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六九路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抢劫故意杀人该怎样判刑

来源:六九路网

抢劫故意杀人判刑标准: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行为人实施抢劫后,为灭口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一、不纯正作为犯的犯罪特点

1、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具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义务的人。

2、不作为行为人具有的是防止义务。有防止义务,能够防止而不防止,以至侵害刑法保护的利益。

3、其构成之犯罪通常是以作为形式才能构成的犯罪。

例如交通肇事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将受害人丢弃在野外而导致其死亡的。比如说带邻居家小孩去河边玩,小孩落水了,而旁观不作为导致小孩死亡的,都是故意杀人罪按不纯正不作为犯来处理。

抢劫罪就是纯正的作为。作为犯罪没有纯正和不纯正的说法。

抢劫罪(刑法第263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运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办法,立即抢走财物或者迫使被害人立即交出财物的行为。这种当场对被害人身体实施强制的犯罪手段,是抢劫罪的本质特征,其犯罪不能以不作为的形式进行,是典型作为犯罪。

二、抢劫罪和抢夺罪的区别有哪些

1、侵犯的客体不同。

(1)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

(2)抢劫罪除了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还侵犯人身权利。

2、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

(1抢夺罪是不采用暴力、胁迫等强制方法而公然夺取财物;

(2)而抢劫罪则是行为人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务或者直接将财物抢走。

(3)也即抢夺罪的实行行为是单一行为,抢劫罪的实行行为是复合行为。

3、应当注意区分行为人在抢夺财物的过程中造成被害人伤害的情况。

例如,行为人趁人不备夺取他人的项链而造成被害人颈部动脉血管受伤,或者夺取他人手中财物而只是被害人跌倒摔伤。在这种情况下是认定为抢劫罪还是认定为抢夺罪,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1)其一,要看强力行为的作用对象和使用目的。

(2)其二,要看伤害是否是犯罪分子故意为之。

(3)其三,如果行为人行为前本来并没有计划适用暴力手段夺取财物,此时应当直接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因此,此时行为人的犯意已经发生了转化,其行为完全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三、抢夺与抢劫的区别是哪些

抢夺与抢劫的区别在于:

1、侵犯的客体不同。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

2、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抢夺罪是不采用暴力、胁迫等强制方法而公然夺取财物,而抢劫罪则是行为人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务或者直接将财物抢走;

3、犯罪后果要求不同。抢劫罪对财物的数额没有要求,而构成抢夺罪要求抢夺的财物数额较大;

4、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抢劫罪是行为人希望在被害人不能反抗或无法反抗的情况下取得财物,而抢夺罪是以突然取得财物的故意实施的,是希望趁被害人不备而取得财物,而不是希望通过武力威吓迫使被害人失去财物。

抢劫罪都有怎么样的立案标准

1、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并且实施了非法占有或者意图非法占有的行为。

2、行为人对被害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

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行为人实施抢劫后,为灭口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