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六九路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创设良性校园环境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创设良性校园环境

来源:六九路网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创设良性校园环境

——浅谈当代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罗源县松山中学尤庆庄

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显著提升。各类新兴媒体活跃在生活舞台上,微博、QQ、飞信、人人等逐渐充斥于人们的生活中,这使得信息传递更加便捷、迅速。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在满足人们阅读的需求的同时,由于其中的信息良莠不齐,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的增大,往往会引发多种心理问题乃至于爆发心理疾病。而初中学生这个群体,年龄小、涉世未深、辨识是非能力弱、易冲动、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都尚未形成,抗压性弱、逆反心理强是其主要特征。来自于学校、家庭、自身的三重压力,常常使得学生承受巨大心理压力,而心理压力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的排解,会发生小到与他人发生争吵、大到发生例如“马加爵杀室友事件等青少年犯罪事件”,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学校良性氛围的创设,有时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因此作为学校,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在新世纪的教育中做到游刃有余。那么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它?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从以下几方面对其展开论述:

一、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1)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首先,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俗话说:“态度决定成败”,一个人如果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势必能走向成功。而初中学生由于面临升学、考试的重重压力,往往会产生厌学、弃学、逃学等不良心理,这对于其学业和生活都会导致不良影响,阻碍其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促使学生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以乐观的心态,积极进取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和生活,从而提高自我的科学文化水平,推动其健康成长。

(2)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建设。

其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建设,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与核心内容。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富有创造力、想象力与行动力,勇于探索,创新,善于合作的新型人才是适应时代的需求。而要想成为这样的人才,过硬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行动和心理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关系密不可分,行动依赖于心理,心理反作用于行动。如今国家强调要实行素质教育,也就是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中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心理素质的提高既是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同时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心理素质的强与弱,会对其学习生活方式,与人交往模式,看待问题与处理问题的方式产生重要影响,这些都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成为合格的时代所需的人才的重要问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 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这点可以看出。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视,不仅仅是时代的需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钥匙和核心。

(3)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最后,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做好德育工作的保障与关键。所谓的德育工作也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教育工作,而思想道德中主要是以心理问题为主。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是德育工作的重点与中心,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可分离,做好心理健康工作能够促使德育工作更加有效良性的运转,工作更有针对性,而在另一方面德育工作的强化,也能够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从而提高其心理素质。由此可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德育工作持续开展。

二、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当前,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初中生中少数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信息刺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缺

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爱操心、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缺乏决断能力。兼有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现象。据新华社最近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

三、解决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如今,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那么我们又该通过哪些途径和手段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本人认为,要想真正切实有效的解决问题,必须要从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这三大方面着手。

(1) 学校

学校是学生接受文化知识,塑造人格的场所,为此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学校是关键力量。学校应该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多种类型、形象生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可以采用:举办心理讲座,走进学生心灵,或者多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寓学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自我心理素质,增强抗压能力等。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心理师资人才队伍的建设,开设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做好登记,以便日后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治疗。再者,应创设良好学校环境,引导学生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轻松愉悦的校园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场所。

(2) 家庭

人们常说,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极大的影响,家长的行为经常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要想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减轻学生心理问题,势必要形成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家长不应给予学生过分压力,要常常关心学生,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身心情况,从而推动学生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提高其心理素质。同时,家长也应重视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优秀榜样。

(3) 个人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这些都是外部因素,而要想真正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必须要抓住内因,从学生自身着手。作为学生,应该要以学习为主,努力学习科

学文化知识。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拒绝媒体中的黄赌毒等不良信息的影响,坚持锻炼身体,保持一颗乐观、积极的心,勇于挑战自己,克服困难,多看些心理杂志或书籍,提升自我抗压能力,和同学、老师、家长多沟通,缓解自身压力。若能做到这些,就能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取得成功。

2013-2-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69lv.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191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