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有离职开除的员工发微博诋毁公司可以起诉吗

来源:六九路网

一、员工离职前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需要赔偿。

(一)、法律依据

1、原劳动部《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2、《省工资支付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因劳动者过错造成用人单位直接经济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从其工资中扣除赔偿费,但应当提前书面告知扣除原因及数额;未书面告知的不得扣除。扣除赔偿费后的月工资余额不得低于当地标准。”

3、《市工资支付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员工应赔偿因本人原因造成用人单位经济损失的费用。

(二)、结论:劳动者如果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要求劳动者进行赔偿是有法可依的。

(三)、员工离职后,发现有需要赔偿的情形仍可以在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依据第二十七条规定:“申请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从此条可以看出,的起算点是发现员工有需要赔偿情形之日而不是发生有需要赔偿的情形之日。如果用人单位是在员工离职后才发现员工有需要赔偿的情形的,仍可以在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

二、要求赔偿的条件:

(一)、用人单位应制定规章制度;

(二)、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中或劳动合同中必须规定因作业造成损失要求劳动者赔偿;

(三)、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经民主程序制定并让劳动者知悉且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定的强制性规定。

(四)、证明损失的存在。一般应为直接损失,比如货物的损毁、客人的索赔,但间接损失不予赔偿,如预计的利润。

(五)、证明员工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如员工明知货物验货不通过而予以放行或有收赂行为可以认定为故意,而普通员工即可以发现的瑕疵作为一个专业的员工却没有发现即可认定为重大过失。

三、签订离职协议为了方便举证,建议用人单位在员工离职前与其签订协议书,明确用人单位已依法制定了规章制度,及规章制度对于重大损失,重大过失等内容有明确规定,但是约定具体的赔偿或补偿金额没有法律依据。并且,一般情况下,如用人单位能证明员工的过错行为造成的损失而诉诸法律,司法机构也只会裁决员工赔偿用人单位损失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