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好样活性污泥的主要试验参数,COD、SV等每天2次,MLSS、SVI等由于时间较长,建议由班长安排。
2. 根据目前的现状,好氧泥的生长周期存在不定性,主要是依靠运行人员的经验及对SV、颜色、气味及曝气池曝气时与停曝时的观察得出,我认为要加强运行人员个人的辨别认知能力,加强对好样活性污泥生长周期的了解多学习再加上两年的运行经验我们是可以保持及时准确的采取合理措施保持稳定运行的
3. 通过安装管道压力表,可了解管道内污水确切的流速、流量,通过调节DN250的蝶阀将东西两边曝气池流速调匀,避免东西两边进水不均造成的数据差异 4. 曝气池外部环境受制与生产状况,目前只能靠运行人员合理的提水,采用间歇进水的方式可有效的保持好氧泥的活性,抑制丝状菌等优势菌种的生长。若有条件可在曝气池上加盖塑料膜(类似蔬菜大棚的样子)防止热量流失。(由于采用的是充氧曝气的方式对好氧泥需氧不会有影响)
5. 回流比,一个要考虑好氧进水COD浓度,一个要考虑曝气池内污泥量,COD浓度高需要的好样微生物的量也就会加大,由于营养物质的增加,好样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会加强会促使好氧泥增加,这时我认为通过COD试验有升高趋势的情况下保持2-3台回泥泵的开启是满足好氧泥需求的。COD浓度低时反而要加开回泥泵加强回泥,防止污泥老化和曝气池内污泥被爆碎的情况发生。目前曝气池污泥量主要是根据SV得出,目前SV保持在15左右,即曝气池污泥量为225方,回泥泵流速为65方/时,充氧泵为450方/时以充氧泵两台,回泥泵三台计算,每小时曝气池出泥450*0.15*2*0.6=81方,而回泥泵回泥为65*3*0.18=35.1方(22号二沉排泥时取排泥口水样测得SV为20与16取平均值18),回泥量小于流出量,部分随水流出,部分沉积于二沉池可通过延长回泥泵开启时间加大回泥力度增加曝气池污泥量
6. 泥量为1500*0.15=225方,根据排泥量可以计算出好氧泥泥龄,每班次排泥为1—2次,65*3*2/3*0.5*0.18=11.7方(目前的排泥方式不关闭二沉回曝气池的管路阀门所以按一半处理)泥龄即全部排出曝气池内的污泥需225除以11.7=19天,根据资料,泥龄最佳在5-15天之间,现状还存在差距。 7. 营养物质,主要是增加C源,可通过淡季安排生产部倒废酒,直接添加,或者考虑降低厌氧进水流速,减少对厌氧泥的冲击从而降低厌氧去除率的方法提高厌氧出水COD,这点需要验证,前提是调节池COD低于1000,保证出水达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69lv.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191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