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劳动合同解除后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年限是多少?

来源:六九路网

劳动合同解除经济补偿金最多计算12年,按员工工作年限支付月工资。月工资高于当地平均工资三倍的,按三倍数额支付。解除劳动合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包括合意解除、即时解除和经济性裁员。合意解除需双方协商一致,即时解除条件包括试用期不合格、违纪、失职和刑事责任。经济性裁员需在法定整顿期间或经营困难下,以裁员作为整顿措施。

法律分析

一、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最多计算多少年

1、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最多计算12年。

2、经济补偿金计算的标准如下:

(1)、经济补偿金按员工在该公司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向员工支付一个月工资。

(2)、员工工作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要按一年的标准计算;

(3)、员工工作不满六个月的,向员工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4)、员工月工资高于公司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要按员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经济补偿金。

(5)、经济补偿金计算按员工应得工资,按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

(6)、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二、什么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合意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不仅仅就解除劳动合同本身达成一致,还应当对一方或者双方提出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协商一致,比如说,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提出的保守商业秘密和补偿一定的培训费用,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提出的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条件,只有双方对这些附加条件也达成一致的前提下,才是劳动合同的合意解除。当然,如果双方对解除劳动合同均未提出任何条件,也就不存在就条件达成一致的问题。

2、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及时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3、经济性裁员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经济性裁员指用人单位辞退部分劳动者,以此作为改善经营状况的手段,是无过错辞退的一种特殊形式。用人单位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可以裁员:

(1)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经依法申请和法院准许开始整顿后,因出现剩余劳动力,需要把裁员作为预防的一种整顿措施。

(2)用人单位经营状况恶化,发生严重亏损、开工不足、产品严重积压之类的严重困难,需通过裁员来摆脱困境。

结语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时的经济补偿金最多计算12年。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根据员工在公司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工作不满一年的按一年标准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月工资高于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按月平均工资三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于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需要注意的是,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劳动合同的解除可以是合意解除、即时解除或经济性裁员解除,具体条件请参考相关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依据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八条 【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约定不明确的解决】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