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凤凰台】2021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知识必备专题十二力学实验
一、 速度随时刻的变化规律(实验、探究)
1. 通常每5个时刻间隔取一个计数点,Δt= s,是为了运算简便.考试题上是几个间隔,要看清.
2. 一样需用长刻度尺读出各计数点的刻度数,求出各计数点之间的间隔.
a1a2(s3s4)-(s1s2)4T23. 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假如只有4个间隔,公式是a=2=.
4. 用图象法求加速度,需用直线拟合各点,图线与v轴交点应为第一个计数点的速度,且为正值.应选相距较远的两点求斜率而得a.
5. 关于操作:开始开释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要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要及时用手按住它.
二、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探究)
1. 本实验关键点是: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如此才能表达“等效性”.
2. 要注意: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不超弹簧测力计量程,夹角不要太大或太小,用同一标度作图,作图尽可能大些.
1 / 3
3. 要能认准哪个是合力,哪个是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必与橡皮筋共线).
三、 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探究)
1. 本实验:需用垫高的方法平稳摩擦力,但不需要重复平稳摩擦力;需用操纵变量法分别
1研究a-F、a-m关系,再得出综合的结论;一样需作a-F、a-m图象;作图时需用直线拟合.
2. 实验中F应是研究对象所受合外力,用沙袋重力作为研究对象小车的合外力会产生系统误差,假如研究对象选沙袋和小车,则排除了由此带来的系统误差.
13. 作出的a-F、a-m图象假如只是原点,说明实验有误差,假如图线是直线,仍可得出实验
1结论;作出的a-F、a-m 图线有弯曲时,一样缘故是不满足M≫m的要求.
四、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探究)
1. 本实验:不需要测重物质量,但应选用重且小的重物做实验,以减小误差;应用
snsn1vn=2T而不是用公式vn=gt运算速度;应取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运算重力势能的变化,不能
够用同一根纸带求a作为g,又以此运算重力势能的变化,如此会犯循环论证的错误.
12. 假如用2mv2=mgh验证,应选取点迹清晰且第1、2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 mm的纸带.
2 / 3
3. 实验中因有阻力,重物动能的增加量稍小于势能的减少量,即ΔEk<ΔEp,这是系统误差.
五、 关于误差和有效数字
1.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或多次测量平均值)的差异.不是错误,不可幸免.
2. 由于仪器不精确、方法粗略、原理不完善等产生的误差是系统误差,特点是测量值总偏大或偏小.
3. 由于各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量的阻碍而产生的误差是偶然误差,特点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可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
4. 小数点前的“0”不计入有效数字,小数点后的“0”是有效数字.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