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诗词楹联是发展旅游产业的促进剂

来源:六九路网


诗词楹联是发展旅游产业的促进剂

从古至今,文学门类、体裁很多,涉及到旅游的诗联曲赋、游记传说、书画碑刻到现在的旅游资源介绍和画册等不计其数、各有千秋。其中诗词楹联与旅游的关系十分密切,旅游为士人学者提供了创作的物质和精神基础,是创作之源泉和传播之渠道;而诗词楹联又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是旅游之资源和产品之文化内涵。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诗词楹联是伴随旅游之产生而产生,在旅游中得到升华之高雅艺术。

《旅游学概论》把古代旅游者分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士人漫游,“维护统治、弘扬功绩”的帝王巡游,“取经弘法”的高僧云游,“爆竹一声除旧岁”的节会庆游等。余秋雨先生把其分为四类:一是商人、二是军人、三是僧人、四是诗人。就撰写诗词楹联的旅游者来说,主要集中在军人和诗人(士人漫游)两者身上。古代军旅诗人有岑参,王昌龄,陆游、辛弃疾、岳飞、高适等,现代军旅诗人有毛泽东、陈毅等革命家;写诗填词的诗人有杜甫、李白、李商隐、杜牧、李贺、薛涛、陆龟蒙等。从先秦时期的屈原、宋玉历经两汉、魏晋、隋唐到明清时期的郑板桥等,上下五千年中,著名的诗人词人不下500多人。吟诗者必善对,善对者会吟诗,他们都是撰写对联的个中高手。

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与诗词楹联的关系十分密切。诗词楹联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与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推动诗词楹联走向繁荣。在我国的诗人词人的作品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对就是在旅游途中撰写的。其中最著名者为“诗仙”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是李白旅游的真实写照。旅行游览为他提供了题材、意境和灵感,有“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万里长江,有“黄河

- 1 -

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九曲黄河,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 西北高原。他的诗,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流传千古、与世长存。如果没有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经历,他的诗只能无病呻吟,难以被世人评为“诗仙”。

山水和边塞诗人王维在军旅生活中撰写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写出的边塞画面开阔、浩瀚无边、意境雄浑。居于乡间的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起句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生活在喧嚣的城市市民对平实的乡村生活产生向往。北宋词人辛弃疾的《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的盛景,“宝马雕车香满路”的人潮车涌,“笑语盈盈暗香去”的人物刻画,对元宵之夜繁华熙攘的赏灯景象作了惟妙惟俏的描绘。纵观古诗词,大部分诗人都是在旅途和乡间生活中把自己的狂喜、孤寂、志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借景杼情、咏景吟志,留下了千古吟唱的好诗词、好对子。说明诗词楹联这门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作者的体验,来源于旅游中的实践。

从中华古文学史可以看出,旅游成就了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陶渊明、范成大为代表的田园诗,苏东坡《赤壁怀古》为代表的怀古咏史诗,高适为代表的边塞征战诗等。在旅游这个媒介中产生的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使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大好局面。

诗词楹联的可读性、传诵性、思想性、鉴赏性丰富了旅游资源,赋予了旅游的文化内涵。

- 2 -

旅游资源是能够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总和。诗词歌赋是一个地方旅游开发的文化资源,更是文化遗产,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极强。其功能价值能给旅游者提供旅游目的地人民的好思想、好行为、好风俗,使旅游者参观游览中在精神上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美的享受。大量文人墨客在旅游中留下的诗词歌赋,对从小就阅读唐诗宋词的旅游者更是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产生了要亲临其境、一睹为快的欲望。在游览中可与陆游一起胸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抱负;在黄巢的“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诗中,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与辛弃疾一道共享“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天伦之乐;在王维的“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中珍惜朋友间的友情;可意会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的秋天美景,在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欣赏苏东坡 “大江东去浪淘尽”气势磅礴的同时,开阔胸襟,振奋精神。

古诗词中还包含了旅游六要素的描述,引发了旅游者的无限遐思和旅游欲望。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摧”诗句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勾起了人们想饮西域葡萄美酒欲望,为现代人到新疆旅游打下了基础,成就了新疆盛葡萄美酒的夜光杯这种旅游商品。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乡村旅游意景,使“杏花村”酒一直畅销不衰。王维的“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清清柳色新”描写了春天客舍与杨柳雨后的景色。写“行”的有张籍的《与贾岛闲游》“城中车马应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和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写景上有“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行落九天”、“横看侧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等等。旅游线路“推介”有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等。因有诗词楹联点缀而成为著名景区的有“暖风吹得游人醉”的西湖、“黄鹤一去不复返”的黄鹤楼,百字长联的云南大观楼等。

文化旅游的核心是文化。山水性诗词楹联作为古代休闲及旅游的主要传播方式和娱乐

- 3 -

方式,更注重诗歌的可歌可吟的特点,强化它的明快节奏与委婉旋律,严格采用五言、六言、七律、绝句等规范韵律及其排偶与对句,吟读起来琅琅上口,被世人千古吟唱,留传至今;在意境创造上则常常采取出奇不意、意味深远的手法,描绘出明丽的画景或变幻的空间意境,使人感到酣快淋漓和悦心悦神。可以看出,诗词楹联既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又增添了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诗词楹联和旅游是和谐共生的姐妹,应该相互衬托,共同发展。

诗词楹联离开了旅游,其创作出的作品少了大自然的灵性,多了城市的喧嚣和俗套;旅游离开了诗词楹联,其产品文化内涵不丰富,市场竞争力不强,吸引力和知名度等都难以提升。因此,诗词楹联和旅游应该和谐共生,相互衬托,相互依存。

铜仁的文化底蕴远不及长江、黄河流域地区深厚,特别是旅游产品的文化底蕴不深,但我们一直都致力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史可考的上至明清,下至当代,涌现出了明代田秋、清代张国华和现在的李再勇、郑大明、杨德淮、吴光权、刘兴林等本地诗词界大师,撰写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和楹联。如诗人廖经天在游历铜仁时,被锦江两岸“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锦江画廊所吸引,留下了“四面青山楼外楼,新妆巧扮最风流,多情最是锦江水,依依一步一回头”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印江永义乡紫薇园的紫薇神树世界独一无二,西南政法大学王者香教授在游览紫薇园时,兴之所致,撰写了《咏永义贵州紫薇》。诗云:“奇峰天植自洪荒,梵净钟灵毓秀长,莽莽千柯浓荫碧,昂昂十丈劲凌苍,花开红白年三复,皮蜕新陈岁一常,应许中华为国宝,何甘屈作贵州王”。印江籍书法家重庆书法协会主席魏宇平先生亲自操刀,泼墨挥毫,勾勾了了,刻于石上。诗书珠联璧合,成了我区又一新的人文景观。

- 4 -

对于铜仁地区诗词楹联和旅游的结合,旅游形象品牌“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和第五届旅发大会主题“走进梵天净土·感悟桃源铜仁”就是两对展示我区旅游品牌的楹联精品;我区创作的《云上青山》、《我的家乡梵净山》等歌词登上央视,成为我区吟唱流传最广的歌曲,是贯彻落实地委、行署在旅游宣传上“高端展示·受众对外”的实际行动。在去年第五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期间,铜仁市诗词楹联学会在全国开展了三江公园楹联征集活动,这次活动既为旅发大会捉刀造势、营造了铜仁全区上下抓旅游的良好氛围,又向外界宣传了铜仁,并为铜仁新增了一处文化旅游景点。活动中德淮先生亲自捉刀,撰就的“岩立三江,天赐黔东净土;舟行四海,风吟胜境桃源”和“山环八面,云中千嶂树;水汇三江,浪里满城楼”两联为三江公园增添一抹亮色。铜岩亭上,德淮先生的“执意奔流,三江新境界;潜心挺立,一柱大文章”借境吟志,展示其心无旁骛,与古案青灯相伴,潜心作文的大师风范;光权先生的“亭挂星辰三面画,仙葩怒放;棒敲渔火满船诗,醉意难收”描绘游人醉于锦江夜景,美景、意境回味悠长,乐而忘归的境致;兴林先生的“亭展新姿,屹立三江托日月;波吟雅韵,长歌六岸醉春秋”借景杼情,赞铜仁发展日新月异,颂祖国兴旺国富民强。在铜仁文化旅游发展史上功不可没。

要大力发展铜仁地区的诗词楹联艺术和旅游产业,从我国的文学史和旅游史来看,两者结合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下一步铜仁旅游与诗词楹联学会共同携手奋斗的目标。通过旅游活动,组织诗人词人到景区景点、乡村采风,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并进行保护和传承;组织区内外的诗词楹联学者以举办学术交流形式,相互学习,吸取百家之长,提升铜仁的创作水平。同时,把诗词楹联作品溶入铜仁的导游词中,既提升了导游的文化素养,使游客产生兴游生趣作用,又可以通过游客的口传吟诵使作品得到广泛传播;把作品隽刻于景区景点内和旅游纪念品上,在赋予其文化内涵的同时,作品会随着产品的流传而传播至祖国的四面八方;通过在旅游宣传折页、旅游丛书、旅游歌曲、旅游宣传广告片上大量采用本地作品,把作品的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导游性与旅游产品有机结合,增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实力。

- 5 -

从而可见,诗词楹联介入旅游,将弥补铜仁旅游产品在文化内涵上、旅游从业人员在素养上存在的不足,对提升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巩固和扩大客源市场有着积极的作用。旅游为诗词楹联创作提供的物质支持,使创作更多优秀作品并进行广泛传播成为现实。因此,两者结合是铜仁旅游业和文学艺术界相互促进的一大幸事,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铜仁地区旅游局)

- 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