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特殊的考试》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来源:六九路网

  〖教学目标〗

  1.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书实践,学生自主体悟:认识事物要靠自己实践,懂得的道理要用自己的行动去落实。

  2.关注个性体验,学生能运用自己独特的体悟,去朗读课文,演绎课文。

  3.通过实施有效的生生合作与师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让师生在交流合作中共同发展。

  4.让课堂教学中的口头评价成为师生交往的润滑剂,并利用其有效调控学生学习行为,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自评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有趣的童话,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够懂得一些道理。

  〖设计思路〗

  依据本班学生学习的前期准备状态和学生学习的兴趣需求,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蕴含一定道理的童话故事),我在教学时,采用的是自创的“阅读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是(一)读一读、把课文读明白。(二)悟一悟,把课文读懂。(三)赛一赛,把课文读好。(四)演一演,把课文读活。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进行悟赛演三个环节的教学,第一环节我把它放在与写字教学随机整合的第一课时进行完了。

  〖教学设计〗

  (一)看一看,导入情境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特殊的考试》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我们再一同来写一遍课题(师写生书空)

  师:在这场特殊的考试中,小动物们的表现怎样,你们一定想亲眼看一看,那好,请同学们来看大屏幕(播放课文动画片),大家认真看,仔细听。

  师:同学们都看入迷了,那谁能来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讲的是动物电视台要招聘一名主持人,主持小小卫生员节目。

  生:小熊、小猴、小狐狸、小白兔来参加考试,只有小白兔被录取了。

  (二)悟一悟,把课文读懂

  师:同学们把课文打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把课文读一遍,看看通过这一遍读,你自己能明白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或自由读、或默读、或自己读、或与同学合作读。)

  师:谁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生1:老师,我知道了小白兔因为主动捡起了电视台大厅前的果皮,所以被台长选中了。

  生2:老师,其实就是因为小白兔讲卫生,所以台长才选他做小小卫生员的节目主持人。

  [没有任何“给予”,有的只是引导,注重了学生自己发现、逐步去探索。]

  师:难道说小熊、小猴和小狐狸他们三个不讲卫生?你们看:(大屏幕出示三个小动物),他们多干净、多漂亮!课文中也明明写着呢,不信你们去课文中找找,找到的就大声读出来。

  生:迅速扫读,大声读相关句段……

  师:大家都找到了这三句,你们看这三个小动物打扮得这么干净、漂亮,他们当时心里怎么想的,谁猜得出来?

  生1:老师,我猜小熊当时会想:看,我的新围巾多漂亮,台长一定会选中我当主持人。

  生2:小猴可能会想:我刚刚修了指甲,又戴上了这么干净的手套,台长不选我会选谁呀。

  生3:小狐狸一定会这么想;看我的红皮鞋,多漂亮,台长肯定会让我当主持人的。

  师:同学们猜得可真准,那你们读读这三句话,看怎么读得更好。

  生:自由朗读这三句。

  师: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

  生:指一人读(其他人或看书,或闭上眼睛听)

  师:你们觉得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挺好,挺有感情。

  生:我听一读,脑袋里好像就出现了屏幕上的三个小动物。

  师:是的,读得的确很好,同学们也值得表扬,因为你们一边认真听,一边想象,这种听读方法很好,大家都有收获。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看,和这三个小动物相比,谁差点,差在哪?

  生:小白兔。小白兔没来得及打扮,就赶来了。

  师:那你们再猜猜,它当时心里怎么想?

  生:我猜小白兔会想:我没来得及打扮,台长会不会选中我呢?

  师:是的,你们说奇怪不奇怪?为什么打扮得又干净又漂亮的小熊、小猴、小狐狸没被选上,而没打扮的小兔却被选中了?

  生:(部分学生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们都想说一说,我相信你们,可是我想为了能把这个问题说得更清楚、明白,建议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第3、4、5、6自然段,这-回,我们可以用小组最喜欢的方式合作来读,然后再小小组(2个人学习),商量着完成大屏幕上的四段填空。

  生:小组合作读文,(或齐读、或分自然段、或分角色……)然后,小小组填空。(老师巡视并参与一些小组学习)

  [把合作学习放在必要之时才显示出其作用,学生自自然然、实实在在地合作交流,完成了学习任务。]

  师:完成任务的同学们已经都坐好了,现在谁来说一说你们怎么填的?

  生:四名同学分别被指名完成填空。

  师:大家看,面对同一块果皮,小动物们的表现却不一样,现在,你们可以在这四段话中,自己选一段喜欢的来练习朗读,要通过朗读表现出哪个小动物面对果皮时与众不同的表现。

  生:自由选择段落,自由练习朗读。

  师:谁练好了,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生1:我喜欢读第四自然段:小猴来到电视台门前……

  生2:我觉得他读得还行,就是小猴的心里话读得感情不够……

  师:那你认为怎么读好,你能给大家读读吗?

  生2:别弄脏了我的白手套!

  生3:老师,生2读得挺好,但是因为她是女同学,我们男同学和女同学感情不一样。

  师:老师明白你的意思,其实,男同学和女同学读的感受不同,每个同学读的感受也都不同,大家对句子的理解也就不同,所以朗读出来的效果也就不一样了。

  师:那好,接下来,还有三段话呢,谁来读?

  生1:我喜欢读第三自然段,小熊来到电视台门前……

  生2:我觉得他读得很好,我一听好像就看到小熊当时的样子。

  生3:我读第5自然段:小狐狸……

  生4:听她一读,好像自私的小狐狸一下子就来到了我们眼前。

  师:那谁喜欢来读读小白兔的话?

  生:(争相举手)

  师:那好,喜欢读这段的都站起来,我们一起读。

  生:(齐)小白兔来到电视台门前……

  师:现在同学们把这四段话又好好地朗读了一遍,那谁来说说,你从这四段话中又明白些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熊、小猴、小狐狸只顾自己穿得干净、漂亮,却不讲环境卫生。而小白兔把果皮捡起来了,讲卫生,所以他被选上了。

  生2:电视台招聘小小卫生员的主持人,是比谁讲卫生,又不是比美。小熊、小猴、小狐狸没选上,而小白兔知道环保,所以才被选上。

  生3:我觉得小熊、小狐狸就是穿得太干净、太漂亮了,要不,他们可能也会捡起果皮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可是这几位小动物当时哪知道这些呀。当时,他们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快看第七自然段,谁来读一读。

  生:被指名读课文。

  师:××同学读了这段,谁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生:老师,什么叫面试?

  师:谁能来解答?

  生:老师,我知道,我家李姨参加公务员考试,第一次答卷考试,她得了第三,人家又让她去面试。

  师:那面试究竟是怎样的考试?还用笔答卷吗?

  生:不是,好像就是“我问你答”。

  生:就是两个人面对面的考试。

  师:同学们真聪明,看来,这的确是一种很特殊的考试,那台长来了,面试了吗?他是怎么样做的?

  生:没有面试,台长直接宣布小白兔被录取了。

  师:为什么呢?  (大屏幕出示最后一段)师述:原来,门口的果皮就是考题。

  师:原来是这么回事呀,小动物听了台长的话,一下恍然大悟,你们明白了吗?那好,现在我们再―齐读一读这句话。

  师生:齐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整篇课文我们都读完了,现在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1:我明白了,这个小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要讲卫生。

  生2: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像小熊,小猴,小狐狸那样,只顾讲个人干净,而应该学习小白兔,爱护环境。

  生3:我不同意他的意见,小白兔是要当小小的卫生员节目的主持人,电视上的主持人,都是又干净又漂亮的,所以我觉得小白兔要是打扮得干净,漂亮一点就更好了。

  师:你的建议非常的好,大家想,要是小白兔能像生3说的那样,那他一定会是一个最受大家喜爱的小小卫生员节目的主持人的。

  生:老师,我觉得小白兔最了不起,因为它不知道果皮就是考题,但是却主动拾起来,其他小动物没做到,我们应该向小白兔学习。

  师:同学们真行,你们用自己智慧的双眼和大脑从读文中找出了这么多新发现,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有些老师都没想到,了不起!

  [在整个第二环节的教学中,老师自始至终强调学生读,在读中体悟,强调了个性化的体验,体会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而且在最后给予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真正地让学生自己去读懂、悟懂。]

  (三)赛一赛,把课文读好

  师:现在,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把课文读得不仅正确、流利,而且一定会非常有感情,我提议,咱们来个读课文大赛怎么样?

  生:(齐呼)好!

  师:第一轮就来个“我比我”,大家很奇怪吧。――其实就是先请同学们自己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课文,每个人都看看,自己和开始学习课文时相比有哪些进步?

  生:“我比我”朗读比赛进行中。

  师:谁来给自己做评委,说一说自己的进步。

  生:老师,我觉得我现在读得越来越流利而且有感情了。

  生:老师,我觉得我越来越喜欢这篇课文了,我觉得自己读得很好听。

  师:那好,我就和你们比一比,咱们来个师生对抗赛。咱们就比赛读大屏幕上的这四段话吧,我擅长读旁白,让我读旁白。

  生:我们来读小熊,小猴,小狐狸的心里话。

  师生合作,比赛读第3、4、5、6自然段。

  师:我读得怎么样?谁来给我评一评。

  生1:老师,读得好极了,比我们好。

  生2:老师,我觉得这三个小动物好像一下子就来到我们面前。

  师:谢谢。以后,我还得向你们学习呢。

  (四)演一演,把课文读活

  师:同学们把课文读得这么好,我想要是演一演,一定非常精彩,我们试一试?咱们先找一部分同学来演演(选出一部分积极性高的同学参加),这有头饰,你们可以先商量一下角色怎么分配。你们演得怎么样,我也有个考题,先不告诉你们,表演后我再说。

  生1:我觉得小动物应该有动作,比如小兔要蹦蹦跳跳。

  生2:演时也可以自己来编,说出课文中没有的话。

  师:这些建议不错,我和下边的同学来做观众,大家来作评委,选出自己喜欢的演员,请大家注意,演出马上开始了。

  生:表演――观看――自发鼓掌。

  师:现在哪个小评委选出自己喜欢的最佳演员了?

  生1:我最喜欢徐梦桐,因为她演小狐狸演得活灵活现。

  生2:我认为最佳演员是谭楚一,因为他的动作最像小兔子。

  生3:我也喜欢谭楚一,他演的小白兔最讲卫生。

  师:作为评委和主考官,现在我要公布我的考试结果:这个临时表演,小组的每个同学都将获得一份奖励(智慧苹果),因为我的考题就是――你能与临时小组的其他同学友好合作完成表演任务吗?看看他们已经用行动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师:同学们,今后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也会遇到许多这样特殊的考试,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像小白兔一样,经受住考验的。

  [表演这种形式已经为学生喜闻乐见,老师还巧妙运用表演给学生设置一个“特殊的考试”。不仅让表演者的兴趣更浓,而且很好地把单元主题与课文内涵融合。其中达到了深化学生认识,使学生知行统一的目的。]

  〖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必须构建以师生平等交往为主要特征的师生互动关系。那么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来源于师与生之间的自由对话,心与心的交流,这样可以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活泼、自由的状态之中,在师与生的对话的同时,经历着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等过程,正是在这种愉悦的过程中,师与生的心距缩短了,学生才能进入了一种开放的、多元的思维状态中。我觉得此课的成功之处就是为学生充分创设了互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互相帮助识字,互相介绍识字方法,互相切磋查字典的方法,互相闯关评价等等。学生的这种互动,不仅是知识的互动、思想的互动,更是情感的互动。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表演的环节,如果我能分组表演,让更多学生有参与、表现的机会,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案例点评〗

  两位老师运用的是读、悟、赛、演阅读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生动直观地再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理念。我们欣喜地看到她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别具匠心地设计的教学策略,这样,整节课结构严谨、疏密有致,动静有节、合开有方,训练有度。轻松而富有智慧,令人耳目一新,有若干亮点。

  亮点之一,激趣导入情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上课伊始,老师有意地引导学生直接进入课文的动画世界,亲眼去看一看这场特殊的考试。多媒体课件的出现,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把他们带入到文本的特定环境中去,产生了求知的欲望。

  亮点之二,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两位老师自始至终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诵读和语感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读中悟情。

  例如:在教学3~6自然段时,教师设计了让学生悟一悟读懂课文,赛一赛读好课文,演一演读活课文。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多元化的读书中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美,和要用自己的行动落实美这一深刻的道理。学生不仅找到了小白兔当选的原因,而且使情感在积累中得到迸发,心灵得以净化。

  两位老师在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程中,摒弃了传统的满堂灌、满堂问和提问加串讲的格局,把读书的时间真正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读书学习的主人。

  陶行知非常推崇“教学做合一”,他说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伊老师为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组织学生在超文本上展开合理想象与创造性表演。一改学生被动阅读的习惯和地位,促进学生动脑、动手主动参与把文读活。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展示了他们的才华,还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开发了他们的潜能,塑造了他们完美的人格。这一环节十分精彩,把教学推向了高潮。

  亮点之三,以学为主,合作探究。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以主动发展,两位老师的课正是充分体现了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由学生自主读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到小组内读议解决问题。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在读书方法的选择是自主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同桌读、小组读、个人读),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把学习权利空间还给了学生,使不同学生都有所获,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