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家长课堂:教育孩子的六重境界

来源:六九路网
家长课堂:教育孩子的六重境界

来源:胶东在线 时间:2014-11-03

第一境界:

家长舍得给孩子花钱,以为钱就是全部爱的表达。 第二境界:

家长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见证孩子的成长。 第三境界:

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我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一旦目标能够清晰地确定,家长就不容易被人裹挟着,热衷于跟风、盲目地对孩子进行培养。 第四境界:

家长为了教育孩子去学习,他们不再停留在“没有办法”或者“管不了”,而是关注孩子的问题症状及其原因,积极进行干预和矫正。 第五境界:

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因为他们明白“你是谁”比要求孩子“成为谁”更重要,一切家庭教育,其实都是言传身教的结果。 最高境界:

父母真正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发现“我是谁”“为了谁”比“成为谁”更重要,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他自己。 挣扎、困难和挑战都是丰富生活不可或缺的,幸福之路并无捷径。但我们对于他人的困难(尤其是对孩子)通常第一个反应就是去帮助他们。当我们有能力帮助他们的时候,应任凭他们自己去突破挑战。这听起来似乎不合常理,但我们必须抑制那种自然反应,让孩子们保有挣扎的权利。

家长课堂:父母关爱孩子的3个明智做法

来源:胶东在线 时间:2014-11-0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为了子女的前途,父母们都用心良苦,而最后的结果常常不尽人意,原因何在呢?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爱孩子的方式不正确,父母缺乏明智的家庭教育所致的。

1.爱他们,就要让他们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的人

在教育孩子成才的同时,要教育孩子成人,要知道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在父母们看来,孩子的分数是最重要的,只要孩子学习好,就万事大吉。父母们往往忽视了诚信、义务、合作等良好品德的培养,忽略了健康人格的构建,因此就容易造就出一些智力优秀的“歪才”“邪才”。

在一档节目中,讲述一位湖南神童魏永康的成长故事。这个“神童”四岁开始读小学,三年时间完成了小学六年的课程,在八岁时,他进入中学学习,13岁开始读国家重点大学-湘潭大学[微博],17岁就考上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可是尽管他智力超群,但是各方面的机能却非常短缺,他的自理能力也特别差。上大学时,魏永康从未自己洗过衣服和袜子,陪读的母亲从来也没有要求他洗过,洗头都是母亲给他洗的。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母亲眼里,只有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他的母亲经常跟他讲:这些事不会做不要紧,将来读博士毕业,当上科学家后,可以请保姆帮忙,只要专心搞他的事业就行了。在魏永康的成长过程中,由于母亲的陪读和严格的监督下,他缺乏了自己的空间,没有时间和同学们进行接触,所以一天天长大成人的他,却不懂得如何跟周围的人交往和交流。由于长期生活不能自理,并且知识结构不适应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研究模式,已经上了三年研究生的魏永康,最后被中科院退学回家了。

魏永康中止学业回家一事,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对于今日的魏永康来说,完全归咎于他妈妈的教育方式,与其说是孩子的“神童”路,倒不如说是母亲的“神童”梦,成与败都是他妈妈一手造成的。魏永康的人生历程,是一幕现代版的《伤仲永》,让人深思,令人伤感。

重知识轻能力培养纵然不可取,然而重智轻德同样也不行。举国震惊的马加爵事件;2000年浙江金华市学生徐力用铁头打死了生他养他的母亲;浙江教育学院周英民用裁纸刀杀害同学洪某并将同学石沉西湖等等,统统这些层出不穷的青少年犯罪事件一直在向人们敲着一声声的警钟。

一个人是否能成才成功,智力因素往往仅占20%,而另外起作用的80%却是人格因素。在孩子成长的问题上,父母应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孩子的智力可以不超常,但孩子必须身心健康。因为积极的人格因素和良好的品质是孩子从容应付一生荣辱、坎坷的保证。其实,孩子长大后,纵有满腹经书伦理,而没有实际能力也难有大的发展。现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的智力和体力得到充分而完善的发展,即德、智、体、美全方面的协调发展。

2.爱他们,就要让他们经历磨难和挫折。

演员朱时茂的儿子阳阳降临人世时,朱时茂爱子心切,只要是阳阳想要的,都会尽量满足。带儿子打游戏机时,说好了买多少个硬币,但朱时茂却老是偷偷给他超标。阳阳小时候身体不好,妻子嘱咐朱时茂带他游泳时间不能过长,但孩子天性喜欢水,说好了游1小时,但朱时茂每次都没有按时制止,所以害得他的儿子经常孩子生病,幼小的儿子一直被苦涩的中药折磨得痛苦不堪。朱时茂对以前过分地溺爱迁就阳阳的行为后悔不已,后来终于接受了朋友的建议:要让阳阳离开溺爱他的环境,让他摆脱名人父亲的光环,让他不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于是朱时茂下了狠心——把9岁的儿子送到美国读书。在异国他乡,他的身体反而很快就康复了,而且越来越健壮,不但是游泳高手,还开始学习空手道。

其实一个真正成才的人,他具备有各种优秀的才能,如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经得起在逆境的磨炼以及程度较高的文明素质等等。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会造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和欠缺健全的人格。很多家长[微博]总是千方百计为孩子遮风挡雨,以为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殊不知,这样等于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挖掘了一个温柔的陷阱,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失败和挫折的机会,不会犯错误也不懂得改正错误,自然也得不到经验和教训,因而永远不会学到过硬的本领。失败和挫折是人生的学校,它能折磨人, 更能考验人、教育人、锻炼人,使人学到许多终生有益的东西。 3.爱他们,就要在他们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是他性格着色的第一个染缸,家人是他行为塑造的第一任教师,所以为人父母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如今,有些父母自己挥霍浪费、嫖赌逍遥,却要求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有些家长自己看不起读书人,却要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等等。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主要是因为他们只注重言教,而不注重身教。

《论语》上还记载了孔子弟子曾参(即曾子)的修养原则:“吾日三省吾身”。他时常也用这个原则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上街。小儿子拉着她的衣襟,又哭又闹,要求跟着去。曾参的妻子被闹得没有办法,就对孩子说:“你留在家里,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听后就乖乖的回家去了。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到家时,看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雪亮的尖刀,正在准备杀猪呢。他的妻子赶忙制止他说:“我刚才是和小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今天你说话不算数,就是在教孩子讲假话。再说,母亲骗了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对他进行教育就难了。”结果,他真把家里的猪给杀了。也许曾家的这口猪还没有养到该杀的时候,他杀了这口猪虽然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可是,换来的却是在孩子面前树立了一个诚实的形象。

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他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会生活,而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他们都有着深刻影响。父母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人格力量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有时,父母并不经意的一笔,往往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是大写意的泼墨画;或是污染了整张白纸。为了孩子明天的灿烂,做家长的一定要小心描绘今天的一笔一画。

八个技巧让孩子愉快地接受父母的观点

来源:胶东在线 时间:2014-10-31

孩子是需要约束的,但父母该怎样做才能不通过惩罚而让孩子们愉快接受父母的观点做正确的事呢?今天小编带给大家这篇由一位心理学家妈妈的一些体会,也许对我们会有些启发。 改变环境

我的一位朋友最近几个月一直在训斥他正蹒跚学步的小孩,孩子动不动就开关电视机和录音机,作为父亲难免要发脾气。其实只要把这些东西放在高处,就会马上解决这一问题。

许多行为难题并不需要大声喊叫或讨论。例如:“千万不要动那扇门!”(为什么不给门上加一把锁,这并不会花太多的钱。)“我再也不给你家门的钥匙,因为你总是丢!”(把钥匙缝到儿子的背包上。)“我已经告诉过你不要在饭前吃甜食!”(把甜点藏起来。) 每次,当你发现自己正在对孩子大叫时,把原因写下来。事后看看,是否可以简单改变一下环境来解决这类反复发生的事。 演练难题

可以通过扮演角色来教会孩子该做什么。我利用这种技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看,贾利安,”我说,“假设你是教师,我是你。”我们重新演练了当天发生在学校的一场师生争执。通过改变角色,他了解到他本可以采取一种完全不同的态度,这同时也提醒我:让孩子凡事都作出恰当的反应并不容易。

还有一次,邻居的两岁孩子把自己锁进了厕所,孩子在里面吓得又哭又叫,大人在外面急得团团转。听到这种情况,为了避免我3岁的儿子犯类似的错误,我把他带进厕所,给他讲怎样从里面插上门及如何打开,经过几天的反复演示,儿子就掌握了,以后从未犯过这样的错。

教会孩子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方法可以增加孩子的责任感,从而有效地对其行为产生影响。

也许你的女儿经常忘了在晚上把衣服放进柜子,反复提醒她的结果是母女失去和气。与其给她写一些愉快的提醒留言,不如让她自己给自己列一张清单,写上应该做到的事情。如果你的儿子总忘了倒垃圾,帮助他制作一个图表,记录他倒垃圾的那些天数,多数孩子在看到他们正在取得很大进步时都会感到很自豪,这会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惩罚要得法

当孩子调皮捣蛋时,家长[微博]通常会说:“回到你的房间去!”并把这作为惩罚。但事实上,卧室一般是孩子最喜欢呆的地方,特别是里面还堆满了玩具。这样,惩罚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真正的惩罚就是让孩子远离刺激,尝到惩罚之苦。 温柔地坚持

精神保健专家有时利用手势引导来帮助改变一个孩子的行为。比如,如果看到儿子正伸手从别人盘里抓食物,你就轻轻把他的手推回去,并告诉他:“这样不好。”

可能你急着离开,而你的女儿却花了好长时间还没有梳好头发。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发火。用胳臂搂着她说:“宝贝。我今天有急事。在车里你可以继续梳。”然后把她从镜子前引开。此时,温柔就是一把金钥匙。如果太粗暴,你又回到了惩罚。 给孩子明确的信号

没有明确的信号,孩子可能会惹麻烦。例如,有时你也许并不介意孩子闯进你的卧室;在另外一些时候,你可能认为这是世界上最令人讨厌的事情。解决的方法是给孩子明确的信号,让孩子知道,当门上贴着绿色的“OK”字样时,他们是允许自由进入的。当门上贴有红色的“STOP”,他们需要先敲门。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某种行为是许可的。 多鼓励少惩罚

我的几个孩子都很喜欢帮我做家务,部分原因归功于我有明确的激励机制。贾利安现在已经12岁。开始时,我要求他每周无偿做几种家务活。除此之外,多干活我会付给他一定报酬的。后来没有额外的活可干了,但他仍然能积极做好分内的事,并试图做得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给他付的钱对他未来的行为是一种很好的投资。 以身作则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对家长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与儿童谈话,教导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是在教育孩子。”做家长的应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有意识地在学习、品德等方面给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

很难设想,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的父母,会培养出勤奋好学的孩子。如果孩子的父母蛮不讲理、唯我独尊、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大发雷霆,那么他们不管怎样训练,大概都无法把孩子调教成彬彬有礼之人。当你生气时,你不可能理智地思考,甚至会忘了许多你原本知道的关于教育孩子方面的敏感问题。

如何成为好父母的良策之一,就是首先学会能够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