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07级12月月考 语文 试卷

来源:六九路网
 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07级12月月考 语文 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果实累累..(léi) 相形见绌.(chù) 怙恶不悛.(quān) 窥.(kuī)视 B. 潸.(shān)然泪下 应.(yìng)届 断壁颓垣.(yuán) 剽.(piáo)窃 C. 杳.(yǎo)无音信 纵横捭.(bǎi)阖 天崩地坼.(chè) 档.(dǎng)案 D. 偃.(yǎn)旗息鼓 亲密无间.(jiān) 如火如荼.(tú) 循规蹈距.(jù) 2. 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唉声叹气 黯然泪下 稗官野史 英雄倍出 B. 民生凋敝 游刃有余 按部就班 金碧辉煌 C. 美轮美奂 清沏见底 飞扬跋扈 可见一斑 D. 遮天蔽日 刚愎自用 钩心斗角 筹躇满志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近年来,全省对乱收费现象进行了专项治理,加大了查处力度,使之得到了有效 _____ 。 ②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商家制作广告是为了 ______ ,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③在5月4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杭州市有关部门与中国动画学会签订了合作 _______ ,准备共同培养动漫人才,开发动漫资源。 A.遏止 盈利 协约 B.遏止 营利 协议 C.遏制 营利 协议 D.遏制 盈利 协约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每年六月举行的高考中,我校都有一批莘莘学子....独占鳌头,但偶尔也有名落孙山者。 B.审视中国当代文坛的日益委顿,联想一下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成就,不禁让人生发出今非昔...比.

的感慨。 C.回望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音乐剧在上海的跨越式发展,都与上海大剧院里程碑式的音乐剧作品的引进休戚相关....。 D. 党委书记嘛,不要光长一张嘴训人,也要有副宽肩膀准备承担责任,一推六二五.....,不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作风。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个曾经濒临破产的公司,如今不仅向国家交纳了500多万元税金,而且已经还清了银行的贷款。

B.现在我们的领导干部的表现是不是让领导满意呢?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并不是这样的。 C.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体现在知识和人才方面。

D.2007年4月18日起,深圳始发北京的子弹头列车将用英文字母“D”开头,届时,这辆车将

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07级12月月考( 成为第一辆国内以英文字母“D”开头的列车。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塑料购物袋是环境污染最为明显的标志物,被称之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发明”和“二十世纪最糟糕的文明”。100多年前,比利时籍发明家利奥•贝克兰无意中发明了塑料,它的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因而被科技界称为“白色革命”。20多年前,当南方的商店、超市向顾客附送塑料购物袋后,迅速普及到全国各地,成为消费史上的新篇章,不觉中习惯由“节俭性”转向了“消费性”。然而,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研究表明,不可降解的塑料购物袋自然腐烂需要200年以上;埋掉,占用土地,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还会污染地下水;烧掉,会产生有害气体,损害人体健康,“白色革命”导致了“白色污染”。

塑料购物袋带来的环保问题日渐深重,这使得塑料购物袋渐渐“失宠”,抑制塑料购物袋使用的声音越来越强。据悉,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于2008年6月1日起,在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后,肯定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有人认为,抑制消费只是可供选择的途径之一,根本出路在于尽快找到传统塑料的代替品。然而,环保专家并不提倡“以纸代塑”,虽然纸包装可生物降解,能够重新加入自然界的循环,但在生产和回收再利用过程中,纸制品产生的污染比塑料多好几倍,有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再者,如果用纸包装代替塑料包装,要在纸里面添加塑料、铝箔等物质,这样又会增加回耗,回收处理也更加困难。塑料包装不但价格便宜,而且具有材料质轻、透明、强度大、防水、防油、耐腐蚀等特性,这些是纸制品所不具备的,于是,就有人认为,塑料购物袋并不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缺乏良好的回收渠道和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是造成“白色污染”的根本所在,应当在回收处理的环节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面对“白色污染”的挑战,我们需要进行一种刻意的或者强制的改变。环保专家说,假如“白色污染”得不到有效的治理,终有一天,满世界的白色将吞没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但从“节俭性”到“消费性”容易,逆转肯定会遭遇阻力。“节俭性”能否重返我们的生活,不单纯取决于理智的力量,更需要来自社会的压力。虽说经济的魔力是巨大的,但却不是行为准则的最后“底线”。告别“白色污染”,形成良好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不仅要有“经济手段”的抑制,更需“法律手段”的干预。

6.下列有关“白色污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色污染”是人们把塑料购物袋称为“二十世纪最糟糕的文明”的一个原因,我们现在正面临“白色污染”的挑战。 B.“白色污染”是“白色革命”产生的负面效应,如得不到有效治理,我们的家园将会有被吞没的危险。

C.告别“白色污染”,需要“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共同作用,这样也能形成良好的节能和环保意识。

D.塑料购物袋是人们公认的造成“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因此我们应建立良好的回收渠道和

语文 )试卷 第 1 页 共 4 页

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

7.下列表述,不属于“环保专家并不提倡‘以纸代塑’”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纸制品不具备塑料包装的价格低、材质轻、防水、耐腐蚀等特点。

B.纸包装虽然可生物降解,但其生产和回收再利用过程中,也会有很大的污染。

C.纸包装虽可替代塑料包装,但里面也要添加塑料、铝箔等物质,更不易于回收处理。 D.塑料购物袋被禁后,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相应程度的不便。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塑料是一百多年前,发明家利奥•贝克兰苦心研究后发明的,它大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B.人们的习惯由“节俭性”向“消费性”的转变可以说是开始于20多年前南方商家为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之时。 C.《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已经下发,2008年6月1日起,人们买东西时将不再得到塑料购物袋。

D.只要我们能够找到传统塑料的代替品,就可以彻底治理“白色污染”而不必抑制消费。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2分)

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人也。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元帝初,擢为左曹中郎将,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为显所陷,戚减死髡,章免官。成帝立,征章为谏大夫,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王尊免后,代者不称职,章以选为京兆尹。时帝舅大将军王凤辅政,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会日有蚀之,章奉封事,召见,官凤不可任用,宜更选忠贤。上初纳受章言,后不忍退凤。章由是见疑,遂为凤所陷,罪至大逆。语在《元后传》。

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①

中,与妻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乃反涕泣,何鄙也!”

后章仕官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事②

,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章曰:“非女子所知也。”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章小女年可十二,夜起号哭曰:“平生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明日问之,章果死。妻子皆徙合浦。

大将军凤薨后,弟成都侯商复为大将军辅政,白上还章妻子故郡。其家属皆完具,采珠致产数百万。时萧育为泰山太守,皆令赎还故田宅。章为京兆二岁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号为三

王。③

(《汉书•卷传七十六》)

[注]①牛衣:给牛御寒用的覆盖物,多用乱麻、草编织。②封事:古代臣子上书奏事,防有泄密,用袋封缄,称为封事。③三王:指王尊、王骏、王章三人。 9.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稍迁.至谏大夫 迁:升迁 B.擢.为左曹中郎将 擢:提拔 C.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 独:难道 D.死不以.

其罪 以:凭借 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07级12月月考( 10.下列句子从文言句式的特点上看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共殿中书令石赤,为显所陷 ②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①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 ②文王拘而演《周易》 C.①章由是见疑 ②府吏见叮咛

D.①妻子皆收系 ②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11.下列都能直接表现王章“刚直不阿”性格的一项是 ( )

A.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殿中书令石显。 B.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 C.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召见,言凤可不任用,宜更选忠贤。 D.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

12.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章青年时代凭着擅长文学创作做了官,他担任谏大夫时因和陈咸一同参奏中书令石显被免官,直到汉成帝即位他才被重新录用。

B.王章虽然被帝舅大将军王凤所举荐,但他不满王风专权,不巴结亲附王凤,并借皇上召见自己的机会进谏皇上另择贤能之臣辅政。

C.王章在长安求学时期,处境困顿,衣食艰难,身体多病和妻子决别时伤感哭泣。遭到妻子的痛斥,其妻激励他在逆境中崛起,足见其妻贤良。

D.王章曾直言王凤不可堪辅政遭到王凤陷害,最后落得命丧监狱、妻子儿女迁居合浦的结果,但当时的人都认为他蒙受了冤屈而同情他,包括王凤的弟弟王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4分)

13.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划线部分断句。(3分)

章 为 京 兆 二 岁 死 不 以 其 罪 众 庶 冤 纪 之 号 为 三 王。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今疾病困厄,不自激,乃反涕泣,何鄙也!(3分)

译文: ②平生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4分) 译文: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晚次鄂州【注】

卢 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本诗是肃宗至德年间(756一758)诗人避乱南游期间晚泊鄂州时作。

语文 )试卷 第 2 页 共 4 页

(1)首联中“犹是”一词透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4分)

答: (2)尾联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6.默写。(6分)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 ①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 。

②渔舟唱晚,____________ ;雁阵惊寒,____________ 。 ③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晚有而息。

④ _________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 ____________。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此时,我的目光娴静。台历上的冬天正一步步深入,而我的身体却迟钝了对季节的反应。 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了。还说有一种厄尔尼诺现象。对此,我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我只感觉到,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眼下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是的,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说得具体一点,是在过去,是在江汉平原。

树是江汉平原不可多得的景致,树的旁边有湖或者河流。我想起来了,冬天的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们在河上行走。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上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我在冰上伫足仰望,在体验寒冷的厚度的同时,又领略到了寒冰的高度。

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穿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呵。

寒冷是风丢下的种子,风是无孔不入的精灵。家乡有一句话,叫做“针尖大的眼,簸箕大的风”。何况还要穿过一条条巷子呢?尽管屋与屋之间的巷子仅一步之遥。 我连围巾也没有,所以每次路过巷子,都把脖子缩得紧紧的。可风还是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至我的胸膛 。风如刀。我不知两只耳朵是不是被风割了去。用手一捂,还在。连忙收回手,用嘴呵一口热气。寒冷叫我顾此失彼的。手都顾不上,耳朵管它的!

冬天也看露天电影。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冰山上的来客》,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陡生,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07级12月月考( 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呵。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 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 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那天看了“冰山”,对比之下,这点寒冷算什么?

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从这一点说,寒冷似乎有了酒的成份。 最幸福的时刻,是围着树蔸烤就的一堆火,炖着狗獾肉(从雪森林的狗獾洞里猎获的战果),或者鸡子、粉条、霉渣巴、干豆角、大白菜„„端着暖手的碗香喷喷地吃着,看那门外的雪轰轰烈烈地下着,这时的寒冷又有了一种隽永的滋味。 而回忆中的寒冷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现在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不知还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风景? 不仅仅是孩子们。

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朵,我不知道会有什么好结果。

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寒冷还会来的。

17.“也许我对寒冷还是一知半解”,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8.“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请解释句子的含义,并指出此句运用的修辞方法。(4分)

19.结合全文,作者回忆了哪些寒冷带来的疼痛的情境?(4分)

20.作者体验了寒冷的疼痛,但在文章结尾处却说我们已有太多安逸,“需要‘寒冷’”,结合文章理解分析。(4分)

21.阅读了这篇文章,你对作者“寒冷是我们生命需要的盐”有哪些感悟?请简单分析。(6分)

语文 )试卷 第 3 页 共 4 页

六、(8分)

2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4分)

新华网英国格拉斯哥10月2日电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李明2日在此间举行的第59届国际宇航联合会大会上发表题为“中国神舟七号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计划”的报告,引发各国与会者的浓厚兴趣。

由于此次大会正值中国刚刚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并完成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李明的报告完毕后,台下掌声不断,提问更是一个接一个,大会主席不得不推迟接下来的议程。 李明在会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自己此次参加国际宇航联大会有很深的感触,就是外国人对中国太空事业的发展比以前关心多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专家学者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太空事业很感兴趣,一些以前不愿意跟中国谈合作的著名研究机构这次也主动与他及其他中国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答:

23.著名教育家、作家杨教授应邀到某大学作了一次报告,杨教授作完报告后,主持人做了以下的讲话,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4分)

刚才杨教授高屋建瓴地谈了他的一孔之见,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受益匪浅。几十年来,杨教授对教育事业处心积虑,笔耕不辍,编出了一部又一部的教育论著,令我们深为欣赏。在此,我们祝杨教授身体健康、事业再攀新高!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七.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群年轻人在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老师,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它的时候突然来访。”

请你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以“从实践中寻找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07级12月月考( 语文 )试卷第 4 页 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