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

来源:六九路网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知识梳理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 用途 量程 分度值 所用液体 特殊构造 实验用温度计 测物体温度 -20℃~110℃ 1℃ 水 银煤油(红) 寒暑表 测室温 -30℃~50℃ 1℃ 酒精(红) 体温计 测体温 35℃~42℃ 0.1℃ 水银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

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发 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 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四、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易混淆点

一、晶体熔化条件、液体沸腾条件

例1、如图所示,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当两壶水沸腾发出哨音时,同时关闭炉火,则( ) A.甲水壶停止发声后,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 B.乙水壶停止发声后,甲水壶还能继续发声 C.一段较长时间后,两水壶都还能继续发声 D.两水壶同时停止发出声音 二、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例2、在探究“水的沸腾”的试验中,对水加热,可以观察到:

(1)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 ,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 还未到达液面就消失了.

(2)沸腾后,水的温度 ,同时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 ,一直上升到液面而破裂.

(3)水沸腾前,有部分水蒸气产生,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水汽化而成的,同时在水面上方会形成一些雾气,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

三、解释雨、雪、云、雾、霜、露、冰雹的成因

自然现象 成因 当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或者小冰晶下落时熔化成小水滴)时,便形成了雨 雨 物态变化 液化、熔化 云 太阳照到地面上,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高位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了云 液化、凝华 雾 雾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便形成了雾 液化 露 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早晨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叶子上。 液化 霜、雪 霜是水蒸气在地表遇到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凝华成固体。如果高空的温度为0℃以下,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水便以雪的形式降落地面。 凝华 例3、(2011•盐城)今年5月10日,盐城市实施了人工降雨.气象部门用火箭将碘化银

洒向云层,碘化银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气 成小水滴,或加速水蒸气 成冰晶(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变成冰晶的过程中 热量.

重点难点

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

特点:吸热。

常见易升华的物质:干冰、碘、冰、萘、钨等

常见升华的现象:结冰的衣服变干,夏天樟脑丸变小。

应用:物质在升华吸热,具有制冷作用。如,干冰的制冷作用(人工降雨、舞台烟雾) 例4、图5中的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甲图:春天冰雪融化 B.乙图:冬天的树上出现霜

C.丙图: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干 D.丁图: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汽” 二、凝华

特点: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放出热量。

常见凝华物质:气态碘、水蒸气、气态钨、气态萘等

常见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灯泡用久会变黑;云的形成。

例5、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课堂小测

一、选择题 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零下18℃的液体能发生汽化现象

B、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是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烧水时常看到“白气”,从水到“白气”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D、烧水时常看到“白气”,从水到“白气”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2、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 A、甲、乙 B、乙、丁 C、甲、丙 D、丙、丁

3、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

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液化的缘故

5、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6、用用“蒸馏法”淡化海水的过程是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此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

A.汽化 凝固 B.汽化 液化 C.液化 凝华 D.升华 凝华

7、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固态CO2)中,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气”是水蒸气 B.“雾气”是小冰晶

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8、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现已研制出了它的代用品.当液态氟利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汽化 B. 液化 C. 凝固 D. 熔化

9、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三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二万六千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 )

A.凝固点较低 B.凝固点较高 C.沸点较低 D.沸点较高 10、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

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 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D.雪容易传热 二、填空题

11、秋冬季节,有时会出现雾,雾的实质是_______,它是由________而形成的,这一过程要_______热。

12.滚烫的油锅不小心滴入了水珠,你会发现油花四溅,这是因为 的结果.在医院里病人发热时,高烧不退,可以用酒精擦拭病人的身体,这是因为酒精在 过程中要 而带走病人身体的热量,起到暂时降低温度的效果.而我国古代铁匠师傅锻造兵器时,常将烧得发红的铁器放入冷水中“淬火”时,会听到“嗤嗤”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汽”,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了 和 物态变化。 13.气体打火机里面的丁烷气体,是利用________的办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打火机里的。 14、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 重要的意义。图5所示为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 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再 (填物态变化名称)。

15、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 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16、现有-80℃至50℃的A号酒精温度计和-10℃至110℃的B号水银温度计两种.做“研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应选择 号温度计.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75℃时,小刚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在实验中记录了下列的数据,

从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是 ℃.

17、下表是研究冰熔化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1)在图中作出冰的熔化图象;

(2)从表中可以看出,冰的熔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min; (4)从计时开始,经过12min,冰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 18、【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15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 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16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 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 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交流与评估】 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