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点亮政治课教学---心理学之光

来源:六九路网

点亮政治课教学---心理学之光

  点亮政治课教学                    ---------心理学之光当前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很长一段时期内,多数政政治治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同化于社会上的错误认识----感到只要认真完成课堂45分钟,只要让学生的考试成绩理想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教师”,就是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备课上只注重于构思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在组织教学上仅敏感于学生知识理解掌握和成绩的差异;在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上认为成绩优秀的就是“好学生”,平时关心学生大多是作业与成绩等等。显然,教师如果只倾注实现这一目标,存在上述教学心态,势必同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相悖,同教育心理学相违,也会同自身教学企盼相反。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是多方向的、深层次的,整体性的。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说教”“检查与考试”是非常片面的,显而易见,这是“折扣”的执行《大纲》,不利于《大纲》的真正落实。从教学过程本身而言,它既是复杂的师生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奥妙的师生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完美的课堂教学整体目标,应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前苏联著名教学论专家赞科夫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同时要得到一般发展。其次,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又表现为对一些枯燥教材内容的乏味;对社会存在轻视政治科现象的认同;对为应试而大量背诵的厌倦;对教顺简单古板教学的失落感;对教师言行不合“理论要求”的不满;对教师教育要求的直接或间接抵触等等。最后,就是教学中的“民主”、“平等”、“和谐”的缺乏。师生教学的交往相当一部分处于“单向性”、“一言堂”。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只是搞演说、发指令、提要求、查结果的监督人,以教师的“一言”“一行”淹没了活跃的学生思想和聪明才智。学生成为被动的吸收器。这种教学,学生感到压抑,教师也十分疲倦,缺乏活力与生机。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做到师生交往的“多项性”。点亮政治课教学---------心理学之光赞科夫说得好,“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靠多次地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一位教育者说得好:“每一个干练的教师,就是一个艺术家,他从事于教学,犹如高手操琴一样。他和缓地触动人类思想感情上琴弦,刺激之,安慰之,兴奋之,鼓励之。”思想政治课教学若能做到既有理智的增益,也有情趣、道德的熏陶,又有艺术的感染,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美的享受,让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得到升华,那么这样的教学一定取得理想的成效。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也要学会教学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了在其教学过程中,更要运用心理学来改进政治课教学,政治教师要学好心理学乃至研究各种流派,诸如詹姆斯的功能主义,华森的行为主义,魏泰迈的完形心理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马斯洛的人本心理学,冯特的神经心理学以及不是个人独特的认识心理学等等。同时,要真正运用心理学原则改进政治课教学,政治教师最好是个杂家。无论天文地理、文科理科、文娱体育、琴棋书画,都能略懂一些,要啥有啥。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出奇制胜,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改变政治课枯燥乏味的情况。运用心理学原则改进政治课教学,给政治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能的舞台。下面仅举几例,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同探讨。第一、运用"需要层次"的原则,选择适当需要层次,改进政治课教学。著名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前的政治课教学,往往采用理想化教育模式,希望学生追求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然而,现在的社会展现了人性中更多的侧面,而其中的许多侧面与理想化的道德价值观相去甚远。选择适当的需要层次进行教学,符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人为什么要工作?"学生们往往脱口而出:"为了赚钱。"这种回答属于低层次需要,思想境界当然是不高的,教科书上也不是这样讲的。但我首先给予认可,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作确实还是一种谋生手段,工作为了赚钱无可非议。接着再问学生:"那么,工作除了赚钱这个目的是否就没有其他目的了呢?"这时候,课堂里气氛活跃,学生们争先恐后发言:“工作能给社会创造财富”,“工作、劳动能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工作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工作能使人充实,富有乐趣","工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还请学生举例证明上述观点,并着重讨论了"工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问题,把学生引导到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这种方法避免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抵触情绪,教学气氛融洽,教学目的容易达到。第二、运用"无意注意"的原则,增强刺激,改进政治课教学。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注意分为两类:一类叫有意注意,是预先有一定的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另一类叫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唤起无意注意的刺激分为四类:
2页,当前第1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