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
上午好!
如果说,20xx年是课程改革的试点年,那么20xx年,将是课程改革的普及之年。课改呼吁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我们不能再观望,再等待。
应该说,我们柯灵小学的课程改革,是走在前列的。在一系列课程改革文件没有出台之前,我们学校除了有其他学校共有的长课程——校级社团课之外,还推出了短课程——每位学生自主选择、到期中可以换选一门的年级超市课程,另外,还推出了富有创意的周课程——期末阶段为全科免试生量身定制的福利课程,还有月课程——一月一节的节日课程;微课程——晨谈与暮省课;家长客串课程等。诚然,这一系列课程,没有一根主线串联,有些零打零敲的感觉,尚显稚嫩。
记得20xx年11月,我去常州参加一个全国中小学戏剧课程高峰论坛的时候,聆听了香港一位专家的报告,他讲到:成长中不同时期的儿童各有不同的敏感期,比如对光的敏感期是0-3个月,对语言的敏感期是1岁半到2岁半,对审美、音乐绘画的敏感期是5-7岁。当时我就想:作为教师,若能把握儿童成长的敏感期,因时制宜,为期推送相应的课程,必能事半功倍!反之,若错过了儿童成长的敏感期,或者拔苗助长,那肯定收不到良好效果了。
所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跟莫老师聊起了这个话题,希望他能为我镇所有教师在自主开发课程方面指点迷津,打开思路。幸运的是,莫老师答应了,并为此精心准备了一个多月。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莫老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