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措施 殷正红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措施 殷正红(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基础课部,南京 210031) 摘要分析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认为高校 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体育上, 要改革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体育课内容。完善体育教 就是人们对体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物质生活的满 学评价机制.高校体育教学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 足.人们对体育的要求由过去的单一生物性转变生 转变:并提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与手段。 物、心理、社会三方面构成的“三维体育观”,这种“三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改革素质教育 维体育观”的形成。必然要求高校体育教育思想与之 相对应。因此。目前高校体育的教学思想、教学现状等 1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进行改革。 对高校体育的改革能使高校体育教学思想从唯 1.1教学目标简单化 “生物体育观”逐渐向“三维体育观”转变,从而拓宽了 学生是否通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成了目前高 它在健身、娱乐、竞技、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功能;使体 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达标”至上,规定 育教学目标朝着“多目标”、“多功能”的方向转移,既 着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和导向。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行 要追求近期效益,更要着眼于长远目标,并使学生终 为选择和价值取向。这样的教学目标,仅从生理上给 生受益;可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促进体育教学的发 予了规定.学生得不到全方位的发展。体育工作者只 展。同时在课内外一体化、加强体育理论课、实施体育 须带学生完成硬性指标即可。这一“达标”的教学目 俱乐部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并通过实践进行检验;逐 标。严重阻碍了体育事业的前进。 步强化“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淡化“以教师为中心”的 1.2教学内容竞技化 传统思想。使教育方式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 目前各大高校的体育课内容基本上是参照国家 长期的改革过程中,摸索出一套科学的体育考核体 教委统一审定的体育大纲,体育教学内容在很大层面 系,促使体育教学更趋合理,为培养2l世纪现代化建 上都是一些竞技体育项目,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强 设的全面发展人才创造条件。 烈竞技色彩。它要求学生学会一些专项运动技术,却 忽略了如何培养学生坚持长期锻炼。因此,这样的课 3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手段 堂教学不能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1.3教学方法技术化 3.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简单化和体育教学内容的竞技化。必 高校体育改革遵循的主要目标,应符合体育的本 然导致“为技术丽教学”的教学方法;造成了教学目的 质功能。即“增强体质”。针对宏观目标,应采用素质教 与手段的倒置与错位;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 育的方法,确立终身教育的思想,在促进学生身体和 生感到枯燥无味。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 技能发展的同时,还应养成体育意识和习惯,并获得 心理和感情上的满足。体现体育多功能的特点。就目 2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前高校体育状况而言,应合理选择教材内容,科学安 排身心运动负荷.采用有新意的组织教法。教学内容 为响应党中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号召,深化 可在课内外统一安排,课内以传授理论知识、培养学 体育改革势在必行。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 生的体育意识、掌握各种技能方法为主;课外则参加 作者简介:殷正红(1966一),女,江苏南通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91・ 《内蒙古体育科技》(季刊) 体育俱乐部等小团体的锻炼,重在强身健体,掌握体 育保健、卫生知识。同时养成长期体育锻炼的习惯。 3.2教材内容 2011年(第24卷)第2期(总第91期) 标、教学结构和教法体系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体 现体育的多目标、多功能特征。仅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 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因此,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应 以科学的理论为先导,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在改革 实践中得出较为合理、可行、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体育教材应既重视对人体生理改造方面的价值, 又要考虑对体育文化和发展教育的作用。竞技运动项 目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 心特点。把能有效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提高学 生竞争意识和满足运动兴趣的内容列为教材。为避免 “单纯以竞技体育为中心”。应结合其他体现民族性、 娱乐性、健美性、健身性的项目内容,构建有中国特色 4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是一劳 永逸的。改革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国家的人才储备。广 的高校体育教材体系。 3.3教学方法 大体育工作者是改革的实际操作者,他们是改革成功 与否的关键。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应注意尊重学生的 主体意识。发挥主导作用,即教师必须要有责任感,不 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加深对教材的研究。不 断创新教学组织。与此同时。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合 理要求和兴趣,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力, 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弓I导学生增强体育 意识和自觉锻炼的习惯。 3.4教师队伍 班人。体育工作者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必须要有打 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在不断学习、摸索和创新的同时, 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继续进行开拓和创新,深化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相比其他专业差 距较远,因此,青年教师要利用高校的有利条件,积极 提高计算机、外语水平。了解并掌握生物、心理、社会 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加强体育科学研究能力。积 极撰写学术论文等。 3.5教学模式 【l】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 施意见[J】.人民教育,1994,(9). 【2】汪玲玲.试论高校体育素质教育[J】.内蒙古体育 科技,1997,(2)。 【3】聂秀娟,项立敏.高校体育三种教学模式的比较 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4). 体育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可以组合,又可 以创造。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思想、教学目 (上接第94页) 参考文献: 4结束语 [1】陈娇霞.大众艺术体操的普及与发展【J】.文化建 大众艺术体操符合现代人对美的追求。满足群众日 益增长的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需求。有利于实现群众体 育的多元化与大众化发展。这项运动的普及与开展.不 仅可以丰富社会大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对我国全民健身 活动与群众体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特别意义。因此。 大众艺术体操应该紧跟国际国内大众体育发展的趋势。 设,2007,(9):110-111. 【2降红艳,刁在箴.论我国大众艺术体操运动的开 展【J】.四川体育科学,2003,(9):39--40. 【3】余清风,薛宇.大众艺术体操的价值研究Ⅱ】.成 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 【4】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大众艺术体操【M】.北 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o.6. 抓住机遇,以此大好发展形势为契机,利用其为我国大 众艺术体操创造的良好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把全民健 身与大众体育项目的发展切实的结合起来,这对我国群 众体育事业与艺术体操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收稿日期:201l一03一l6l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