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六九路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美术课程改革

来源:六九路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美术课程改革

作者:饶贤林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第22期

[摘要]美术课程设置在学校美术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美术教育的目标主要通过美术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美术课程改革是美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目前,世界许多国家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在这种国际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也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美术 美术课程改革 美术课程设置

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学习美术不能脱离文化情景。要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应该认识到,我们在中小学进行的美术教育只是一种国民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的审美素养。一个国家的公民审美素养的高低,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将会成为综合国力的一种软力量。

美术课程设置在学校美术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美术教育的目标主要通过美术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美术课程改革是美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世纪之交,当中国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职责的时候,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就必然成为美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鲜明而紧迫地提到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面前。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其基本目的是为了适应21世纪文化、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本国的国民素质保持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协调及国家保持竞争优势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进一步改善国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质量。

一、各国美术教育显示出共同的改革趋势

1.政府普遍重视美术教育在人自身的发展中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随着人们对于人自身和社会的认识的深入,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教育的综合性、全面性的认识的提高,目前美术教育在国际教育界正日益受到重视。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艺术教育已成为小学至高中的核心科目。在美国,《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通过立法,将艺术写进联邦法律。艺术课程首次与英语、数学、历史、公民与政治、地理、科学和外语等7门学科一道确定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还明确了艺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育是针对所有学生的,“不论其背景、天赋或残疾,都有权享受艺术教育及其提供的丰富内容”。尽管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存在着能力倾向和能力大小的差异,但差异并不意味着资格,就象“绝对无人赞成只有具备足够数学‘天才’的人应该学习乘法或代数。同理,在每个人的基础教育中,天分绝不应该成为艺术的位置或价值的理由。”

2.拓展美术课程的内容,加强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随着美术教育的发展,各国的美术教育界都在努力丰富和扩展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使得美术教育的内容具有一种多样性的组合,并且在考虑课程内容时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以便更完美地实现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与教育目标的互动关系。

我们看到,美术学科的课程内容不仅仅是传统的美术创作或者技法训练,而是在文化的整体发展统摄下的一种综合性极强的内部,同时还十分强调对其他学科的渗透和融合。 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就设有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的要求。9至12年级的要求是:“(1)比较视觉艺术和其他艺术学科在创造和分析中所用的材料、工艺、媒体和过程。(2)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风格范围内,将视觉艺术的特性与人文学科或自然科学中的观念、问题或主题进行比较。学生能够综合视觉艺术和其他艺术学科、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的创造和分析的原理及技法。”

应该说,这种注重美术教育的综合性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的这一倾向,实际上与国际教育界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我们知道,人类最初的知识都是综合性的,后来随着知识的发展,知识总量的迅速增加,所有的知识开始被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各门学科知识的分类越来越细,学科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明显。这种现象的优点是使得学习者能在单位时间内对某一门知识进行更为细致和系统的学习,而缺点则是使人的经验缺乏统一性和完整性,使得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是残缺的、单一的,不利于形成统一的世界观。

3.关注美术学习与文化情景的联系,尊重本民族文化特色,接纳世界多元文化

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学习美术不能脱离文化情景。保持民族独特文化与接纳世界多元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保持民族独特文化是接纳世界多元文化的基础,接纳世界多元文化又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前提。从民主的观念出发,我们应该以多元文化的态度平等地看待不同民族的文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高度发达的卫星通讯和计算机网络以及快捷的交通工具,一下拉近了世界不同民族的距离。不同国家经济的互补性和相互影响与依存,也导致全球经济一体化现象的出现。因此,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必须抛弃封闭,而相互交往。全球意识或国际意识正在成为未来人类的新的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已被学术界所肯定。麦克卢汉提出的“地球村”的概念,就是这种思想意识的形象表述。这种思想意识要求人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不能局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而应着眼于全球。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不同文化,不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种族的人民,要做到和平相处,就必须尊重各自的文化和习惯,保持一种社会的多元状态。另一方面,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人们,又应该彼此沟通和交流,以增进相互间的理解。这的确是世界和平、文明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当代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涨的时候,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倡导国际理解的教育理念。199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将“为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视为“当代最重要的主题”。提出了“和平文化”的概念,主张教育应培养人们“要有各种文化、意识形态和信仰之间的互相尊重和互相接受的精神”。

这种多元文化和国际理解渗透在美术教育中,对美术教育至少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使美术教育工作者对艺术的理解更趋全面、合理,从而正确地实施美术教育。 (2)加强对艺术的宽容心、民主观,有助于建立起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多元的和平社会。 (3)扩展了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丰富学生的美术体验。

二、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改革迎来的发展机遇

1.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美术教育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我国的基础教育工作进入了全面推广素质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不同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着眼于公民的基本素质的构建,公民的基本素质是以全面性、基础性为特征的。这其中就包括公民的艺术文化素质。素质教育的理念,重建了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一致,国家的教育方针,重新确定了美育的位置。

2.经过20多年的培养,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美术教师队伍,为改革提供了人力资源上的保障。

3.国际与地区间的学术交流,使我们眼界更开阔,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外界美术教育改革的动向,借鉴世界美术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确定自己的坐标和方向。

4.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学科自身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门类、形式和材料,另一方面美术学科内部各部门之间也彼此联系,互相通融。

5.这次美术课程改革不是一次孤立的行为,而是与我国整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捆绑”在一起的行为,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整体课程改革思路的影响和规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整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思路、教育目标、基本内容、教学方法都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我们的美术课程改革。这有助于使我们美术课程的改革与整体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保持和谐一致。学校的所有课程都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民主与法制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

三、我国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基本的美术素养应该是既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又要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同时还要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的了解。它指的不仅仅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 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应该认识到,我们在中小学进行的美术教育只是一种国民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的审美素养。一个国家的公民审美素养的高低,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将会成为综合国力的一种软力量。艺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无处不在,深化着生活,丰富着环境,改造我们的生活经验。一个没有艺术的国家和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正如没有空气便没有呼吸,没有艺术的国家和民族无法生存。我们的国家需要千千万万的能够走进博物馆、美术馆的懂得欣赏艺术的普通人。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 还有,此次美术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转变我们的观念,要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既然是教育,那么就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和技能转接,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无论如何必须要有自己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就是永远不断地追求人格的完善。它既包含着教育对历史与现实的内容,也包含着教育对未来的开放。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只有有了这样的认识高度,我们才会更多地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组织课程内容,才会淡化学科中心,才会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才会努力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会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上官子目.教育的国际视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长春出版社. (作者单位:福建长乐华侨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