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六九路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桥梁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来源:六九路网


桥梁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桥梁工程施工严格推行首件认可、典型引路、全线推广的原则,特殊梁跨施工实行工序评估制度,评估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

施工前,认真核对地形地貌,精确测定各墩台里程、断面高程、桥梁中心和出入口位置,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避免出错。下部结构施工放样时,对线路里程、桩位坐标、预偏心大小及方向等进行相互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施工。运用统筹法、网络计划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在经过周密调查研究取得可靠数据的基础上,优化施工方案,编制可行的组织计划,并严格按网络计划组织实施,坚决杜绝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使整个施工过程时时处于受控状态,做到环环相扣,井然有序。

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所有混凝土均在拌和站集中拌制,搅拌输送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或混凝土泵车泵送浇筑;结构物的模板均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模板设计要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避免出现跑模、变形现象。

一、桥梁桩基础

钻孔施工中严格按照钻孔桩施工工艺和有关规范的要求执行。桩的质量检测满足设计要求,由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无损检测最终判定质量合格后才能进行承台施工。钻孔桩成孔的孔深、孔形、孔径、竖直度等几何尺寸,采用超声波侧壁仪检查,对孔底沉渣厚度采用数字式桩孔沉渣测厚仪检查,确保检测精度。

为研究钻孔桩在施工地区的性能参数,在施工中成立专门的科研小组,密切配合设计、科研单位进行试验,不断优化桩基设计,提高施工水平,降低工程成本。

钻孔桩的施工,严格按其施工工艺进行。认真做好钻进检查,做好水下砼灌注记录,在施工过程随时检查成孔的孔径、孔深、斜度,钻孔完成后严格按终孔检查要求进行检查。

二、承台

基坑开挖过程中,注意不碰损桩头。临近既有线基坑开挖采用止水钢板桩围护并止水,开挖到位后采用封底混凝土封底,严禁基坑抽水作业。

严格进行基坑隐蔽工程检查,基底处理方法按设计及规范进行。 钢筋、模板的制作安装、桩顶伸入筋、墩台预埋筋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钢筋混凝土钻孔桩桩头与承台的连接采用桩身主筋伸入承台内的连接方式。凿除桩头后,桩顶及桩身主筋埋入承台的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施工,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改善骨料级配、掺加高效减水剂降低水灰比、减慢浇筑速度、及时养护、埋设冷却水管等措施,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产生裂纹。同一个桥梁墩台采用同一批号、同一生产日期的水泥,砂、石料采用同一产地、同一时期进场的材料,拌和前对砂、石料进行清洗,拌和时可加适量粉煤灰,保证混凝土外观颜色一致、美观。

基础完成后及时进行基坑回填,回填时分层夯实,并加强防、排水措施。

三、桥梁墩台身

墩台身采用整体钢模板,确保工程质量。

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指南、验收标准和批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质量控制措施执行。墩身混凝土尽量采取连续灌注,墩台、支

承垫石的标高及位置准确控制,垫石表面平整,按设计要求预埋支座地脚螺栓。

严把模板质量关。采用整体钢板,模板设计合理,加工质量保证精度要求,确保表面光滑平整。现场安装牢固、板缝密贴平整,无错缝。接缝采用双面止浆带,面板处用腻子抹平,混凝土保护层采用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垫块,保证外表美观,拆模时小心翼翼,特别注意有棱角的地方,不得碰伤。选用有利于混凝土外观质量的脱模剂,并在涂刷时保证均匀、不流不滴,确保混凝土表面的镜面感。

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所用的骨料,进行碱骨料反应试验,当骨料含有碱碳酸盐反应时坚决不用,另外施工采用低碱水泥,保证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的总碱含量满足要求,以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浇筑时保证其和易性,满足结构尺寸要求和混凝土振捣要求,以保证其外观质量;分层厚度一般控制在30cm以内,振捣时遵循快插慢拔、不过不欠的原则。

砼捣固由技术水平稳定的人员担任,由领工员,技术人员进行监督。

砼灌注后12h内,进行覆盖浇水养护,养护不少于7d。当气温高,水份蒸发较快时,设专人浇水养护。

保证墩台混凝土做到内实外光,配筋准确,表面无蜂窝、麻面、颜色一致。

空心墩分段浇筑作业时,在施工缝处按规范要求预埋接茬钢筋,在续浇混凝土前把接茬部位混凝土表面凿毛,进行接缝处理,保证接茬平顺。

四、梁体

连续梁挂篮现浇梁施工。

施工过程中通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梁体混凝土振捣质量难于控制,容易出现蜂窝;新浇梁段接缝处混凝土容易受挤压出现裂纹;梁体悬臂状态受诸多因素影响,线形变化难于控制;合拢后,结构受力、体系转换时底板及顶板容易出现裂纹等。对于以往施工易出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研讨,并通过试验得知,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由混凝土内在质量和外部施工条件造成的,为此,要采取以下措施:

1.混凝土实行强度和弹性模量指标双控

拌制的混凝土要达到以下指标:混凝土强度R3d≥0.90×50MPa;坍落度14~18cm;拌制时间t拌>3min,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达到稠粘糊状;初凝时间t初≥6h,终凝时间t终<14h。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是影响梁体混凝土收缩、徐变及受力变形的关键因素。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要满足:E3d≥3.3×104MPa,E28d>3.6×104MPa,影响混凝土弹性模量的主要因素有水泥用量、砂率和碎石的弹性模量,采取的对策是:控制胶凝材料用量、混凝土的含砂率、碎石的弹性模量满足要求。

2.控制混凝土浇筑时间

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底板及腹板浇筑,初灌混凝土终凝之前完成顶板部位施工,初灌混凝土初凝之后不得使用附着式振捣器,其上层混凝土浇筑宜用插入式捣固器,以避免对混凝土凝结的干扰,同时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时间。

3.挂篮设计时充分考虑挂篮刚度和稳定性

保证挂篮刚度和稳定性,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因挂篮变形挤压未达到承重强度的混凝土,致使梁体衔接处挤裂。箱梁悬浇施工进行中,保证两悬臂端的挂篮施工速度的平衡,施工进度偏差小于30%,施工重量偏差满足设计要求。

4.掌握好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防止梁体局部受拉开裂 在悬灌梁段施工过程进行纵向预应力筋张拉,按先腹板、后顶板,由外向内,左右对称张拉。梁体段合拢后,结构体系转换阶段的张拉严格按设计顺序进行。

5.严格按梁段合拢及体系转换设计步骤操作,保证梁体受力重新调整和合理分配在边跨合拢后,即进行第一阶段体系转换终张拉,并测出待合拢梁端挠度变化值,再进行第二阶段合拢段预应力张拉和浇筑混凝土。每阶段体系转换,必须保持一端能自由伸缩,另一端固定,以防止纵向终张拉力损失。

6.混凝土浇筑时的关键—腹、底板部位混凝土入模和早期强度控制

为此,对灌注混凝土的各种形式的串筒和漏斗,采用宽敞口连结帆布袋或串筒效果最佳。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早期强度受骨料含水率和早强、缓凝剂的掺量控制,为保证整体混凝土3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加强对拌制混凝土粗细骨料的检查、试验和施工监控。

7.影响预应力施工的关键—制孔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波纹管容易变形,局部挤裂漏浆而堵塞管道。采取在波纹管内加衬管,衬管比波纹管小5~10mm,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衬管进行多次来回抽动,既能防止被挤变形,又能防止灰浆漏入波纹管内。实践结果表明,在波纹管内加入PVC衬管,可有效的提高成孔质量。

五、保证测量精度

桥位布设高精度三角控制网,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全站仪、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采取换手复核,确保中线、高程、跨距准确。

六、混凝土集中生产、钢筋在加工场加工

所有桥梁混凝土采用集中生产,满足混凝土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要求。大体积混凝土要采取控制水化热和灌注时间、温度、加强养护等措施,防止混凝土开裂,钢筋在加工场集中制作,现场安装成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