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Sep.2014 第27卷第5期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Vo1.27 No.5 doi:10.3969厂j.issn.1674—6341.2014.05.059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传承 于春华 张继财 高占伟 (黑龙江大学伊春分校,黑龙江伊春153000) 摘 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古老先民历代积累并口耳相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博大内涵的过 节文化。它的传承对青少年有很好的教育功能,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经济的繁荣,增强民族凝聚力。但 是,传统节日的传承正遭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出现了一些不利的因素。同时,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也不断涌 现出新的形式、新的传承方式,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节日文化;价值;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4)05—0123—02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物质文明的强 等,这些都具有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普及民族文化, 盛,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国内外的物质文化交流也日 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的功能。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 益频繁,外国人的生活方式对中国人来说也不再陌生,外国 情伦理,重视家庭关系,传统节日生活中的人伦传统是其中 的节日开始在学着英语长大的人们中盛行,圣诞节、情人节 的核心内容。在传统节日中,几乎每个节日都有回归家庭的 大有盖过中国传统节日之势。殊不知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 主题。传统节日为家庭成员提供了周期性团聚和交流情感 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 的的机会,家庭内部关系的和谐在节13习俗中得到特别的强 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重拾中国传统 调。因此,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文化资源让青少年感受家庭中 节日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和 的亲情,体验并珍惜幸福的家庭生活十分必要。以传统节日 谐社会的基础,更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文化路径。 为依托,通过节日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会关爱他人、了解社会, 1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含义 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同学以及社会他人之间的关系,是一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古老先民历代积累并 种可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以我们可以把传统节日作 口耳相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博大内涵的过节文化。可 为青少年构建和谐关系的纽带。 以把它看做是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物质性的,既包括传统 2.2传统节日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节日中的各种饮食文化,如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 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 秋节吃月饼等;又包括传统节日中的服饰文化,尤为突出的 除了生活的基本物质需要外,也越来越多地强调精神层面的 是春节的服饰。另一部分是精神性的,即是扎根于人们心目 追求,对亲情、友情,以及团聚、交往的渴望日益强烈,传统的 中的节日的团圆、聚会和美好的祝愿。 节日文化正好适应了这种需要,所以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 这种节日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 视。人们在节日里或者在节日活动中交流思想、传递感情、 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 聚会娱乐,使疏远的感情得以维系,使寂寞的心灵得以抚慰, 形态的总体表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使分歧的思想得以弥合。每个人都能很快地融人到集体中 2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价值 2.1 传统节日文化对青少年具有很好的教育功能 去,通过实现小家、小团体的和谐,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自古至 发展。 今积淀下来的文化资源,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 2.3传统节日文化能够带来经济的繁荣 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同时,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各地区 往往与历史名人的事迹分不开,例如春秋晋国介子推忠心为 及各个民族不同的庆祝节日的方式,对身处异地的人和不同 主与清明节的由来,春秋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与端午节的由来 的民族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新鲜的事物,所以节日也就自然 成了各地的旅游旺季。加之我国政策的支持,法定假日的规 收稿日期:2014—07—30 定,形成了春节、清明、端午小长假集中旅游的高峰期,扩大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社科院2014年立项课题“中国梦视 了旅游业的收入。同时,各地的商场也借助节假期间推出种 阈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编号:2014一 类繁多、琳琅满目的商品,刺激人们的消费,扩大了内需,实 FY12)的阶段性成果 现了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的节日文化在国 作者简介:于春华(1976一),女,黑龙江伊春人,讲师,法 际上也影响深远,每个节日都能吸引大批的外国游客,使国 学硕士。研究方向:行政法学。 家获得了巨额的外汇收入,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一l23— 2.4传统节日文化能增强民族凝聚力 赛龙舟、挂菖蒲、蒿草、喝雄黄酒,以及元宵节送灯、七夕节乞 巧等。这些形式被一直继承下来,人们到了这一天不约而同 地做着同样的事情,年复一年,不免枯燥乏味。况且,随着社 会的发展,有些形式已经越来越多地显示出了弊端,例如春 传统节日中,中华各族儿女、海内外华侨,不分等级,不 分工作性质,也不分民族,都欢欣鼓舞,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 节日。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的心是齐的,想法是相同的。 例如,每年的春晚,都有无数国内外的中华儿女端坐在电视 节放鞭炮,每年都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多损害,所以 国家已经不提倡而且在严格控制这种活动。近年来,各地也 出现很多不同的过节方式,例如,百年老城的不同形式的庙 机旁共同观看,此时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得到强化。 每年的清明节又有大量的海外游子回故乡扫墓祭拜,无论身 处哪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在对祖先尽孝的民族思想感 召下聚在一起,拉近情感,把酒论话,其乐融融。心与心在这 时拉近,情与情在这时交融,家的凝聚力在汇聚,整个中华民 族的凝聚力在增强。 3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面临挑战 会,各个机构组织的团体娱乐活动、团拜活动,以及不同民族 的新的节日旅游项目。笔者曾去过一个东北的边远小镇,这 里的春节就给人以美好、亲切、祥和的感觉。家家户户的院 子里都有用彩色纸做成的树,有的用一色的粉色纸剪成梅花 的形式粘在树枝上,使人有一种寒梅傲雪的感觉;有的用各 种颜色的彩纸剪成小花粘在树枝上,并美其名日“摇钱树”; 传统节日文化在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趋国际化 的今天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3.1 西方节日文化的涌入,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 我国的经济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平稳运行,人们的生活 水平越来越好,国际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西方的节日迅速 传人中国并占领中国的节日市场。圣诞节的火爆和人们的 关注程度已经直逼春节,西方情人节的火爆远远超过同样意 义的七夕节。传统节日文化在不断地受到冲击、被忽视,从 而影响到了它的保护和传承。 3.2节日文化运作带有很浓的商业性 节日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在节日里,不 仅要有饮食、服装等物质方面的文化、精神方面的文化,如团 聚、欣赏、休息、娱乐也占很大部分。而如今的节日,成了商 家大肆炒作、倾销商品的绝好时机,大有把节I:t改造成购物 节、送礼节的味道。这就使节Et失去了它本来的和睦、希望、 美好、融洽、和谐的文化本质,从而演变成庸俗的物质交往 节。 3.3过多地追求经济效益,使得人们没时间享受节日 节日文化及其传承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它需要人们放 慢脚步去体会、去感觉、去参与、去创新。可是现在的人们普 遍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忙”:学习忙、工作忙,忙于加班,忙 于追求物质效益。国家虽然已经规定了劳动者的休息13和 法定节假日,但是每逢节假日,坚持工作的人们还是占有很 大一部分。节日与他们无缘,节日文化与他们无关,节日文 化的继承与传承更与他们无涉。 3.4 节日文化方式还停留在小农经济中 现在的节日文化是从古代祖祖辈辈口耳相传而延续至 今的,它植根于宗法社会农耕为主的经济基础之上,这就决 定了节日文化的内容与方式是与那个时期的经济基础是相 适应的。而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作为 节日文化已经不能与现在的经济基础相适应了,这就必然导 致它的被忽视、被遗忘。 4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方式的创新 4.1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形式上要有创新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形式很多,例如,春节要放鞭炮、吃 饺子、穿新衣、戴新帽、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邻里之间互相 拜年等;清明节要扫墓、祭奠逝者、踏青等;端午节要吃粽子、 一124一 还有的更复杂,把纸叠成各种各样的花骨朵粘在树枝上,远 远望去,真如春天盛开的桃花。站在高处观望小镇,犹如春 天已经来临时的百花枝头春意闹。这既美化了环境,营造了 爱春、盼春的节日气氛,也成为了小镇的节日文化,引来了不 少的参观者。 4.2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应与集体文化、企业文化相结合 在社会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 活着,他需要融入一定的集体,在集体中实现人生价值。机 关是一个集体,企业是一个集体,社会组织也是一个集体。 这些大集体、小集体构成了整个社会。不同的集体有不同的 集体文化,用来约束成员,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以期更好地 完成集体的各项工作,发挥集体的功能。传统节日文化应该 与集体文化、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既给集体文化、企业文化注 入了新的内容,又使传统节日文化有了新的方式从而传承下 来。 笔者见到过一些新的过节方式:在清明节,集体组织员 工参观烈士纪念馆,慰问军烈属,并穿插一系列的爱国主义 教育活动,培养员工的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精神;在端午节, 组织员工参加各项与节日有关的比赛活动,既锻炼了员工的 体能,又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在重阳节组织员工带自己的 老人旅游,传承孝道。还有企业在节日组织员工野外生存训 练、举办文体活动等。这些都是把传统节日文化与集体、企 业文化结合的成功例子,如此,传统节日文化焕发出了新的 生机和活力,从而可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单南平.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经济研究 导刊,201l,(6):225. [2]李启荣,陈亦水.中国传统节日新形式、新载体情况的调 研及对策研究[J].艺术百家,2012,(5):50. [3]黄辉.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J].沙洲职 业工学院学报,2008,(6)43. [4]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4. 责任编辑:卢宏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