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一个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我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个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说设计理念 我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注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尊重学生的思维进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分析、解决;概念由学生归纳、概括、提炼;规律由学生探索、发现、揭示。尽量注意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的达成,做到有机的统一。主要是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提升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水平。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计算与生活应用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归纳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五、说学情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因为三年级已经学过利用生活中小数的实际意义来实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所以,如果仅仅原有知识上的简单重复,学生就会很枯燥,没有兴趣,所以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采取尝试探索教学法,让孩子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把研究利用小数的意义来掌握计算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六、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协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本着这个教学理念,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
以下几点:1、重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重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在小数加减法中的迁移和拓展。课伊始,我直接利用复习导入,充分唤醒学生已有的旧知,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以旧知促动新知,促动知识的正迁移。
2、重视情景的创设,采取愉快教学法,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抽奖比赛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计算的内需。
3、教师大胆放手,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索。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4、注重估算意识的培养,注意发挥口算、估算在小数加减法中的作用。
5、在深钻教材的前提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大胆的摈弃了教材原有的例题,以生活中最近的素材表现教学内容,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6、使用了多媒体现代教育手段展示例题、练习等,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极大的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法:
1、 自主探索法 2、 类推、迁移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
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引出问题
设计意图:“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理应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已有知识、经验持续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应重视原。有知识、经验对学习新知的正迁移。而小数的加减法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十分密切。所以,上课伊始,我通过主题图的情景,引入对一位小数加减法的复习,唤醒学生的旧知,以旧促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探究新知,理解算理。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枯燥的计算感兴趣呢?怎样才能激起学生想计算的欲望呢?纵观以往的教学设计,我们不难发现,绝绝大部分设计都通过超市的购物小票引入小数的加减法实行教学。表面上看起来这种设计似乎很贴近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嘛!于是,我就投其所好,决定用生活中最接近的事例来表现小数加减法的教学内容。在这里我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鼓励学生尝试计算、自主探索。在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培养学生使用类推、迁移等方法,提升数学学习水平,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
3、应用新知 展示算法 培养个性。
第一层:练一练1,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点,整数的小数点在右下角,计算的结果应化简。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第二层: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请同学们独立计算下面各题并集体交流,特别注意列竖式的方法,小数点对齐,结果要化简。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减法。
第三层:拓展开放题: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练习,不但巩固了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掌握,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综合这节课的教学程序,
4、课堂小结 通过总结、猜课题,理清思路,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一个清晰的理解,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加系统的记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深深地烙印在每个学生的脑海里。
5、课外作业
鼓励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让所学知识回归生活空间,在生活空间中实践,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