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秋天》集体备课教案

来源:六九路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1种笔画,认识3个偏旁。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4.认识自然段,并尝试给课文标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秋天来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课前准备的枫叶、银杏树叶、梧桐树叶等。(让孩子们欣赏)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就是--秋天。我们一起看看秋天到了,大自然有了哪些变化。(板书课题:秋天)

  二、初读课文,学习标段

  1.认识自然段。

  (1)师:一篇课文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是一种段的表现形式,在第1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也就是两个字的位置,这样的段就叫做自然段。

  (2)现在我们找找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是怎样找到的?

  (3)初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读出完整句,不顿词、断句。

  ①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画出文中“一”的不同读音。讲解“一”的变调规则。

  ②分自然段练习朗读。

  2.指导学生在自然段前标出序号。教师检查纠正。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看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丢字、不加字。

  2.拼音汉字对照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如果不认识,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把句子读通顺、连贯。

  3.出示生字卡片(“子”“了”“天”“人”四个生字),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回忆课文,导入新知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吗?(秋天到了)

  2.引导学生按课文内容说说,秋天到了,天气、树叶、大雁各有什么特点?

  二、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桌之间读一读。

  2.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想一想:这篇课文描写了秋天的哪些特点?

  3.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一段?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大声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1自然段,教师范读后提问:

  (1)第1自然段由几句话组成的?每句话讲了什么?(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问题。)自己练习,让学生自由举手回答问题。(板书: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2)“一片片叶子”和“一片叶子”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指叶子有很多片。)

  (3)说“一片叶子”落下来行不行?为什么?

  (4)我们练习背背这个自然段。

  ①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些什么?这几句话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边读边思考这几个问题,背书就容易了。

  ②自己练读。

  ③让学生自由举手试背,评论以表扬为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看图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画的哪一部分。

  2.读第2自然段,问:这段讲什么呢?

  (1)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秋天到了,天气转凉,大雁要南飞过冬。)

  (2)这段话告诉我们大雁怎样飞的呢?(大雁飞的时候总是成群结队的,由头雁带领大家飞行,排队飞行是为了减少空气的阻力。)

  板书:大雁往南飞

  (3)“一会儿”是什么意思?(“一会儿”表示时间不长。)

  (4)读一读句子,教师重点指导“一会儿……一会儿……”的读法,这句话表示大雁飞行时,两种队形经常在短时间内互相变换。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说的是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再回答。

  2.“啊!”这句话表示什么?

  3.师:“啊!”表示明白了。从以上描绘图画内容的自然段中知道了这些自然界事物的变化都是因为秋天来了。用这两句话总结了全文。

  [教学板书]

  1秋天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落了下来

  天空蓝高

  大雁往南飞(一会儿……一会儿)

  [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课文,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读书氛围,适时提供机会,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鼓励、等待与欣赏中,学会阅读,使阅读理解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为此,开课伊始,我巧妙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从颜色绚丽的树叶,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贴近生活,感受秋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