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业协议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超过两年的部分无效。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一、竞业限制协议无效的情况是什么
1、协议主体错误;
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的企业一方,应是拥有商业秘密的权利人,即必须要有商业秘密的存在,这是实行竞业限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并且协议的另一方必须是符合竞业限制适用条件的人员,如果不满足协议签订的主体条件很可能导致协议无效。
2、超过竞业禁止的期限;
竞业限制协议的禁止期限不得超过两年。也就是说,如果双方在协议中约定的期限超过两年,则超出部分应当认定为无效。
3、不给劳动者补偿;
用人单位让劳动者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就必须给予劳动者相应的补偿。如果该竞业禁止协议未约定补偿数额或者给付标准,允许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此事项协商,如果用人单位不同意给付补偿金,则该协议不对劳动者产生效力。
二.签了竞业协议如何规避
1、不妨,先评估自己的职位,是否有“资格”被竞业。你在就职的时候,很多企业会让你签订此协议,不过,并不代表一定生效,具体生效与否,是在员工离职时由公司决定。
2、一般情况下,职级越高的人离职,越容易被执行竞业。换句话说,普通员工该干嘛干嘛,没有接触到核心机密,自然,也不必承担其中的责任。
3、竞业期间补偿金额总是,竞业后意味着找工作多了一道限制,而待业期间失去了收入来源,大多技术人需要依靠补偿金来还房贷、车贷以及生活支出。这于个企业来说,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保护。
4、竞业期间补偿金的数额由双方约定。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在劳动合同解除后向劳动者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那么竞业限制条款失效。自己的事,要认真对待,不要想当然。
5、在签订时,要认真看清条款。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不能超过两年。
三.竞业禁止竞业禁止协议的限制对象负有不从事特定竞业行为的义务,这种义务的产生原因有二:
一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如公司法对董事、经理等的竞业禁止义务所作的规定;
二是基于当事人之间签订的竞业禁止协议约定,此类协议通常用于保护雇主的商业秘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