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种子植物
第二课时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子解种子的结构,及不同种类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了解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划分依据。本课还安排有一个学生实验,一个观察与思考,二组讨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种子的主要结构。
2.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说出种子植物比其他三类植物占优势的原因; 4.识别校园或本地公园内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5.通过认识本地常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认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点难点
1.解剖和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识记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种子的结构是本章的关键,它阐明了种子是形成下一代植物体的基础,种子中具有将来发育成幼苗的基本结构——胚;学生只有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才能理解小小的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原因,以及单、双子叶植物的概念。
2.培养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的能力。
3.实验的顺利进行,玉米种子子叶、种皮和果皮的观察,是本课题的教学难点。因为:玉米种子的子叶有一片且很薄,不易观察;玉米种子的种皮和果皮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很难分开,不容易观察。
4.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媒体
1.通过调查,了解初一学生对本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具备的相应能力,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2.教具准备:①实物投影仪、浸软的菜豆种子、浸软的玉米种子、培养皿、解剖针,镊子、刀片、放大镜、滴管、稀释的碘液。②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外形和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的剪贴图③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装置。
--精品
精品-
3.学生准备红色、黄色、绿色、黑色水彩笔各一支。
4.课前将学生分成5组,分别调查家乡植物种类,每组绘制一种家乡常见植物(代表一类植物)的头饰,以备课上使用。
5.学生课前采集五种以上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其中必须要有松子),浸湿后以备课上使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回顾上节实验 观察其它种子结构 教师活动 提问有关菜豆、玉米种子结构内容 点拨指导,使学生的认识从局部上升到整体,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种子结构的完整概念。 分组讨论 表达交流 指导小组内展开讨论 分组讨论: P82 1、2题,并将答案填在书上,根据观察实验的结果,分组讨论并列表比较(自己设计表格)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在班级交流。 种子植物与其它植物的比较 提问:你想知道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植物分布更广,种类更多的原因吗? 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阅读P82第一段。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种子,并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进行分类,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活动 回答并在黑板上列出简表。 设计意图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精品
精品-
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比较 小结:低温、干燥条件下种子的寿命可以延长。 过渡:种子植物的种类的确非常繁多,你能说出下列种子植物中判别实物(小麦、蚕豆)。比较它们的寿命,谁长谁短?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同学收考查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同时活集的花生、豆角、松子、白果、跃课堂气氛。 角色互换,改变旧的学哪些种子有果皮,哪些没有吗? 苹果、橙等实物 小结: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被分为二大类 板书: 1.裸子植物 2.被子植物 学生答:(略) 请十位同学快速判断哪些是裸子植物、哪些是被子植物? 习方式,增 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扩大知识面,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演示:一组图片(如银杏、冷杉、 塔柏、马尾松、罗汉松、法国梧桐、女贞、夹竹桃、茶花、石榴等),以校园或本地公园植物为主。 看录像,让一个学生上讲台来播放录像:蒲公英、鬼针草、杨、充当老师,对学生提问,学生柳、竿彬等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回答:(略) 小结: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果实对种子起到保护作用,所以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总结 放课件(内容:玉米种子的结构) 观看,并请一学生对有关内容进行总结。 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 反馈 出示抢答题 学生抢答:(略)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精品
精品-
解。 布置课外作业 课后让学生设计种子萌发实验,观察种子萌发过程。既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种子植物 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裸子植物的特征 2.常见的裸子植物及其分布3.被子植物
4.常见的被子植物及其分布--精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