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YL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报告

来源:六九路网


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杨栎

班级:资工61203 学号:201260130 序号:26

指导老师:熊平

日期:2015年10月

储层研究课设报告

摘要:本次课设主要研究长6-1的储层情况,储层组组员共计6人,分配有不同任务,合力做了三张剖面图、五张等值线图、一张岩石成分三角图,运用的相关软件有:carbon(主要做剖面,亦可用resform)、surfur(主要做等值线图)、excel(主要做数据处理)、grapher(主要做三角图,亦可用excel)、didger(清绘得测井数据)、coreldraw(等值线图的修正,在surfur中用数字化井亦可做)由于知识水平有限,课设结果尚有很多不足,望以后能有机会深入研究。

一、 前言

1、 课程设计任务、目的、要求

(1)、设计任务 主要任务如下: 1) 2) 3) 4) 5) 6) 7)

作岩石成份三角图

读取22口井的累计砂体厚度、渗透砂体厚度数据 画储层对比图(一个纵剖面、三个横剖面)

绘制平面等值线图(包括累计砂体厚度、渗透砂体厚度、渗透率、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变异系数、极差、突进系数等参数) 绘制孔隙演化图

列表分区块进行储层综合评价

提交储层描述报告,附各种图表(包括剖面图、平面图、孔隙演化图等)

(2)、设计目的

能尽快熟悉现场 使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加强油田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生产工作,及时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以适应常规地质研究工作,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要求

1) 每个人必须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对本组完成的内容要非常熟练。 2)每个人必须上交一份完整的文字报告,并附有自己所做的图表。 3)最后全部完成任务后,有老师逐个同学进行当面抽考。

(4)、必备工具 1)、计算机、数字化桌、打印机、扫描仪等

2)、透明纸、方格纸、直尺、铅笔、透图台等 3)、相应绘图软件(平面等值线图、剖面图)

2、 本组研究内容、人员分工情况

本组研究内容设计储集层的宏观与微观分析与研究、油藏剖面的分析与绘制。

组内成员:钱星 吴晓东 陶倩 杨栎 姜小琦 张艺璇 组长:钱星

各成员分工:钱星:渗透率、孔隙度平面等值线图;A40—A29—A39横剖面、含水饱和度

平面等值线图。

吴晓东:岩石成份三角图

陶倩:A20—A8—A19—A10—A17横剖面 杨栎:累计砂体厚度等值线图、A16数据清绘 姜小琦:A28—A16—A19横剖面 张艺璇:渗透砂体厚度平面等值线图

二、 分配任务及作图步骤

累计砂体厚度等值线图

第一步:新建张贴图,将参数中的数据导入并在post属性里找到excel表格里对应的列进行修改,缺省符号改为黑色圆点,如图一所示。

图一

第二步:选中网格——数据——参数,数据列中的xyz按excel表格中的列修改,由于我做的累计砂体厚度是j列,因此将z列改为j,并将输出的文件名改为一个可识别且能迅速找到的名字。在图中新建等值线图,找到刚才输出的文件,打开,即为图二中显示的等值线图。

图二

第三步:将两张图纸覆盖在一起,双击此图修改图中等值线的间距并将标注信息全部改为是即可,如图三所示。

图三

A16数据清绘(以RT为例)

第一步:导入A16的图,如图一所示。

图一

第二步:描出几个有代表性的点为pointID,并将其横纵坐标修改成对应的值,连线,如图二所示。

图二

第三步:导出数据,保存类型为*.las,如图三所示。

图三

第四步:将导出的数据打开,复制数据到exxcel表格中,再用数据中的分列将其分开。在第一行前插入一行,填入depth和RT即可,如图四所示。

图四

三、 工区概况

1工区影响孔隙演化的主要成岩作用

1) 压实压溶作用

机械压实作用导致刚性颗粒位移,柔性颗粒塑性变形,层次矿物裂开,杂基填充孔隙,从而使砂岩孔隙体积减小,原生孔隙迅速降低,随着埋深增加,压实作用逐渐转化为化学压实作用,几压溶作用,致使一些砂岩颗粒紧密镶嵌,进一步降低原生孔隙及喉道。 2) 绿泥石薄膜胶结

泥岩在颗粒表面呈定向排列,组成连续薄膜贴附在颗粒表面,它发育于同生期或压实作用之后,同生期形成的薄膜围绕颗粒构成包壳。绿泥石薄膜胶结是继压实作用后又一普遍降低孔喉的主要成岩作用,甚至可使部分砂岩成为低渗透层,但绿泥石胶结增加砂岩骨架颗粒强度,保存了粒间孔。 3) 石英长石胶结

在研究工区内,均发育该类胶结物,平均含量为1.2—3.1%。具两种胶结形式,一是以自生加大形式再生长,二是在粒间孔或溶蚀孔壁附着生长晶粒石英及晶粒状钠长石并充填孔隙。 4) 碳酸盐胶结与交代

碳酸盐胶结物主要是铁方解石,少量方解石,是成岩晚期有机质达到成熟阶段的产物。在含油剖面中常分布数层由铁方解石连晶胶结导致的钙质砂岩密层,这些钙质砂岩可作为含油剖面隔层。 5) 溶蚀作用

本区砂岩的可溶组分主要是颗粒长石、云母、胶结物,绿泥石以及石英、硅质岩岩屑,石英次生加大边等。当粒间孔隙发育或有裂缝通过

时,可使流体对溶解物质迁移,因此溶蚀作用强烈,形成长石、石英、云母、硅质岩粒内孔或边孔,绿泥石溶孔等次生孔隙。 6)构造应力作用

本区西倾大单斜发育多排近东西或北东—南西向鼻状构造带与燕山—喜山期构造应力有密切关系,已固结的砂岩产生微裂缝,通过裂缝上覆底层孔隙水及大气水渗入,使砂岩又经过深部溶蚀改造,裂缝不仅提高砂岩渗流能力,而且成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

2工区成岩阶段划分及孔隙演化

2.1成岩阶段划分

将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序次与有机质热演化阶段有机地结合,可将本区成岩作用划分为早成岩及晚成岩两大阶段。早成岩为A、B两期但已无明显岩石学标记;而晚期成岩仅至晚成岩A时期。 2.2孔隙演化

在成岩阶段划分的基础上,根据Al、A3、A4、A5、A6、A7、A8井长

16

、长

26砂岩在各个成岩阶段。A2、A7、新2井和新5井中的延

N-10

和长

2段砂岩在各个成岩阶段原生孔隙低与保存。

3工区孔隙类型

1)原生孔隙:原生粒间孔。有两种类型:一是由绿泥石薄膜胶结后的原生粒间孔,另一种是石英长石次生加大后残余的原生孔,孔壁成直边。 2)次生孔隙:指次生溶蚀孔。

3)微孔隙:多与粘土矿物伴生,对孔隙度的贡献值大,但却大大降低渗透率。

4)微裂缝:微裂缝不仅可提高砂岩渗透率,加速溶解作用形成次生孔隙,还可以成为油气渗流通道。

四、 结束语

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一知半解,担心自己会完不成任务。 在课设前,

好在老师讲的很详细易懂,虽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但是最后在组长的帮助下完成了这次任务设计。通过这次课设,觉得自己综合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不管是对测井数据的理解还是对于地质综合软件的使用,并深刻明白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由于组内没有A8和A16的数据,和组长和组内成员一起清绘完成了数据处理,在完成的一刻看到自己的成果真的感觉特别有成就感。最后,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指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