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卷第1期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Ol2年2月 Vo】.26 No.1 Journal of Yah’an Vocational&Technical Institute Feb.2012 [摘要】宗教与旅游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由于丽江地理原因、历史原因造成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并存;在全国是罕见 的。特别是纳西族在吸收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道教基础创立的东巴教是全国唯一的;丽江的多元文化,纳西族的多元 宗教形成许多名胜古迹,这些景点成为宗教旅游资源,在旅游中有一定价值,为发展旅游提供了可能性。 [关键词】宗教;多元文化;宗教旅游;旅游价值;东巴教 [中图分类号]B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l98(2012)01—0012-03 一、宗教与旅游 值。宗教信众的进香、拜佛、朝圣活动产生了巨大的旅游 1、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人类文化史上一直 流,宗教建筑、雕塑、活动、氛围等也强烈吸引着许多非信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徒的普通游客。宗教是人类对自身生命的思虑和试图对 宗教一词源于拉丁文religare。Religare有“联系”之 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做出解释。一方面,宗教作为一种世 意,故“宗教”之本意。是指人与神的一种关系。所谓“神”, 界观和价值体系,在其内在的责任心的推动下必然产生 是某种被神秘化的超自然力量。宗教的最主要特征之~, 强烈的扩张愿望。而宗教的传播,大多是通过宗教人士的 是人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盲目信仰和崇拜,这使得它与 旅行行为来实现的。另一方面宗教的无形力量感召人们 象征人类文明之理性、理智等在相当程度上是对立的。 到圣地去朝拜,到寺院去履行神圣的宗教仪式。1841年7 2、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 月5日。英国传教士托马斯 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 在人类之初.由于智力水平极度低下,原始人不能将 织了570人,从莱斯特乘l2英里火车到拉夫巴罗参加戒 自己与自然界,动物界区分开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智 酒大会,这次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开端,其实 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始人能把“人”作为一“类”同自然 质是一次宗教旅游活动。 界、动物界分离逐渐产生了“人类”的自我意识.从而抽象 4、我国宗教旅游发展现状 出一个与“人类”相对立的“神”,并祈求它的赐福与保护,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宗教政策得到了落实。宗教信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宗教根源 仰自由已经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写入宪法。我国宪 于人跟动物的本质区别——意识。”这种意识严格地说是 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既公民即有信仰宗教的自 一种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 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 段的产物。宗教的产生本身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结果,是人 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选择教派的自 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 3、宗教与旅游的关系 在不信教的自由。近年来宗教旅游产生了多样化的趋势, 宗教与旅游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宗教文化艺术和 主要表现在: 名胜遗迹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巨大的旅游价 (1)宗教圣地朝观旅游。 【收稿日期】2021-12—28 【作者简介]刘骥(1966一),男,云南丽江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地理。 ・12・ 第26卷第1期 (2)宗教场所历史文化参观游。 (3)宗教文化学习体验游。 (4)宗教圣地修心养性渡假旅游。 二、纳西族的宗教文化 1、纳西族的宗教 纳西族的宗教文化在旅游中的价值 2000年的最新人口普查统计。现有人口30余万人。主要 分布在滇、川、藏三省交界处横断山脉与金沙江“n”字大 湾一带地区。根据文献以及考古等方面的资料可初步推 断出纳西族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源于甘肃省和青海 省的黄河流域和湟水流域一带的古羌人。另一部分是古 代我国西南民族中“白狼夷‘的夷人族系多年的发展演变 成纳西族先民中重要的一支还有一部分是居住在丽江一 带的土著居民。 1、纳西族宗教产生的历史原因 (1)道教最迟也于明代传人丽江,据乾隆《丽江俯志》 及光绪《丽江俯志》载,在明代即建有真武词(在解脱林下 崖脚院中),玄天阁、太极庵、金刚殿(在白沙里大定阁 旁)、迎客楼等等的宫观。木氏土司还邀请张觉义到丽江 从事道教活动,至今,张氏在丽江定居已有21代。其后, 又请“法力高强”的潘氏定居丽江传播道教。 (2)汉传佛教,在唐宋时期,开始通过南诏国、大理国 时期传人丽江一带的纳西族聚居地区。在明代建盖了庞 大的汉传佛教寺院,其中著名的有福国寺、法云阁、琉璃 殿、大定阁、雪松寺等寺庙。木氏土司是西南著名的佛教 圣地——鸡足山最大的施主。鸡足山历史上规模最大的 纳西族是一个弱小的民族,至今仅有30万人口。在几 次大的民族融合中,纳西族都逃过劫难。北方有强大的藏族 建立的吐蕃政权,南有彝族、白族建立的南诏、大理国政权。 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必须学习多种文化,发展多边关系: (1)同汉族的关系,木氏土司为了更好的维护其统治 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大力提倡学习汉文化。同时还招聘了 大批汉族工匠、教师、道士、和尚到丽江。 寺院——悉檀寺,是土司木增在位的时候修建的。公元 1617年,木增向朝廷提出请求,希望在鸡足山上建造一座 寺庙为他的母亲祝寿,获得,明朝皇帝的批准后,便花银 子万两规模宏大的悉檀寺。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皇帝 (2)与藏族的关系。纳西族和藏族相当一部分人同源 与氐羌族群.有非常密切的“亲缘“关系,在秦汉就有交往 的先河,隋唐更加频繁。 (3)与白族的关系,白族的先民接受汉文化较早,对 渴望学习汉文化的纳西族有较大的影响。在南诏、大理国 御赐木家“金藏”678函,并赐名为“祝国悉檀寺”。 (3)藏传佛教。佛教传人西藏约在公元5世纪,吐蕃统 一时对汉传佛教的传人有推进作用。 因此。造成了纳西族中有道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 并存的局面。 2、地理方面的原因 后,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祖德赞支持佛教,佛教在西藏 得到发展.西藏佛教史上称为“前弘期”。公元978年称“后 弘期”,经过与本教长期斗争,吸收,接近融和,使佛教西藏 化,密宗盛行.并形成了葛当、萨迦、葛举、格鲁等教派。前弘 纳西族世代居住在滇、川、藏的交界处的横断山脉、 云岭山脉以及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江并流地区,高山 期就有从西藏至大理传播佛教是僧人.如赞陀屈哆。但藏传 佛教进入滇西北并形成较大影响,是在公元1 147年葛玛葛 举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公元111 1193年)到康区传 峡谷和大河大江的阻挡使得这地区与外界的交通以及商 贸往来十分不便。但是这里又是古代交通的枢纽,“西南 教。清改土归流以后,丽江坝子先后建立了文峰寺(清雍正 十一年)、普济寺(乾隆三十六年)、指云寺(雍正五年)玉峰寺 等喇嘛寺,连木氏土司建的解脱林(福国寺)也改为喇嘛寺。 部分土司和纳西族也崇信藏传佛教。 (4)东巴教源于纳西族的原始巫教,最初产生于原始 丝绸路之”和“茶马古道”都从这里穿过。而肩负起运输任 务的是马帮然而马帮成了这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穿梭 于汉、纳西、藏族居住的地区。从而形成纳西族多元文化, 多种宗教兼容的又一原因。 四、纳西族的宗教对旅游的影响及体现 社会的自然崇拜,逐渐发展到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产 生了巫师东巴。东巴被誉为“智者”,是纳西族中的高级知 识分之.是古代钠西社会的百科全书。东巴教在长期发展 l、有形的方面 多元文化,多元宗教影响着纳西族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建筑方面,纳西族四合五天井的建造当中,天井用河边 的鹅卵石与瓦砾铺设,常常铺设一些精美的图案:寿字, 蝙蝠图象征五福拜寿。八仙的法器象征吉祥如意,万事顺 利.逢凶化吉也象征八仙祝寿。这些都受道教文化的影 响 在宫殿、寺庙里天花板上的藻井有三层意思;一层用 来显示帝王和佛的尊严含有神圣至高无上的意思;其二, 过程中,吸收了藏文化,尤其受到钵教的深刻影响;同时 受到汉传佛教及道教的影响。发展到近代。一处于从原 始社会自发宗教向人为宗教的发展过程中,有自己的特 点:有了自己的鬼神系统,但是仍然保持着自然崇拜、祖 先崇拜、鬼神崇拜及中重巫卜的特点;没有形成固定的宗 教活动场所寺院庙宇:没有形成严密的宗教组织教会;没 有完全脱离生产劳动的宗教职业者。东巴的活动带有业 含有一种威严雄伟的气派。其三含水克火之意。悬鱼是在 古建筑山墙人字封火板正中挂有木雕的鱼形雕刻,其含 义不是年年有余之意。鱼是水族象征水,它是古时的避火 装饰.含义是水压火之意。这些都为人文景观增加丰富的 内涵。还有丽江五大喇嘛寺:福国寺、玉峰寺、指云寺、文 余性质。 三、纳西族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纳西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璀璨文化的民族,根据 ・13・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月 峰寺、普济寺。白沙壁画。这些都可以成为旅游的载体。 2、无形的方面 云杉是坪是东巴教中所设想的“玉龙第三国”理想中 的“世外桃源”梦中的“香格里拉”,是纳西族徇情的主要 场所.带上神秘的宗教色彩,吸引无数游客到此观光。玉 水寨除了幽美的自然风光,引人注意到的是祭风场。祭风 是东巴教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祭祀活动,可开发成表演型 项目。东巴万神园中,有真正的东巴,东巴舞蹈的表演 五、发展宗教旅游的社会背景 1、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影响到精神生活,各种生活 方式和相互碰撞许多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丧 失了目标和理想.找不到行为准则.精神上无所寄托。宗 教用不同的方式,对生命和世界作出诠释,对现实世界的 人类具有明显的启迪,安慰寄情的作用,宗教能适应人的 不同层次的需要。 2、“天人和一”的宗教思想境界成了人们的生活追求 目标。现代社会人类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给人们生活节 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日复一日紧张压抑的生活使 人们产生强烈的逃脱现实的欲望。短期的回归自然是人 们渴望可及的目标。 3、在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东西方宗教 普遍出现世俗化、大众化、现代化、普世化、本色化的趋 势。世俗化是指宗教放下架子,走出山林,努力以更加通 俗易懂的理论,直观明了的形式,平易近人的姿态溶人人 们的日常生活中。 因此。发展宗教经济既是宗教走向世俗化。参与社会 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表现.也是新的社会历史时期宗教 宣传自己传播教义的有效途径。 六、怎样开发和发展丽江的宗教旅游 1、丽江发展宗教旅游的可行性。由于丽江地理原因、 历史原因造成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并存。在全国是罕见 的。特别是纳西族在吸收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道教基础 创立的东巴教是全国唯一的。东巴教倡导的是人与自然 和谐统一之道。现在,国内外东巴文化的研究日趋活跃。 掀起了“东巴热”。白沙壁画最能体现出多教合一。在同一 壁画中有藏传佛教、道教、汉传佛教在全国是稀有的、也 是唯一的。玉峰寺是丽江五大喇嘛寺之一,除了藏传佛教 寺庙外,有号称“环球第一树”的万朵山茶驰名中外。又被 誉为“云岭第一枝”世界山茶王。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福国 寺由于接待过大旅行家徐霞客而名造一时。现在遗留下 的明代建筑无凤楼,解脱林具有很高的建筑造诣。文峰 寺,是滇西北十三大喇嘛寺中取得“格隆”称号的纳西、藏 青年喇嘛坐禅的重地,是喇嘛教最高学府之一。相传迦叶 前来东土传教,曾在此讲经,去鸡足山华首门人定时,把 一把钥匙留在文峰寺的一块石头内,由于这个原因,凡是 要到鸡足山朝佛的青海、西藏、四川、滇的藏民、蒙古族、 首先要到文峰寺借钥匙,要开启华首门才能到金顶寺拜 ・14・ 佛。返回时还钥匙。因此,这些景点都给发展宗教旅游提 供了可能。 2、在开发丽江多种宗教中要以东巴教为主 东巴教在全国仅有纳西族居住的地区信仰,是全国 唯一的 道家文化在丽江是一个缩影,没有武当山、青城 山,那么浓郁。汉传佛教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较正宗的 中原地区。藏传佛教正源在西藏。要发展就要以东巴教为 主线条.发展自己的特色。重大的祭祀活动:祭天、祭暑、 祭风等。现场表演让游客亲身体验、观赏、使其成为人为 的世俗化宗教。 3、利用香格里拉名牌效应、发展香格里拉宗教旅游。 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中香格里拉一词是 来源于一个幽静的南月亮山谷中的香格里拉喇嘛寺,后 来读者将香格里拉当作这一地区的代名词。在香格里拉, 人与自然和谐相生。多种宗教并存、多种民族共处、人们 不分种族、男女、宗教、共同在那里和平宁静地生息繁衍。 丽江与香格里拉有相似之处,多种宗教并存。因此,在丽 江可以发展宗教旅游。白沙、玉峰寺、玉水寨、文峰寺可以 连成一条主线,加强这地区的基础实施的建设。香格里拉 是以滇西北为原形塑造的。可以跨地区搞宗教旅游。结合 大理、丽江、迪庆搞香格里拉宗教旅游。大理受汉文化影 响较早形成汉传佛教文化圈、迪庆是藏传佛教文化圈,丽 江兼容两种文化。可以以丽江为中心发展:丽江——大 理;丽江——迪庆。大理是全国的著名的旅游城市,现在 已经进入了中老年期。但是在宗教方面还有开发的潜力。 已经申报成功的国家AAAA级景区宾川鸡足山,剑川石 宝山石窟。在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非常盛行,大理国有 “佛国”的美誉。大理国王有7个出家做和尚的记录。鸡足 山是东南亚、南亚的佛教圣地。丽江的文峰寺与鸡足山有 密切的联系,可以开展这条线路。迪庆除了有奇异的自然 风光外,主要是寺庙,被誉为“小布达拉宫”松赞林寺、东 竹林寺飞来寺等。还有东巴教的发祥地白水台。都可以丽 江——迪庆的宗教旅游线路。 参考文献 [1]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J].商务印书馆,1999. [2]贾玉芳.浅析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J].中国市场,2011 (26):14-15. [3]阮卫红,余学新.试论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开发利用 [J].社会主义研究,2007(5):134—136. [4]包大明.宗教文化与旅游业发展[J].商场现代化,2O07(5): 243-244. [5]和少英.纳西族文化史[J].云南民族出版社。113一ll7. [6]李妍.我国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探讨[J]. 大众文艺,2O10(9):33. [7]汤世杰.梦幻高原——_詹姆斯.希尔顿[J].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