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描写风土人情的文章

来源:六九路网


篇一:《高考作文灵感之风土人情描写》

2002年以后随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去了广西,安徽许多地方,现今回想其乐无穷。于是萌生将所见所闻,风土人情写下来的念头。

广西金秀是一个山上的小县城,夏天也很凉快,晚上睡觉不但不用吹空调风扇之类的,还要盖棉被,否则要着凉。据当地人说曾经有个风扇商人拉过一车电扇去卖了两个月,后来原封不动的打道回府。

但是当地也有凉茶卖,他们的凉茶不像我们现在一罐罐的,而是用一个类似脸盆的器皿盛着在街上一杯一杯的卖,盆里面还泡着一些不认识的大大小小的树根树枝,喝起来有点苦。我问当地人,你们这里这么凉快,也要喝下火凉茶吗,回答说他们喝凉茶是用来去湿的,因为广西一带湿气较重,容易产生瘴气,喝凉茶可以保护身体不受病邪侵袭。

有趣的是当地农户喂猪基本上是在家里前院散养的,它有点像小猫小狗一样可以在一个小围墙内自由活动,我们第一次看到这样养猪的,可能这种养法猪肉比较好吃吧。

说到吃,对当地的口味已经记忆模糊了,不过比较清晰的记得当地人喜欢吃地瓜叶和南瓜花。

篇二:《关于风俗习惯的作文》{描写风土人情的文章}.

关于风俗习惯的作文

关于风俗习惯的作文(一){描写风土人情的文章}.

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则是有些讲究的。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描写风土人情的文章}.

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还有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但客家人始终继承传统饮食文化又在发展民间饮食文化,而中原遗风始终不变。

关于风俗习惯的作文(二)

有关这传统的节日,有很多种说法。在此我只想说我家乡的>端午节。

自从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后面跑开始到离家工作几乎每个端午节都是在村子西北的最高的沙丘上过的。

有很多年,我爷爷都黎明前就挑过来无根水,又上山采回艾蒿草放在窗台上,夹在门把后,还夹在我们姐弟几个的耳朵上。这过节的气氛就是在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弥漫开来。无需任何华丽的语言,满是对儿孙健康,>幸福的祝福。

有时我爷一给我夹上我就能醒过来,而有时却是闻到那艾蒿的阵阵清香后慢慢才从睡梦里醒来。不管咋醒这天早晨没喝无根水以前是不能说话的。平时叽叽喳喳闹个不停的我们几个这天都很乖的,喝完无根水,象征性的用无根水洗洗脸,下一个程序该分鸡蛋了。鸡蛋是我妈或我姑起早煮好的,但得分好。那时鸡蛋不是天天有,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哥是男孩,爷爷奶奶总分给他s十个,而我们姐妹几个能分到六道八个。{描写风土人情的文章}.

每每这时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给我一两个,还不忘在我后脑勺上轻轻拍一下。

我们揣好分得的鸡蛋,叫上左邻右舍的小朋友很早就出发。必须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顶端,然后回头再看日出。五月末六月初的家乡已绿成一片,每家每户的孩子,还有邻村的都从四面八方往这赶。

男孩们领着小狗,吹着口哨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看谁能第一个爬到最高呢。往上爬时不穿鞋的,网上裤腿就上,有时还倒滚回去。每爬上一个小山丘拿出鸡蛋相互磕一下谁的现碎现吃她的鸡蛋,所以分鸡蛋时都挑红皮儿的小一些的。

登上最高处的都很自豪的跟下面的挥手,喊叫,就这样边吃鸡蛋边上。四五个人扯着手唱着歌上,春风伴着欢笑飞舞,春日迎着我们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欢快地在震动。{描写风土人情的文章}.

等疯累了,玩够后,满身是沙子的我们回到家时,香喷喷的韭菜卧鸡蛋,还有我妈烙的荞面饼已经摆好了。

关于风俗习惯的作文(三)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而每个地方的过节习俗都各具特色。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最初人们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用以避邪,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的名字。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一刻,有的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每到过春节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由掌厨的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我们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

一时间,十堰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篇三:《写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写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抢馒头 “抢馒头”是小时候最期盼的喜事,给我的童年增添了许多色彩。 我们这里的风俗,每当一户人家造好新房,总要选个黄道吉日,大清早扔馒头来庆祝一番。其实,扔的东西除了馒头,还有糖果、水果,甚至会有篮球,这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啊! 一日村里有人开始造房子,我们就不断打听他们哪天扔馒头。房子越造越高,我们期待的心也越来越着急。终于盼到扔馒头的前一天,我们会再三请求父母一定要早早叫醒我们,并且,相互转告,千万不能落下一个人。其实,一整晚我都会兴奋得睡不着,无数次地起来打探情况,一听到鞭炮声,就一骨碌起来跑出门去。 有一次,天刚蒙蒙亮,我就心急火燎地赶到那户人家,只见院子里亮着灯,还空无一人。我暗自庆幸来得早,可以占据最佳位置,左挑右选,最后站定在院子正中间。这时,小伙伴们也陆续赶来,并且个个都有准备,有的穿着大口袋的衣服,有的端着个大淘箩,有的干脆在腰间系上一个小竹兜,准备满载而归。 “砰砰砰”鞭炮声一阵接一阵,院子里顿时沸腾起来,“抢馒头”正式开始了。拖着麻袋的主人们出现在二楼,我们的目光一下子都聚集到他们身上,不断喊着:“往这里扔!往这里扔!”我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男主人,他当家做主,肯定扔得最多。只见他从麻袋里抓出一把,随手一扔,我赶紧顺着馒头落下的方向迎上去。“哎哟!”我被蜂拥而上的人群推到在地。“我的馒头!我的馒头!”我心急如焚,拼命挣扎爬起来。突然发现,地上的“漏之鱼”还真不少,两个果冻,一包饼干、一个馒头。我一手一把,赶紧放进大口袋。再看看我的那些伙伴:有的端着大淘箩,跟着从天而降的馒头满院子跑:有的挥舞双手,准备一手接住一个;有的一手捂着满满的口袋,一手和别人抢夺着。我个儿小,就只把目标锁定在地上,弯着腰,地毯式地搜索,这里捡几颗糖,那里捡几包饼,收获也颇多。 忽然,一个篮球从天而降,随即又弹开。我惊喜地扑上前去,就在我前胸碰到篮球的一刹那,

一双大手也按在了上面。我下意识地一把抱住球,死死不放,猛一抬头,那整整比我高两个头的大人正瞪着我。我大呼:“你袋子里的馒头倒出来了!”他一回神,我一把抢过球,溜人人群中,继续加入“战斗”。 天色慢慢亮起来了,抢馒头的人也渐渐散去。我们一边啃着抢来的馒头,一边比着收获的东西,兴高采烈地回家了,心里又开始盼望着下一次的“激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