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观察水

来源:六九路网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在各位听课教师的指导下,使我对科学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基于此我对本课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课遵循新课标的精神,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

  1、实现教学目标由知识点的掌握到科学技能与精神的领悟与培养的转变。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水是怎样的物体,并在这个认识过程中进五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修改后的课最成功的地方是让学生充分感知研究对象。学生经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了相当丰富的事实,积累了表象,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有关水的特征的概念。同时我在教学中也存在问题:在上课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急于得出具体结论而影响学生的思维充分展开。就本课来说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对学生通过感知获得的材料,教师认为与本课的具体结论没有直接关系往往处理得比较简单。教师原本希望带领学生一帆风顺地直奔结论,因而失去了培养学生的志趣和能力的极好机会。二是教师在学生研讨中急于对与具体结论有关的问题简单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因而使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寻找教师满意的答案上,而难以积极主动地研究问题。更不能认真汲取来自同学间的信息,根据自己获得的事实得到自己的结论。

  2、实现教学方法从“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掌握”到“学生主动探索,教师以导为主”的转变。

  课改后,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是平等的互动的,修改前的课我把自己的活动范围限定在讲台上,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置于一个“独尊”的位置,我控制了学生的思维,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修改后的课上,我努力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经常使用“很好,谁有不同的意见和补充,请讲。”这类的鼓励性语言。积极的创设研究水的情境,与学生共同观察水,尽量实现师生、生生双向交流,使课堂从被动的、服从的师生关系转变到和谐互动的关系。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亲历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表面看到的东西,更多的收获应该是经过岁月冲刷而根植于他们头脑中的东西上。

  3、实现教学评价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

  教学中不再以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为主要评价标准,而是让学生也参与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本节课中,我把教材看作是资源,而不是圣书,有机地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围绕主题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比比看谁的发现多。然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