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幼儿教育方式说起

来源:六九路网


从幼儿教育方式说起

〔关键词〕 幼儿教育;孩子;教育方式

近年来,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学前教育,更是成了热门话题。不管是有条件的,还是没条件的,家长们都竭尽全力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让孩子接受最优良的教育。但是,备受瞩目的学前教育真正让孩子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吗?作为一个教师和家长,笔者想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夸奖式”教育让人手足无措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师认为孩子的心理很脆弱,承受能力不强,再加上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所以“夸奖式”教育成了家长和教师的首选。笔者的孩子今年三岁半,刚上了一年小班。一次,他无意间犯了个小错,可能是出于职业的关系,笔者立刻对他进行了一番批评教育,他怒目圆睁地瞅着我,还举起右手说要打我。面对此情此景,笔者只好甘拜下风,默默走开。人教版六年级课本中有这样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其中有一句话让笔者至今记忆犹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股风时常吹在我耳边,让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正是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激励作者不断地努力,最终走向了成功。看来“反面的激将”也能让人有所进步,那我们为何不尝试运用“正反”两面的方式教育孩子呢?天天泡在“蜜罐”里,尝着甜味,偶尔让孩子尝一下“苦”的味道,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二、“帮扶教育”怎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每到星期五接孩子的时候,幼儿园老师都会发给每位家长一份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这是一份“含金量”很高的作业,既需要动脑又需要动手,虽然有示意图,但很多作业连家长也要琢磨半天,就更不用说让孩子自己来完成了。幼儿教师要求家长采用这种“帮扶教育”完成学校的任务,家长必须运用这种“帮扶教育”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一呼一应”让“帮扶教育”成了一种趋势。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中国的孩子和日本的孩子在夏令营的时候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表现,为什么中国孩子的动手能力远远不如日本孩子。“一切从娃娃抓起”,这就是根源所在。不仅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做人要从娃娃抓起,能力也要从娃娃抓起,但从娃娃抓起培养能力的方式绝不是所谓的“帮扶教育”。 三、“标榜式”教育无处不在

学过教育学的人都知道,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很好奇,在其适应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引领作用就很重要。无论你说什么或做什么,孩子都会一一效仿。笔者的孩子上小班快一年了,每次放学回到家,他都会说许多话,做许多动作,然后告诉笔者谁谁是这么说的,谁谁是这么做的。有一次,儿子无意间骂出一个字——“滚”,让笔者大惊失色。这时,妻子的一席话提醒了我,“你总是在孩子面前说这个字,他怎么可能不会用呢?”看来,大人就是孩子的榜样,大人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既然孩子们已经拿我们当做他们的“榜样”,那么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就一定要起到“榜样”的作用,

也一定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 四、多彩才艺提前培养

打开电视,选秀节目比比皆是。选秀节目的增多让选秀成为了一种成名的快捷方式,也让更多想成名的人跃跃欲试,这其中也不乏一些想让孩子成名的家长。于是,“才艺要提前培养”就成了很多家长培养孩子的出发点。家长们在兴师动众地为孩子报这个班,报那个班,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聘请名师来培养孩子时,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感受,是否征求过孩子的意见。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孩子们在弹着钢琴、背着画板时那渴求的目光总会向四周环视,特别是当他们看到同龄人在自由玩耍时,更会忍不住地回头张望。任何事物都有其生长的规律,孩子也不例外,古人早就有前车之鉴,“拔苗助长”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尤其是学前教育,它既需要社会、学校的重视,也需要家长、教师的配合,更需要耐心的引导和良好的示范,只有让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孩子才会健康茁壮地成长,教育也就达到了它的最高境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