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当事人对提出的管辖权异议被驳回的裁定,可以(A )
A.直接上诉 B.向上级法院申请复议一次 C.向该法院审判委员会申请复议一次 D.向上级法院提出申诉
2.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组织形式是(B )
A.独任制 B.合议制 C.审判委员会 D.两审终审制 3.下列人员不属于回避人员的是(D)
A.书记员B.鉴定人C.勘验人D.证人
4、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组织形式是(B)
A.独任制 B.合议制 C.审判委员会 D.两审终审制
5、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示催告期间,由人民法院根据情况决定,但不得少于(B) A.30日 B.60日 C.3个月 D.6个月
6.下列哪一案件中,人民法院应当为被告人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C )
A.被告人周某是文盲; B.被告人许某家境困难; C.被告人林某可能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 D.被告人何某刚满18周岁
7.以下几种情况中,刑事诉讼可以适用简易程序是(C )。
A. 被告人是盲、聋、哑人 B.辩护人作无罪辩护的 C.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 D.被告人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8、以制作、散发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图书、音频视频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或者通过讲授、发布信息等方式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的,处(A )。
A.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B.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C.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D.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9.我国刑法规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C )。
A、可以适用类推 B、不得定罪处罚 C、不得定罪处刑 D、可以定罪处罚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已满( B )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 B、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 C、十六周岁不满二十周岁 D、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
二、多项选择题
1.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有权提起上诉的人有(ABCDE)
A.一审原告和被告 B.一审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C.一审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D.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 E.共同诉讼人
2.人民法院审理(ABCD)时,法律规定应当不公开进行。
A.离婚案件 B.涉及国家秘密的民事案件 C.涉及商业秘密的民事案件 D.涉及个人隐私的民事案件 E.宣告公民失踪案件 3、下列人员不适用死刑的有(BC )。 A、七十岁以上的人
B、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C、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D、犯罪时哺乳自己1周岁以下婴儿的人
4、回避适用的人员包括 ( )。
A.承办该案的审判、检察、侦查人员 B.担任该案记录工作的书记员 C.该案鉴定人员 D.辩护人
5、有权行使侦查权的机关有( ABCD )
A.公安机关 B.国家安全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军队的保卫部门三、名词解释
1、证据能力是指事实材料成为诉讼中的证据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及法律对事实材料成为诉讼中的证据在资格上的限制。
2.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认为受诉人民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而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的不服该法院管辖的意见或主张。。
3、回避:是指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等同案件有法定的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与该案件诉讼活动的一种诉讼行为。
4、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强制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接受讯问的强制方法。 四、简答题 1.诉的种类有哪些? 2.诉的种类有三种:
(1)确认之诉。它是指当事人要求法院确认某种法律关系存在或者不存在的诉讼。 (2)给付之诉。它是指一方当事人要求另一方当事人履行一定民事实体义务的诉讼。 (3)变更之诉。它是指当事人要求改变或者消灭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 2、提起审判监督的条件是什么?
⑴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 ⑵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⑶、适用法律上有错误。 ⑷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行为。
3.简述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条件.
(1)再审请求必须在法定时间内提出。即应在裁判生效后2年内提出。 (2)再审请求的提出必须符合法定情形。主要有: a.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b.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或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c.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
d.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3)申请再审的范围有一定的限制。对于生效的解除婚姻关系判决,不得申请再审。
五、案例分析题
许家路因涉嫌强奸、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被某基层检察院提起公诉至某基层法院审理。经过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后,法院决定于7月8日开庭公开审理此案,并于7月7日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检察院。在开庭审理中,被告人许家路提出回避请求,理由是审判长李经华是被害人之一孙某的舅舅。合议庭合议后,认为被告人的回避请求不当。庭审后,当庭宣判:判处被告人许家路犯强奸罪,处有期徒刑8年;犯故意伤害罪,处有期徒刑7年,数罪并罚执行有期徒刑13年。判决于7月18月送达被告人许家路,8月5日,许家路提出上诉。某市中级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上诉人许家路犯罪行为恶劣,遂撤消原判决,改判为:犯强奸罪,处有期徒刑10年;犯故意伤害罪,处无期徒刑;决定执行无期徒刑。 问:本案的诉讼程序上存在哪些不当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二)参考答案
(1) 本案应当由中级人民法院来审理。刑事诉讼法第20条。
(2) 检察院通知检察院开庭时间、地点的期间不当。刑事诉讼法第151条第1款第3项。
(3) 本案不应公开审理。刑事诉讼法第152条第1款。
(4) 合议庭作出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不当。刑事诉讼法第30条第1款。 (5)判决宣告后送达期间有误。刑事诉讼法第163条第2款。
(6)许家路上诉时间已经超过了法定的上诉期间。刑事诉讼法第183条。 (7)二审法院违反了上诉不加刑原则。刑事诉讼法第190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