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装备研究
2019年第5期
阅读与口语交际融合教学初探
徐昌明
摘 要: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最常用、最有效的训练平台,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抓住契机开展口语交际训练。低年级重点在识字写字与看图中开展;中年级聚焦在段的建构;高年级关注篇章表达方面的结合。以解决小学生在口语交际专项训练中无话可说、套话连篇等问题,努力实现小学生阅读与口语交际水平的共同提高。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融合;策略 从语文课程标准看,在评价口语交际的基本项目中,与阅读关系密切的有讲述、应对、复述、转述、即席讲话、问题讨论等。也就是说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多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承载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等多种能力的任务,是训练学生语言的重要渠道。可见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最常用、最有效的训练平台,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抓住契机开展口语交际训练。
在语文教学杂志上,常常能读到读写结合的论述或表达,也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之相比,阅读与口语交际的结合,当前的一些语文教学杂志上就少有人论及,原因可能是有人认为写作才是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体现。这实在是一种偏见。口头语言表达同样也是一种语言文字运用,而且比写作的运用更广泛、更自由和便捷。
如果从写作、口语交际与阅读的关系来看,口语交际与阅读似乎更紧密一些。阅读教学本
徐昌明,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实验小学,一级教师。
身就基本上以口语为载体的,离不开口头语言的运用。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教学的推进,往往就是借助口语交际来展开的。虽然阅读教学中也有静思默想或者思维训练、练笔表达等,但其结果一般还是需要通过口语进行呈现比较直接。正因为口语交际在阅读教学中所承载的作用如此重要,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几乎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我认为同样有必要深入开展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结合的相关研究,解决小学生在口语交际专项训练中无话可说或者套话连篇的问题,努力实现小学生阅读与口语交际水平的共同提高。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口语交际活动,使两者相得益彰呢?
一、低年级重点在识字写字与看图中
开展
受识字量的影响,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就无法顺利开展。图文结合也是低年级阅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不解决生字问题,
—66—
2019年第5期
教育与装备研究
课程教法
读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只要把握时机、精心组织、认真设计,就可以让学生在识字、写字以及看图学文中,有机融入口语交际训练。
(一)在识字写字中融入口语交际训练在阅读课文之前,学生在集中识字和拼音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汉字和常见笔画、笔顺以及部首等。在后续的识字中,就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性知识形成识字的方法,如学会分析字形等,并逐渐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
容相吻合的蓝天、落叶和大雁外,还有其他秋天成熟的作物和松鼠在枝头采摘果实。在教学“一群大雁”“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表达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表达的情形———只有排成“人”字,没有排成“一”字,要求学生通过想象补充并说出来;再引导学生想象天空是一张蓝色的大纸,是谁在上面写出了“人”字和“一”字;随后让学生比一比谁能写出漂亮的“人”字和“一”字。在不自不觉中把学生带入具体地说,教师在阅读课文中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可以教给学生分析字形帮助记忆的方法,并把这个方法说出几条步骤。然后让学生学着说说分析某一个生字情况,达到不仅会分析而且会说出来。如“识”字是左右结构,左面是个言字旁,右边是一只小鸟的“只”;“识”的读音要注意,读翘舌音;组词有“识字”“认识”等。这样在学习生字时,对由熟悉的部件组成的一般生字就可以让学生自学后通过互相交流来完成,对新出现的构字部件或部首,教师再作重点指导。形成学习规律后,学生就会自动形成以“说”来表达自己对生字的理解和掌握。写字也是一样,先要教给学生观察生字与部件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情况,分析每一笔的起笔落笔位置,再把握好笔顺。然后训练学生说出这个字的写法以及写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形成一套相对固定的程式。学生熟练掌握之后,不仅能用来帮助正确写字,而且也可以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激励让学生积极参与,如比一比、赛一赛,促使学生争着讲并乐于讲。当学生基本上都能完整地讲述学习或者书写一个字的方法时,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自然就获得了提升。
(二)在看图学文中融入口语交际图文结合是低年级教材的突出特色。以部编本一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无论是拼音还是课文,都配有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插图。教学中,利用这些直观的图画,组织学生结合学习内容开展观察,并把观察所得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如,在《秋天》一文中的插图除了与课文内
一种有故事的学习之中。最后让学生借助插图中的松鼠采摘果实,想象它把果实摘到哪儿去了,再用“……一会儿……一会儿”仿说。先在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注意让对方把句子说完整,再在小组中比一比看看谁说得清楚明白,最后推荐说得好的在全班展示,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这样看上去学生是在学习句子,实际上也在练习口语交际,两者互相交织在一起。从学习效果看,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确实得到了发展。教材中的一些连续性插图故事性强,如《小蜗牛》就以四幅插图来表现小蜗牛爬过春夏秋冬的故事。喜欢故事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借助观察课文中生动活泼的图画,运用已有的口语基础建立起与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用语言把图画中的故事片段连接起来。学生在看图学说故事的过程中,达到“能完整地讲述小故事”的口语交际目标,在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故事兴趣的同时,学生相应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有效整合。 二、中年级聚焦段的建构
中年级阅读教学重点是段的学习并向篇的初步学习过渡,如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与之相对应的口语交际学习,则有“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等。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语言表达方面要从低年级的句子逐渐向段落过渡,需要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构段方式,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内化。
在这一方面,特级教师薛法根在阅读教学中就善于将口语交际的学习无痕地融入到阅读
—67—
课程教法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19年第5期
教学之中。请看他的《哪吒闹海》教学片段。
师:读完《哪吒闹海》这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用几句话把它清清楚楚地说出来。这叫概述。不管多么复杂的一件事,都可以用三句话概述。第一句:哪吒为何闹海?第二句:如何闹海?第三句话:闹了又如何?请你根据这三个问题,概述一下这个故事。
文内容的方法———“用三句话概述”,原因、过程、结果。这是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而设计的台阶,便于拾级而上,使学生在概述时能够做到有话可说且循序渐进地表达出来,而从口语交际的角度看是给出了明确的话题与提纲。薛老师在学生开展了一定的练习后,组织交流时不断用“谁有这个本事”生:(练习概述。)师:谁有这个本事?
生: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兴风作浪,哪咤决心治一治他们。(师插话:第一句。)他来到海边,一摆浑天绫,搅得水晶宫都摇晃起来;(师插话:这里用分号。继续。)他一扔乾坤圈,一下子就把夜叉给砸死了;(师插话:还是用分号。继续。)他一抖浑天绫,就将三太子逼出了原形。(师插话:句号。这是第二句。)从此,老百姓又过上了太平日子。(师插话:这是第三句。)
师:谁还有本事说得不一样?
生:哪咤决心治一治胡作非为的东海龙王,(师插话:父子。)哪咤决心治一治胡作非为的东海龙王父子,(师插话:第一句简洁明了。)便带着乾坤圈和浑天绫来到大海边,他就是那么轻轻一摆、一扔、一抖,便打死了夜叉和龙王的三太子。(师插话:了不起!将三闹用三个“一”概括,的确有本事!这是第二句。)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老百姓又过上了太平日子。(师插话:第三句。)
师:有个小建议。两次用到了“胡作非为”,重复了。可以换一个词语。
生: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兴风作浪了。师:这样就完美了!谁还有本事概述?生:(概述,略)
师:这三句话,为何闹是原因,如何闹是经过,闹了又如何是结果。把原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就把这个故事说得———
生:完完整整。生:具体。生:清清楚楚了。薛老师这里教的是概述也就是初步把握课
—68—
“体的交流中谁还有本事说得不一样,薛老师及时以”进行激发“插话”;的方式介在学生具入,用第几句和分号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表达;其间学生在表达中有精彩表现时,薛老师更是及时送上点赞,目的是鼓励学生有创意、有个性地表达;最后当学生都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概述之后,薛老师还没有就此停下来,而是不忘引导学生通过总结来提升学生完整说一段话的意识。
对于这样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口语交际活动,薛老师认为:“书要认真读,要读进去。读了以后啊,心里有些想法,还要说出来。不管对,不管错,要说给大家听,要分享。”可以说,在阅读中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按照不同要求进行分享,就是薛老师阅读教学成功的密妙之一。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借助口语交际,把一些基本模式的段如总分式、并列式、因果式等,通过说的形式强化训练,持之以恒,学生的构段能力无疑会获得很大程度的提升,与之相辅相成的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更见效果。 三、高年级关注篇章表达方面的结合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很容易找到高年级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的切合点。阅读教学中有关篇的学习的目标有:“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与之相关的口语交际方面的要求有“可以看出表达有条理,“乐于参与讨论“,这些目标中,语气、,语调适当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文章的表达顺序”。仔细对比,就法表达有条理,作出自己的判断”、“在交流和讨论中”与“乐于参与讨论,敢于提出看”与,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是分别就阅读教学和口语
2019年第5期
教育与装备研究
课程教法
交际提出的,虽然达成目标的方法、途径各异,但核心目标都是指向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到某一篇课文或者某个教学环节,怎样选取两者的契合点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桃花心木》教学中就达到了妙合无垠的境地。
师:对于林清玄在这篇文章当中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调查以后发现,70%左右的孩子觉得自己已经完全读懂了,而30%的孩子觉得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然而,我们要问的是这是真的吗?真的只有在不确定中才能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吗?这是个问题。好,我在画最后一个箭头,期待着你们的问题。
生:人为什们只有在不确定中才能努力生长?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没有,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过程!你们一开始提不出问题,自己还似懂非懂。我想特别请这30%读得似懂非懂的孩子把你们读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这个道理你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
生:林清玄告诉我们的“不确定”的生活究竟是怎样一种生活?
…………
师:在语文课上能够滔滔不绝地说那是一种能力,而能够安安静静地听那是一种修养。学语文光有能力是不够的,还要有修养。来,你慢慢地说。
生:为什么要在不确定的生活中才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师:是的,人的思考只有转化为语言的时候,它才开始变得开始清晰起来。你越能够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越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在深入。你看,这个孩子提了个非常好的问题!他说,为什么人只有在不确定的生活当中才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其实,他的思考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学习就要取长补短。顺着他这个思路,谁又能发现问题?
生:人为什么在不确定中才能独立自主?师:你看,这又是个问题。你们刚才有一半的人读得似懂非懂。似懂非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把这个似懂非懂讲出来。其实当你把自己读得似懂非懂的问题说出来的时候,问题的一半已经被你解决。好,又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顺着这个思路,谁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生:人为什么要在不确定中才能转化能量?师:作者林清玄告诉我们,在不确定中就能
一脸茫然。我不知道你们是对问题本身茫然,还是对我提出问题表示茫然,我估计二者都有。然而随着你们思考的深入,随着由一到三这样一个过程,你们看,现在我们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记下来了吗?这是真正的学习,这是真正的灿烂的思维。
这个教学片段中,王老师以部分孩子表示读不懂课文所讲的道理为切入点,也就是抓住了课文要表达的道理,要求学生把读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或者理解这个道理需要什么帮助。这样一来,那些不懂的学生都能顺利地说出自己的问题。在学生说出问题的过程中,王老师既重视语言训练又重视思维训练,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如何说好自己的问题并说出有价值的问题。先是告诉学生说问题不仅要有能力还要有修养———静静地听、慢慢地说;其次启发学生思考需要用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达,才能把问题说清楚;再次,鼓励学生善于取长补短,借鉴别人的思考与思路去进一步发现新问题。对课文表达的道理,王老师不是把它放在教学的后半程进行的,而是从一开始就把它当作主问题进行设计的。从最后的总结也可以看出,王老师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是通过梳理学生不懂的问题来确立阅读教学的重点或者主问题,借助不断地引导,使学生的问题得以逐步深入与聚焦。同时,王老师又通过让学生交流讨论自己不懂的问题,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形成一种互相交流、互相借鉴的学习场,真正让口语交际融入阅读教学之中。
—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