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五年(2011- 2015)发展规划纲要
公司组建七年来,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和社会评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根 据董事会的部署和要求,公司把今后五年定为实现承前启后、跨越式发展的新 时期。为此,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和建议的前提下,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了《XXXXXXXXX有限公司第二个五年(2011-2015)发展 规划纲要》。本纲要指明了公司发展的方向,确立了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明 确了工作重点,以此引导经营行为。它是未来五年公司发展的指导文献,也 是全员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2011—2015”期间公司面临的发展契机从企业自身发展看,改制 七年的创业和发展,为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济实 力大幅度增强。尤其是公司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重大改革,以科学的 管理初步实现了管理层和作业层“两层分开”,由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 层和松散层组成的纵向一体化经济实体。经过近几年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的不 断改革和完善,使公司智力、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主体发展得日趋成熟。同时 以其总承包的资质带动大量联营和松散队伍实现共同发展,这对于扩大企业 经济规模,增强企业实力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从国内的环境看,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产业结 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的市场争 夺空前激烈。今后五年国家、省、市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
要》为指导,对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落实及监督。根 据十七届中共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未 来五年中,将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必然会加快以大连为中心的辽东半 岛沿海经济区建设,打造大连国际航 运和物流中心,打造以不同产业为主导 的产业集群,北方以天津、青岛、大连为龙头的三个港口群竞相发展等。另外, 我国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积极有序的引 导投资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 车等产业,这些政策必将带来风电装备、核电装备、海洋工程和高技术船舶 等一大批基础重点项目。此外加上大连本地的区域化建设、外商引进、企业 搬迁、旧城转型与改造等项目的全面启动,形成了强劲的建设市场发展形势, 同时也为我们创造了空前的良机。
二、“2011—2015”期间公司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公 司发展的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公司董事会经营发展战略和正确方针,以“至 尊至信,共创共享”为核心价值观,以提高综合效益为中心,以实现服务社会、 做强企业、富足员工为目标,全面实施“务 实操作、发展自我、用好资源、 联强联大、科学管理、促企发展”的战略,塑造优秀的企业形象,促进公司综 合竞争力的大幅度提升,全 面推进“一流企业”的建设。
(二) 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稳扎大连,辐射东北,面向全国,锻造客户信赖的一流
企业
新五年目标:综合实力位列东北同行之首,迈进全国安装行业的第一
方阵
各类重要指标实现:
(1)施工产值以2010年实际完成量XXX亿为基数,逐年递增
15%即2011至2015施工产值分别为:XX亿、XX亿、XX亿、XX亿、 XX亿;
(2) 以施工产值的估算,应为当年合同额的57%,即2011至2015每
年签订的合同额应分别为:XX亿、XX亿、XX亿、XX亿、XX亿;
(3) 利润总额分别以当年施工产值的0.7%、0.9%、1.1%、1.3%.
1.5%比例增长。即XX万元、XX万元、XX万元、XX万元、XX万元;
(4) 企业员工薪酬参照同行业的收入水平,与公司效益同进步
共发展,2011-2015每年平均收入逐年递增10%分别为:XX元/人、
XX元/人、XX元/人、XX元/人、XX元/人;至U 2012年末,约30%勺 员工 收入
水平达到或超过本地当年的社平标准,到2015年末,约60%的员工收 入水平达至或超过本地当年的社平标准,并且全体在岗员工的基本福利,即 “五险一金”的上缴比例达至或超过本地当年的社平标准。
三、“2 0 1 1 — 2 0 1 5”期间公司各项重点工作(一)坚持科学管 理原则,加强管理模式完善工作。
公司在今后将长期坚持走战略管控型可持续发展道路。即以机电安装工 程总
承包一级资质管理和资本增值为双重重心,公司核心层将继续增强完善与 基层、联营、分包等单位的指导和管理,进而通过战略协调、控制和服务,形 成比前七年更为成熟的企业战略管控型发展模式。在未来的五年中,公司将充 分发挥其向心力的作用,以其对各项工作的卓越管理实现推进各业务单位的全 面发展,共同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要实现上述目标,一是全体成员要牢记《员工手册》的内容,严 格遵行 “六六三”
(即“六个更加注重”、“六个不让”和“三个不
准”工作准则)。二是要着重加强服务型公司机关的建设,建立并完善一站式 服务平台,注意做好\"两个明确”(即明确办事时间、明确 服务流程)和制 定“两
个办法” (即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办法、 一步
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重点做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工作。深入 学习和贯彻公司《员工手册》和各项管理规定、深化全员素质教育。建立健全 规章制度落实的保障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确保规章制度的落实效果。 四是切实加强基层各施工单位的管理。对于基层直属单位和小龙单位,公司在 管理上采取管而不束、张弛有度的方式,在进一步完善经营责任制的同时,根 据各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予以相应的经营政策支持。效益不理想的基层直属 单位应该本着发展自我的原则,在强化自身管理、加大承揽力度的同时,可采 取与联营单位或效益好的小龙单位进行联合施工,谋求互补互助,共同发展。 效益好的基层直属单位要本着自立自强的原则,加快改制的步伐,公司将出 台相关的管理办法;对于联营单位,公司要引进竞争机制,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通过走战略管控型可持 续发展道路,公司总部和 下属各单位经过相互作用,形成决策和执行分开的大团队优势,参与市场竞 争,进而最终实现“整体持续价值最大化”的核心目标。
制定保障机关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其作用的相关办法) 工作。从而进
(二)坚持优质经营原则,加强市场开发巩固工作。企业是以营利为目 的的市场主体,要想发展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而对于一个施工企业来说,项 目和资质是企业盈利的载体,它们分别是企业扩张的基本形式和条件。市场 开发工作的任务就在于赚取利润和创造效益。因此在未来的五年中,我们仍然 要以“务实操作、发展自我、用好资源、联强联大、科学管理、促企发展”为 企业的发展战略,要始终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并充分发挥公司总部的人 才、资质、管理、品牌和
其他资源的优势;同时以实现新五年目标、巩固战 略目标基础为重点,做好综合资源的整合,从而保证市场开发巩固和优质经 营的工作顺利开展。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是从 2011-2012年,仍然要以机电安装为核心,做好现有资质的维护工作,巩 固本地市场,并利用本土区域及名声优势搞好东北市场环境分析,制定市场 占据开拓计划,明确开拓目标、公关出击。这两年争创省优“安装杯”奖项 工程5个,并继续加强扩大在东北市场的影响力,从而达到以首位综合竞争 力稳扎东北的目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是从2013-2015年,我们要在不断研 究、分析市场的过程中
开辟新天地,提升资质等级,扩充经营范围,逐渐向市政公用、房屋建筑、公 路、石油化工等行业扩展,并且在项目上优先考虑污水处理、风力发电安装 等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型工程,以及优先考虑国营大企业改扩建等国家 省市其他重点工程项目,逐渐实现规模多元化的大步跨区域发展,进而辐射 全国,这三年创省优“安装杯”奖项工程7个、国优“中国安装之星”奖项工 程3个,力争国优“鲁班奖”工程1个。总的来说,在新五年中始终让工 程质量和文明施工管理保持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水平,工程竣工合格率达 100%,安全达标率
100%,共计争创省优“安装杯”奖项工程12个、国优“中国安装之星”奖 项工程3个,力争国优“鲁班奖”工程1个的品牌工程建设目标,并在每年 均获得由国
家、省、市对我公司颁发的各项荣誉称号,力争多项优秀的社会评 价指标,使企业在稳扎东北市场的同时进而辐射全国,并不断的奋勇直前,实 现综合实力迈进国内同行第一方阵的目标,同时也为跨出国门奠定坚实的基础, 使我公司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三)坚持人才兴企原则,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人力资源是企业经
营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资源,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持续开发,提高员工队伍 的整体素质,是企业的长远性战略。未来五年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计划通 过各种途径培养和引进大批各类优秀人才。新引进的人员,中青年占85%、本 科及以上占40%。其中从2011-2012年,重点培养和引进一级建造师6人, 二级建造师16人,注册造价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会计师各1人,同 时培养约40名工程技术、经济类职称人员和技师。从2013- 2015年,重点 培 养和引进一级建造师10人,二级建造师20人,注册造价师、注册安 全 工程师各2人,注册税务师和国家纳税筹划师各1人,同时培养约60名 工程技术、经济类职称人员和技师。到2015年末,初级职称以上员工总人 数达200人以上,其中中青年人才占70%,且各类职称的专业和级别满足资 质验审要求;一、二级建造师总人数达100人左右,在人员结构上应满足中 青年人才占60%,在专业类别上应该满足机电安装约占40%, 土建约占25%, 市政公用约占30%,其他专业约占5%的比例。此外,法律、人力资源、经营、 造价、财务、审计、计算机和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档案员、统计员、材 料员等多种专业管理,以及施工一线各工种人员数量应满足企业各项工作的开 展、新经营业务的发展以及总承包一级资质的需求。
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一要以市场为导向,从企业的需要出发,坚持“人 才以用为本,创新开发培养”为原则,制定2011- 2015年企业人才发展纲 要。二要立足现有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充分发挥培训 中心的作用,采取聘请专家、学者等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企业员 工的再教育工作,重点做好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的培训,提高员工整体职 业化、现代化水平;三要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建立干部轮岗和储备制度,继续 通过“师带徒”、基层挂职、“成立人才工程小组”等多种形式重点大力培 养、考察和选拔一批素质高、潜力大、知识精、专业强的中青年人才,并将他 们充实到管理岗位上去,提高其独立管理能力。同时在工作和生活上尊重、 关心他们,从而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中青年员工的工作自觉性和主动性。 预计在2012年前,从45周岁以下的优秀中青年人才中选出3- 5人作为 高层管理人员的储备干部,;四要搞好内部(即小龙、
联营单位)的人力资 源整合工作,坚持“用好资源、共创共享”的原则,树立建安一家人的“XXX 思想,在加强人员执业、职称等各种资格证件统一管理和使用、并制定相应 管理办法的同时,还要健全人力资源考核激励机制,探索与高等院校、科 研部门合作培养技术创新 人才,建立人才创新激励机制来激励员工,建立与 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薪酬制度,并加大相关补贴的标准; 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同时,对企业经营者和科技骨干实行年薪制,对有突出 贡献的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实行重奖,从而打造一支技术精、业务好、懂专 业、善管理、爱岗敬业、忠于企业的一流的员工队伍,以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 需求。
(四)坚持内外兼修原则,加强塑造优秀形象工作。内外兼修指的是 内建企业文化、外造精品工程,从而达到塑造优 秀企业形象的目的。优秀 的企业形象有助于扩大品牌效益,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首先,在 新五年里在内建文化塑造企业形象方面,我们一要注重体现企业美好形象的
“进取”文化建设,如建立长 效学习机制(包括理论和经验),倡导 学习 型企业,提高员工崇尚学习的热情,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推广与贯彻,形成 一个有战斗力、开拓精神、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和具有较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 心的员工队伍,进而 营造 树正气、提人气、鼓士气、倡和气 的企业氛围, 展现出公司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二要 坚持用人性、和谐的企业文化来影 响员工、引导员工,培养员工归属感,加大员工忠诚度,提升高服务意识的办 公环境,树立一流的服务理念,实行一流的服务工作程序,实现客户投诉处理 回访信息反馈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满意率,创造出一流的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要树立\"厂兴我荣,厂衰 我耻”的思想意识,倡导'‘人人皆是形象, 形象连着效益”的行为理 念,
进一步增强全体建安人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从 而形成全体员工同心同德,共促发展的好局面。其次,在外造精品工程塑造企 业形象方面,我们一要视产品为企业形象,视质量为企业生命,建立质量信息 反馈系统,实现预防为主,质量检验与控制并存的管理模式;二要抓好安全教 育培训,继续完善安全责任体系,以检查保证制度落实,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同时搞好文明施工,使施工现场标准化、秩序化、规范化。通过从内外塑造企 业的优秀形象、增强企业的形象力,以实现无形资产的增值,进而为企业的招 聘、融资合作和经营生产做出贡献。
(五)坚持科技创新原则,加强促进全面发展工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的科技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根据 国家\"十二五”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的趋势,新五年里,我们在技术创新上,要成立科研小组,围绕经营实际和资 质的要求,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进行攻关,其中在新技术、新 工艺上采取自主和联合(如 与设计院联盟)并举的开发模式,坚持自主创新,把形成自身的技术专利作为 工作重点,并设立科技进步奖励资金;在设备的更新上,坚持“用好资源、科 学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公司下属效益好的各单位主观能动性,以满足资质 验审的要求和生产的需求为前提,采取强强联合为主、自购和租赁为辅的科 学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 法和鼓励措施。在管理创新上,我们要借 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的内部网络,实现办公自动化以及企业内部信息 的综合处理,
使公
司总部与各基层单位通过网络形成有机的整体,同时实现与现有业务的集成, 形成完整的企业办公网络系统,从而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整体运作效率, 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