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设计:以独墅湖周边为例

来源:六九路网
城市设计:以独墅湖周边为例

摘 要:分析对城市设计不足之处与建议,通过独墅湖周边城市设计为例,展示现代城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城市设计 独墅湖

正 文:城市设计作为一种跨学科的城市形态研究方法,目前已成为国内许多大城市控制、引导城市空间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针对城市核心区、城市新的发展中心区域、城市重要景观地带的城市设计工作,既有城市发展战略层面上的概念性设计,也有针对某一街区或节点的局部景观设计,不仅类型繁多,而且各种设计成果在研究内容和深度上都有长足进步。然而,在当前城市设计普及的热潮下,随着研究实践的深入和城市功能的日益复杂化,以前许多被忽略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成为制约我国城市设计研究进一步深化、降低城市设计实效性的主要原因。 1.城市设计成果缺乏深入的调研基础和客观目标

城市设计成果虽然最终涉及城市建筑形态和公共空间环境的控制,但却是一系列政策管理、经济转型、土地开发等城市社会要素的综合反映,并与城市的长远发展目标密切相关,其核心是保持和创造城市自身的特色和活力;然而,在当前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城市建设与更新过程中,急功近利的开发行为已造成了许多城市原有文化和地域特征的丧失,反映到城市设计领域,就是在重视城市建筑形体、景观等表象性研究的同时,忽略了对城市内在经济、人文因素的深层次研究;有的城市设计方案过于强调建筑造型对城市景观和空间的表现作用,在城市公共空间塑造上追求不切实际的所谓“宏大”效果,缺乏对方案长期实施的构想和方法,其设计内容已明显偏离了城市设计自身的特点和目标。

城市设计作为一门随现代城市发展而产生的新兴学科,涉及城市规划、建筑学、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城市经济、政策管理等多个领域,具有明显的以实证研究为核心的学科特点,与我国长期沿用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方式与研究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基础资料的收集方法和分析运用上,需要大量现场性的调研工作。目前国内许多城市设计缺乏深入细致的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是导致许多城市设计成果徒有“量”却缺乏“质”的内容的主要原因,也是许多城市设计不得不偏重于形体设计的主要原因。在设计时间较短的压力下,为了赢得投标,照搬国内外的现成模式再冠以一个动听的口号,成为一些设计单位的常用手法;由于没有充分

了解设计对象城市的具体情况,缺乏足够的设计依据,设计方案往往比较生硬,与城市原有的生成形态和文化背景产生较大偏差,由此造成许多城市设计成果徒有美好的设想,却缺乏实施的坚实基础。这种不求实效、一味追求奇特视觉效果的设计方法,将使城市设计逐步失去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须对此保持警惕。同时,城市设计成果需要参与城市设计的各相关单位随时了解城市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建立一个长效、准确的现场信息收集与反馈体系,既是城市设计研究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城市设计成果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设计的研究方法、城市建设实践,西方的城市设计成果无论从理论层面上还是在实践经验上都远比国内的相关研究丰富;但由于国情的不同以及国内不同地区在经济、异,许多西方的先进理论乃至成功经验是否真正适用于国内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仍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验证、效发挥城市设计的引导性作用。 2.缺乏对长期有效的城市设计控制手段的研究与实践 城市设计这一新的城市形态控制手段的出现,不仅需要在研究方法上转变观念,而且需要在管理策略、机构设置、监督体制、人才培养等方面突破现有的城市规划管理模式。目前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市管理控制体系中并发挥作用的实例还不多,和实践仍处于一个探索的过程中。城市设计在整个城市发展控制体系中尚缺乏一个明确的法规地位,乏规范标准,也是造成其实施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长期以来施行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物质构成及功能的合理性,计这一层面研究工作的出现,对原有的规划控制体系具有明显的辅助促进作用。沿独墅湖地区位于古城东南部,发展区域。此次设计范围北到机场路到星湖街,规划用地面积的共有6个方案。B方案在运河支流流经处布置了即水之岛、树之岛、鸟之岛、动物之岛。同时将独墅湖滨水景观区不同风格的滨湖公园串连起来,试图通过设计将市民与湖泊紧密相连,一个中心”。 C方案从“三角洲”、“四个都会区”、“连系网络”、“都市聚

不断总结和谨慎借鉴的问题,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层次控制体系,很少涉及人与城市空间环境相互影响的问题,北接金鸡湖、(金鸡湖大道41平方公里,文化上的巨大差若盲目照搬,并不能有

真正将城市设计成果纳入到整个城针对城市设计控制手段的研究设计成果缺重点考虑的是城市城市设

南接吴淞江,是苏州重要的滨水)、南到镬底湖、西到郭新河、东16平方公里。参加此次竞标4个不同主题的湿地岛屿综合体,使得湖泊成为“市民生活的设计原则乃至实施细则都借鉴于西方的因此,其中水域面积点”四个层面进行设计。值得一提的是,该方案提出一个“独立的人行和自行车路径系统”,提出腾出足够的空间给行人,使人们与大自然更加亲近。 E方案同样提出一个“慢行交通概念”,在交通组织上优先考虑步行、自行车人群。D方案突出“花园与城市”的关系,提出了“新苏州花园”的概念,规划设计滨湖创意商务区、滨湖生态生活区、滨湖体育休闲区等。

六个方案均在深入研究规划区内外自然环境及区域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一江三湖”的自然条件,试图整合、优化、完善沿独墅湖地区功能布局,并提出整体发展结构、空间形态、综合交通组织方案、生态与环境保护方案、地下空间开发等。他表示,规划部门将认真听取广大的市民的建议和意见,充分吸收这六套方案的优点和长处,努力做好沿独墅湖城市的规划和设计。

方案A:以“独墅南湾,才智芯城”为规划理念,将沿独墅湖地区整体定位为“科技宜居之城,创新发展高地”和“苏州市„后工业化‟时期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以独墅湖南岸为核心区域——独墅南湾,形成一湾三湖,五区联动的规划结构。

方案B:采用国际先进理念形成“湖光山色、凤凰来仪(凤舞九天)”的核心规划理念,并采用“二轴,二点,三环,七星,多岛”的规划结构。力求通过城市功能与空间的整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湖城市区域。

方案C:根据地块优越的地理位置,分为“三角洲”、“四个都会区”、“连系网络”、“都市聚点”四个层次进行设计。其中,四个都会区分别以休闲、商业和住宅、教育和医疗保健以及研究发展为主题。以城市密度为基础,在地块上提供灵活的布局,营造各色各样的都市气氛。

方案D:倡导亲近自然、回归生活,打造面向世界的高端滨水住区。将沿独墅湖地区定位为滨湖生态高尚住区、滨湖特色休闲度假区和滨湖文化商务中心。通过周密规划,形成 “一环三湖五片四心”的规划结构。

方案E:在沿独墅湖周边区域形成错综复杂的城市组织,以满足品质生活的多种需求。充分发掘水系潜力,融入苏州城的独特特性,对交通方式、水系设计等做了细节规划,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城市”。

方案F: 对独墅湖及周边区域的定位是:城市低碳引擎、都市湖泊休旅高地、绿色经济孵化基地、活力宜居水城。根据区域的发展态势,形成“三环两轴”的规划结构。以核心商务区、淡水港湾休闲区、文体娱乐区和居住区为城市设计的重点区域。

参考文献:

[1]扈万泰:城市设计运行机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李和平、李浩: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左辅强、马武定:国内城市规划设计国际竞赛的困境[J].城市规划汇刊,2004,,2005.

[4]金广君、林姚宇:论我国城市设计学科的独立化倾向[J].城市规划,2004,(12):75—8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