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学院 综合理论教研室制订
二○一四年三月
《中外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考核类别:考查 适用对象:本科
适用专业:音乐学 总学时、学分: 72学时 4学分
一、 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为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并把握中国音乐历史发展的整体框架与基本线索,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所遗留下来的音响、文物以及文献等史料的欣析与学习,对中国音乐的历史面貌给予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中国音乐的时代风格给予听觉感知、对中国音乐的历史背景给予综合了解、对中国音乐历史的基本发展规律给予初步把握,从而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历史与文化修养,为今后开展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打下必须的思想基础与专业理论基础。
二、 课程教学要求
1、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音乐生活、各种音乐体裁以及主要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及艺术表现创作手法,丰富音乐史论
知识,提高音乐艺术的理论修养,并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本课程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对中国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和修养。在音乐欣赏中需要适当加强视频欣赏的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另外,还应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与西方音乐之间的联系。
3、教学的重点在于对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的音乐活动、音乐体裁及作品、音乐家等内容要有基本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在于如何结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和掌握音乐史知识,同时结合音乐的感性体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 先修课程
无
四、 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隋唐至近现代时期的音乐。
难点:古代乐律学、音乐美学、各种外国传入中国的乐器、各个时期的音乐机构名称。
五、 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主,以学生讨论为辅,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以增强授课的知识性、生动性,多角度、多感官地传递教学信息。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3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国音乐的起源 第三节 民歌
第四节 乐舞
第五节 音乐文化交流和音乐教育 第六节 乐器 第七节 乐律
第八节 乐人和宫廷乐师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对音乐起源几种观点的理解。 难点:古代乐律。
第二章 周秦时期的音乐(3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宫廷音乐 第三节 民间音乐 第四节 乐器 第五节 乐律 第六节 音乐思想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音乐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难点:音乐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第三章 两汉三国时期的音乐(4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汉乐府 第三节 相和歌 第四节 鼓吹乐
第五节 民间歌舞和百戏 第六节 乐器及器乐 第七节 音乐美学 第八节 乐律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相关乐府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相和歌,鼓吹乐。 难点:音乐美学,乐律学。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4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相和歌的继续发展 第三节 清商乐
第四节 北歌,鼓吹与横吹 第五节 舞蹈与故事歌舞 第六节 百戏与佛教音乐的发展 第七节 音乐文化的交流 第八节 宫廷雅乐
第九节 文人音乐的发展 第十节 乐器乐曲乐律乐人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相和歌,清商乐的发展。
难点:嵇康,阮籍等文人音乐思想的理解。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4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民歌和曲子 第三节 宫廷音乐
第四节 民间说唱音乐歌舞音乐和变文 第五节 教坊和梨园 第六节 音乐文化交流 第七节 乐器乐曲乐律 第八节 着名音乐家 第九节 音乐理论着作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唐代音乐机构及其职能。 难点:乐律及其相关知识。
第六章 宋元时期的音乐(4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歌曲艺术 第三节 说唱音乐 第四节 戏曲音乐 第五节 乐器与器乐 第六节 音乐理论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宋元歌曲发展,说唱音乐的发展。 难点:乐律理论。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音乐(4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明清俗曲
第三节 曲艺音乐的发展 第四节 戏曲音乐的发展 第五节 器乐音乐的发展 第六节 民间歌舞音乐 第七节 明清宫廷音乐 第八节 中外音乐交流
第九节 音乐理论着作和重要曲谱集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传统音乐在近现代的发展。 难点:理解教育社会学的几个理论。
第八章 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4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历史特点 第二节 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变趋势
第三节 西洋音乐的初步传入和学堂乐歌的兴起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学堂乐歌的发展情况。 难点:西洋音乐的传入情况。
第九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新音乐建设(3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美育思潮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创立 第二节 新音乐理论研究的初步成果 第三节 新音乐创作的初步发展 第四节 国乐改进运动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此时段的重要音乐家及其作品。 难点:美育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第十章 革命音乐运动和新音乐在不同整治区域的发展(3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工农革命音乐活动和红色革命根据地的音乐 第二节 左翼音乐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第三节 沦陷区的音乐 第四节 国统区的音乐 第五节 解放区的音乐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音乐家及其作品的理解。 难点:相关背景的理解与掌握。
七、学时分配
章目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计 教学内容 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 周秦时期的音乐 两汉三国时期的音乐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 宋元时期的音乐 明清时期的音乐 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 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新音乐建设 革命音乐运动和新音乐在不同整治区域的发展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3 3 4 4 4 4 4 4 3 3 36 八、 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口试 2.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加期末考查成绩(平时成绩占30%)
九、 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中国音乐简史》(2004),夏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2]《中国古代音乐史》(2004),陈四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3月;
[3]《中国近现代音乐史》(2007),汪毓和,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2月。
审 核 意 见 执笔人:郭 超 教研室主任意见: 课程所属教研室: 年 月 日 学院意见: 年 月 日 教务处意见: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