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一般原则 第2课时
高中通用技术学科必修ⅰ苏教版第三章第二节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用的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教材中第三章第二节“设计的一般原则”,其内容是对已学知识的小综合,并为下一章节的内容做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例和案例为载体来展开教学的主线,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形成自己对设计原则的观点,并能用设计者的眼光来认识产品、评价产品。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通过上一课时对“创新原则”、“实用原则”、“经济原则”的讨论,学生对“设计原则”一词已经不再陌生,为这一课时的教学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然而,高一的学生是天真的、活泼的,谈及社会道德的时候,总喜欢摆出不屑的表情,想要在这堂课中让他们愿意将“道德原则”内化为对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心,有一定难度。教材中对于技术规范给出的定义是:“有关开发生产技术知识、领域、方法和规定的总和”。我认为这一定义比较难理解,如何让他们听的懂,又有所得呢?鉴于课标中对此概念也没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这堂课中我的教学目标只是引导学生对技术规范的作用有个感性认识,而不对技术规范的概念进行讲解,将重点放在体验生活中的技术规范以及对技术规范分类的初步认识。对于“美观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学生有比较好的认识,大部分同学都能说出一两点来,这里多让学生发挥发挥。
三、设计思想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学理念之一,在课堂上即体现为“以学生为本”。个人认为,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需注意以下三个教学原则:启发诱导、自主探究、理论联系实际。综合以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这堂课流程设计为:引入(创设情景)——讨论——总结——练习巩固。为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这里引入竞赛式课堂评价模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将全班同学分为13个小组(每组4到5人)。
2. 回答问题(无论正确与否)给予及时的加分鼓励,回答正确多加分,有创意的回答加更多。
3. 不认真听而造成回答重复,则扣分。
4. 破坏课堂纪律,扣分。
5. 全班最高分的小组予以登记,并在期末综合测评时加以体现。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学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些产品。
(2)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
(3)对设计的一般原则有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2. 过程与方法
(1)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自主探究,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2)学会收集身边的素材并互相分享。
3.情感与态度
(1)感悟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
(2)增强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对设计的一般原则有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并用其对某些产品进行评价。
2.教学难点:感悟一般原则之间的联系的、辨证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导入
采用抢答形式复习以前所学内容,抓回学生注意力。
2.美观原则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美丽的家具用品图片(果盘、餐具),吸引学生的目光,而后抛出问题:它们都体现了哪一原则?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感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