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工伤认定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举措。然而,一些公司可能会对工伤员工拖延赔偿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与公司协商合理的赔偿期限;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劳动者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此过程中,律师会为工伤员工提供法律建议和权益维护。
法律分析
1、工伤认定后公司不给钱,如果其依法负有赔偿责任,则劳动者可以与其协商,约定合理的赔偿期限;
2、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则可以去人民法院起诉索赔。
拓展延伸
劳动者如何维权?
维权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但现实中却经常出现劳动者因维权无门而陷入困境的情况。根据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途径维权:
1.通过劳动合同纠纷调解机制解决劳动纠纷。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纠纷,当事人可以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通过劳动仲裁解决劳动纠纷。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通过诉讼解决劳动纠纷。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权益。
在维权过程中,劳动者应当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证据意识,收集尽可能多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权益。此外,劳动者还应该及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变化,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在维权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冷静,避免情绪激动,以免对自身权益产生负面影响。
结语
在工伤认定后,公司若未能按时给予赔偿,劳动者有权依法要求赔偿。在此情况下,劳动者可以与公司协商约定合理的赔偿期限。若协商不成,劳动者可申请劳动仲裁。对于仲裁裁决不服的情况,劳动者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索赔。因此,劳动者应当了解自己的权利,并在合适的情况下采取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