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池塘》教学设计

来源:六九路网

  前言: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低年级,我认为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扎实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这点体会始终贯穿于我的课堂教学之中。下面我就以《小池塘》为例,谈谈我的肤浅看法。

  一、设计思路:

  苏教版第二册《小池塘》是一篇具有童话色彩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课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春天小池塘优美的景色。对于处于学习阅读起步阶段的一年级学生来说,“门槛”不能太高。因此,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读中体会语言的优美,借助于多媒体画面,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多种形式的读中获得语文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感受自然的美好。在观察、思考、想象、创作等活动中学会学习。在读中学,在学中想,在想中思,从中发现和提高,得到美的享受,是本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学案:

  一、读一读,再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jiě   jiě    yǎn  jīng   xīng  xīng    yuè  liàng 

  (      )  (        )  (       )  (        )

  yì zhī   yì qún       yí gè       yì kǒu  qì

  (     )(       )  (      )     (          )

  二、跟我一起做。

  1、我把课文读读了三遍,感觉自己读的很流利了。

  2、我在自然段前编了序号,发现课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

  3、我把文中优美的句子用“——”划出了文中优美的句子。你能吗?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a、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

  b、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能用“......像.....”的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

  2、技能目标

  a、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同伴交流思想,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

  b、敢于发问,敢于思考,主动与同伴开展合作学习,交流想法。

  3、情感目标

  a、体会小池塘的美丽,培养能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小池塘的美丽。

  三、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词,诱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教学准备

  1、《小池塘》的教学课件。

  2、“大眼睛”奖若干份。

  五、教学思路

  本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有感情阅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下面我来谈谈课堂的教学思路设计。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有效的情境创设,给学生强烈的真实感,迅速地将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观察、欣赏。为教学内容创造了条件。因而,我利用媒体播放“春天小池塘优美的景色:清清的水、绿绿的草朵朵白云倒影在水中……‘

  小朋友,欣赏完以后,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美在哪里呢?认真读课文,你就会明白了。

  (老师带领学生欣赏片中的风光,使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拉开了这节课的序幕,它美在哪里呢?这一问,激发了学生探求美的兴趣和欲望。简短而又亲切的导语,既明确了学习任务,又提示了学习态度与方法-----“读”。)

  2、板书课题:小池塘

  学生已经投入课堂之中,但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整堂课都能兴致勃勃地学习呢?我作如下设计:

  (二)、互动探究。

  (学习生字读音,实践朗读,初步体会小池塘的美。)

  师:文中的小池塘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自由读一读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生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师:文中的小池塘是非常美丽的,可老师在朗读时遇到了几个难认的字,谁可以帮一帮我吗?

  (多媒体出示生字:姐、吹、波、只、阳、红)

  生:(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读音。)

  预计学生会有以下两种方法。

  生1:边是前鼻音;阳、红是后鼻音。

  生2:吹、只是翘舌音。

  师:这两种区别读音的方法对我们有帮助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看他说的到底对不对?

  (师生一起认读生字字音)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师:哦,他们来朋友了,我们一起坐着火车去认识一下他们吧。

  (姐姐  吹气  水波  一只  水边  太阳  鲜红)

  生开火车读生字词。

  师:在同学的帮助下,我认识了这些生字,课文也会读了,谁愿和老师一起读一读课文。

  (师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苏教版语文教材认为:认是读的基础,认读能力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语文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语文的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在自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的亲身体验活动组织教学的,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生字读音,朗读课文的。

  (三)、精讲点拨

  (品味朗读,发现小池塘的美。)

  师:你喜欢这个小池塘吗?你觉得他像眼睛吗?为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句子。)

  “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像长长的睫毛。”

  师:春风轻拂,池水漾波,小池塘美丽可爱,谁可以将这两个句子美美地读给同桌听一听呢?

  (请同学朗读,读得好的送一只“大眼睛”图片。)

  师:哦,小池塘是一只大眼睛,同学们也有大眼睛,看一看你同桌的大眼睛,看他(她)的眼睛里有些什么?

  (生观察发言)

  师:我们同学的眼睛里映出了各种事物,小池塘这只大眼睛里映出了什么呢?你知道吗?

  (生发言,画面随机出示词语)

  白云  太阳  月牙  星星

  师:请同学观看插图,分别分组讨论经们像什么呢?

  (生讨论后发言,随机出示句子。)

  “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鲜红的气球。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

  师:小池塘这只大眼睛好神奇呀!你能将它们读出来吗?试试看。

  (生自由读,多媒体画面:闪动的池塘里的倒影。)

  师:谁可以读得美,读得好,给大家展示一下。

  (提生读课文)

  【设计意图】: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让学生享受语言文字带来的感觉;另一方面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四)、迁移运用

  在教完全文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迁移练习:

  师:除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外,还会有什么景物倒映在池塘里呢?它们又会像什么呢?

  “——————倒影在池塘里像—————————”

  【设计意图】:形象思维是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思维的重要部分,通过学生将自身所获得语言形象用笔形象地展现出来,在读的基础上加深了印象,也让语言丰满,具体了起来。在反复的诵读中情感得到陶冶,受到美的感染,从而激发出创造美的欲望。

  巩固案:

  找朋友:

  lú     xiān    zhēn   liàng   yìng    wěi 

  芦     亮      苇      鲜     映     珍

  二、拼一拼、写一写。

  jiě   jiě    chuī  qì  tài  yáng

  (     )  (      )(       )

  yì  zhī   vhé  biān   huǒ  hóng

  (      )(        )  (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倒映在   ,像一群白鹅。   倒映在池塘里,像鲜   球。   倒映在池塘里,像弯弯的小船。星星倒映在   ,像闪亮的珍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