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六九路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习作赏读:一件难忘的事

来源:六九路网


一件难忘的事

【写作实践】

依据自己“要素记录”的“变态生活”,运用“慢镜头切分,原生态还原”的详略得当叙事策略,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习作一

一件难忘的事

游田

听说过乱丢垃圾被居委会罚款,乱摆摊被城管罚款,超载、闯红灯被交警罚款……还从没听说过被老师罚款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由于缺乏环保意识,我班的同学特别是男同学经常乱吐口痰,教室里经常突然发出“呸”的一声,令人十分恶心。为此老班发布了N道禁令,可是收效甚微。这不,一下逮住了十几位典型,很不幸我也给老班揪了出来。没办法呀,其实老班和颜悦色苦口婆心多次劝过我们要吐在纸巾上,放进垃圾袋。可同桌小迷的纸巾早被我用完了——不好意思,我这人从不买纸巾。老班发布了下午收2元罚款的命令以后便走了,我们立即开起了小会。

一同学说:“想不到老师也会罚款,她也够狠的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罚款只能由执法部门进行,所以我们有权控告她。”一位深得政治老师真传的同学发话了。

“对,告她!”另外一位受害者也附和道。

“但她平时总是那样和蔼可亲,对我们那么好,还是不要吧。”我有些犹豫。 “哎,你管这些干吗,她这叫口蜜腹剑、笑里藏刀,我们告她没商量。”一同学脱口而出。

我们沉默了一会儿,一个逻辑思维严密的同学分析道:“假设我们告了她,我们必定要花时间去整理材料,这会浪费我们多少时间?初三的岁月不饶人啊,我可耗不起!再说真把她告下了课,新来的老师说不定很凶嘞!”

“就是,要找这么好的老班,也难了。”立即有人附和。 “所以我觉得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刚才那位又接着说。 大家觉得在理,都无奈地点了点头,各自想法准备罚款去了。

下午,我们极不情愿地来到办公室,把钱放在老班的办公桌上。老班耐心地

5 / 5

讲了许多道理,我们也自知理亏,不再言语。末了,她问:“今天该不该罚款?”

“该……”虽是异口同声,但有几个人还是很有怨气,故意把声音拖得很长。 我们正要出门,“等一等。”老班把我们叫住了,“再发(罚)一次!每人拿一包纸巾走,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再乱吐口痰了。”

望着老班从柜子拿出来的一大包一大包“心相印”纸巾,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她葫芦里卖的是这个药啊!

“老师,这纸巾是两元二毛一包呢!你赔本了!”我连忙说。小迷就是用的这种纸,我知道价格。

“没关系,两元罚你们,那二毛罚我吧,我没把你们教好。”老师笑了。 捧着这带香味的纸巾,一帮捣蛋鬼都沉默了。

从那以后,班上再难重现“呸”的声音,地板从此也干净了。 从此,一件难忘之事就这样被大脑硬盘存储,成为温暖的记忆。 点评:

作者在选择素材时,打望选择“变态生活”的眼光非常独特,一是发现了老师“罚款”的变态,二是撷取了老师将“罚款”变向为“发餐巾纸”变态。全文以倒叙方式叙述,真实地记录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全过程,特别是用对话描写将“我们”的怨忿还原得活灵活灵,在一个简单的事件中却把每个“参与者”的个性凸现充分,人物形象鲜明。本文在故事叙述上还注重悬念的设置,一个有一个冲突推动着情节发展,直至文末,才交代“罚款”的真实意图,令读者恍然大悟,行文波澜起伏,曲折有致。

习作二

一件难忘的事

童囡

我家萌逼妹妹萌翻全家人的那件事,让人实在忘不了。 反正都要“死”一回,长痛不如短痛,晚死不如早死。

明天到校就要交家长签字的数学试卷,我不得不老老实实拿出试卷给妈妈签字。

她接过试卷,瞅了一眼试卷上的“89”,拿起我递过去的笔就签了字画了押。

5 / 5

妈妈今天很“变态”哦,签字好干脆,好耿直。没有大惊小呼,没有指指点点,没有唠唠叨叨的碎碎念,莫非妈妈留有“后手”收拾我?

看我像霜打的茄子般哭丧着脸,妈妈面带笑容地高声安慰了我一句,“妹儿,没有什么不得了哈。这次考差点就考差点,你差一分九上90了,也还不错。你老妈也想通了,跌倒了,也许爬起来更有力气,‘失败是成功的爸爸’。”

一直埋头不语搞玩具自得其乐的只有四岁的妹妹突然飚出一句,“哈哈,妈妈!你怎么乱说话哦!”

嘿,我们家这个精灵古怪的小家伙莫非要横插一脚,添点油加点醋让老妈把她这个考差了姐姐修理一回才安逸?我心里直打鼓。

“我哪儿乱说话了?你这小妹儿!”

“嘿,妈妈不是好孩子,老是喜欢狡辩!乱说了就乱说了,还不承认!知错不改的妈妈不是好妈妈哦!”

妈妈一头雾水,完全被自己小女儿搞糊涂了。

“妈妈,石拜怎么可能是陈功的爸爸吗?陈功的爸爸姓‘陈’不姓‘石’!” 哭丧着脸的我一不留神“噗”的一声就笑了出来。

“嘿,你这孩子哦,我说‘失败是成功的爸爸’是幽默的说法噻!” “你还幽默,你把错误当幽默,当心被狼吃哈!”妹妹不依不饶。 妈妈这个秀才今天突然遭遇妹妹这个“兵”,真还是“有理说不清了”。 “好好好,我不狡辩,让你爸爸来评评理哈,免得我幺儿说我不讲理,像个泼妇一样!”

“爸爸,你来评评哈,看妈妈是不是乱说?妈妈说‘石拜是陈功的爸爸’,怎么可能吗?明明陈功他爸爸应该姓‘陈’,妈妈却说陈功他爸爸叫‘石拜’,他爸爸怎么可能姓‘石’吗?我们班的同学都跟爸爸姓,没有跟妈妈姓的?”

“你这孩子真搞笑哦!爸爸怎么跟你解释呢?”爸爸哈哈哈哈大笑,把妹妹笑“清醒”了。

“哦,爸爸我明白了,原来陈功他妈妈是离了婚的,是不是陈功妈妈离婚后嫁给了一个叫‘石拜’的男的?”

除了妹妹一脸疑惑,爸妈和我差点笑背气了。哎,好萌的妹妹哟! “妈妈,我终于明白了,这不是你的错。一切都错在陈功他爸爸妈妈!他们

5 / 5

太不负责任了,动不动就离婚,现在陈功没有爸爸了,所以只有一个后爸叫‘石拜’!陈功好可怜哦!”

“成功不可怜,失败才可怜!”调侃妹妹的爸爸和妈妈笑得前仰后合。 “哼,你们这些大人真没有爱心,明明是陈功可怜,你们硬是要说石拜可怜,石拜有什么可怜呢!他找到了陈功他妈,有婆娘了啊,陈功却没有亲爸爸了!”

爸爸妈妈笑瘫在了沙发上。 我则干脆笑得躺在地上半天不起来。

看来萌逼的妹妹已经练就了上央视做“我就是不笑”嘉宾的本领了。 点评:

妈妈不同于常态的宽容,妹妹不同于常态的“卖萌”的“变态生活”,构成了故事展开的张力。当俗语“失败是成功的妈妈”“变态”成为“失败是成功的爸爸”时,一场萌逼口水仗就此展开,小作者敏锐地捕捉了生活中这种有味道的“变态瞬间”,将妈妈签字,妹妹质疑妈妈乱说话等生活如实还原出来。详写妹妹“萌翻一家人”的这件事,几乎全用对话展开片段,童心童趣的文字活泼传神,借儿童口吻和视角表现现实生活的婚姻状况,以小见大,新颖深刻。

习作三

一件难忘的事 张宸菲

酒,应该是一种美味。大人们把酒言欢,哪怕经历了“吐”的狼狈,依然经不住诱惑,仍拜倒在酒姑娘的石榴裙下。

此等美味,人小鬼大的我早就垂涎三尺了。

许是上帝窥视了我的想法,不久,便赐了一场宴席要成全我。觊觎酒姑娘的我已经迫不及待,心中小鹿乱撞,生怕有人抢了我的酒姑娘。

在宴席杯盘狼藉之后,我就怂恿两个小孩和我一起捕猎宾客们酒瓶里剩下的酒。找来寻去,终于凑成了数量可观的三种酒——黄色啤酒、无色白酒、紫红色红酒。我倒了一小杯红酒,因为颜色好看。舔了舔,甜中夹杂着丝丝苦涩,味道不咋地。我将这小杯红酒倒进一个大杯子,思来想去,又倒了小杯白酒倒进去,想看看像雪碧的这家伙和红酒会不会打一架冒出泡泡来。后来,觉得这对啤酒不

5 / 5

公平,为啥就红酒白酒一起玩,偏将啤酒冷落,于是将一小杯啤酒也掺了进去,用筷子不停搅拌,结果他们和平相处,只冒了一小串泡泡。

小心翼翼端起杯子,害怕那仅仅只有半杯的美酒洒出一星半点。当杯口触到唇边,我却停了下来。缠绕鼻孔的香气,突然拧开了我脑海里醉酒的记忆阀门,“哇啦”“哇啦”的“翻江倒海”让我犹豫了好一会,不知是喝好,还是不喝好。费了那么大劲儿才弄好的东西,不尝一下,也太对不起它了吧,还是尝一尝吧。

我拿了根筷子,沾了一点滴在嘴里,只尝了一尝。酒液化在嘴里,久久不散。那种滋味,简直……简直难受死了!真不明白大人们是些什么怪物,居然喜欢这破玩意儿!我转身就要走,一个酒鬼却给我指点迷津,边拉边给我示范,“酒是要灌的,一口灌下,准保你似神仙!”他陶醉地说着,又猛灌了口啤酒,啧啧称赞,飘飘欲仙。

好吧,那就再给它次机会,看看酒姑娘究竟有什么魔力!我捏紧鼻子,像灌药似的大口大口的吞,将那大半杯“鸡尾酒”一股脑灌进了肚里。我这个五岁多点的小屁孩,怎么可能承受得住酒姑娘的威力。面红耳赤,头晕目眩的我不一会就吐了个稀里哗啦,然后睡着了。

事情的结局是,回家后,我就被父母“混合双打”了。我嚎啕大哭,狼狈地在屋里上蹿下跳,泪水涂满了脸颊。酒姑娘,你这个邪恶的家伙,我算恨死你了!

唉,酒这玩意儿,第一次糊里糊涂喝一杯后,我是不敢再惹它了。 点评:

小孩自找“醉”受的经历自然难忘,也很“变态”。作者还原的垂涎、邂逅、拥抱酒姑娘后被父母“混合双打”的经历,真实、幽默而充满童真童趣。细腻的儿童心理描写,幽默诙谐的儿童语言,加上自然本色的顺叙运用,苦涩经历竟酿成了温馨回忆。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