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举证规则为谁主张谁举证,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一、公司解散,员工如何申请仲裁
1、如果公司解散,员工可以准备好仲裁申请书、申请书副本、本人依法收集的主体资格证明材料和证据材料去申请仲裁,但是双方之间产生的劳动争议必须在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和管辖范围之内。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六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八条,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二、怀孕前被辞退怎么维权?
怀孕期间被辞退,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四项的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三、如何确定二倍工资争议的仲裁时效
1、根据《劳动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因此二倍工资争议的仲裁时效为一年。
2、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3、向单位主张过二倍工资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救济权利的,从中断时起,一年仲裁时效重新计算。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六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七条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可以推举代表参加调解、仲裁或者诉讼活动。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争议的重大问题。
第九条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