【详解】

已知列车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即f=kv2,

当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和阻力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到牵引力等于阻力,即F=f=kv2,功率公式P=Fv=kv3,

当列车分别以20m/s和36km/h=10m/s的速度在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时,机车牵引力的功率之比故选D。

7.如图所示,用沿斜面向上不同的力,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B、AC以相同的速度大小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点A,己知AB>AC,如果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1、W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 ]。

A.W1>W2,P1>P2; B.W1>W2,P1<P2; C.W1=W2,P1<P2; D.W1=W2,P1=P2。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斜面光滑说明摩擦力为0,所以,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故拉力在两斜面上做功相同,即W1 =W2,又因为AB>AC,且速度相同,由v=s/t知道,运动时间是t1 >t2;由P=W/t知道,拉力沿AC运动时拉力做功的功率较大,即P1 <P2,综上所述,只有C正确,故选C。

8.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 A.教室里大气压值约为2×105Pa B.教室门框高约为2m

C.小明从教学楼的一楼匀速走到二楼时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约为1500J

D.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 【答案】A 【解析】 【详解】

A.一个标准大气压约是1.01×105Pa,教室里的气压接近一个标准大气压,故A说法不合理;

B.普通中学生的身高一般为1.7m左右,教室的门框高度要高于人的身高,应该为2m左右,故B说法合理;

C.根据克服重力做功公式W=Gh,因为小明的体重约是500N,每层楼高约3m,所以他从教学楼的一楼匀速走到二楼时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1500J,故C说法合理;

D.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体重G=mg=50kg×10N/kg=500N,故D说法合理。

9.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甲、乙两物体沿竖直方向运动,两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若甲的重力比乙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惯性一定相等 C.它们的动能可能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

B.它们的重力势能一定都变大 D.它们所受的合力可能不相等

由两次运动的s−t图象可知,甲乙都是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且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都处于平衡状态,且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但具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不能确定,故 A. 甲的重力比乙小,即其质量是不等的,所以惯性一定不相等,故错误;

B. 由于甲乙都是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但具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不能确定,故不能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变化,故错误;

C.由于甲的重力小于乙的重力,即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但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据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可知,它们的动能可能相等,故正确;

D. 因为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拉力为一对平衡力,所以所受合力一定都为零,故错误;

10.如图所示为乒乓球在水平地面上连续弹跳时产生的轨迹的一部分,该图表明( )

A.在图中乒乓球的弹跳方向为自右向左

B.乒乓球弹跳时机械能守恒

C.乒乓球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D.乒乓球某次弹起过程中,弹起瞬间的动能大于此过程最高点时的重力势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

乒乓球在地面上连续弹跳中是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由于球与地面碰撞时有能量损失,运动中有空气阻力,所以小球在运动中机械能逐渐变小.小球向上运动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因为机械能在逐渐减小,所以球跳起的高度逐渐减小,AB选项不符合题意.乒乓球在向上运动时,重力势能增大,下降时重力势能减小,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符合题意.

11.如图甲所示,是建设罗泊湾大桥时使用的起吊装置(图中未画出)的钢缆绳拉着实心圆柱体A在距江面某一高度处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的情景.A在下降到江底之前,始终保持0.1m/s的速度不变.如图乙所示是A下降到江底之前钢缆绳对A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江水的密度为ρ=1.0×103kg/m3 , g取10N/kg).则

A.A从开始下降直到江面的过程中,钢缆绳对A做的功为5×104J B.A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功率为5×103W C.A的密度为1.6×103kg/m3

D.当A下降到水平的江底,卸下钢缆绳后,A对江底的压强为5×103 Pa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图乙可知,A从开始下降直到江面的过程中,下降高度

h=vt=0.1m/s×20s=2m,

钢缆绳对A做的功

W=Fs=3×104N×2m=6×104J,

故A错误.

B.A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功率

P故B错误.

WFsGv3104N0.1m/s3103W, ttC.A全部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

F浮GF拉3104N1104N2104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水gV排可得, 物体的体积

F浮2104N3V2m,

水g1.0103kg/m310N/kg故A的密度

mG3104N331.510kg/m, 3VgV10N/kg2m故C错误.

D.由图乙可知,A物体从开始浸入江水中至完全浸没所用时间

t’=30s-20s=10s,

A物体的高度

h’=vt’=0.1m/s×10s=1m,

圆柱体A的底面积

V2m3S2m2,

h1m当A下降到水平的江底,卸下钢缆绳后,A对江底的压力

F压GF浮3104N2104N1104N,

则A对江底的压强

F压1104Np5103Pa, 2S2m故D正确. 【点睛】

本题是力学综合计算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读懂图,能从图像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应用是关键.

12.在台球比赛中,选手推动球杆撞击白球,白球发生运动后碰撞其他球, 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推动球杆前进时,手对球杆做了功

B.在水平桌面滚动的球受到了重力,重力对球做了功 C.桌面对球的支持力做了功

D.白球撞击黑球后没有静止;是因为人的手还在对白球做功 【答案】A 【解析】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

缺一不可.手推动球杆前进时,有力也有距离,所以手对球杆做了功,故A正确;由于重力的方向与小球运动的方向垂直,所以,重力对小球不做功,故B错误;桌面对球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小球的运动方向垂直,所以,支持力对小球不做功,故C错误;白球撞击黑球后没有静止,而是继续运动,是因为白球具有惯性,不是手对白球有力的作用,更不是对白球做功,故D错误,故选A.

13.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其F〜t和图象分别如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l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是0 B.t=3s时,物体受到摩擦力是7N C.4〜6 s内,拉力F做的功是20J D.2〜4s内,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由丙图可知,前2s物体速度为零,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则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乙图可知,前2s物体所受拉力为3N,所以摩擦力也为3N;故A错误;

B. 由丙图知在4s−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乙图知此时拉力F=5N,由平衡条件得滑动摩擦力f=F=5N,在t=3s时物体做加速运动,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由于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而与拉力大小无关,因此在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5N,故B错误;

C. 由丙图可知,4s∼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2m/s, 则4s∼6s内通过的距离s=vt=2m/s×2s=4m,

由图乙知,4s∼6s时拉力F=5N,所以拉力F做的功为W=Fs=5N×4m=20J,故C正确。 D. 由丙图可知,2∼4s内物体正在做加速运动,其质量不变,高度不变,速度变大,则重力势能不变,动能变大,所以物体的机械能变大。故D错误。

14.一位父亲与他5岁的儿子磊磊一起上楼回家,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爬相同的楼梯,儿子体重小做的功少 B.爬相同的楼梯,父亲体重大做的功多

C.爬相同的楼梯,儿子比父亲先到达,儿子的功率一定大 D.爬相同的楼梯, 父亲比儿子先到达,父亲的功率一定大

【答案】C 【解析】

(1)因为父亲的体重大小儿子的体重,两人上楼的高度相同,根据公式W=Gh可知,父亲做的功多,故AB正确.

(2)爬相同的楼梯,儿子比父亲先到达,儿子做功比父亲少,儿子又比父亲用时间短,根据公式P=

W tW t可知,不能判断儿子的功率一定大,故C错误.

(3)爬相同的楼梯,父亲比儿子先到达,父亲比儿子做功多,时间又短,根据公式P=可知,父亲的功率一定大,故D正确. 故选C.

15.平直公路上的甲、乙两辆汽车,在相同牵引力作用下匀速行驶,如果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为3 :2,则甲与乙( ) A.牵引力做功之比为2 :3 B.牵引力做功之比为3 :2 C.牵引力的功率之比为1 :1 D.汽车所受的阻力之比为3 :2 【答案】B 【解析】 【详解】

W1W1Fs13PW3== 功率之比1=t=1= 牵引力相等,匀速行驶,解答:做功之比

W2Fs22P2W2W22t所以阻力相等,则阻力之比为1:1. 故选B.

16.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其F-t和v-t图象分别如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t=2 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是0 B.当t=3 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7 N C.4~6 s内,拉力F做的功是20 J

D.2~4 s内,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图乙可知,当t=2 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等于拉力的大小为3N,故A错; B.当t=3 s时,物体受到的拉力的小为7N,此时物体受力不平衡,物体受到摩擦力等于5N,故B错;

C.4﹣6 s内,拉力的大小为5N,物体通过的距离为4m,拉力F做的功是20 J,故C正确;

D.2﹣4 s内,物体的速度是不断变大的,机械能增加,故D错; 应选C.

17.2018年5月21日凌晨,我国成功利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鹊桥”号中继卫星发射升空,迈出了人类航天器月背登陆第一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火箭的惯性消失 C.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只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1)火箭是热机的一种,工作时,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火箭升空,燃气的内能转化成火箭的机械能;

(2)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3)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当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

(4)火箭加速运动时,不受平衡力,受到重力,摩擦力还有推力作用.

解答:A、火箭点火发射时,产生的燃气内能转化为火箭升空的机械能,故A正确; B、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仍然具有惯性,因为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故B错误; C、火箭加速上升的过程,质量不变,速度增加,故动能增加,同时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故不是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故C错误;

D、火箭加速上升,受力不平衡,火箭受的向上的推力大于向下的重力,合力向上,火箭加速上升,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通过卫星发射,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热机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要认真分析,认真解答.

18.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汽车在第10s时已行驶了150m,速度达到了20m/s,随后匀速前进,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始终为

2000N,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0﹣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5m/s B.在0﹣10s内汽车的牵引力大小恒为2000N C.在10﹣20s内汽车牵引力做的功为4×105J D.在10﹣20s内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4×105W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根据图象可知,汽车在10~20s内做匀速运动,其速度为v2=20m/s,汽车在10~20s内行驶的路程s2=v2t=20m/s×10s=200m,在0~20s内行驶的总路程s=s1+s2=150m+200m=350m,则在0~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v=错误;

B.根据图象可知,在0~10s内,汽车做加速运动,牵引力大于阻力,即牵引力大于2000N,故B错误;

C.汽车在10~20s内做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牵引力等于阻力,即F=f=2000N,则牵引力做的功:W2=Fs2=2000N×200m=4×105J,故C正确;

s350m=17.5m/s,故At20sW24105JD.汽车在10~20s内牵引力做功的功率:P2==4×104W,故D错误. t10s

19.跳绳是中考体育项目,小强每跳起一次,克服重力做的功最接近 ( ) A.3J B.30J C.300J D.600J 【答案】B

【解析】小强同学每跳起一次,克服重力所做功:W=Gh=50kg×10N/kg×0.05m=25J,最接近于30J. 故选B.

20.阳光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心,而且也让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下面图与对应描述相符合的是( )

A.甲图学生在跳绳的过程中,没有做功 B.乙图学生跑步时,地对脚有力的作用

C.丙图乒乓球在空中向前飞行时,仍受到球拍的作用力 D.丁图拔河时尽量降低重心,可以减小脚与地面的摩擦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甲图学生在跳绳的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故A错;

B、乙图学生跑步时,脚对地施加了力,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对脚有力的作用,故B正确;

C、由于惯性丙图乒乓球在空中向前飞行,此时不再受球拍的作用力,故C错; D、丁图拔河时尽量降低重心,是为了提高稳度,不会减小脚与地面的摩擦力,故D错. 故选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