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安全事故赔偿标准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按月享受的伤残津贴,根据伤残程度分为四级,金额逐级递减。五至十级伤残有另外的标准。对于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职工,有相应的待遇标准。对于因工死亡的职工,包括丧葬补助金、一次性伤亡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法律分析
一、工地伤亡事故赔偿标准是什么
(一)建筑工地安全事故赔偿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1、一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7个月
2、二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5个月
3、三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3个月
4、四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1个月
(二)建筑工地安全事故赔偿按月享受伤残津贴(按月支付)
1、一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90%
2、二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85%
3、三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80%
4、四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75%
(注: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建筑工地安全事故赔偿五级、六级伤残待遇标准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1、五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18个月
2、六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16个月
伤残津贴
1、五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70%
2、六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60%
(注:难以安排工作的工伤职工由用人单位按照月发给伤残津贴,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四)建筑工地安全事故赔偿七级至十级伤残待遇标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1、七级伤残=本人工资×13个月
2、八级伤残=本人工资×11个月
3、九级伤残=本人工资×9个月
4、十级伤残=本人工资×7个月
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五)建筑工地安全事故造成死亡的赔偿
1、丧葬补助金
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一次性伤亡补助金
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3、供养亲属抚恤金
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二、因工外出时发生事故或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待遇标准
1、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照发工资。
2、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
3、生活有困难的,可以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
4、职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死亡的规定处理。
结语
根据以上规定,建筑工地发生的伤亡事故赔偿标准如下:对于一至四级伤残,将根据本人工资的不同倍数进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按月支付的伤残津贴;对于五至六级伤残,也有相应的一次性补助金和按月支付的津贴;对于七至十级伤残,仅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对于工地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包括丧葬补助金、一次性伤亡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对于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情况,将照发工资,之后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对于被宣告死亡的职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八条 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
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若干费率档次。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统筹地区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适用所属行业内相应的费率档次确定单位缴费费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2016修正):第三章 煤炭生产与煤矿安全 第三十七条 煤矿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鼓励企业为井下作业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