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
齐读课文。
【新课探究】
一、分析阅读第三段:
1、本段中三个"下"字,各应怎样理解?
答:第一个是发布的意思,第二个是下等的意思,第三个也是发布的意思。"下"的用法还有:①向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下面(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③落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④拍(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⑤下车(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⑥攻下(皆下之)。
2、本段中两个"上"的意思应怎样理解?
答:"受上赏"的"上"是上等的意思;"上书"的"上"是奉上呈上的意思。此外,上的用法还有:①上面(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②皇上(上以无隐,益重之)③天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3、"时时而间进"中"间"的意思是什么?它还有哪些用法?
答:"问"的意思是间或、断断续续地;它的用法还有:①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②参与(肉食者谋之,汝何间焉)③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居有间)④时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4、本段中包含一个成语,请找出来,然后用它造一个句子。
答:"门庭若市",造句略。主要抓住形容进谏的人多这个意思。
5、邹忌劝谏齐王成功了吗?
答:成功了。
6、齐王是否发扬了邹忌的"自省"精神?他是怎样做的?
答:齐王发扬了邹忌的"自省"精神,积极鼓励大臣和百姓进谏,实行了开明政治。
7、诵读指导:"善"要读出齐威王正的心悦诚服,音调要适当拉长。
三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则是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要用中速读出真诚、恳切之意。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的"此所渭"后要略作停顿。
8、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明确:王曰:"善"则是对邹忌一席话的肯定和赞赏。这一字力有千钧,鲜明地表明了齐威王的态度,集中地表达了"讽"的效果。由于邹忌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设喻巧妙,推认自然。入情入理,态度诚恳,所以齐王正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板书:小大
家事国事
9、第三段小结:本段写齐王纳谏,表现了齐王宽厚的胸怀。反过来,也说明了邹忌的讽谏很有效。
二、阅读最后一段:
1、"皆朝于齐"的"朝"是什么意思?前文中的三个"朝"字又如何讲解?
答:这个"朝"是朝见的意思。"朝服衣冠"的"朝"是早上的意思,读zhāo;"于是入朝见威王"的"朝"和"能谤讥于市朝"的"朝"都是朝廷的意思。
2、齐威王纳谏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答:取得了"战胜于朝廷"的效果。
3、最后一段小结:这一段写齐国的兴盛,显示了邹忌讽谏齐王的巨大作用。
4、提问: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
①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滂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
②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三变:"令初下,群臣进涑,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之;期牛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
③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总之,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其实,这些也正是邹忌"讽"的间接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