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2011 年真题 A 组(普通化学)
一、填空(22 分每空一分) 1、 氨基酸通式
2、 SiC 是( )无机材料、水泥是具有水硬性的( )材料、微观粒子具有( )性
3、 H2o+CO=CO2+H2 焓变问了三个关于体积温度变化相应的平衡移动问题,很基础。
4、溶液依数性中沸点( ) 5、塑料的三个状态()、()、()
其他的都是前七章中很基础的东西,课本看了几遍基本上就差不多。
二、简答(5 小题27 分) 1、分散系的分类及依据 2、熵的概念 3、反渗透的原理
三、计算题(3小题分数不详)
1、A→B 反应半衰期为300S,反应半衰期与A 浓度无关。A 浓度为1 的时候,问
200S 时转化率为多少?(显然课本上没说半衰期的概念,无机化学学过,用反应级
数的概念,不过在同济出版的那本指导书上有差不多的题目)
2、Ag2CrO7 的标准电势是多少?告诉了Ksp 和Ag+的标准电势。问当CrO72+浓度
为0.1 的时候电势为多少?
3、铵离子和某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
C 组(水控+固废管理) 一、 选择题。(15 分每个1 分)
总共15个题,好像是10个水控,5个固废。 1、下面有关格栅说法错误的是()
格栅的栅渣量只与水质有关,与格栅宽度无关。只记住了错误的选项 2、隔油池中去除油的种类是() 溶解油、乳化油、可浮油
3、monod 公式中微生物比生长速率只与底物浓度有关的条件是() 4、污泥浓缩中稳定的作用是()
5、生活垃圾的产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经济、产业结构)
6、危险废物可以安全填埋需进行什么操作(查目录、浸出性毒性分析) 7、总氮38g 氨氮16g 问有机氮多少? A 不能确定 B 12g
8、总固体160g,SS100g,SS 中灰分60 个,问VSS 多少? 忘了什么数据,只要分清概念就能做,我不知道概念 9、下面的做法是垃圾源头减量的做法是?
A 生产使用寿命长的产品B 回收产品使用后的物料 10、五联单制度是用了什么管理思想() 全过程、从摇篮到坟墓
11、厌氧消化反应池酸化和产甲烷池 A 因为分两个池所以体积比一个池小 B 前一个池水力停留时间短,后一个长 C 因为两个池都可以达到最佳条件 D忘了
12、出水中N O3-(还是来着NO2- )含量不达标,最可能的原因 A进水中有机氮含量太高 (总共四个选项,其他忘了)
二、简答题(5 个)
1、厌氧消化的各个阶段及各自特点(10分) 2、利用脱氮除磷原理说明碳源的重要作用,及缺少碳源时的解决办法(10分?) 3、好氧、缺氧、厌氧的概念及应用这三个作用的污水处理单元或工艺(11分?) 4、利用生活中的垃圾组成成分(我记得是固废管理方法之类的,与此处有出入)来说明源头减量的方法。(6分)
5、固废处理过程的影响(机械分选、填埋、消化可分类讨论)(10分?)
三、计算题(3 个)
1、告诉污水流量,COD,SS,总N 及处理后减少量和其他条件问厌氧过程的反应
池的有效体积和污水停留时间。好氧池的有效体积和污泥停留时间,沉淀池的半径。
(我是根据BOD的公式算的,其他的没用到,不知道对不对。) 2、环境经济学中MAC 曲线和MDC 曲线计算的问题。 ①最佳排放量是多少?
②污染者要将其排放量降低多少 ③最适宜税率定为多少? ④受害者的损失费用是多少? ⑤污染者处理费用是多少? ⑥污染者的总费用是多少?
⑦MAC 曲线换个表达式税率作何调整? (这题是经济部分课后题的原题)
09年同济大学环境工程考研原理真题回忆版
普化
二十个选择题,二十个填空题,三个简答题,三个计算题! 选择题是普化的习题库里的!以下是部分选择题。
1. 往As2S3胶体溶液中,加入等摩尔量的下列哪一种溶液,As2S3胶体凝结得最快?
(A) NaCl (B) CaCl2 (C) Na3PO4 (D) Al2(SO4)3 (E) MgCl2
2. 下述哪些效应是由于溶液的渗透压而引起的: ① 用食盐腌制蔬菜,用于储藏蔬菜; ② 用淡水饲养海鱼,易使海鱼死亡;
③ 施肥时,兑水过少,会“烧死”农作物;
④ 用和人类血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对人体输液,可补充病人的血容量。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② ③ (D) ① ② ③ ④ (E) ② ③ ④ 3. 100克水溶解20克非电解质的溶液,在5.58℃时凝固,该溶质的分子量为: (A) 33 (B) 50 (C) 67 (D) 200 (E) 20 4. EDTA(乙二胺四乙酸)同金属阳离子结合生成:
(A) 螯合物 (B) 笼形(包合)物 (C) 非化学计量的化合物 (D) 聚合物 (E) 超分子化合物
5. 向含有等摩尔CrO42和SO4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Pb(NO3)2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Ksp(PbCrO4) = 2.01016,Ksp(PbSO4) = 2.0108) (A) PbCrO4首先沉淀。当PbCrO4沉淀完全后,PbSO4才沉淀; (B) PbSO4先沉淀,然后PbSO4和PbCrO4共沉淀; (C) PbSO4和PbCrO4共沉淀;
(D) PbSO4先沉淀,后转变为PbCrO4沉淀。 6. 具有1s22s22p63s23p4电子结构的原子是: (A) Mg (B) Fe (C) Cr (D) Al (E) S
7. 下列配合物中,不属于外轨型配合物的是:
2
(A) [Ag(CN)2] (B) [Zn(CN)4] (C) [Cu(NH3)4]+ (D) [Cu(CN)2]
8. 下列元素中,其化合物经常呈现颜色的是:
(A) 碱金属 (B) 碱土金属 (C) 卤素 (D) 过渡元素 (E) 惰性气体
9. 下列哪一组混合物可用作冰盐浴?
(A) CaSO4和冰 (B) Ca3(PO4)2和冰 (C) CaCl26H2O和冰 (D) CaF2和冰
10. 常用氧化仲醇(通式R2CHOH)的方法来制备:
(A) 醛 (B) 酮 (C) 烃 (D) 酯 (E) 酰胺
11下列溶剂中,最能溶解离子性溶质的是:
(A) 四氯化碳 (B) 甲醇 (C) 戊烷 (D) 丁基醚 (E) 苯 12. 有机物的不饱和度可以通过振荡一定量的该物质和下述哪一种标准溶液求出?
(A) 硫酸 (B) 氢氧化钾 (C) 丙酮 (D) 碘 (E) 氯仿 13. 适合作橡胶的高聚物应当是:
(A) Tg较低的晶态高聚物 (B) 体型高聚物
(C) Tg较高的非晶态高聚物 (D) Tg较低的非晶态高聚物
14. 下列关于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298K时,纯物质的Sm = 0 (B) 一切单质的Sm = 0 (C) 对孤立体系而言,rSm > 0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D) 在一个反应过程中,随着生成物的增加,熵变增大。 15. 从化学动力学看,一个零级反应,其反应速率应该: (A) 与反应物浓度呈反比
(B) 随反应物浓度的平方根呈正比 (C) 随反应物浓度的平方呈正比 (D) 与反应物浓度呈正比 (E) 不受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16. 有两个平行反应A B和A C,如果要提高B的产率,降低C的产率,最好的办法是:
(A) 增加A的浓度 (B) 增加C的浓度
(C) 控制反应温度 (D) 选择某种催化剂
清华大学环境工程2004--2007考研真题 04年
一、填空题 1 细胞的新陈代谢包括??
2 细菌细胞中最重要的成分是?,约占细胞总量的? 3 细菌的基本结构为
4 核酸由组成,生物的遗传信息由?携带。
5 1953年Wston与Crick发明了NDA的?结构,其核心是?原则。 6 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和?
7 细菌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是? 8 格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其成分比较均匀一致,主要是由?及一定数量的?
组成。
9 藻类一般是?营养的,细胞内有?和其它辅助色素,能进行?作用。 10 参与厌氧生物处理的不产甲烷菌主要包括? 11 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表现的主要特征有
12 细菌的厌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氧对厌氧菌的呼吸有抑制作用。厌氧细菌只有?酶系统,没有?酶系统。 13 主要的真核微生物有。
14 米门方程式主要描述?和?之间的关系。 15 病毒繁殖的主要步骤。 16 生物之间的关系有。 17 正常肠道细菌有。 18 菌种衰退的主要原因有??。 19菌种保藏的主要手段有。 20 大肠杆菌的检测手段??。
二、名词解释 1 消毒、灭菌2 温和噬菌体3 PCR 4 抗体5 鉴别培养基6 结构基因7 基因重组8 污泥膨胀9 硫酸盐呼吸10 兼性厌氧菌
三、问答 1 分子内无氧呼吸,其特点并举例说明。2 何谓立克次氏体,其于支原体和衣原体的主要区别。与人类的关系。3 真核微生物DNA在细胞中存在的特点。4 试简述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几种方式。5 酶的定义、组成、按酶促反应可分为几类。
四 、论述 1 简述什么是细胞膜,其结构、功能、化学组成。2 什么是内含物,举例说明细胞内含物在生物除磷中的作用。3 何谓质粒,其特点、作用?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有什么应用? 4 氮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存在方式?画出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图,并说明微生物参与的主要氮转化途径。
清华2005微生物真题
一,填空
1,细菌的一般构造有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2, 磷酸化反应可分为______ ______.
3,菌种保藏的方法包括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正常肠道细菌包括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5, 按照与氧的关系,细菌可分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呼吸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6, 酶中与催化作用有关的部位可分为_______ _______. 7, 检验大肠杆菌的方法______ _______.
8,好氧细菌进行呼吸作用所需的酶为_______ _______.
9, 水处理中的真核微生物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10,硝化细菌可分为_______ _______.
11, 菌种衰退的原因______ ________.
12, 参与厌氧污水处理法的细菌有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13,病毒可分为类病毒,________ _________.
14,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原核生物有_______,支原体,_________. 15,噬菌体感染细菌的步骤为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16, 按酶成分的多少,酶可分为_______ 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蓝细菌2, 发酵3,PCR 4, 温和噬菌体5,污泥膨胀
6, 选择性培养基7, 线粒体8,发光细菌9, 富营养化10, 硝化作用
三,简答
1, 说明革兰氏染色法的机理.
2, 说明球衣细菌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有何特殊的营养要求. 3, 说明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染色体有何异同. 4,什么是质粒,有何特点.
5, 简述碳循环,并说明微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四,论述
1,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菌落特征是什么,试比较其异同,并说明菌落在微生物学中有何作用.
2,什么是内含物,试述与除磷有关的两种内含物,并简述微生物除磷的原理.
2006年微生物真题
一、 填空(每空一分,共30分) 1PCR的三个过程是:- - - 2营养物质的运输途径有-- - - 3淀粉的分解产物有--和葡萄糖等。
4 按反应特性酶分为氧化还原酶、-、-、-、-、-。
5 格兰氏染色法的结果是,格兰氏阳性菌呈-色,格兰氏阴性菌呈-。 6 微生物种间关系有-、-、-、-。
7 PNA在细胞内的三种存在形式是-RAN、-RAN和-RAN。
8在葡萄糖的糖酵解过程中,共产生-分子丙酮酸,净产生-分子ATP。 9 线粒体的作用是将有机物中的-能转化为生物体的-。
10 细菌生活在高渗透压环境中会-,生活在低渗透压环境中会-。 二、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 质粒2 细胞质3 芽孢4 伴孢晶体5 选择性培养基6 异样微生物 7 光合细菌8 原生质体融合9 生长因子10 (忘了)) 三、 简答题(每题7分,共45分)
1 和化学催化剂相比,酶催化剂有什么特点。2 什么叫做基因工程?共分为几个部分? 3 原生动物在废水生物处理中有什么作用? 4 和活性污泥相比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有什么特点? 5 有机物好氧分解和厌氧分解的不同点 四、 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
1 测定细菌生长的方法有哪些?分为几类?各自的特点?(优缺点等) 2 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转化为氮气的过程分为几个部分?各个步骤参与的细菌有什么特点? 3 画出间歇培养的典型生长曲线,写出各步特点。
2007环境微生物真题回忆版 一 填空,30分
1.微生物的四种营养类型
2.与基质存在与否无关的酶是?,在经过物理,化学作用后产生?酶 3.实验室中(中间JJWW忘了),菌种退化的表现 4.核酸按结构分为??,按(中间JJWW,忘了)差异分为?? 5.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步骤是
6.普通光学显微镜最大放大?倍,观察霉菌和酵母用?倍,而观察细菌用?倍,?时无法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7.计数法中,??是总菌数计数法,??是活菌计数。 8.呼吸链在原核生物?上,或在真核生物?上,经一系列?的,链状H电子组成,好氧下?
9.古菌在细胞结构,代谢上接近于?,而在转录,翻译上接近于? 10.质粒是遗传性状(中间jjww,省略)DNA分子,其特性有 11.四种营养物质吸收和运输的途径 12.生长曲线四阶段是
13.1分子葡萄糖,糖酵解产生2分子?,2分子?,和2分子ATP,其中?可以?经氧化,脱
14.不产氧光合细菌营养类型
15.按处理中微生物对氧的要求,污水生物处理分为??两类,按微生物的利用形态,生物处理单元分为?? 二 名词解释,40分
放线菌 生物膜 信使RNA 病毒基因工程 富营养化 革兰氏染色法 共代谢 生长因子 菌胶团
三 简答,35分,每题7分
1.简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什么是酶的活性中心?包括那几个功能部位,各有什么功能
3.污水生物处理中,细菌和原生动物之间是什么关系?这种相互关系的作用? 4.聚磷菌有哪两种内含物?什么作用? 5.以酿酒酵母为例,说明真菌的生活史 四 论述,45分,每题15分
1.活性污泥法系统与生物膜法系统在微生物群落上的特征?以及对出水水质的影响?
2.有机物好氧降解和厌氧降解的不同? 2.简述氮转移的几种途径?参与的细菌?特点?
哈工大环境工程微生物考研2005~2008复试题
哈工大2005年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复试试题
一、描述氮、磷和硫酸盐等污染物在自然界中的降解过程?简述脱氮、除磷的主要处理工艺,分析其处理机理及优缺点 二、简述污水中常用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及其主要适宜的污水类型?简述混凝处理工艺的影响因素、混凝剂的主要种类及各自的优缺点 三、以某一种烟气脱硫技术为例,简述其原理、工艺流程、影响因素及应用前景。 四、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主要有哪些方法?各适用于何种类型的废物?并说明各方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及该怎么实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
五、何谓COD、BOD?简述这两项水质指标的测定意义、测定原理、测定方法与步骤,试比较这两项指标的特点及在环境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意义。 哈工大2006年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复试试题
1. 描述碳、氮和硫等污染物在自然界中的降解过程。概述脱氮、除磷主要处理工艺,分析其处理机理及优缺点。
2. 概述城市生活污水二级处理中常用的处理工艺,并以某一种具体工艺为例,概述各处理单元工作原理和设计参数。
3. 以某一种烟气除尘技术为例,概述其原理、工艺流程、影响因素及应用前景。 4. 危险废物的处理方法有哪些方法,各运用于何种危险废物?并说明个方法工作原理,即如何实现废物减量化。
5. 以2个污水处理监测的主要指标为例,概述其水质指标的测定意义、测定原理、测定方法与步骤。是比较这两项着标的特点及在水环境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哈工大2007年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复试试题
1. 简述活性污泥的基本原理,指出采用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有哪些主要的设计和运行参数,推荐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
2. 生活污水最常用的水质指标有哪几项?分别叙述基本概念,并指出在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中的用途。
3. 污水处理二次沉淀池与初次沉淀池有何区别?在设计中应如何考虑?
4. 燃料组成,燃料条件等都影响SO2和NOx的排放,先进的燃烧过程对减少SO2和NOx的排放都有显著效果,燃烧后烟气净化广泛用来减少两者的排放。试从多方面对比控制SO2和NOx的技术和策略。
5. 为什么生活垃圾在焚烧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恶英?怎样对其产生和污染进行控制?
6. 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是怎样产生的?其水质具有哪些特征?
7. 为什么说水中三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测定能间接反映水体受有机污染的情况?简述“三氮”的检测分析方法。
哈工大2008年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复试试题 1、垃圾固化处理的原理及处理对象? 2、大气逆温对地面源和高架源的影响?
3、垃圾焚烧的流程和控制空气污染的方法? 4、COD和SO2的采样,原理,测定步骤及相关?
5、传统活性污泥法和SBR的参数,适应水质,原理,流程? 6、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所有)
7、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近两年采取了那些政策?
8、河流水体自净,菲-斯方程的推导,参数,结合推导证明如何采取措施控制? 10水的部分:1、二次沉淀池后期属于什么沉淀,有什么特点。 2、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3、简述生物末法和活性污泥法的优缺点 4介绍几种脱氮除磷的工艺,并比较以后缺点
5、人工湿地的原理优缺点影响因素(这个大家几乎都没答上,所以复习要细致)
(还有两道忘记了,想起来再来补充吧。) 大气:1多方面对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控制技术等等等等。
2 旋风除尘的效率计算,貌似串联公式就可以了 ,我直接忽略掉了。
(貌似还有题,想起来再补充)
固废:渗滤液的特点及处理技术(还有,想起再补充) 环境监测:1.NO二氧化氮的测定设计,及如何分别检测
2 为什么三蛋的测定会反映水质受有机物污染的情况,如何测定三氮。(待补充)
2007年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工程考研试题
一、 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
1. 废水的BOD5/COD比值小于_______,则说明该废水不宜采用生物处理方法。
2. 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综合性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水体对废水的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作用是水体自净的主要过程。
4. 水中的杂质,按它们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三类。
5. 使水中胶体脱稳的机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去除水中溶解物质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生物化学方法。
7. 污泥的处理处置技术有_______、_____和最终处置三类。 8. 燃烧过程控制因子有3T,即______、_____、_____。 9. 根据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10.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思路是以_______为基础,以_____为主体,以______为目标。
二、 名词解释(15分,每小题3分)
1.总矿化度 2.分流制排水系统 3.气浮法 4.污泥负荷 5.好氧堆肥
三、计算题(20分)
1.某厂污水处理设施每天产生200m3含水率为98%的污泥,该厂决定近期增设板框压滤机,对污泥进行机械脱水,将其含水率降至80%。请计算该厂需要外运的脱水污泥体积(脱水前污泥比重取1.0)。(5分)
2.某污水处理厂一沉池有效水深3.5米,水力停留时间3h,设计处理水量为30000m3/d,则该沉淀池表面水力负荷是多少?(5分)
3.某厂工业废水采用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工艺进行处理,废水流量1500m3/d,进水BOD5和SS浓度均为250mg/L,活性污泥系统浓度F/M比为0.2(kgBOD5/kgMLSS•d),曝气时间8h,回流污泥浓度8000mg/L。求该活性污泥系统曝气池容积和污泥回流比。(10分) 四、简答题(50分)
1.说明水中宗骨头、悬浮固体、溶解骨头、挥发性个同一进攻对象个体含义和彼此间的关系。(8分)
2.根据沉淀理论中的沉淀类型,分析活性污泥系统二沉池中发生的污泥沉降过程。(6分)
3.废水的混凝处理工艺包括几个单元?说明各单元的任务和操作特点。(8分) 4.比较高负荷生物滤池和普通生物滤池的性能和结构特点。(8分) 5.比较污泥和沉渣的主要特征。(6分) 6.介绍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工艺特点。(7分)
7.评价风选、筛分和磁选在处理城市垃圾中的作用。(6分) 五、论述题(50分)
1.近年来活性污泥处理技术取得较大发展,不断出现各种新工艺。请以传统活性污泥法曝气池为对照,说明氧化沟和SBR两种新工艺的特征。(18分) 2.论述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原理,列出影响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的适宜范围。(16分)
3.画出污水A2/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流程图,介绍各工艺单元功能,分析工艺特征。(16分)
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代码:824 考试科目名称 :环境工程学 试题适用招生专业 :083002环境工程、430130环境工程
考生答题须知
1.所有题目(包括填空、选择、图表等类型题目)答题答案必须做在考点发给的答题纸上,做在本试题册上无效。请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
2.评卷时不评阅本试题册,答题如有做在本试题册上而影响成绩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
3.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画图可用铅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4.答题时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
第一部分 水污染控制工程(共75分)
一. 选择题(题后答案只有一个正确,多选为错,每题2分,共30分) 1、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代码编号是_______________。 A、GB8978-88 B、GHZB3838-88 C、GHZB1-1999 D、GB3838-2002 2.厌氧微生物处理对BOD浓度的一般要求为
A、>1000mg/l B、<100mg/l C、50mg/l D、100—1000mg/l 3、气浮分离方法属于___________。
A、离心分离 B、过滤 C、阻力截留 D、重力分离 4、下面哪一个污泥含水率属于脱水的结果?
A、95-98% B、65-85% C、50-65% D、40-45% 5、.当有机营养物质不充足时,活性污泥以
A 、降解为主B、合成为主C、内源呼吸为主D、降解合成不分主次
6、污泥浓缩前后的含水率分别是95%和90%,则浓缩前的污泥体积是浓缩后的 倍。 A、 1.05 B、2 C、1.5 D、1.2 7.生物硝化是把 转变为NO-3或NO-2 A、NH3-N B、铵 C、氮气 D、含氮有机物
8. 处理某工业废水时,出水刚好穿透,则树脂的交换容量是
A、全交换容量 B、平衡交换容量 C、工作交换容量 D、ABC都不对 9.具有选择性的吸附是 吸附。
A、化学 B、离子交换 C、物理 D、ABC3种
10.营养物浓度很高时,营养物去除速度与浓度成 次方关系。 A、 0 B、1 C、1.5 D、2
11、重力沉降去除的主要对象是粒径 μm以上的可沉固体。 A、0.1 B、1 C、10 D、100
12、下面哪一个是絮凝沉降的特点?
A、粒径保持不变。 B、颗粒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C、沉降速度增大。 D、水与污泥间有一清晰界面。
13、斯托克斯公式中取Re= 。
A、2 B、2≤Re≤500 C、500≤Re≤ 105 D、≥105
14、斯托克斯公式中,沉降速度与粒径的 次方成正比。 A、0.5 B、1 C、1.5 D、2
15、斯托克斯公式中,沉降速度与固液密度差的 次方成正比。 A、0.5 B、1 C、1.5 D、2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主要的污染指标是______________。 A、pH B、SS C、BOD D、TN
2、按其来源,废水可分为两大类, 。 A、 工业废水B、生活污水 C、生产废水D、农业废水 3.生物滤池回流的优点是 。 A、 增大水力负荷,防堵塞 B、稀释原水 C、连续生物接种 D、提高进水
溶解氧
4.弱酸性阳树脂不能进行的反应是 。 A、 中和反应 B、置换氢离子 C、分解中性盐 D、转型反应 5.吸附速度取决于 。 A、 液相扩散速度 B、膜扩散速度 C、孔隙扩散速度 D、吸附反应阶段 6、抑制或杀灭致病微生物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消毒。 A、强氧化剂 B、高温 C、紫外光 D、超声波 7、一级处理流程如图,请选择填空。
废水 沉砂池 A、格栅 B、混凝 C、生物滤池 D、沉淀池 8、污水曝气的主要方式有 。
A、鼓风 B、机械表面曝气 C、射流 D、真空 9、微生物的主要外界营养料包括 。 A、碳源 B、氮源 C、铁源 D、磷源
10、生物膜内的微生物有 。 A、软体动物 B、细菌 C、真菌 D藻类
三、回答问题(10分)
1、一般情况下,高锰酸钾的氧化能力大于重铬酸钾,为什么高锰酸盐指数值远小于COD?(5分)
2、通常COD>BOD>高锰酸钾指数,为什么?(5分)
四、计算题(15分) 1.(8分)每天处理10000m3生活污水的处理厂,采用鼓风曝气推流式生化曝气池。取用污泥负荷为0.3kg/kg.d,活性污泥的浓度为3000mg/l。生活污水的进水BOD5浓度为300mg/l,4池并联,廊道长宽比为6:1,宽深比为1.5:1,确定深度为4m,求曝气池容积、池长、宽以及校核污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T≥6h)。 2.(7分)已知某种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试验中得到2组平衡吸附数据如下:
C1=1.2mg/l,q1=0.0188;C2=11.1mg/l,q2=0.0789。求该吸附的吸附等温式。
第二部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共75分)
一、选择题(少选及多选均不得分,每题3分,共30分) 1、以下功能区中为二类区的有( )。
A、自然保护区 B、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 C、一般工业区 D、农村地区 2、酸雨系指pH值 ( )的大气降水。
A、>5.6 B、<5.6 C、=5.6 D、不确定 3、气象要素是指( ) A、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
B、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现象 C、表示大气状态的物质量 D、表示大气状态的化学现象
4、辐射逆温的生消规律为( )。
A、从地面开始形成,从地面开始消散 B、从地面开始形成,从层顶开始消散
C、从层顶开始形成,从地面开始消散 D、从层顶开始形成,从层顶开始消散 5、燃烧的基本条件有适量的空气、足够的温度、必要的时间及充分的混合(湍流)。通常把( )称为燃烧过程的“3T”条件。
A、温度 B、空气量 C、时间 D、湍流 6、频率密度最大时的粒径是( ),筛上累计分布为50%时的粒径是( )。
A、众径、分割粒径 B、分割粒径、中位径 C、斯托克斯粒径、分割粒径 D、众径、中位径 7、对数正态分布函数的几何标准差为( )。 A、dpR84.13d50 B、
dpR84.13dpR15.8712C、dpR84.13dpR15.87 D、dpR15.87dpR84.13
8、按双膜理论,气体吸收过程的传质阻力主要集中在( )。 A、气相主体 B、液相主体 C、气膜 D、液膜
9、对于极快不可逆反应,若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时,临界浓度CKP与液相组分B浓度CBL的关系应为( ) A、CBL 10、气固相催化反应的控制过程为内扩散控制时,浓度分布为:( ) ** A、CAg≈CAs>CAc>CA B、CAg>>CAs≈CAg≈CA C、CAg≈CAs>>CAc≈CA* D、CAg>CAs>CAc≈CA* 二、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 1、污染系数 2、干绝热直减率 3、空气动力粒径 4、破点 5、空速 三、计算题(共19分) 1、已知某厂一高架连续点源,烟气排放量为4×104 Nm3/h,烟气中SO2的浓度为 2 g/Nm3,烟囱的高度为100 m,当烟囱口风速为5 m/s,σy=σz=0.07时,抬升高度为80 m,试求该高架源的地面最大浓度是多少?(共7分) 2、已知某一排尘源排放的烟气量为55000 Nm3/h,含尘浓度为3 g/Nm3。该地区环境管理部门规定该源每日排尘量不得大于96 kg,试问应选用多大除尘效率的除尘器才能满足环境管理部门的要求。(共5分) 3、已知某低浓度气体溶质被吸收时,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气膜吸收系数kG=2.74×10-7 kmol/(m2.s.kPa),液膜吸收系数为kL=6.94×10-5 m/s,溶解度系数H=1.5 kmol/(m3.kPa)。试求气相吸收总系数KG,并分析该吸收过程的控制因素。(7分) 四、论述题:(共16分) 1、试从污染类型、污染来源、时空分布等方面谈谈目前我国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特征?(6分) 2、试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界和人类有哪些影响?并结合实际,谈谈控制气候变化的途径。(10分) 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代码:829 考试科目名称 :环境工程学 试题适用招生专业 :环境工程 考生答题须知 5.所有题目(包括填空、选择、图表等类型题目)答题答案必须做在考点发给的答题纸上,做在本试题册上无效。请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 6.评卷时不评阅本试题册,答题如有做在本试题册上而影响成绩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 7.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画图可用铅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8.答题时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 第一部分 水污染控制工程(共75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 )、( )和( )三大类。 2、在有氧的情况下,废水中有机物质的生物氧化分解分两个阶段进行。即( )和( )。 3、水体自净的过程十分复杂,从机理上看,水体自净主要由( )、( )和( )。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 目标,按( )依次划分为( )。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为错,每题2分,共20分) 1、Stokes公式说明影响颗粒从液体中分离的主要因素有 。 A、颗粒与液体的密度差 B、颗粒直径 C、水温 D、颗粒多少 2、竖流沉淀池常用于絮凝性悬浮固体的分离,其原因为: 。 A、颗粒间碰撞,粒径增大 B、存在悬浮层 C、颗粒粒径小 D、处理水量大 3、混凝澄清的工艺可分为 阶段。 A、混合 B、反应 C、絮体分离 D、脱稳 4、压力溶气气浮流程基本设备为 。 A、加压水泵 B、溶气罐 C、释放器 D、气浮池 5、离子交换的运行操作为 。 A、交换 B、反洗 C、再生 D、清洗 6、活性炭的再生方法有 。 A、加热法 B、化学法 C、水洗法 D、生物法 7、在电渗析中,表示正确为 。 A、推动力电位差 B、离子交换膜 C、分离离子 D、推动力压力差 8、对于硫化物沉淀法下列正确为 。 A、各种金属硫化物的溶度积相差悬殊 B、各种金属硫化物的溶度积相差不大 C、溶液中S2-离子浓度受H+浓度的制约 D、溶液中S2-离子浓度不受H+浓度的制约 9、投氯量应满足的要求 。 A、需氯量 B、余氯量 C、反应时间 D、反应速度 10、污泥的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 A、稳定处理 B、去水处理 C、硝化 D、最终处理与利用 三、解释题(每题3分,共12分) 1、污泥沉降比(SV%) 2、污泥龄 3、异化作用 4、电中和 四、回答问题(共16分) 1、简单说明活性污泥法的净化过程与机理。(8分) 2、简单分析影响硝化过程的主要因素。(8分) 五、计算题(共17分) 1、在含镉废水中通入H2S 达饱和,并调整pH值为8.0,求出水中剩余的镉离子浓度。(已知该废水水温的CdS的溶度积为7.9×10—27, 0.1MPa下硫化氢在水中的饱和浓度为0.1M,[H+][S2-]/[H2S]=1.1×10—22,Cd的原子量为112.4。)(9分) 2、某污水处理厂采用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流量为10000 m3/d的污水,进水BOD5为250mg/L,去除率为80%,BOD5 负荷为0.4kg/kg.d,MLSS=3000mg/L,MLVSS/MLSS=0.8,a/=0.7,b/ =0.07,求曝气池容积与平均需氧量。(8分) 第二部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共75分) 一、选择题(少选及多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功能区划分的要求,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为( )类区。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2、以下哪些( )是正确说明对流层气体的特点。 A) 气体发生强烈的对流。 B) 气体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 C) 气体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D) 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 3、气象要素是指( ) A)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 B)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现象 C)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 D)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化学现象 4、地面风速是指距地面( )处的风速。 A)1.5 m B)3 m C)5 m D)10 m 5、以下( )种除尘设备是属于利用机械力除去颗粒物的。 A)重力沉降室 B)惯性除尘器 C)过滤式除尘器 D)旋风除尘器 6、发生熏烟污染时的大气稳定度情况为( ) A 全层强稳定(γ<0) B 下层稳定(γ<γd),上层不稳定(γ>γd) C 下层不稳定(γ>γd),上层稳定(γ<γd) D 全层不稳定(γ>γd) 7、当粉尘的粒径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时,几何标准差可以由( )式确定 A)d15.87d184.132 B)d84.13d15.87 12C)d84.13/d15.87 D)d15.87/d84.13 8、在吸收过程中,对于极快不可逆反应,若吸收过程为液膜控制时,临界浓度CKP与液相组分B浓度CBL的关系应为( ) A CBL 9、吸附剂再生的方法有( ) A)加热再生 B)降压或真空解吸 C).置换再生 D)溶剂萃取 10、气固相催化反应中,当过程为内扩散与外扩散控制过渡区时,其浓度分布为:( ) A)CAg≈CAs>>CAc≈CA* B) CAg>>CAs≈CAg≈CA* C)CAg≈CAs>CAc>CA* D)CAg>CAs>CAc≈CA* 二、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 1、干绝热直减率 2、大气稳定度 3、粒径分布 4、分割粒径 5、空间速度 三、论述题(共17分) 1、我国“十一五”期间重点控制的大气污染物是二氧化硫,试分析二氧化硫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二氧化硫污染?(10分) 2、试说明电除尘器工作的原理,粉尘比电阻对电除尘器主要影响因素,试分析其对除尘器工作的影响情况。(7分) 四、计算题(共28分) 1、某炼油厂有一高40 m的烟囱排放SO2,其排放速率为150 g/s,烟气抬升高度40 m,烟囱口处的风速为6 m/s,在当时气象条件下下风向800 m处的σy=404 m,σz=209 m。试分别求出正下风向800 m处点A和与正下风向成45°角、直线距离1131 m处点B的地面浓度?(10分) 2、某一多管旋风除尘器设计的除尘效率为85%。现场测试时,除尘器进口气体流量为20000 Nm3/h,含尘浓度为4 g/Nm3,除尘器出口气体流量为22000 Nm3/h,含尘浓度为600 mg/Nm3,试问该除尘器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若该除尘器的漏风率增加到20%,则出口含尘浓度是多少?(8分) 3、某一含二甲苯蒸汽(浓度为15 g/m3)的气体混合物,以5 m/min的速率通过一活性炭层,活性炭粒径为3 mm,实验测得数据列于下表。活性炭层的堆积密度为500 kg/m3。试计算: 吸附长度(m) 0.1 0.2 0.35 保护作用时间(min) 220 520 850 1) 希洛夫公式中的的常数K和τ0; 2) 浓度分布曲线在吸附层中前进的线速度; 3) 此操作条件下活性炭对二甲苯的吸附量。(10分) 浙江大学历年环境工程考研环境学题目 2000年 1.阐述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及其含NOx废弃的治理技术 2.论述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途径和机理 3.请你谈谈土壤中农药的迁移、降解、残留及污染防治措施 4.试论城市垃圾的常见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 5.生态学的一般规律有哪些?试论他对我国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2001 1.试比较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异同之处,并阐述环境保护的目的和内容 2.论述大气光化学烟雾的特征、形成激励和条件 3.请说明目前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及原理。 4.讨论贡(Hg)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5.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请你谈谈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 2002 1.试述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并论述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解决问题的指导意义。 2.论述二氧化硫工业废气治理技术,并举例一中方法阐述其净化原理 3.阐述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和危害 4.论述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5.论述我国目前主要的环境保护经济手段特点及方法 2003 1.简述生态平衡失调的特征、引起失调的因素,以及调节机制 2.简述污染物对动物致毒的途径、机理和危害 3.简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的技术政策和处置模式 4.什么是光化学烟雾,其主要成分有哪些?以氮氧化物为例,说明其来源、迁移转化和 归宿。 5.试述天然水的组成,并以重金属为例说明污染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6.论述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污染治理技术 7.论述我国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8.从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的角度,论述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意义。 2004 1、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水危机产生的原因。(20分) 2、 简述固体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技术政 策是什么?(20分) 3、 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化学反应 有什么不同?(25分) 4、 谈谈水的高级氧化工艺类型、特点及应用范围。(20分) 5、 请谈谈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与原理。(20分) 6、 为探讨环境污染与生态效应的关系、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20分) 7、 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按其发生的机制可分为哪两种?请谈谈环境问题产生的本质 原因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25分) 2005年浙江大学 环境工程 《环境学》专业试题 1.环境法律基本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2.铜在生态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3.有毒污染物的致毒机理 4.水质指标 5.除尘设备的种类和机理、 6.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006年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学试题 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2、造成大气平流层臭氧耗损的人为排放物,并阐述造成臭氧耗损的机理 3、阐述砷(As)在水中的迁移转化途径。 4、讲述铜(Cu)的土壤环境化学行为。(BT啊,居然和去年一样的) 5、介绍常用氮氧化物废气的治理技术。 6、简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7、举一例典型化合物,描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生态毒理效应。 8、请写出关于环境类的中文和英文期刊各10种。 2007年浙江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学》 1、食物链和营养级的定义和论述污染物富集机制 2、写出5个公害事件以及造成原因和危害 3、化学混凝法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4、卫生填满的优缺点 5、光化学烟雾的发生机制和防止措施 6、简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 7、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浙江大学2009年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考研试题 1、试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的基本原则,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体系以及其表现形式。(20分) 2、阐述BOD、COD的定义,BOD5中的5含义,为什么以5天为标准?BOD与COD之比有什么含义?(20分) 3、论述环境监测的程序。(20分) 4、论述生态系统中,蛋白酶或者其他……对重金属迁移转换的影响,举例说明。(20分)(这题我记不起来了,只记得这题是侧重生态方面,我举的例子是汞。) 5、简述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作用。论述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20分) 6、什么是酸沉降?为什么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空气污染?有什么长期危害?(15分) 7、试述好氧污水处理与厌氧处理的优缺点?并分别举出常见的几种处理设备或方法。(20分) 8、试提出北京奥运期间,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15分) 2009四川大学环境工程考研真题 第一部分:水污染控制工程(75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沉淀法的处理对象是什么,沉淀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2、水体自净的作用机制有哪些? 3、厌氧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4、生物膜法在微生物相上和工艺上有哪些特征?其不足之处在哪些方面? 5、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及其原因有哪些(至少3种情况)?应采取哪些措施? 8. 计算题(15分) 某城市污水设计流量Q=18000m3/d,进水BOD5为200mg/L,要求出水BOD5为20mg/L,若采用普通推流式曝气池,且池中的污泥浓度为3000mg/L,污泥活性f=75%,混合液在100mL量筒内30min 沉淀后的污泥量为30mL,请:(1)确定曝气池内的的混合液污泥容积指数; (2)计算曝气池的有效容积; (3)计算每天的剩余污泥量。 有关设计系数:Ns=0.2kgBOD5/(kgMLSS•d);Y=0.6;Kd=0.07。 三、论述题(10分) 结合我国水资源、水污染及经济发展等情况,你认为我国在选择污水处理工艺及运行管理方面应注重考虑哪几方面问题?举例说明未来污水处理可能的一些发展方向。 第二部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75分) 一、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目前存在的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分析颗粒物在流体中运动时,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康宁汉(Cunningham)修正?为什么? 3、简要阐述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吸附过程所经历的步骤。 4、用双膜理论简要解释化学吸收的传质机理,并分析如何提高化学吸收的吸收效率? 5、静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哪四个过程,并分析粉尘比电阻对静电除尘效率的影响? 二、计算题(共25分) 1、根据对某除尘器现场测试得到,除尘器进口气体流量为10000Nm3/h,含尘浓度为4.2g/Nm3,除尘器出口的气体流量为12000Nm3/h,含尘浓度为340mg/Nm3.。已知除尘器进口面积为0.23m2,气体密度 ρ=0.947kg/m3,阻力系数ξ取8。试计算该除尘器的处理气体量,漏风率,除尘效率和压力损失。(10分) 2、目前广泛采用贵金属+碱土金属+稀土氧化物制成的三元催化剂净化汽车尾气,已知某型号的轿车的平均尾气排放量为0.5kmol/s ,净化器进口处尾气的流速为10m/s,尾气中CO的浓度为50mg/m3,初始流量为0.05kmol/s,CH的浓度为15000mg/m3,初始流量为0.08kmol/s,若国家尾气排放标准为CO:4.0mg/m3,CH:1000mg/m3,试求:(1)满足尾气中污染物同时达标排放的该净化器应达到的污染物转化率xA?(5分) (2)若CO的催化反应速度RA=-0.35(1-xA)kmol/[kg(催化剂)·s],催化剂的填充密度为600kg/m3,催化剂的密度为750kg/m3,催化反应为绝热等温过程,试求达到上述转化率所需的催化剂体积。(10分) 中科院生态中心环境工程A考研试题1998-2009年 1998年度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试题 简述以下各题(共四题30分) 1 废水有机物的主要特性指标及相关性。(6分) 2 胶体颗粒的基本特性及带电原因。(8分) 3 废水脱氮、除磷的目的及方法。(8分) 4 给、废水处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8分) 5 滤料层在过滤工程中的水头损失经验公式为 式中: 沙层的水头损失(厘米); –过滤速度(厘米/秒); –沙层孔隙率; –沙层的当量粒径(厘米)。试论述 与 、 及 之间的相关关系。(15分) 5 为什么用氯处理含氰废水是要严格控制pH值,以液氯处理含络氰化铜离子废水时,理论上需要多少活性氯?(15分) 6 膜分离法主要包括哪几种方法,试从其主要两种方法在其原理、设备构造、运行条件及其适用范围进行对比?(20分) 7 试论述好氧与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与适用范围,以及近年来废水生物处理法的发展趋势?(20分) 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1999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试题名称:环境工程学 一.简述下列各题(每题8分) 1.列出五种评价诚市污水的指标,并说明其所代表的意义。 2.按照污水处理程度不同可划分为几级处理?简述其内容。 3.目前常用的给水消毒方法有几种?简述各自的优缺点。 4.天然水体中主要的离子成分有哪些?简述其相关性。 5.什么叫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举出五种实例。 二.计算题(20分) 某地表水源的总碱度为0.2mmol/L,市售聚合氯化铝(含Al2O3约16%)投量28mg/L,试计算需加石灰(市售的纯度为5%)多少mg/L?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试论述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以及近年来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2.概述常规给水处理主要工艺流程,原理及各单元的作用。如水源受到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微污染时,应增加哪些其他工艺技术? 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2000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一.说明下列各指标或参数的意义,并注明其单位(2×5=10分) 1.BOD5 2.氧转移效率(EA) 3.污泥龄 4.沉淀池的表面负荷(或溢流率) 5.滤池反冲洗强度 二.简述下列各题(5×6=30分) 1.简述混凝机理。 2.快滤池的冲洗方法有几种?简述各自的优缺点。 3.什么叫水体污染?污染类型有哪几种? 4.绘出好痒塘菌藻共生生态系统图(在图上用文字说明)。 5.简述生物滤池的类型与特点。 三.计算体(5×4=20分) 1.一滤池内滤料的有效粒径d10=0.55mm,d80=1.1mm,求该滤池的不均匀系数? 2.某污水的流量200m3/h,BOD5=300mg/L,拟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该污水,求所需曝气池容积(曝气池的容积负荷为1.2kgBOD5/m3•d)。 3.已知活性污泥浓度(以MLSS计)为2500mg/L,污泥沉降比为20%,求污泥体积指数(SVI)? 4.某污泥水处理厂日产污泥量50m3,其含水率为97.5%,经浓缩后含水率降到95%,若将含水率为95%的污泥进行中温厌氧消化,日污泥投配率按5%计,求消化池的有效容积? 四.判断对错,若正确打“√”,若错误打“ד(1×10=10分) 1.渗析,电渗析,超滤和反渗析都属于膜分离法。 2.反渗透的推动力是浓度差。 3.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K通常小于1。 4.在地下水除铁除锰过程中,铁比锰容易被O2氧化。 5.采用石灰软化处理法可将水中硬度降为零。 6.隔油池主要去除乳化油。 7.水利旋转器是利用离心力分离水中杂质。 8.臭氧的氧化能力高于氯和高锰酸钾。 9.气浮法主要用于去除密度接近水的固体或液体微粒。 10.调节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水的pH值。 五.论述题(15×2=30分) 1.试论述四种沉淀类型的特征及其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 2.试论述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原理,绘图并说明A-A-O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工作原理。 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2001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一.简述下列各题(5×7=35分) 1.试分析BOD5,COD作为污水有机物污染综合指标的合理性,可能产生哪些误差?你还知道哪些指标可以作为有机物污染的综合指标? 2.简述水的pH值对硫酸铝混凝效果的影响。 3.简述水处理技术中膜分离法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4.滤池气-水反冲洗有哪几种冲洗操作方式,简述其优缺点。 5.污泥机械脱水有哪些方法,简述脱水原理。 二.将括号中的谬误词抹掉(在试卷上直接抹去)(1×10=10分) 1.对电镀废水中的Cr6+的回收,采用(阴、阳)离子交换柱。 2.采用Fe阳极电解处理法。使电镀废水中的六价铬(氧化、还原)而后分离。 3.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进行物理吸附时,水温升高,炭的吸附量(大、小)。 4.反渗透的操作压力(高、底)于超滤的操作压力。 5.在气浮处理时,投加无机盐类混凝剂对浮选池表面泡沫层的稳定(有利、无利)。 6.在气浮处理时,水的表面张力(大、小)不利于气粒结合,形成浮选体。 7.污泥中温厌氧消化的适宜温度是(20~25℃、30~35℃)。 8.过滤中和法处理硫酸废水时,最好采用(碳酸钙、碳酸镁)为滤料。 9.萃取法处理时,水中污染物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越(大、小),越有利萃取。 10.废水中处理对象主要为(胶体、溶解)污染物时,不宜采用混凝沉淀。 三.计算体(15分) 按下列原理数据用三种方法(使用列出的三组设计参数)计算曝气池的容积V: (1)原始数据:Q=5000m3/d;污水BOD5;S1=200mg/L;出水BOD5; S2=20mg/L。 (2)设计参数 1.曝气时间:t=4小时 2.曝气池内污泥浓度:X=4000mg/L BOD-污泥负荷;Ns=0.3kgBOD5/kgMLSS*d 3.BOD5降解常数:k2=0.018 污泥指数:SVI=100 r=1.2 4.污泥回流比:R=0.5 MLVSS/MLSS=f=0.75 四.论述题(下列三道题中可任选两道回答,20×2=40分) 1.试结合理想沉淀池原理说明斜板斜管沉淀池提高沉淀效果的原因。 2.绘图说明传统活性污泥法和完全混和活性污泥法的工作原理并根据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来说明其基本区别。 3.试论述混凝过程的GT值的实用意义,阐述混凝过程中使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与传统凝聚剂处理效能与作用机制的差别。 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2002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除特殊注明的题外,答案内容务必答在试卷纸上,并注明题号) 一.判断对错(正确地打“√”,错误的打“×”。每题一分,共十分)(可在括号中直接填写答案,不必另写) 1.常规的混凝澄清水处理工艺主要是去除水中的胶体和悬浮杂质。( ) 2.臭氧还不能普遍代替氯气作为城市给水处理的消毒剂使用,其原因是它的消毒效果不如氯气。( ) 3.电渗析的推动力是浓度差。( ) 4.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体以细菌和藻类为主。( ) 5.斜板沉淀池是根据浅池理论设计的。( ) 6.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是水体中的氮和磷的浓度超标。( ) 7.电解气浮装置通过电极产生气体。( ) 8.竖流式沉淀池适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 ) 9.格栅的作用是截留比重较大的悬浮物。( ) 10.碳酸盐硬度又称暂时硬度。(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可在括号中直接填写答案,不必另写) 1.胶体的稳定性分( )和( )两种。 2.沉淀池宽度方向的水平流速分布不均匀,对去除率( )影响。沉淀池深度方向的水平流速分布不均匀,对去除率( )影响。 3.澄清池是利用( )净水的构筑物,集( )过程为一体。 4.滤层全部悬浮状态下的水头损失随反冲洗强度的变化而( )。 5.电渗析器的阳极室内呈( )性,产生( )气和( )气;阴极室内水呈( )性,产生( )气。 6.地下水中铁以二价形态存在的必要条件是水中不含( )。 7.活性污泥体积指数(SVI)一般以( )为宜。 8.生物除磷工艺中,聚磷菌在( )条件下释放磷,在( )条件下吸收磷。 9.稳定塘(也称氧化塘)属于污水的( )方法。 10污水湿地处理系统有( )、( )、( )几种类型。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分析投加高分子混凝剂过量时混凝效果不好的原因。 2.当水中有氨类存在时,氯消毒的余氯曲线如何变化,绘图说明各部分的意义。 3.试述水体污染和水体自净。 4.简述污水生物膜处理法的主要特征。 5.绘出常规的城市污水一级处理(物理处理)工艺简图并说明各处理单元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论述水中胶体稳定的主要原因,以及使胶体杂质脱稳所采取的工艺措施和原理。 2.论述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常用的运行方式和工艺系统。 3.试述污泥厌氧消化机理和产酸菌和产甲烷菌的特征。 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5 写出下列各指标或参数的英文全称,并解释其含义(每题2分,共20分) 1、BOD 2、COD 3、TOC 4、TOD 5、ThOD 6、MLSS 7、MLVSS 8、SVI 9、SV 10、DO 二、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了城市水厂出水应达到的水质标准。( ) 2、在相同混凝剂投量条件下,平流式沉淀池的出水浊度通常低于斜管沉淀池。( ) 3、石灰---苏打法可以去除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 ) 4、气浮法处理废水时,水中必须含有二亲分子组成的表面活性物。( ) 5、电渗析器中的浓差极化是由于原水含盐量过高引起的。( ) 6、活性污泥主要由真菌组成。( ) 7、滤池过滤的效果取决于水中杂质尺寸的大小。( ) 8、污水中处理对象以溶解性污染物为主时宜采用气浮法。( ) 9、混凝沉淀法对废水中的石油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 10、水体自净作用主要靠微生物和溶解氧。(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按混凝动力学原理,胶体的絮凝分为由( )引起的异向絮凝和由( )引起的同向絮凝。 2、多层滤料之间能否分层取决于各种滤料的( )。 3、等速过滤是指过滤过程中滤池的进水流量( )滤层中实际流速( )。 4、自由沉淀是指颗粒沉淀过程中,颗粒间( )。受颗粒本身在水中( )和( )作用。 5、影响氯消毒效果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和( )。 6、活性炭吸附主要能去除( )分子类污染物。 7、提高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 )树脂层厚度;二是( )离子交换器的水流速度;三是( )。 8、电渗析器中,极化主要发生在( )侧;沉淀主要发生在( )侧。 9、高温厌氧消化的适宜温度是( ),中温厌氧消化的适宜温度是( )。 10、水质比较稳定的污水,各项指标间的关系为COD( )TOD;BOD5( )TOC。 四、简述下列各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接触氧化法除铁的原理。 2、列举三种以上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并指出其依据的原理。 3、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是自然界水体自净的模拟和加强,请简述: (1)哪些生物处理技术是水体自净的模拟,哪些是土壤自净的模拟。 (2)生物处理技术从那些方面得到加强。 4、从滤池配水系统的原理出发,说明大阻力和小阻力配水系统的设计思想。 5、污水中可沉淀物质的沉淀类型有几种?每种沉淀类型的含义是什么?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污泥100m3,含水率为99%,经浓缩后含水率降到96%,浓缩后污泥体积是多少? 2、河水流量为1000m3/s,COD为2mg/L,污水流量1m3/s,COD浓度为100mg/L,已知计算断面的混合系数为0.2,确定混合断面处COD的平均浓度。 3、计算粒径为0.05mm的泥沙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计算条件:泥沙比重2.65;水温20℃;水的动力粘滞系数为0.01克/厘米•秒) 六、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是论述有机污染物在厌氧条件下,消化过程的主要特征,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2、试述采用气浮(浮选)法处理污水时,(1)水中含表面活性物对疏水性乳化油和亲水性胶粒表面性质的改变和对气---粒附着效果的影响;(2)混凝剂与表面活性剂在浮选中的作用。 200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问答题 2 生物膜技术有哪些种类,及其优缺点。 3 渗析和反渗透原理,优缺点。 论述题 阐述污水(污泥)处理中产氢气的可能性(原理上是否可能)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所-环境工程-2006年试题 一判断 1湿地处理系统主要依靠微生物的作用 2反渗透是膜处理法 3兼性糖一般比好氧塘池深 二填空 1水质标准 2反渗透的四种装置 3同向絮凝,异向絮凝 4同向流和异向流斜扳沉淀池是什么 5水中的胶体多呈()电性 三简答 1当滤池中滤料已经膨胀时,再加大冲洗流速,水头损失有什么变化? 2简述滤池的过滤机理,并简述如何提高滤层的含污能力。 3列举三种以上的有机物的处理方法,并简述其原理。 4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有哪几类污染,分别如何去除? 5为什么要对污泥进行消化处理?如何加速消化过程? 6空气经过臭氧发生器时,为什么要先经过预处理? 7比较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区别。 8简述稳定塘对水的净化机理 9绘图并说明有氨存在时余氯的变化曲线。 10污水经生物滤池仅几分钟,而活性污泥法则需要几个小时,但是他们的去除效果却差不多,为什么? 11为什么暴气池的容积常用污泥负荷或污泥龄计算,而不用曝气时间计算? 12污泥的沉降性能对活性污泥处理法的影响。 四论述 1论述混凝机理,并说明GT在混凝中实际应用意义 2离子交换法适用于处理什么样废水?列举两例。并且说明与给水处理相比,对废水处理有什么特点? 3说明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处理法,普通法和吸附-再生活性污泥处理法的原理。并通过活性污泥的增值曲线来说明他们之间的区别。 4污泥中含有几类水?分别用哪几些方法去除?机械脱水和重力浓缩法的推动力和拖动对象分别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200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判断 : 污泥离心分离时推动液相 肯奇理论 迪克理论都是将污泥颗粒想象成不可压缩 稳定塘主要由大气复氧和藻类供氧 水的软化主要是去除Ca,Mg离子 水质模型主要是模拟物理扩散过程 填空: 1 常规给水处理中的澄清工艺包括( )( )( )三个过程 2 水环境容量通常包括( )容量和( )容量。 3 水的软化常用方法为( )和( )。 4 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一般包括( )和( )。 5 生物除磷工艺中,聚磷菌在( )条件下释放磷,在( )条件下吸收磷。 6 电镀废水除铬用____离子交换柱 7气浮法中水的表面能____对气派黏附不好 8水中主要阴____阳____离子 计算:按下列原理和数据用两种方法(分别使用列出的两组数据)计算曝气池的容积V。 (1)原始数据:Q=5000m3/d.污水BOD5:Sa=200mg/L,Se=20mg/L. (2) 设计参数 1) 曝气时间:t=4小时 2)曝气池内污泥浓度:X=4000mg/L, BOD-污泥负荷:0.3KgBOD5/KgMLSS*d. 简述: 1 混凝过程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基本条件和作用是什么? 2 含氟废水对人有什么危害?简述常用的除氟方法和原理。 3 简述水体污染的特征和水体自净的原理。 4 气水反冲洗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5 绘图并在图上说明好氧塘菌藻共生生态系统的原理。 6 绘出城市污水一级处理系统并说明各单元的作用。 7 简述氧化沟的特征。 8 简述污泥机械脱水的方法和原理 9 简述生物膜法处理系统的特征。 10 简述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净化原理。 论述: 1 氯消毒的原理及特点,折点加氯的原理,氯消毒的主要副产物。 2 论述四种沉淀类型及它们在给水和排水处理中的应用。 3 绘图并论述活性污泥法常用处理系统的特征及运行方式。 4 论述厌氧消化的原理,及影响其处理的六个主要因素。 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2008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强酸性氢离子交换树脂软化系统出水全过程图,并分析说明? 沼气脱硫特性,必要性及方法? 干性脱硫原理及影响因素? 活性污泥法运行工艺? 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2009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判断(10个) 填空(15个 简答 1. 无机絮凝剂和天然絮凝剂的区别? 2. 什么是管网水的稳定性?为什么管网中会出现红水? 3. 接触氧化法除铁的原理? 4. 离子交换法用于处理什么样的废水?提高离子交换法效率的方法有哪些? 5. 污泥消化的方法有哪些?其机理是什么? 简述 6. AOP高级氧化法的原理?用途? 7. 为污染水源的特征,处理工艺,已经所依据的原理? 8. 膜分离方法有哪些,其推动力和特点是什么? 9. SBR处理法的原理和特点? 10. 画出兼性氧化塘生态系统图,简述其原理 论述 11. 氯气、氯胺、臭氧消毒的原理、特点? 12. 污水处理中除氮的方法、原理,对A2/O进行说明? 13. 污泥机械脱水的原理、方法、推动力? 综述 14.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在机理、运行方面的差异?如何改善两种方法污水处理的效率? 厦门大学2010年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考试《环境工程》试题 一、名词解释 MLVSS 光化学烟雾 比较受关注的大气二次污染物有哪些 污水的主要来源 HRT 混凝 粒子介质过滤 浮选 大气二次污染物 降尘 自由沉降 二、简答(包括简答和简述,分不准了,大家将就一下) 1、 氧化沟处理污水工艺特征 2、 活性污泥法中吸附消化阶段的定量关系 3、 光化学烟雾及(什么来着?这道题记不准了~~~) 4、 废气排放的典型控制系统 5、 静电除尘器 6、 袋式除尘原理 7、 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特点? 8、 试给出电镀含氰废水的处理的工艺流程及设计要点 9、 粒子介质过滤主要步骤 10、 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方法、影响因素 11、 大气的稀释法控制 四、综合题(40分) 居民区排放含N废水Q0=100Lh,其中的NH4-N浓度为CA=5molL, 1、若反应采取完全混合式,试求当氨氮转化率达到80%时: (1) 反应池体积V (2) 出水中氨氮、亚硝氮和硝氮的浓度 (3) -rA、rR、rB 亚硝酸盐转化速率:-rA=CA(1+0.5CA) 硝酸盐转化速率: rR=0.5CB(1+0.5CB) 亚硝酸盐累计速率:rB=-rA-rR 2、若反应采取推流式,试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池中氨氮、亚硝氮和硝氮的浓度变化情况。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00-2009考研真题卷 湖南大学200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一. 填空题(30分,每空0.5分) 1. 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为 好氧微生物、兼性厌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三类。 2. 细菌细胞的特殊节后主要为 芽孢、鞭毛、荚膜、粘液层、菌胶团等。 3. 放线菌的菌丝由于形态和功能的不同,一般可分为 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 4. 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可将培养基分为 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三类。 5. 微生物与其他类型微生物相比具有 个体极小、分布广种类繁多、繁殖快、易变异等特点。 6. 病毒的繁殖过程一般可分为 吸附、侵入、复制、聚集与释放等四步。 7. 水体污化系统一般将受有机污染的河段分为 多污带、α-中污带、β-中污带和寡污带等四带。 8.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可分为 竞争关系、互生关系、共生关系、拮抗关系(偏害)、捕食关系、寄生关系。 9. 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能源和碳源的不同,一般可将微生物分为 光能自养、光能异养、化能自养、化能异养。 10.革兰氏染色的步骤是先用 草酸胺结晶紫、碘-碘化钾着色和媒染,使用乙醇脱色,最后用 蕃红染液复染。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乙醇脱色。大肠杆菌经蕃红革兰氏染色后呈红颜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11.细菌细胞的原生质体是由细胞质膜、细胞质内膜、和细胞核物质组成。 12.活细菌数的测定方法有载玻片薄琼脂层培养计数、平板菌落计数、液体稀释培养计数、薄膜过滤计数。 13.微生物所需的营养主要包括:水、C源、N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这些营养物质如果是大分子、则首先要分解为小分子然后以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等不同方式穿过细胞膜而进入细胞内。 14.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常见的原生动物主要有四类:鞭毛纲、纤毛纲、吸管纲、肉足纲。它们一般具有指示作用和净化作用。 15.根据厌氧消化(沼气发酵)三阶段理论,可将厌氧消化过程分为水解与发酵、生成乙酸与氢、生成甲烷等三个阶段。 二、名词解释(28分,每题4分) 1.灭菌 P137 2.菌胶团 P30 3.水体自净 P190 4.硝化作用 P210 5.污泥驯化 P148 6,互生关系 P141 7.酶 P77 污泥驯化 :在工业废水生物处理中,用含有某些污染物的工业废水筛选、培养来自处理其他废水的菌种,使它们适应该种工业废水并有高效降解其中污染能力的方法。 三. 问答题 1. 什么叫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几个阶段? 在用常规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时,一般应选择哪个阶段最为合适?为什么? (9分) P116 2. 细菌的呼吸作用的本质是什么?它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类型有何特点?(8分)P97 3. 检验饮用水时,为什么一般不直接测定致病菌,而检测指示菌?用发酵法检测饮用水中的大肠菌群数时,常分几步进行检测?每步的原理是什么?(9分) P312 4. 什么叫做活性污泥?活性污泥的结构与功能中心是什么?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机理是什么?(8分)P223 5. 试阐明用生物处理法处理废水对废水水质的要求?(8分)P92(温度、PH、溶解氧、MLSS、有毒物质、营养物质) 沼气发酵、三阶段理论 1. 第一阶段是水解和发酵性细菌群将复杂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水解为单糖,再酵解为丙酮酸、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脱氨或有机酸和氨,脂类水解为各种低级脂肪酸和醇。(水解与发酵) 2. 第二阶段是产氢和产乙酸细菌群把第一阶段的产物进一步分解为乙酸和氢气(生成乙酸与去氢) 3. 第三阶段是产甲烷菌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或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甲烷,产甲烷菌利用甲酸、乙酸、甲醇及甲基胺裂解为甲烷(生成甲烷) 4. 第四阶段是同型产乙酸细菌将H2和CO2转化为乙酸(同型产乙酸) 多管发酵MPN法分为三步: 1. 初步发酵试验:用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发酵水样,若不产酸不产气,为阳性反应,无大肠菌群存在;产酸、产气或产酸又产气,为阳性反应,有大肠菌群存在,但需进一步确定。 2. 确定性试验用平板划线分离:培养上述产酸、产气的发酵管。将发酸液接种与远腾或培养基上。若有大肠菌群存在,则根据各菌对乳糖分解能力不同,菌落会呈现各种颜色,从而确定有无大肠菌群存在。 3. 复发酵试验 :用普通浓度乳糖蛋白胨培养基发酵1~3个典型菌落的细菌,观察产酸、产气情况来证实大肠菌群的存在。 甲烷产生途径有: 1. 用酸或醇的甲基形成甲烷。 2. 用醇的氧化使CO2还原形成甲烷及有机酸。 3. 脂肪酸有时用水作还原剂或供氢体产生甲烷。 4. 利用氢使CO2还原生成甲烷。 5. 氢和水存在时,巴氏甲烷叠球菌与甲酸杆菌能将CO2还原为CH4。 细菌呼吸作用的本质是氧化还原过程,该过程中有能量的产生和能量的转移。按最终电子受体的不同,可分为发酵、好氧呼吸、无氧呼吸。 1. 发酵:在无外位电子受体(无机物或氧气)的作用下,微生物氧化一些有机物。有机物发生部分氧化,它的中间代谢产物为电子受体,电子不经过电子链传菌。 2. 有氧呼吸:在有分子氧的条件下,电子通过电子链传递给外在受体O2形成水,放出能量,产生ATP。 3. 无氧呼吸:有机底物在厌氧脱氢途径中脱下的氧氢由呼吸链传递给外援氧化无机物型受体,产能效率很低。 01年 一、 填空题 1. 细菌细胞的一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细胞核物质等。 2. 芽孢是某些细菌体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椭圆柱形的内生孢子,它的主要特点是芽孢的含水率低38%~40%,芽孢壁厚而致密,分三层,芽孢中的2,6—吡啶二羧酸(DPA)含量高,为芽孢干重的5%~15%,含有耐热性酶。 3. 原生动物可分为五个纲,除孢子外,其他是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吸管纲。 4. 酶蛋白的结构可分为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等。 5. 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要求的营养物质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 6. 根据实验目的和用途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富集培养基四类。 7. 根据最终电子受体的不同,微生物的呼吸类型可分为发酵、好氧呼吸、无氧呼吸。 8. 由于紫外线的特殊性质,它在科研、医疗、卫生等许多方面广泛应用于空气消毒、表面消毒、诱变育种。 9. 用氯和氯化物对饮用水消毒时起主要杀菌作用的是HOCL,而它在水中的浓度主要是由PH控制。 10.根据细菌的生长情况,可将细菌的生长曲线分为停滞期、对数期、静止期、衰亡期。 11.我国现行的饮水卫生标准规定自来水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1ml,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3个/L。 12.普通生物滤池生物膜的微生物可分为生物膜生物、生物膜面生物、滤池扫除生物,前者是以菌胶团为主要组分,辅以球衣菌、藻类等,后者是固着型纤毛虫及游泳型纤毛虫等。它们促使滤池净化速度,提高滤池整体的处理效率。 13.一般化学杀菌剂的杀菌力与其浓度成正比,乙醇则不然,以70%的乙醇杀菌力最强。 14.基因突变是指微生物被某种因素引起碱基的缺乏、置换或插入,改变了基因内部原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从而引起后代表现型的改变,按改变的条件和原因划分,突变可分为自发突变、诱发突变。 15.微生物的生长的测定方法大致可分为测定微生物的总数,测定活细菌数、计算生长量。 16.重金属汞、银、铜、铅等的杀菌作用的机理主要是重金属与酶的-SH基结合,使酶消失。或与菌体蛋白结合,使之变性或沉淀。 17.活性污泥的结构与功能中心是菌胶团。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机理表现在吸附、吸收、氧化分解。 1. 活性污泥中絮凝性微生物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 2. 活性污泥中的水解性细菌水解大分子有机物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合成自身细胞。 3. 其他微生物的吸收或者吞食未分解彻底的有机物。 18.废水生物处理的方法很多,根据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存在状态可分为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二、 名词解释: 1.活性污泥P223 2酶的活性中心P29 3.消毒P137 4.细菌菌落P32 5内源呼吸P104 6反硝化作用P210 7水体富营养化P194 酶蛋白分子中与底物结合,并起催化作用的小部分氨基酸微区。 三、 问答题(42分) 1. 阐明革兰氏染色体的步骤及其原理。(9分) 2. 什么叫水体自净?可根据哪些指标。如何判断水体自净程序?(8分) 3. 试阐明用生物法处理废水时对废水水质的要求?(8分) 4.讲述纤维素的好氧分解和厌氧分解过程。(8分)P13 P199 5.试阐述过高或过低的PH值对微生物的不利影响。(9分)P137 根据处理对象与深度,污水处理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三级(深度)处理。 干法:灭菌温度高(160~170°C)时间长(2~3h),但灭菌后物品是干的。 湿法:灭菌温度低(121°C),时间短(15~30min)灭菌较彻底,但灭菌后是湿的。 02年 一. 填空题(30分、每空0.5分) 1. 微生物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放线菌的菌丝由于形态和功能的不同,一般可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3. 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有全动性营养、植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 4.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是先用草酸胺结晶紫、碘—碘化钾初染和媒染,继而用乙醇脱色,最后用蕃红复染,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乙醇脱色,经革兰氏染色后大肠杆菌呈红色,白葡萄球菌呈紫色。 5. 在PH为1.5的溶液中细菌带正电荷。 6. 按培养基组成物的物质可把培养基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复合培养基。 7. 微生物生长过程中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几大类,这些营养物质如果是大分子,则先要分解为小分子,然后以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等不同方式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8. 1mol葡萄糖经糖酵解可净产生2molATP,而经好氧呼吸则可净产生38molATP。 9. 微生物总数的测定方法有计数器直接计数法、染色涂片计算、比例计数法、比浊法测定细菌悬液浓度。P122 10.细菌荚膜的功能有保护菌体免受宿主细胞的吞噬,增强细菌侵染力、贮存养料、具有生物吸附作用。 11.废水生物处理中好氧微生物群体(活性污泥)要求碳氮磷比为BOD5:N:P=100:5:1,厌氧微生物群体(厌氧硝化)要求碳氮磷比为BOD5:N:P=100:6:1。 12.在污化系统中一般可将受有机污染的河段分为多污带、α—中污带、β—中污带、寡污带等四带。 13.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时起主要杀菌作用的是HOCL,而它在水中的浓度主要是有PH控制。 14.酶的催化特性有专一性、催化作用条件温和、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催化效率极高。 15.根据细菌生长所需能源和碳源的不同,一般可将细菌分为光能自养、光能异氧、化能自养、化能异氧四种营养类型。 16.根据酶的组成,可将酶分为单成分酶、全酶。 17.原生动物在废水生物处理及水体自净中的作用有指示作用、净化作用。 18.衡量水体自净的指标有PH指数、氢浓度昼夜变化幅度和氧垂曲线。 二、名词解释(28分、每题4分) 1.培养基P93 2.生物膜 P232 3菌胶团 4污泥驯化P148 5反硫化作用P217 6分批培养P116 7 水体自净P190 三.问答题(42分) 1.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在用常规活性污泥处理废水时,一般应选择哪一阶段?为什么?(8分)P120 2.什么叫灭菌?灭菌方法有哪几种?试述其优缺点?(8分)P137 P303 3.细菌的呼吸作用的本质是什么?它可分为几种类型?各类型有何区别?P97(8分) 4.什么是活性污泥?活性污泥的结构与功能中心是什么?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机理是什么?P225(9分) 5.有机物的沼气发酵三阶段理论内容是什么?甲烷可通过哪些途径形成?P241(9分) 生物膜: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黏附在生物滤池的滤料上或黏附在生物转盘的盘片上的。 反硫化作用:土壤 03年 一、 是非题(共20分,每题2分。只需注明“对”或“错”) 1.放线菌属于真核微生物。 2.大肠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物。 3.因为碱性染料能与细胞中带正点的组成成分结合,所以常将其用于细胞染色。 4.恒化培养与恒浊培养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培养物群体始终处于对数生长期。 5.一个操纵子中的结构基因通过转录、转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操纵基因和调 节基因通过转录、转译控制结构基因的表达。 6.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此期间细胞处于代谢活动的低潮,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 7.渗透酶(permease )属于诱导酶,而其他种类的酶往往属于结构酶。 8.一切厌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氯化物歧化酶。 9.一般认为与细菌所有形状有关的遗传信息都储存在细菌染色体上。 10.营养物跨膜的主动运输必须依靠载体和能量,而促进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二、填空题(40分,每题2分) 1.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有芽孢、鞭毛、荚膜、粘液层、衣鞘和光合作用层片等。 2.紫外线诱变的机理是使DNA的结构变化,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胸腺嘧啶二聚体的产生。 3.原生动物可分为五个纲,除孢子纲外,其他是鞭毛纲、吸管纲、肉足纲、纤毛纲。 4.酶蛋白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本身的结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键形成的初级空间结构,由氢键维持其稳定性。 5.根据厌氧消化(沼气发酵)三阶段理论可将厌氧消化过程分为水解与发酵、生成乙酸和产氢、生成甲烷等三个阶段。 6.根据实验目的和用途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富集培养基四类。 7.根据最终电子受体的不同,微生物的呼吸类型可分为发酵、好氧呼吸、厌氧呼吸。 8.由于紫外线的特殊性质,它在科研、医疗、卫生等许多方面广泛应用于空气消毒、表面消毒、诱变育种。 9.用氯和氯化物对饮用水消毒时起主要杀菌作用的是HOCL,而它在水中的浓度主要是有PH控制。 10.水体污化系统一般将受有机污染的河段分为多污带、α—中污带、β—中污带、寡污带。 11.我国现行的饮水卫生标准规定自来水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1ml,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3个1L。 12.普通生物滤池生物膜的微生物可分为生物膜生物、生物膜面生物。前者是以菌胶团为主要组分,辅以球衣菌、藻类。后者是以固着型纤毛虫及游泳型纤毛虫等。它们促使滤池净化速度,提高滤池整体的处理效率。 13.一般化学杀菌剂的杀菌力与其浓度成正比。乙醇则不然,以70%的乙醇杀菌力最强。 14.病毒的繁殖过程一般可分为吸附、侵入、复制、聚集和释放等四步。 15.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大致可分为测定微生物总数、测定活细菌数、计算生长量。 16.重金属汞、银、铜、铅等的杀菌作用的机理主要是重金属与酶的—SH基结合,使酶失去活性,或与菌体蛋白结合,使之变性或沉淀。 17.活性污泥的结构与功能中心是菌胶团。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机理表现在吸附、水解、吸收、氯化。 18.废水生物处理的方法很多,根据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存在状态可分为活性污 泥法、生物膜法。 19.根据酶作用的位置,可将酶分为胞内酶、胞外酶和表面酶。 20.消毒和灭菌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杀死或出去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所有芽孢或孢子,而后者则指杀死致病菌或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或一部分芽孢。 三、名词解释(30分 每题3分) 1.质粒 2.菌落 P32 3反硝化作用 4.水污染指示生物 5.拮抗现象 P142 6污泥驯化 P148 7.EMP途径 8.内源呼吸 P104 9氧垂曲线和氧浓度昼夜变化幅度 P191 10。酶的竞争机制 P87 能指示污水处理程度及水体自净程度的生物。 质粒:衣原核微生物中除有染色体外,还含有另一种较小的携带少量遗传基因的环状DNA分子。 菌落:由一个细菌繁殖起来的,由无数细菌组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细菌集团。 葡萄糖的逐步分解过程,先进行一系列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预备性反应,形成中间体。。。。 氧垂曲线:在耗氧与复氧作用下的这个溶解氧变化曲线称为….. EMP: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将葡萄糖通过酶催化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分解为丙酮酸,并产生供给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的过程。 四.问答题(60分) 1.检测饮用水时,为什么一般不直接测定致病细菌,而检测指示菌?指示菌应符合哪些条件?用发酵法检测饮用水中的大肠杆菌数时,常分哪几步进行?每步是依据大肠菌群的什么形状进行的?(15分 P312) 2.细菌生长曲线分哪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何特征及在废水处理中如何应用?(15分) 3.说明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中产生活污泥丝状膨胀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4.为了获得纤维素酶产生菌,请问1.应取什么环境条件下的样品分离,最有可能获得产该酶的菌株?若样品中所需的菌很少,应采取什么措施?请写明分离流程。2.如果所获得的菌株产酶能力不强,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该菌的产酶能力?请写明所采用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15分) 初筛------复筛-------性能鉴定 2.细菌生长曲线分为适应期,对数期,静止期,衰亡期 适应期:(1)数目不增加 (2)对外界条件敏感 (3)生产上要求缩短停滞期 (4)个体变大,体积变长 (5)RNA含量高嗜碱性强 对数期:(1)微生物数目呈几何级数生长 (2)细菌代谢旺盛 (3)最适应做实验材料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 (4)菌体大小 静止期:(1)新生的细菌数和死亡的细菌数相当 (2)代谢产物积累,芽孢等贮存物质形成 (3)最适宜收获菌体 (常规活性污泥法,生物吸附法) 衰亡期:(1)死亡率增加活菌数减少 (2)活菌数呈几何级数下降 (3)常出现多形态,畸形衰退型 (延时曝气法) 4.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成因:有环境因素和微生物因素,主导因素是微生物过度生长,环境因素促进丝状微生物过度生长 1. 温度:菌胶团与丝状菌两者最适温度差别不大,但浮游衣菌是好氧和微量好氧,能竞争优势生长。 2. 溶解度:菌胶团和游浮球衣菌对溶解氧的需要呈差别大。菌胶团细菌是严格好氧,浮游球衣菌是好氧菌但适应性强,在微量好氧条件下仍正常生长。 3. 可溶性有机物及其种类:几乎所有的丝状细菌都能呼吸可溶性有机物,有机物因缺氧不能降解彻底,积累大量有机酸,为丝状细菌创造营养条件。 4. 有机物浓度(或有机负荷) 生活污水和食品类等有机废水中BOD5在100—200mg/l,往往会使浮游球衣菌和菌胶团细菌的数量比例增大。浮游球衣菌的数量超过60%以上占优势而导致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5. 可能还会因PH变化而引起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6. 控制对策:根本的是要控制引起微生物过度生长的具体环境因子,进水的温度和进水可溶性有机物是不可能控制的,而溶解氧和有机负荷可控制。 改革工艺是最佳办法: 1. 控制溶解氧:曝气池内的溶解氧浓度控制在2mg/l以上 2. 控制有机负荷:BOD污泥负荷在0.2—0.3kg/kg MLSS d为宜 3. 改革工艺:将活性污泥法改为生物膜法,如在曝气池中加填料,改为生物膜接触法,还可将二沉池的沉淀法改为气浮法,近来发明的工艺 如A—B法 A10法 SBR法可有效克服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2004年 一. 是非题(共20分,每题2分。只需注明对或错) 1. 分子氧对专性厌氧微生物的抑制和制死作用是因为这些微生物内缺乏过氧化氢酶。 错(缺乏改为不具) 2. 红螺菌同化作用的类型属于光能异养型。 3. 大多数放线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4. 导致牛得“疯牛病”的脘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5. 营养物跨膜的主动运输必须依靠载体和能量,而促进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6. 血球计数板计数是一种测定微生物活菌数的方法。 7. 在活性污泥絮状物中藻类数量最多。 8.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危害的生物种类主要是硅藻。 9. 水体中有机物浓度越高,微生物代谢作用消耗的溶解氧越多。 10.对厌氧消化—甲烷发酵,污水PH值一般应保持在6.5—7.5的范围内。 二、 填空题。 1.常见的菌种保藏方法有 , 和 等。其中 方法保藏菌种的时间最长久。 2.在混合菌样中获得纯菌株的方法主要有 和 等。 3.细菌的基本形态有 , , 和 等种类。 4.原生动物可分为四个纲,眼虫属于 纲,草履虫属于 纲,钟虫属于 纲。 5.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 和 等,无机氮源有 和 等。 6.在微生物学奠基时代(生理学期)公认的代表人物为 和 ,前者的主要业绩有 等 7.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培养基可分为 , , 等三大类,最常用的固体培养基的凝固剂是 。 8.根据最终电子受体的不同,微生物的呼吸类型可分为 , , 。 9.原生动物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作用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其一是 作用;其二是 作用。其三是 作用。 10.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是由 和 基因组成。 11.微生物分批培养的典型生长曲线可分为 , , 和 等四个时期。 12.我国现行的饮水卫生标准规定自来水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 。 13.在污化系统中一般可将受污染的河段分为 , , , 等四个带。 14.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有 , , 。 15.1摩尔葡萄糖,经糖酵解净产生 摩尔ATP,经好氧呼吸则净产生 摩尔ATP。 16.根据所需能源和碳源不同,一般可将细菌分为 , , , 四种营养类型。 17.废水生物处理中好氧微生物群体(活性污泥)要求碳氮磷比为 ,厌氧微生物群体(厌氧消化)要求碳氮磷比为 。 18.根据厌氧消化(沼气发酵)四阶段理论,可将厌氧消化过程分为 , , , 等四个阶段。 19.生物法处理废水时对进水水质应考虑的因素有 , , , , 等。 20.根据酶的组成,可将酶分为 , 。 21.在PH为7.0的溶液中,细菌带 电荷。 三、名词解释。 1.底物水平磷酸化 2、光复活 3、鉴别培养基 4、渗透酶 5、PCR技术 6、酶的活性中心 7、TCA循环 8、好氧生物膜 9、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10.固定化酶 四、问答题 1、试述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步骤,并判断下述几种微生物的染色结果是什么。 A.大肠杆菌 B。金黄葡萄糖球菌 2、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引起PH改变的原因有哪些?在实践中如何保证微生物处于较稳定和合适的PH环境中? 3、神魔较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有哪几种? 4、废水中的主要含氮物质有哪几种?试述它们可能的转化途径和废水生物脱氮的原理。 5、什么是好氧活性污泥?活性物的结构和功能中心是什么?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机理是什么? 2005年 一、是非题。 1、浓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为合成培养基。 2、乳糖操纵子是由结构基因、操纵基因和调节基因组成。 3、核糖体的生理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4、明胶是最常用的凝固剂。 5、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中的脂肪含量比革兰氏阴性菌高。 6、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过程中,去除的有机污染物已全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7、反硝化反应是在好氧环境下进行的。 8、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时,易产生污泥膨胀问题。 9、 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细菌。 10、渗透酶属于诱导酶,而其它种类的酶往往属于结构酶。 二、填空题 1、紫外线的诱变机理是使 的结构改变,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的产生。 2、在微生物学奠基时代(生理学期)公认的代表人物为 和 ,前者的主要业绩有 等,后者的主要业绩有 等。 3、放线菌的菌丝由于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 , , 等类型。 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有 , , 。 4、酶的催化特性有 , , , 。 5、酶蛋白的一级结构是 ,二级结构是 。 6、根据试验目的和用途不同,培养基可分为 , , , 等。 7、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有 , , 。 8、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有 , , , 等。 9、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时,起主要杀菌作用的是 ,而其在水中浓度主要影响因子是 。 10、普通生物滤池内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有 , , 。 11、原生动物可分为四个纲,除孢子外,其它的是 , , 。 12、污化系统一般将受有机污染的河段分为 , , , 等四个带。 13、病毒的繁殖过程一般可分为 , , , 等四步。 14、细菌荚膜的生理功能有 , , 。 15、根据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存在状态,废水生物处理可分为 , 。 16、革兰氏染色的步骤是先用 , 初染和媒染,继而用 脱色。 最后用 复染。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 。 17、摩尔葡萄糖,经糖酵解净产生 摩尔ATP,经好氧呼吸则净产生 摩尔ATP。 18、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机理表现在 , , , 。 19、根据酶作用的位置,可将酶分为 , 。 20、由于紫外线的特殊性质,在科研,医疗等方面可应用于 , , 等。 三、名词解释 1.BOD5 2.菌胶团 3.污泥训话 4.温和性噬菌体 5.巴斯德效应 6.内源呼吸 7.堆肥化 8.水体富营养化 9.恒化连续培养发 10.反硝化营养化 三、 问答题 1、 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在用常规活性污泥处理废水时,一般应选择哪一阶段?为什么? 2、 什么是水体自净?试述水体自净的主要过程,如何判断及评价水体自净程度? 3、 详述脂肪的好氧分解和厌氧分解过程? 4、 用生物法处理废水时,对废水的进水水质有何要求? 5、 营养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主要有哪些?并说明其转运特点。 6、 检验饮用水时,为什么不直接测定致病菌,而检测指示菌?指示菌应符合哪些条件?用发酵法检测饮用水中的大肠菌群数时,常分哪几步进行检测?每步是依据大肠菌群的说明性状进行的? 7、 有机物沼气发酵的微生物学原理。 8、 什么是灭菌和消毒?美军方法有哪几种?试述其优缺点? 9、 细菌的呼吸作用的本质是什么?可分为几种类型?各类型有何区别? 10、 环境生物计数中的高新技术有哪些?在污染控制工程中有什么作用? 2006 一、填空题 1、微生物的特点有:个体极小,分布广,种类多, , 。 2、微生物需要的应邀物质有水, , ,无机盐及生长因子。 3、氧对好氧微生物有两个作用:作为微生物好氧呼吸的 ;参与 的生物合成。 4、基因是一切生物体的遗传功能单位,按基因的功能可将微生物细胞内的基因分为三种,即 , , 。 5、土壤中微生物的水平分布取决于 。 6、影响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关键因素有: , , ,微生物的环境因子。 7、废水生物处理常用的絮凝剂有: , 和 三种。 8、目测微尺的标定方法是先将目测微尺装入 的隔板上,使刻度朝下;再把物测微尺放在 上,是刻度朝上。用 找到物测微尺的刻度,移动物测微尺和目测微尺使两者的第一条线重合,顺着刻度找出另一条重合线。再分别求出高倍镜和油镜下目测微尺每格的长度。 9、干热灭菌时最高温度不能超过 摄氏度。 10、酶各组分的功能是:酶蛋白起 的作用;辅基和辅酶起 的作用;金属离子除 外,还起激活剂作用。 11、空气微生物卫生标准可以 为指标或以 为指标。 二、改错题 1、微生物的个体很微小,有些个体之间差别很小,为了区分个体间的小差别,通常用“株”来表示,因而,“株”是微生物的最小分类单位。 2、自然界中产甲烷菌有很多种,其中有些是好氧菌,有些是厌氧菌,有些是兼性厌氧菌。 3、放线菌的菌体由纤细的长短不一的菌丝组成,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菌丝分枝,为单细胞。 4、霉菌的菌落疏松,但菌丝细小,与培养基结合紧密,用接种环不容易挑取。 5、在对细菌进行染色时通常采用酸性染料,这是由于细菌在通常培养情况下带正电荷。 6、用霉菌、酵母菌处理有机废水时,有时会出现活性污泥丝状膨胀,这是可以通过改革工艺来解决,如采用生物膜法,接触氧化法,将二沉池改为气浮池等。 7、HgCl2的杀菌机理是与微生物酶的-----SH基结合,使酶失去活性,或与菌体蛋白质结合,是之变性或沉淀。 8、任何土质中的微生物种类都按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藻类的顺序由多到少依次排列。 9、空气中由于有较强的紫外线,具有较干燥、温度变化大、缺乏营养等特点,因而空气中基本上没有微生物。 10、 高浓度有机废水多用好氧发酵处理。 三、名词解释 1加富培养基 2 光复活现象 3、诱发突变 4、基因重组 5、AGP 6、好氧生物膜 7、固定化酶 8、聚磷菌 9消化作用 10、P/H指数 四、 问答题 1、 试比较元和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区别。 2、 简要说明病毒在液体培养基和在固体培养基中的培养方法。 3、 在进行细菌培养时,可用哪些方法测定细菌的生长量?请简要说明。 4、 脱氮运行管理中要掌握哪几个关键才能获得高的脱氮效果? 5、 简述好氧堆肥的机理。 五、 论述题 1、 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2、 真菌包括哪些微生物类群?它们在废水、固体废物中的作用(各举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3、 菌种保藏的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4、 基因工程和PCR技术在环境工程中有何实践意义?举例说明。 5、 微生物培养基是根据什么原理配置成的?并说明配置培养基应遵守的原则和顺序。 2007 一、名词解释 1、转化 2、固定化微生物 3、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4、单成分酶和全酶 5、微生物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 6、诱发突变 7、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8、好氧活性污泥 9、微生物絮凝剂 10、简单染色法和符合染色法 11、消毒和灭菌 12、噬菌体的效价 二、论述题 1、影响病毒在环境中存活的理化因素主要有哪些?在一般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病毒的去除效果如何? 2、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 3、根据试验目的和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哪几类?并分别说明其营养组成的特点和利用范围。 4、基因工程的操作一般包括哪些步骤?举例说明基因工程技术在污染物处理中的实际应用。 5、论述好氧堆肥的机理,并举例说明基因工程技术在污染物处理中的实际应用。 6、论述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机理,控制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对策有哪些? 2008 一、是非题 1、琼脂是培养基中用来提供细菌生长所需碳源的营养物质。 2、菌苔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之一。 3、溶原性噬菌体的DNA螯合在宿主DNA上,不嫩毒理进行繁殖。 4、豆芽汁培养基为合成培养基。 5、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危害的生物种类主要是硅酸。 6、硝酸细菌依靠光合磷酸化方式产能。 7、水体中有机物浓度越高,微生物代谢作用消耗的溶解氧越多。 8、导致“疯牛病”的脘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分子。 9、深层穿刺接种细菌到试管固体培养基中是为了提供厌氧菌的生长条件。 10、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过程中,去除的有机污染物已全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二、填空题 1、我国现行的饮水微生物饮水卫生标准规定自来水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 。 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一般可分为 , , , 等四步 3、革兰氏染色的步骤是先用 , 初染和媒染,继而用 脱色,最用用 复染。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 。 4、根据酶作用的位置,可将酶分为 , , 等。 5、进行灭菌的方法有 , , 等。 6、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是由 , 和 基因组成。 7、根据试验目的和用途不同,培养基可分为 , , , 等。 8、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有 , , 等。 9、细菌荚膜的生理功能有 , , 等。 10、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时,起主要杀菌作用的是 ,而影响其在水中浓度的主要因子是 。 11、普通生物滤池内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有 , , 等。 11、 污化系统一般将受有机污染的河段分为 , , , 等四个带。 三、名词解释 1、质粒 2菌胶团 3、污泥驯化 4、光复活现象 5、巴斯德效应 6、内源呼吸 7、酶的竞争性抑制 8、固定化酶 9、酶的活性中心 10、底物水平磷酸化 四、 问答题 1、 阐述微生物菌株保藏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2、 什么是水体自净?试述水体自净的主要过程,如何判断及水体自净程度? 3、 细菌生长曲线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在常规活性污泥处理废水时,一般应选择哪一阶段?为什么? 4、 检验饮用水时,为什么不直接测定致病菌,而 检测指示菌?指示菌应符合哪些条件?用发酵法检测饮用水中的大肠菌群数时,常分哪几步?每步是依据大肠菌群的什么性状进行的? 5、 废水中的含氮物质主要有哪些?阐述它们在废水处理中可能的转化途径和废水生物脱氮的原理。 6、 阐述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在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上的异同点,并指出与此相关的主要特性。 7、 什么叫活性污泥?活性污泥的结构与功能中心是什么?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机理是什么? 湖南大学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命题专用纸 招生专业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 考试科目代码:806 考试科目名称:环境毒理学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毒理学部分 一、 填空题。 1、生物膜主要是由( )和( )组成的。 2、胚胎与致畸物接触时,一般在( )期,胚胎对致畸物最敏感。 3、体内毒物的重要储存库有( )、( )、( )和( )四种。 4、( )是生产性毒物侵入机体的主要途径。 5、( )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 6、生物转化的主要场所是( )。 二、改错题(下列个体,请首先做出“正确”或“错误”判断。如判断为“错误”,请将正确答案写出来) 1、芳香胺类芳香环上氨基对位或邻位上的氢被取代,其致癌性增强。 2、家兔二耳较长,因此进行动物试验捉拿家兔时应首先抓其两耳。 3、镉在人体内的生物半减期较长,具有蓄积于体内的倾向。 4、硫酸烟雾引起的生理反应要比单一SO2气体引起的生理反应弱。 5、人类癌症最主要的是与放射性污染有关。 三、名词解释。 1、致突变作用 2、生物浓缩 3、拮抗作用 4、LD50 5、中毒阀剂量 6、毒物 四、简答题 1、Ames试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烷化剂是怎样引起基因突变的? 五、问答题 1、什么叫环境毒理学?它是怎样产生的? 2、影响污染物毒作用的因素有那些? 六、实验题 请简述哺乳动物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环境微生物部分 一、是非题(只需注明“对”或“错”) 1、分子氧对专性厌氧微生物的抑制和致死作用是因为这些微生物内缺乏过氧化氢酶。 2、恒化培养与恒浊培养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培养物群体始终处于对数生长期。 3、渗透酶(permease)属于诱导酶,而其他种类的酶属于结构酶。 4、导致“疯牛病”的脘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5、营养物跨膜的主动运输需要依靠载体和能量。 6、浓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为合成培养基。 7、核糖体的生理功能是合成DNA分子。 8、硝化反应是在厌氧环境下进行的。 9、明胶是最常用的凝固剂。 10、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过程中,去除的有机污染物已全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二、填空题。 1、在微生物学奠基时代(生理学期)公认的代表人物为( )和( )。前者的主要业绩有( )等,后者的主要业绩有( )等。 2、细菌的基本形态有( )、( )、( )、( )等种类。 3、酶蛋白的一级结构是( ),二级结构是( )。 4、原生动物可分为四个纲,眼虫属于( )纲,草履虫属于( )纲。 5、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 )和( )等,无机氮源有( )和( )等。 6、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培养基可分为( )、( )、( )等三类,最常用的固体培养基的凝固剂是( )。 7、大肠杆菌的操纵子是由( )、( )和( )基因组成。 8、在污化系统中一般可将受有机污染的河段分为( )、( )、( )、( )等四个带。 9、我国现行的饮水卫生标准规定自来水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 10、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有( )、( )、( )等三种类型。 三、名词解释 1、反硫化作用 2、温和性噬菌体 3、菌落 4、水体自净 5、PCR技术 四、问答题 1、什么是荚膜和粘液层?荚膜的化学组成和功能是什么? 2、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引起PH改变的原因有哪些?在实践中如何保证微生物处于较稳定和合适的PH环境中? 3、说明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中产生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武汉大学环境工程历年真题 2004年考试试题 一:填空 (每空0.5分,共18分) 1.固体废物按来源可以分为(),(),(),(),()。 2.固体废物分选可分为筛选(),(),(),(),(),()。 3.固体废物的处置可分为()和()两大类。 4.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有(),(),(),(),()。 5.按破碎固体废物所用的外力,即消耗能量的形式破碎方法可分为()和()两大类。 6.逆温的形式有(),(),(),(),()。 7.点除尘器的结构一般由(),(),()和()等组成。 8.集气罩的型式有(),(),(),(),()。 9.对于脉冲喷吹清灰,其清灰和滤尘过程()进行;对于气流反吹清灰,其清灰和滤尘过程()进行。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要对固体废物进行破碎处理?(7分) 2.固体废物的焚烧和热解有什么区别?(7分) 3.简述好氧堆肥的主要影响因素。(7分) 4.简述污泥中的水分及分离方法。(7分) 5.汽车尾气中主要的污染物有什么?如何处理?写出反应方程式。(10分) 6.影响烟流抬升高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10分) 7.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净化NOx中的还原剂是什么?其基本原理是什么?写出反应方程式。(10分) 8.气浮分离主要是去除废水中哪些污染物,需要满足哪些条件?(8分) 9.什么是水体自净?有哪些自净过程?(8分) 10.臭氧氧化法是一种较为新型废水处理方法,影响臭氧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哪些?(8分) 三:论述题 1.叙述电除尘器电晕放电的机理,分析影响电晕特性的因素主要是什么?是如何影响的?(12分) 2.何谓废物固化?废物为什么要进行固化?怎么样进行固化?(12分) 3.废水中的氮以几种形式存在,试详述生物脱氮的机理。(11分) 四:计算题(15分) 如果活性污泥法曝气池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为2.0g/L,混合液在1000毫升量筒中经30分钟沉淀后的污泥量为180ml,试计算污泥指数,所需污泥的回流比及回流污泥中的悬浮固体浓度;如剩余污泥经浓缩后含水率由99%下降到97%,则体积变为多少? 2005年考试试题 一:填空 (每空1分,共15分) 1.污泥指数SVI是衡量活性污泥的()特性,其实质是指在曝气池的混合液沉淀()分钟后,每单位重量()形成的湿污泥体积。其单位为()。 2.气浮法工艺必须满足的三个基本条件是选(),(),()。 3.风速岁高度增加而(),在北半球风向岁高度增加而()。 4.电除尘器的结构一般由(),(),(),()等组成。 5.对于脉冲喷吹清灰,其清灰和滤尘过程()进行,而对于气流反吹清灰,其清灰和滤尘过程()进行。 二:问答题 (91分) 1.画出A2/O生物脱氮工艺流程图,并叙述其脱氮除磷工作过程。(9分) 2.污泥脱水和污泥浓缩各有哪些主要方法,2者的作用有何区别?(8分) 3.以海水淡化为例,简述电渗析法的基本原理。(10分) 4.简述破碎比,破碎段的含义。总破碎比如何计算?(6分) 5.怎样评定危险废物固化的效果?(6分) 6.固体废物的焚烧和热解有何区别?(6分) 7.简述好氧堆肥的主要影响因素。(6分) 8.简述固化废物燃烧过程中三种不同的燃烧方式。(6分) 9.简述我国关于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6分) 10.电除尘器中反电晕是如何发生的?分析其发生原因。给出防止反电晕的几种途径。(10分) 11.简要介绍在煤炭燃烧过程中,SO2 ,NO和烟尘产生的过程及特点。(10分) 12.简要介绍城市热岛环流形式的原因及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8分) 三:论述题 (28分) 1.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的过程有哪几步?写出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结合当前我国烟气脱硫的现状,简述其特点。(14分) 2.城市垃圾长用的处理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结合我国的国情分析那种处理方法应优先发展。(14分) 四:计算题 (16分)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最大设计流量43200m3/d,设计人口250000人,沉淀时间为1.50h,水平流速为3.70mm/s,表面负荷为2.0m3/(m2*h)。污泥量为25g/(人*d),污泥含水率为95%,拟采用平流式沉淀池,请计算平流式沉淀池各部分尺寸。 2006考试试题 一:问答题(共15小题,共115分) 1.固体废物的焚烧和热解有何区别?(5分) 2简述有机物的厌氧发酵过程。(5分) 3.怎样评定危险废物的固化效果?(5分) 4.略述粉煤灰的活性含义,说明其活性激发机理。(5分) 5.简述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的要求及分类。(5分) 6.简述活性污泥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过程,构成活性污泥法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8分) 7.厌氧处理一般用来处理什么样污水控制反应进行是哪个阶段?为什么在厌氧处理中酸化细菌和甲烷细菌能共存?*(8分) 8.混凝是水处理中常规使用的方法,混凝处理原理是什么?完成混凝过程所需要的设备有哪些?(8分) 9.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目前在污水处理中除磷的方法主要有哪些?(8分) 10.水处理中常用膜分离技术有哪些?膜技术在水处理中发规模使用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8分) 11.在冬季晴天的情况下,城市SO2浓度是岁时间而变化的,一般在上午8:30--10:00时浓度达到最大,试从气象,大气扩散等方面分析为什么会栽种个时间出现浓度最大值?(9分) 12.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是什么?如何处理?写出反映式。(9分) 13.常用的除尘器有哪几种?请选择说明其中一种除尘器的除尘过程。(10分) 14.粉尘比电阻对电除尘器性能的影响如何?(10分) 15.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原理是什么?分析在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技术中影响系统结垢的因素,给出防止系统结垢的几种途径。(12分) 二:计算题 (10分) 某固体废物含可燃物60%,水分20%,惰性物20%。固体废物的元素组成为碳28%,氢4%,氧23%, 氮4%,硫1%,水分20%,灰分20%。假设(1)固体废物的热值为11630kJ/kg;(2)炉栅残渣含碳两5%;(3)空气进入炉的温度为65摄矢度;(4)残渣的热比为0.323kJ/(kg*奢侈度); (5)水的汽化潜热为2420kJ/kg;(6)辐射损失为总炉输入热量的0.5%;(7)碳的热值为32564kJ/kg,试计算这种废物燃烧后可利用的热值。(提示:计算水的汽化潜热时候,考虑固废中氢与氧结合生成水的量) 三:论述题(共2小题,共25分) 1.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和工农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你认为解决城市生活污水水污染水体的出路有哪些?(10分) 2.全面阐述我国关于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分析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应采用的方法。(15分) 09年试题 884环境工程学: 环境工程学考试内容范围主要包括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和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大致各占1/3),具体如下: 一、水污染控制部分:污水的物理处理;废水的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化反应动力学基础;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一)生物膜法;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二)活性污泥法;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污水的化学和物理化学处理;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二、大气污染控制部分:燃烧与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气象学及大气扩散浓度估算;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集气罩及管道系统的设计 三、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污染控制的技术政策;固体废物的预处理方法,包括压实、破碎、筛分和脱水;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技术方法,包括固化、焚烧、热解、堆肥和填埋;工业固体废物的基本性能和基本利用方法。 考研专业课环境工程复习笔记 固体污染物:水中以固体形态存在的污染物,其存在形态包括悬浮状态、胶体状态和溶解状态三种。 悬浮物:粒径在1nm以下,主要以低分子或离子状态存在的固体物质。 浊度:水中含有泥土、粉砂、微细有机物、无机物、浮游生物等悬浮物和胶体物都可以使水质变的浑浊而呈现一定浊度,水质分析中规定:1L水中含有1mgSiO2所构成的浊度为一个标准浊度单位,简称1度。 色泽和色度:色泽是废水中的颜色种类,通常用文字描述。色度是指废水所呈现的颜色深浅程度。色度的两种表示方法:①铂钴标准比色法:规定在1L水中含有Pt1mg及Co0.5mg所产生的颜色深浅为1度。②稀释倍数法:将废水按一定的稀释倍数,用水稀释到接近无色时的稀释倍数。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温度、时间都一定的条件下,微生物在分解、氧化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氧量,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和重铬酸钾。 总需氧量TOD:是指在特殊的燃烧器中,以铂为催化剂,在900度温度下使一定量水样汽化,其中有机物燃烧,再测定气体载体中氧的减少量,作为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要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用燃烧法测定水样中总有机碳元素量,来反映水中有机物总量。 有机氮:是反映水中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含氮有机物总量的一个水质指标。可逐步分解为NH4+、NH3、NO3-、NO2-等形态,NH4+、NH3 为氨氮,NO2-为亚硝酸氮,NO3-为硝酸氮。总氮TN:是一个包括从有机氮到硝酸氮等全部含量的水质指标。 废水的分类:①根据废水来源:分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②根据废水中主要成分:有机废水、无机废水、综合废水; ③根据废水中的酸碱性:酸性废水、碱性废水、中性废水。 ④根据产生废水的工业部门或生产工艺:焦化、造纸、电镀、化工、印染、农药及冷却废水。 废水中主要污染物质:①固体污染物②有机污染物③油类污染物④有毒 污染物(无机化学毒物、有机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⑤生物污染物⑥酸碱污染物⑦营养物质污染物⑧感官污染物⑨热污染。 废水处理方法及各自特点: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①物理处理法: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回收废水中不溶解的悬浮状态污染物的方法,可分为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及筛滤截留法。属于重力分离法的处理单元有沉淀、上浮等,相应的处理设备是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气浮池及其附属装置等。离心分离法有离心分离机和水旋分离器等。筛滤截留法有栅筛截留和过滤两种处理单元,设备有格栅和筛网、砂滤池和微孔滤机等。 以热交换原理为基础的处理方法有蒸发、结晶等。 ②化学处理法:通过化学反应和传质作用来分离、去除废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污染物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以投加药剂产生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处理单元有混凝、中和、氧化还原等;以传质作用为基础的处理单元(物理化学处理法)有萃取、汽提、吹脱、吸附、离子交换以及电渗析和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等。 ③生物处理法: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呈溶解、胶体以及悬浮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的方法。根据微生物的不同,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消化池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污泥)。 城市废水处理的典型流程及各部分的作用:①一级处理:主要处理对象是较大的悬浮物。截流于沉淀池的污泥可进行污泥消化或其他处理,出水可排放于水体或用于污水灌溉。②二级处理:对出水水质要求更高时,再进行生物化学法处理,主要处理对象是有机物,并进一步降低悬浮物含量。③三级处理和高级处理:出水水质更高时,在二级处理后进行三级处理。主要对象是营养物质(N、P)及其他溶解物质和微量杂质,采用的方法有吸附、吹脱和超滤。有时目的不是为了排放,而是为了直接回用,处理对象还包括去除废水中的细小悬浮物,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微生物和盐分等,采用的方法可能有吸附、离子交换、反渗透、消毒等。三级处理前必须有一、二级处理,强调顺序性,而高级处理强调处理深度。 沉淀类型:①自由沉淀:废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而且不具有凝聚的性能,在沉淀过程中,固体颗粒不改变形状,也不互相粘合,各自独立地完成沉淀过程。(沉砂池和初沉池的初期沉淀) ②凝聚沉淀:废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也不高,但具有凝聚的性能,在沉淀的过程中,互相粘合,结合成为较大的絮凝体,其沉淀速度是变化的。(在初沉池后期和二沉池初期) ③集团沉淀(成层沉淀):当废水中悬浮颗粒的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每个颗粒的沉淀将受到其周围颗粒的干扰,沉速有所降低,如浓度进一步提高,颗粒间的干涉影响加剧,沉速大的颗粒也不不能超过沉速小的颗粒,在聚合力的作用下,颗粒群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各自保持相对不变的位置,共同下沉。液体与颗粒群之间形成清晰的界面。沉淀的过程实际就是这个界面下降的过程。(活性污泥在二沉池的后期沉淀) ④压缩沉淀:此时浓度很高,固体颗粒互相接触,互相支承,在上层颗 粒的重力作用下,下层颗粒间隙的液体被挤出界面,固体颗粒群被浓缩。(活性污泥在二沉池污泥斗中和浓缩池中的浓缩) 颗粒的沉降速度:依据斯托克斯公式得出。 沉淀池的表面负荷:Q/A: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一般称之为表面负荷,以q表示。(数值上与颗粒沉速) 曝气沉砂池:是一长形渠道,沿渠壁一侧的整个长度方向,距池底20-80cm处安设曝气装置,在其下部设集砂斗,池底有I=0.1-0.2的坡度,以保证砂粒滑入。由于曝气作用,废水中有机颗粒经常处于悬浮状态,砂粒互相摩擦并承受曝气的剪切力,砂粒上附着的有机污染物能够去除,有利于取得较为纯净的砂粒。 自由沉降总去除率试验的方法及总去除率的确定:将已测定过悬浮物含量的废水搅拌均匀后,同时注入数个沉淀管中,经t1时间后,从第一个沉淀管高h处取出一定数量的废水,同样,经过t2、t3、t4。。。t5时间后,相应地从第2、3、4。。。n个沉淀管中同一高度处取出同样数量的水样,测定其中悬浮物含量分别为c1\\c2\\c3。。。cn。沉淀率为E=c0-ct/c0,悬浮物经t时间的沉速为u0=h/t。以沉速为横坐标,以沉淀率为纵坐标,能够绘出“沉速-沉淀率”关系曲线。 理想沉淀池的工作过程分析:假定条件为:①池内废水按水平方向流动,从入口到出口,颗粒水平分布均匀,每个颗粒都按水平流速v流动;②悬浮颗粒在整个水深均匀分布,其水平分速等于废水的水平流速v,每个颗粒的沉速固定不变;③颗粒一经沉淀就不再上浮。沉淀池内分流入区、流出区、沉淀区和污泥区四部分。 沉淀池溢流率和颗粒沉降速度的关系: 沉淀池的分类及各自的水流特点:平流式(一端流入,按水平方向在池内流动,从另一端溢出)、辐流式(从中心进入,沉淀后废水从池周溢出,水平流动)、竖流式(从池中央下部进入,由下向上流动,沉淀后废水从池面和池边溢出) 斜管沉淀池增强沉淀效果的原理和具体方法:原理是理想沉淀池:在理想条件下,分隔成n层的沉淀池,理论上其过水能力为原池的n倍。具体方法:将水平隔层改为与水平面倾斜成一定角度的斜面,构成斜板或斜管。 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由于曝气作用,废水中有机颗粒经常处于悬浮状态,砂粒互相摩擦并承受曝气的剪切力,砂粒上附着的有机污染物能够去除,有利于取得较为纯净的砂粒。 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制成的金属框架,斜置在废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泵站集水池的进口处,用以截阻大块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 慢速滤池快速滤池高速滤池 过滤速度:关闭进水阀门后立即开始记录时间直至滤池水位下降到排水口附近时止,并记下水位下降高度。下降高度与滤池水位下降所用的时间即为过滤速度。 反冲洗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滤料面积上所通过的冲洗水量。 (L/m2.s) 滤料的不均匀系数:(滤料的级配)是指滤料中粒径不同的颗粒所占的比例,K80表示:K80=d80/d10 过滤周期:两次反冲洗的时间间隔称为过滤周期;从反冲洗开始到发洗结束的时间间隔称为反洗历时。 滤池的过滤作用机理:①机械隔滤作用:滤料层由大小不同的滤料颗粒组成,其间有很多孔隙,废水流经时,比孔隙大的被截留在孔隙中,于是孔隙越来越小,以后进入的较小悬浮颗粒也被截留下来,使废水得到净化。②吸附、接触凝聚作用:废水流经滤料层的过程中,要经过弯弯曲曲的水流孔道,悬浮颗粒与滤料的接触机会很多,在接触的时候,由于相互分子间的作用力结果,出现吸附和接触凝聚作用,尤其是过滤前加了絮凝剂时,接触凝聚作用更为突出,滤料颗粒越小,吸附和接触凝聚作用的效果越好。 滤池的结构和分类: 分类:①按滤速大小:慢滤池、快滤池、高速滤池;②按水流过滤层的方向:上向流、下向流、双向流;③按滤料种类:砂滤池、煤滤池、煤-砂滤池;④按滤料层数:单层滤料、双层滤料、多层滤料;⑤按水流性质:压力滤池和重力滤池;⑥按进出水及反冲洗水的供给和排出方式:普通快滤池、虹吸滤池和无阀滤池。 结构:滤池外部由滤池池体、进水管、出水管、冲洗水管、冲洗水排出管等管道及其附件组成;滤池内部由冲洗水排出槽、进水渠、滤料层、垫料层(承托层)、排水系统组成。 普通快速滤池的工作过程:过滤-反冲洗两个过程交替进行。滤池进水时,废水自进水管经进水渠、排水槽分配入滤池,废水在池内自上而下穿过滤料层、垫料层,由排水系统收集,并经出水管排出。工作期间滤池处于全浸没状态。反冲洗时,关闭进水管及出水管,开启排水阀及反冲洗进水管,反冲洗水自下而上通过排水系统、垫料层、滤料层,并由排水槽收集,经进水渠内的排水管排走。 对滤料的要求和滤层的结构:对滤料的要求:①滤料的粒径较大、物理强度较高、抗腐蚀性较强,而且成本较低;②抗冲击负荷的能力较强。 滤层的结构: 快速滤池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①气阻:滤料层内积聚了大量空气,特别是当滤料层内出现负水头时,这部分滤料层内呈现真空状态,使水中的溶解气体逸出并积聚在滤层中,以致滤水量显著减少。冲洗时,气泡会冲出滤层表面,因而出现大量空气,它是形成滤料层裂缝、水质恶化的原因。这中现象叫气阻或气闭。解决办法:可增高滤料层上的水深。在池深已定的情况下,可采取调换表面层滤料,增大滤料粒径的方法。有时可适当加大滤速促使整个滤料层内积污比较严重。 ②结泥球:由于长时间冲洗不净,使滤料层内逐渐累积胶质状污泥并相互粘结。污泥主要成分是有机物,严重时会腐化发臭。解决办法:①改善冲洗:检查冲洗时滤层膨胀程度和冲洗废水的排出情况。适当调整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另外,还需检查配水系统,有条件时另加表面冲洗装置或压缩空气辅助冲洗。 ②已结泥球的滤池排除方法:a、翻池人工清洗,并检查承托层是否移动和配水系统是否堵塞;b、滤池反冲洗后暂停使用,然后保留滤料面上水深20-30cm,加氯浸泡12h,以后再进行反冲洗。(加氯量:漂白粉1kg/m2,液氯0.3kg/m2)③跑砂漏砂:由于冲洗强度过大或滤料级配不当,反冲洗冲走大量滤料;冲洗水分配不均匀,承托层会发生移动,促使冲洗水分布更不均匀,最后某一部分承托层被掏空,以至滤料通过配水系统流失。解决办法:检查配水系统,并适当调整冲洗强度。 均量池:均化水量的调节池。 均质池:均化水质的调节池。 调节的目的:均化水质或水量。 均量池的结构:P63。 异程式均质池的工作原理:常水位、重力流---沉淀池中每一质点流程由短到长,都不相同,再结合进出水槽的配合布置,使前后时程的水得以相互混合,取得随机均质的效果。 碱性废水:碱含量大于1%-3%的高浓度含碱废水,称为废碱液。 酸性废水:酸含量大于3%-5%的高浓度含酸废水,称为废酸液。 普通中和滤池:为固定床,水的流向分平流式和竖流式(又分升流式和降流式),滤料粒径一般为30-50mm,不得混有粉料杂质,当废水中含有可能堵塞滤料的物质时,应进行预处理,过滤速度一般不大于5m/h,接触时间不小于10min,滤床厚度一般为1-1.5m。 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水流由下向上流动,流速高达30-70m/h,再加上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作用,使滤料互相碰撞摩擦,表面不断更新,因此中和效果较好。 中和的目的:酸碱中和,以废治废。 投药中和与过滤中和的原理和适用条件:投药中和原理、适用条件:如石灰乳法是将石灰消解成石灰乳后投加,由于Ca(OH)2对废水中的杂质具有凝聚作用,因此适用于含杂质多的酸性废水。 过滤中和的原理和适用条件:是指废水通过具有中和能力的滤料进行中和反应。适用于含硫酸浓度大于2-3mg/L并生成易溶盐的各种酸性废水的中和处理。 普通中和滤池和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的优缺点:P74 混凝:通常把双电层作用而使胶体颗粒相互凝结过程的凝聚和通过高分子聚合物的吸附架桥作用而使胶体颗粒相互粘结过程的凝聚,总称为混凝。 双电层:胶核表面拥有一层离子,成为电位离子,电位离子层通过静电作用,把溶液中电荷相反的离子吸引到胶核周围,被吸引的离子称为反离子,它们的电荷总量与电位离子的相等而符号相反。这样,在胶核周围介质的相间界面区域就形成所谓双电层。 胶体颗粒的脱稳:要使胶体颗粒沉降就必须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促使胶体颗粒互相接触,成为较大的颗粒,关键在于减少胶体的带电量。这可以通过压缩扩散层厚度,降低ξ电位来达到。这个过程就叫做胶体颗粒的脱稳作用。 混凝剂:能够使水中的胶体颗粒互相粘结和聚结的物质称为混凝 剂。 碱式氯化铝:(PAC)是一种多价电解质,能显著降低水中粘土类杂质的胶体电荷。分子量大,吸附能力强,具有优良的凝聚能力,形成的混凝体较大,凝聚沉淀性能优于其他混凝剂。 助凝剂:废水混凝处理中,采用单一的混凝剂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投加辅助药剂来提高混凝效果,投加的辅助药剂即为助凝剂。 澄清池:用于混凝处理的一类设备,在其内可同时完成混合、反应、沉淀分离等过程。 混凝的原理:双电层作用(低分子电解质对胶体微粒产生电中和以引起胶体微粒凝聚)和化学架桥作用(胶体微粒对高分子物质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各微粒依靠高分子的连接作用构成某种聚集体,结合成为絮状物)。 胶体脱稳的机理:要使胶体颗粒沉降就必须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促使胶体颗粒互相接触,成为较大的颗粒,关键在于减少胶体的带电量。这可以通过压缩扩散层厚度,降低ξ电位来达到。 影响混凝的因素:a、PH值。B、温度(35-40最佳)c、药剂种类和投加量;d、搅拌:适当。 混凝剂的分类及大致的应用范围:无机类和有机类。 混凝过程的阶段及各阶段的作用;投药、混合、反应及沉淀分离。混合阶段作用是将药剂迅速、均匀地分配到废水中各个部分,以压缩废水中胶体颗粒的双电层,降低或消除颗粒的稳定性,使这些颗粒能互相聚集成绒粒。反应阶段作用是促使失去稳定的胶体粒子碰撞结大,成为可见的矾花绒粒。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原水的动能,在水射器的作用下,将池中的活性泥渣吸入和原水充分混合,从而加强了水中固体颗粒间的接触和吸附作用,形成良好的絮凝体,加速沉淀速度,使水得到澄清。 物理吸附: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通过分子间力产生的吸附称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发生由化学键力引起的吸附称化学吸附。 离子交换吸附: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发生由静电引力引起的吸附称离子交换吸附。 吸附平衡:如果吸附过程是可逆的,当废水和吸附剂充分接触后,一方面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另一方面一部分已被吸附的吸附质由于热运动的结果,能够脱离吸附剂的表面,又回到液相中去,前者为吸附,后者为解吸,当两者速度相等时,即单位时间吸附数量等于解吸数量时,则吸附质在液相中的浓度和吸附剂表面上的浓度都不再改变而达到吸附平衡。 吸附容量:指单位重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吸附质的重量。 吸附剂:具有吸附能力的多孔性固体物质。 吸附质:废水中被吸附的物质。 静态吸附操作:废水在不流动的情况下进行的吸附操作。 动态吸附操作:废水在流动条件下进行的吸附操作。 吸附的分类和各自的特点:物理、化学、离子交换。 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吸附剂的性质、吸附质的性质和吸附过程的操作条件。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模拟试题二 普通化学部分(75分) 一 选择题(20分) 1.阿仑尼乌斯公式适用于: (A) 一切复杂反应 (B) 发生在气相中的复杂反应 (C) 计算化学反应的rHm (D) 具有明确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的所有反应 2.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改变反应的rGm、rHm、rUm、rSm (B) 不能改变反应的rGm,但能改变反应的rUm、rHm、rSm (C) 不能改变反应的rGm、rHm,但能改变反应的rUm、rSm (D) 不能改变反应的rGm、rHm、rUm,但能改变反应的rSm 3.已知反应3O2(g) 2O3(g)的rHm = 288.7 kJmol1。若使反应向右进行,需采取下列哪一种措施? (A) 高温低压 (B) 高温高压 (C) 低温低压 (D) 低温高压 4.若使弱酸强碱盐、弱碱强酸盐的水解度都增大,可采取下列哪一种措施? (A) 降低温度 (B) 稀释溶液 (C) 增加盐的浓度 (D) 升高溶液的pH值 5. 将0.450克某物质溶于30.0克水中,使冰点降低了0.150℃。已知Kf = 1.86 kgmol1,这种化合物的分子量是: (A) 100 (B) 83.2 (C) 186 (D) 204 (E) 50 6. 稀溶液依数性的本质是: (A) 渗透压 (B) 沸点升高 (C) 蒸气压下降 (D) 凝固点下降 (E)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 7. 测量各种酸和碱(0.1 mol•L1)相对强度的方法是: (A) 用pH试纸测验量溶液的pH值 (B) 与海绵状锌反应观察气体的放出速率 (C) 用极谱仪测量每个溶液 (D) 用电导仪测量其导电率 8. 根据金属在电动势次序中的位置,可以预言在化学反应中: (A) 电动势为零的氢是惰性的; (B) 铜将置换铅盐中的铅; (C) 金比铝更易被氧化; (D) 锡将置换铜盐中的铜; (E) 铜将置换酸中的氢; 9. 在反应4P + 3KOH + 3H2O → 3KH2PO2 + PH3中 (A) 磷仅被还原 (B) 磷仅被氧化 (C) 磷既未被还原,也未被氧化 (D) PH3是固体沉淀 (E) 磷被歧化 10. 等浓度、等体积的氨水与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高低次序是: (A) [H+] > [Cl] > [NH4+] > [OH] (B) [Cl] > [NH4+] > [H+] > [OH] +++ (C) [Cl] > [NH4] > [OH] > [H] (D) [Cl] = [NH4] > [H+] > [OH] 11. 下列哪个离子中的半径最小? (A) K+ (B) Ca2+ (C) Sc3+ (D) Ti3+ (E) Ti4+ 12, 任一原子的s轨道: (A) 与角度无关 (B) 与sinθ有关 (C) 与cosθ有关 (D) 与sinθcosθ有关 (E) 与sinθcosθ无关 13. 下列有关元素的氧化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s区元素不呈负氧化数 (B) p区元素一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数 (C) d区元素一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数 (D) f区元素一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数 14, 与碱土金属相比,碱金属表现出 (A) 较大的硬度 (B) 较高的熔点 (C) 较小的离子半径 (D) 较低的电离能 (E) 较高的沸点 15.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弱的是: (A) H3PO4 (B) HClO4 (C) H2SO4 (D) HClO3 (E) H3AsO4 16.下列元素中,其化合物经常呈现颜色的是: (A) 碱金属 (B) 碱土金属 (C) 卤素 (D) 过渡元素 (E) 惰性气体 17.当卤素的原子序数增加时,卤素将: (A) 更不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 (B) 变得较不密实 (C) 颜色变浅 (D) 更不易获得电子 (E) 更活泼 18.通式为RCONH2的有机化合物,属于下列哪一类? (A) 胺 (B) 酰胺 (C) 酮 (D) 腈 (E) 氮酰化合物 19.下述的有机溶剂中,具有最大的火灾危险的是: (A) 乙醇 (B) 乙醚 (C) 四氯化碳 (D) 煤油 (E) 乙酸 20. 下列高分子化合物可作高频绝缘材料的是: (A) 酚醛树脂 (B) 有机玻璃 (C) 聚氨脂 (D) 聚四氟乙烯 二 填空题(20分) 1.在__和__情况时,真实气体的性质与理想气体相近。 2.任何一个化学变化,影响平衡常数数值的因素是:__。 3.二级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是:__。 4.极性分子的吸引力_,蒸气压_。非极性分子的吸引力_,蒸气压_。 分子量越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越_,蒸气压越_。 5.CaF2饱和溶液的浓度是2.0104 mol•L1,它的溶度积常数是:__。 6.把醋酸钠晶体加到1升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pH会__。 7.电解烧杯中的食盐水时,其电解产物是:__、__。 8.H3O+的共轭碱为__。 9.中心离子配位数为2的配合物空间构型为__。 10.同一系列化合物(如HX)的分子间力的影响因素是:__。 11.NCl3的水解产物是:__、__。 12.天然橡胶是__的聚合物。 三、简答题(6*2) 1. 解释现象:NaF的熔点高于NaCl。 四. 计算题(23,第一题9分,2、3题7分) 1.4.5g某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质和125g水配制成溶液125ml,此溶液的凝固点是-0.372℃, 求算(1)溶质的摩尔质量;(2)该溶液的沸点;(3)该溶液在25℃时的渗透压. 2.已知:Fe2+ + 2e- Fe φ# = -0.44V Fe3+ + e- Fe 2+ φ# = +0.771V 该电池反应式为:3Fe 2+ = Fe + 2Fe3+ 计算该电池的E#值及电池反应的△rGm#,并判断反应能否正向自发进行? 水污染控制部分(45分) 一 选择题 1. ()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及杂质。 A.格栅 B. 筛网 C 沉砂池 D 二沉池 2. 在活性污泥工艺中,()不是引起污泥膨胀的因素。 A 缺乏N、P营养 B 溶解氧不足 C N、P营养过剩 D 水温高 3. 通过SVI可判断污泥是否发生丝状菌性膨胀,当发生膨胀时() A.SVI<50 B 50<SVI<100 C 100<SVI<150 D 200<SVI 4. 下列选项中,不是构成活性污泥基本要素的是() A 引起吸附和氧化分解作用的微生物 B 废水中的有机物 C 溶解氧 D 废水中BOD含量的高低 5. 土地处理系统的净化机理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A 可去除BOD B 可去除磷和氮 C 可去除SS D 可去除COD 6. 厌氧消化的产甲烷菌是() A 厌氧菌 B 好氧菌 C 兼性菌 D 中性菌 7. 污泥的含水率从99%降低到96%,污泥体积减少了() A 1/3 B 2/3 C 1/4 D 3/4 8. 下列对好氧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不正确的是() A 温度每增加10~15℃,微生物活动能力增加一倍 B 当pH<6.5或pH>9时,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 C 水中溶解氧应维持2mg/l以上 D 微生物对氮、磷的需要量为BOD5:N: P=200:5:1 9.石灰法除磷投加的石灰一般是() A CaO B Ca(OH)2 C CaCO3 D Ca(HCO3)2 10. 关于污泥体积指数,正确的是() A SVI高,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 B SVI低,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 C SVI过高,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 D SVI过低,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 二 填空题 1. 石灰中和投药方法有_和_。 2. 一般采用来_初步评价废水的可生化性。 3. 污泥浓度常用_表示,污泥沉降比用_表示,污泥体积指数用_表示。 三 简答题 1. 污泥沉降比、污泥指数、污泥浓度三者关系如何?试叙其在活性污泥运行中的重要意义。 2.四 计算题 要某活性污泥曝气池混合液浓度MLSS=2500mg/L,取该混合液100mL于量筒中,静置30min时测得污泥溶剂为30mL,求该活性污泥的SVI及含水率。(活性污泥的密度为1g/mL) 固体废弃物部分(30分) 1. 固体废物“三化”管理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固体废物管理一致性如何,有无矛盾,试分析之。 2. 可持续发展对固体废物管理的指导。 附 模拟2 参考答案 普化部分 一.D、A、B、B、C、C、D、D、E、B、E、A、A、D、E、D、D、B、B、D 二.1.高温和低压 2. 温度 3. mol1dm3s1 4. 强,小,小,大,强,小 5. 3.21011 6. 增加 7. 氯气,氢气 8. H2O 9. 直线形 10. 离子半径 11. NH3 、 HOCl 12. 异戊二烯 三. 1. 答:NaF与NaCl都是NaCl型晶体。对于相同类型的离子晶体,正、负离子之间的核间距越短,离子电荷越高,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F-离子的半径小于Cl-,即NaF中正、负离子的核间距小于NaCl的,所以NaF的离子键强度大于NaCl的,因此NaF的熔点高于NaCl。 2. 答:(MgCl2 + H2O = Mg(OH)Cl + HCl FeCl3 + 3H2O = Fe(OH)3 + 3HCl SiCl4 + 3H2O = H2SiO3 + 4HCl) 四. 1. 解:首先,可以从表2-2中查得水的K b和K f 分别为0.512及1.86K • kg· mol-1 (1)根据凝固点下降公式(2-4)可以计算出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 △Tf = Kf m 0.372K = (1.86K • kg / mol-1) · m m = 0.372K/ (1.86K • kg · mol-1) = 0.200 mol / kg 再根据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可以算出溶质的摩尔数和摩尔质量 溶质的摩尔数n =(0.200 mol溶质/ kg溶剂)×0.125kg 溶剂 = 0.0250mol 溶质的摩尔质量 m = 4.5g / 0.0250 mol = 180 g/mol (2)根据沸点上升公式(2-3),△Tb = Kb m △Tb = 0.512K • kg / mol × 0.200 mol / kg = 0.1024K 所以溶液的沸点= 100K + 0.1024 K = 100.1024K ≈ 100.102K (3)根据稀溶液的渗透压公式(2-5): π = nRT/V = cRT π = 0.025mol×8.314J.K-1.mol-1×298 K / 125×10-6 m3 = 4.955×105 Pa 2. 解:E# =#(+)-#(-) = -0.44-0.771 = -1.211V < 0 △rGm#=-nFE# =-2×96485× (-1.211) = 233.69(kJ) > 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3. 解:因为△rHΘm(T)=∑υB△fHΘm(B,T) 即△rHΘm(298K)=2DfHΘm -DfHΘm -3DfHΘm =2×(-46.11 KJ•mol–1)-0-3×0 =-92.22 kJ·mol-1 ΘΘ 又因为△rSm(T) =∑υBSm (B,T) 即△rSΘ m(298K) =2 SΘm - SΘm -3 SΘm =2×192.34J·K-1·mol-1-191.50J·K-1·mol-1-3×130.57J·K-1·mol-1 =-198.53 J·K-1·mol- 1 △rGΘm (298K)=△rHΘm (298K)-T△rSΘm (298K) = (-92.22 kJ·mol-1)- 298.15K×(-198.53×10-3kJ·mol-1 K-1) = 33.03 kJ·mol-1 >0 正向反应不自发。 若使 △rGΘm (T)=△rHΘm (T)-T△rSΘm (T)<0 ,则正向自发。 ΘΘ 又因为△rHm 、△rSm随温度变化不大,即 △rGΘm (T)≈ △rHΘm (298K)-T△rSΘm (298K) <0 即 -198.53×10-3kJ·mol-1 K-1 T > -92.22 kJ·mol-1 而按不等式运算规则,有 T<(-92.22 kJ·mol-1)/(-198.53×10-3kJ·mol-1 K-1)= 464.51K 故最高反应温度为464.51K。 水污染控制部分 一.A、C、D、D、A、D、A、D、B、B 二.1. 干投,湿投 2. BOD5/COD 3. MLSS,SV,SVI 三.1. 答:SVI=SV%×10/MLSSg/L.污泥指数SVI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为50-150,污泥指数MLSS一定的情况下,可计算30分钟沉降比SV%,故可通过测定30分钟沉降比,很简便的判定曝气池内污泥状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 答:浓缩污泥可以用重力浓缩法,也可以用气浮浓缩法和离心浓缩法,重力浓缩法主要构筑物为重力浓缩池,设备构造简单,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气浮浓缩主要设施为气浮池和压缩空气系统,设备较多,操作较复杂,运行费用较高,但气浮污泥含水率一般低于重力浓缩污泥。离心浓缩则可将污泥含水率降到 80%-85%,大大缩小了污泥体积,但相比之下电耗较大。 四.解:(1)100mL混合液对应的污泥容积为300mL,则1L混合液对应的污泥容积为300mL 又1L混合液中含泥2500mg=2.5g 故SVI=300/2.5=120mL/g干泥 (2)1mL该活性污泥含干泥1/SVI=1/120=0.008g =0.008g 因活性污泥密度为1g/mL,故1mL活性污泥质量为1g, 则含水率为[(1-0.008)/1]×100%=99.2% 固体废物管理部分 1. 答:(1)产生源控制优先;(2)完善资源化体系;(3)有害废物的分流管理;(4)最终处置无遗漏。 2. 答(1)固体废物不应该是人类发展的附属物; (2)以福利量衡量发展是“减量化”的根本途径; (3)“资源化”应融入经济发展体系中; (4)全社会应公平地参与固体废物管理; (5)延伸固体废物管理的权限。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模拟试题三 普通化学部分(75分) 一 选择题(20×1) 1. 下列关于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298K时,纯物质的Sm = 0 (B) 一切单质的Sm = 0 (C) 对孤立体系而言,rSm > 0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D) 在一个反应过程中,随着生成物的增加,熵变增大。 2.某化学反应A(g) + 2B(s) 2C(g)的rHm < 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仅在常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B) 仅在高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C) 任何温度下,反应均可以自发进行 (D) 任何温度下,反应均难以自发进行 3.如果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回到起始状态,则下列关系式均能成立的是: (A) Q = 0;W = 0;U = 0;H = 0 (B) Q 0;W 0;U = 0;H = Q (C) U = 0;H = 0;G = 0;S = 0 (D) Q W;U = Q W;H = 0 4.某一液相反应的K在几乎所有情况下都较小,然而却可以用来大规模生产。实际中,采取的措施是: (A) 反应在低温下进行 (B) 反应在非常高的温度下进行 (C) 使用了另外的一系列反应,得到同样的结果 (D) 产物生成后,不断地从系统中被分离出来 5.100克水溶解20克非电解质的溶液,在5.58℃时凝固,该溶质的分子量为: (A) 33 (B) 50 (C) 67 (D) 200 (E) 20 6.扩散在下述哪一种状态下进行得最迅速? (A) 固体 (B) 液体 (C) 气体 (D) 凝胶 (E) 胶体微粒 7.溶质溶于溶剂之后,必将会引起: (A) 沸点降低 (B) 凝固点上升 (C) 蒸气压降低 (D) 吸热 (E) 放热 8.按照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哪一种物质既可作为酸又可作为碱: (A) [Al(H2O)6]3+ (B) [Cr(H2O)6]3+ (C) H2CO3 (D) [Fe(H2O)3(OH)3]3+ (E) PO4 9.K2Cr2O7 + HCl → KCl + CrCl3 + Cl2 + H2O在完全配平的反应方程式中Cl2的系数是: (A) 1 (B) 2 (C) 3 (D) 4 (E) 5 10.下列物质若按碱性由弱到强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OH < HPO42 < NH3 < HSO4 < H2O (B) HPO42 < HSO4 < NH3 < H2O < OH (C) HSO4 < H2O < HPO42 < NH3 < OH (D) HPO42 < OH < H2O < NH3 < HSO4 (E) H2O < HSO4 < NH3 < HPO4 < OH 11.根据标准电极电位,氧化还原反应MnO2 + 2Cl + 4H+ == Mn2+ + Cl2 + 2H2O中,MnO2不能氧化Cl,但用浓盐酸与MnO2作用,可以生成Cl2。下列哪一种解释最不合理: (A) 两个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相差不大; (B) 酸度增加,E(MnO2/Mn2+)增加; (C) [Cl]增加,E(Cl2/Cl)减小; (D) 盐酸浓度增加,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加大。 12.如果一个原子的主量子数是3,则它: (A) 只有s电子和p电子 (B) 只有s电子 (C) 只有s,p和d电子 (D) 只有s,p,d和f电子 (E) 只有p电子 13.下列哪一个化合物为极性共价化合物: (A) B2H6 (B) NaCl (C) CCl4 (D) H2S (E) CH4 14.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氢键表现得最强? (A) NH3 (B) H2O (C) H2S (D) HCl (E) HF 15.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可以肯定: (A) 原子的价层电子数不超过8 (B) 周期数等于基态原子的能级最高轨道的主量子数 (C) 族数等于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数 (D) 一个原子中,没有两个电子具有四个完全相同的量子数 (E) 在多电子原子中,3d轨道的能级高于4s轨道的能级 16.下列分子中,极性最弱的是: (A) NH3 (B) PH3 (C) AsH3 (D) SbH3 17.下列灭火器中,适用于扑灭电器失火的是: (A) CO2灭火器 (B) CCl4灭火器 (C) 泡沫灭火器 (D) 干粉灭火器 18.下列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高的是: (A) NaN3 (B) AgN3 (C) Pb(N3)2 (D) Ba(N3)2 19.下列氯化物中,水解度最大的是: (A) BiCl3 (B) CrCl3 (C) FeCl3 (D) PCl3 20.一种化合物含有54.6%的碳,9.1%的氢和36.6%的氧,化合物的实验式(最简单的)为: (A) C3H6O (B) C4H9O2 (C) C4H8O2 (D) C5H9O (E) C2H4O 二 填空题(20×1) 1. 溶液的依数性是指溶液表现出的只与溶质的_有关,而与溶质的_无关。依数性主要包括:____四个方面。 2.凡是容易给出质子的是_,它的共轭碱就是_。 3.在[Cu(NH3)4]2+离子中铜的价态是_,配位数是_。 4.电解时,氧化反应发生在:_。 5.醋酸的电离常数为Ka,则醋酸钠的水解常数为:_。 6.同一主族各元素的电荷数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电子层数的增加而_。同一周期各元素的离子,当电子构型相同时,随离子电荷数的增加,阳离子半径_,阴离子半径_。 7.共价键与离子键不同,具有_和_。 8.中心离子配位数为3的配合物的空间构型为_。 9.具有1s22s22p63s23p4电子结构的原子是:_。 10.[Zn(CN)4]2 属于_外轨型配合物。 三.简答题(7×2) 1. 如何正确理解各种反应速率理论中活化能的意义?四.计算题(7×3) 1.求出下列原电池的电动势,写出电池反应式,并指出正负极。 (1)Pt | Fe2+(1mol·L-1) , Fe3+(0.0001mol·L-1) || I-(0.0001 mol·L-1),I2(s) | Pt 2.对生命起源问题,有人提出最初植物或动物的复杂分子是由简单分子自动形成的。例如尿素(NH2CONH2)的生成可用反应方程式表示如下: CO2(g)+2NH3(g)—→(NH2)2CO(s)+H2O(1) (1)已知298K时的△rHΘm=﹣133 kJ·mol-1, △rSΘm =﹣424 J·mol-1K-1 ,并说明此反应在298K和标准态下能否自发进行; (2)在标准态下最高温度为何值时,反应就不再自发进行了? 3.根据AgI的溶度积,计算: (1) AgI在纯水中的溶解度(g·L- 1) (2) 在0.0010mol·L-1KI溶液中AgI的溶解度(g · L-1) 水污染控制部分(45分) 一 选择题(10分) 1. 关于污泥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相当于曝气池中全部活性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B 相当于工作着的污泥总量同每日的回流污泥量的比值 C 污泥龄并不是越长越好 D 污泥龄不得短于微生物的世代期 2. 下列关于各种活性污泥运行方式不正确的是() A 渐减曝气法克服了普通曝气池供氧与需氧之间的矛盾 B 多点进水法比普通曝气池出水水质要高 C 吸附再生法采用的污泥回流比比普通曝气法要大 D 完全混合法克服了普通曝气池不耐冲击负荷的缺点 3. 不属于推流式的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是() A 渐减曝气法 B 多点进水法 C 吸附再生法 D 延时曝气法 4. 下列哪一项不是污泥的处理方法() A 高速消化法 B 厌氧接触法 C 好氧消化法 D 湿式氧化法 5. 生物法主要用于() A 一级处理 B 二级处理 C 深度处理 D 特种处理 6. 石灰法除氮投加的石灰一般是() A CaO B Ca(OH)2 C CaCO3 D Ca(HCO3)2 7.某曝气池的污泥沉降比为25%,MLSS浓度为2000mg/L,污泥体积指数为:() A 25 B 100 C 125 D 150 8. 关于氧垂曲线,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受污点即亏氧量最大点 B 曲线下降阶段耗氧速率>复氧速率 C 曲线上升阶段耗氧速率<复氧速率 D 曲线末端溶解氧恢复到初始状态 9. 关于生物法除氮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先硝化再反硝化 B硝化菌是好氧自养菌,反硝化菌是厌氧异养菌 C硝化要有足够的碱度,反硝化碱度不能太高 D 硝化要维持足够的DO,反硝化可以低氧也可以无氧 10. 关于反硝化不需要的条件是()A 以有机碳为C源 B 有足够的碱度 C 缺氧 D 0-50℃ 二 填空题(6分) 1. 曝气方法可分为_和_二大类。 2. 二次沉淀池的设计必须同时考虑_和_。 3. 污泥脱水方法有_和_。 三 简答题 1.试说明活性污泥法处理水中BOD的组成,并说明它们各代表何种处理构筑物的功能作用。 2.厌氧生物处理的对象是什么?可达到什么目的? 3.在水处理实践中,应当考虑哪些因素选择适宜的氧化剂或还原剂? 四 计算题 某地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水量20000m3/d,原水BOD5为300mg/L,初次沉淀池BOD5去除率为30%,要求处理后出水的BOD5为20mg/L。a=0.5,b=0.06,θc=10d, MLVSS=3500mg/L,试确定曝气池容积及剩余污泥量 固体废物管理部分(30分) 简答题 1.试用人类物质利用生态化的观点,分析比较废纸焚烧发电与回收造纸的优劣。 2.分析为何作建材利用是许多原材料生产行业所生产废物的主要综合利用途径。 3. 举例说明一些典型类别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的集成工艺。 附 模拟3参考答案 普化 一.C、B、C、D、C、C、C、D、C、C、D、C、D、B、B、D、B、A、D、D 二.1.数量,本性,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降低,渗透压 2. 强酸,弱碱 3. +2,4 4. 阳极 5. Kw / Ka 6. 增大,减小,增大 7. 外轨 8. 三角形 9. S 10.饱和性,方向性 三:1. 答:在碰撞理论中,活化能指能发生有效碰撞的活化分子组所具有的最低能量的NA倍,NA是阿佛加德罗常数。在过滤太理论中,活化能体现着一种能量差,即反应物和活化配合物之间的能量差。 四:1. 解:(1)Pt | Fe2+(1mol·L-1) , Fe3+(0.0001mol·L-1) || I-(0.0001 mol·L-1 ),I2(s) | Pt 设右边为正极,左边为负极 E = j (+) -j (-) = φ#(I2/I-) + 0.0592lg -j#(Fe3+/Fe2+)-0.0592 lg = 0.535-0.771+0.0592lg =0.238V > 0 ∴假设正确,电池反应式为 I2 + 2Fe2+ = 2I- + 2Fe3+ 2. 解:(1) 根据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298K时反应的标准Gibbs自由能变为: △rGΘm (298K) =△rHΘm (298K)-T△rSΘm (298K) = ﹣133kJ·mol-1 - 298.15K×(﹣424)×10-3 kJ·mol-1 K-1 =﹣6.58kJ·mol-1>0 正向反应自发。 (2) 因△rHΘm 、△rSΘm随温度变化不大,标准态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rGΘm (T)=△rHΘm (T)-T△rSΘm (T)≈△rHΘm (298K)-T△rSΘm (298K) >0 则 T>﹣133 kJ·mol-1/(﹣424) ×10-3 kJ·mol-1 K-1=314K 反应不再自发进行,故最高反应温度为314K。 3. 解: AgI(s)––Ag+(aq)+I-(aq) 平衡时 cB/ c x x K (AgI) = [c (Ag+)/ c [c (I-)/ c ] = x2 x2=8.3×10-17 x=9.1×10-9 -1-9-1-6-1 S1 (AgI) = 234.77g·mol×9.1×10 mol·L =2.1×10 g·L (2) AgI (s)––Ag+(aq) + I-(aq) 平衡时 CB/ c x 0.0010+ x K (AgI) = x(0.0010+x)= 8.3×10-17 0010+x≈0.0010, x=8.3×10-14 S2 (AgI) = 234.77g·mol-1×8.3×10-14 mol·L-1 =1.9×10-11 g·L-1 水污染控制部分 一. B、B、D、B、B、A、C、A、B、B 二. 1.过滤法,离心法 2.澄清,浓缩 3.鼓风曝气,机械曝气 三. 1. 答:(1)为溶解性的BOD5,(2)非溶解性的BOD5。溶解性的BOD5来自生物处理后残存的溶解有机物,它表示了曝气池运行效果,非溶解性的BOD5来源于二次沉淀池中的微生物悬浮性固体,它表示了二次沉淀池中固液分离的效果。 2. 答:(1)对水中特定的杂志有良好的氧化还原作用。(2)反应后的生成物应当无害,不需要二次处理;(3)价格合理,易得;(4)常温下反应迅速,不需加热,(5)反应时所需要pH值不太高或不太低。 3. 答:对象为:(1)有机污泥;(2)高浓度有机废水;(3)生物质。通过厌氧处理后,(1)可达到杀菌灭卵、防蝇除臭的作用,(2)可去除污泥、废水中大量有机物,防止对水体的污染,(3)在厌氧发酵的同时可获得可观的生物能-沼气(4)通过厌氧发酵,固体量可减少约1/2,并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四.解:(1)30%=(300-L2)/300 则L2=210mg/L 故曝气池进水BOD5浓度为210mg/L 则曝气池容积V=aQ(L0-Le)/Xv(1/θc +b)=0.5×(210-20)×20000/[3500(0.1+0.06)]=3393m3 (2) X=XvV/θc =3500×10-3/10×3393=1187.55(KgVSS/d) 固体废物管理部分 1. 答:了解书上290页到297页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过程,能理解并通过自己的语言简洁表述既可。 2. 答:法律、经济、距离法则 3. 答:根据物质利用生态化的观点,两者都符合生态化,但根据距离法则,回收造纸的优势更多,由于树木本身的生长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回收造纸资源回用,与焚烧比起来,循环的途径和时间都很短,更符合物质利用的生态化。 固体污染物:水中以固体形态存在的污染物,其存在形态包括悬浮状态、胶体状态和溶解状态三种。 悬浮物:粒径在1nm以下,主要以低分子或离子状态存在的固体物质。 浊 度:水中含有泥土、粉砂、微细有机物、无机物、浮游生物等悬浮物和胶体物都可以使水质变的浑浊而呈现一定浊度,水质分析中规定:1L水中含有1mgSiO2所构成的浊度为一个标准浊度单位,简称1度。 色泽和色度:色泽是废水中的颜色种类,通常用文字描述。色度是指废水所呈现的颜色深浅程度。色度的两种表示方法:①铂钴标准比色法:规定在1L水中含有Pt1mg及Co0.5mg所产生的颜色深浅为1度。②稀释倍数法:将废水按一定的稀释倍数,用水稀释到接近无色时的稀释倍数。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温度、时间都一定的条件下,微生物在分解、氧化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氧量,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和重铬酸钾。 总需氧量TOD:是指在特殊的燃烧器中,以铂为催化剂,在900度温度下使一定量水样汽化,其中有机物燃烧,再测定气体载体中氧的减少量,作为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要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用燃烧法测定水样中总有机碳元素量,来反映水中有机物总量。 有机氮:是反映水中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含氮有机物总量的一个水质指标。可逐步分解为NH4+、NH3、NO3-、NO2-等形态,NH4+、NH3 为氨氮,NO2-为亚硝酸氮,NO3-为硝酸氮。总氮TN:是一个包括从有机氮到硝酸氮等全部含量的水质指标。 废水的分类:①根据废水来源:分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②根据废水中主要成分:有机废水、无机废水、综合废水; ③根据废水中的酸碱性:酸性废水、碱性废水、中性废水。 ④根据产生废水的工业部门或生产工艺:焦化、造纸、电镀、化工、印染、农药及冷却废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质:①固体污染物②有机污染物③油类污染物④有毒污染物(无机化学毒物、有机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⑤生物污染物⑥酸碱污染物⑦营养物质污染物⑧感官污染物⑨热污染。 废水处理方法及各自特点: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①物理处理法: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回收废水中不溶解的悬浮状态污染物的方法,可分为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及筛滤截留法。属于重力分离法的处理单元有沉淀、上浮等,相应的处理设备是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气浮池及其附属装置等。离心分离法有离心分离机和水旋分离器等。筛滤截留法有栅筛截留和过滤两种处理单元,设备有格栅和筛网、砂滤池和微孔滤机等。 以热交换原理为基础的处理方法有蒸发、结晶等。 ②化学处理法:通过化学反应和传质作用来分离、去除废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污染物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以投加药剂产生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处理单元有混凝、中和、氧化还原等;以传质作用为基础的处理单元(物理化学处理法)有萃取、汽提、吹脱、吸附、离子交换以及电渗析和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等。 ③生物处理法: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呈溶解、胶体以及悬浮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的方法。根据微生物的不同,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消化池处理高浓度有机废 水和污泥)。 城市废水处理的典型流程及各部分的作用:①一级处理:主要处理对象是较大的悬浮物。截流于沉淀池的污泥可进行污泥消化或其他处理,出水可排放于水体或用于污水灌溉。②二级处理:对出水水质要求更高时,再进行生物化学法处理,主要处理对象是有机物,并进一步降低悬浮物含量。③三级处理和高级处理:出水水质更高时,在二级处理后进行三级处理。主要对象是营养物质(N、P)及其他溶解物质和微量杂质,采用的方法有吸附、吹脱和超滤。有时目的不是为了排放,而是为了直接回用,处理对象还包括去除废水中的细小悬浮物,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微生物和盐分等,采用的方法可能有吸附、离子交换、反渗透、消毒等。三级处理前必须有一、二级处理,强调顺序性,而高级处理强调处理深度。 沉淀类型:①自由沉淀:废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而且不具有凝聚的性能,在沉淀过程中,固体颗粒不改变形状,也不互相粘合,各自独立地完成沉淀过程。(沉砂池和初沉池的初期沉淀) ②凝聚沉淀:废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也不高,但具有凝聚的性能,在沉淀的过程中,互相粘合,结合成为较大的絮凝体,其沉淀速度是变化的。(在初沉池后期和二沉池初期) ③集团沉淀(成层沉淀):当废水中悬浮颗粒的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每个颗粒的沉淀将受到其周围颗粒的干扰,沉速有所降低,如浓度进一步提高,颗粒间的干涉影响加剧,沉速大的颗粒也不不能超过沉速小的颗粒,在聚合力的作用下,颗粒群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各自保持相对不变的位置,共同下沉。液体与颗粒群之间形成清晰的界面。沉淀的过程实际就是这个界面下降的过程。(活性污泥在二沉池的后期沉淀) ④压缩沉淀:此时浓度很高,固体颗粒互相接触,互相支承,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下层颗粒间隙的液体被挤出界面,固体颗粒群被浓缩。(活性污泥在二沉池污泥斗中和浓缩池中的浓缩) 颗粒的沉降速度:依据斯托克斯公式得出。 沉淀池的表面负荷:Q/A: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一般称之为表面负荷,以q表示。(数值上与颗粒沉速)思远福大考研网 曝气沉砂池:是一长形渠道,沿渠壁一侧的整个长度方向,距池底20-80cm处安设曝气装置,在其下部设集砂斗,池底有I=0.1-0.2的坡度,以保证砂粒滑入。由于曝气作用,废水中有机颗粒经常处于悬浮状态,砂粒互相摩擦并承受曝气的剪切力,砂粒上附着的有机污染物能够去除,有利于取得较为纯净的砂粒。 自由沉降总去除率试验的方法及总去除率的确定:将已测定过悬浮物含量的废水搅拌均匀后,同时注入数个沉淀管中,经t1时间后,从第一个沉淀管高h处取出一定数量的废水,同样,经过t2、t3、t4。。。t5时间后,相应地从第2、3、4。。。n个沉淀管中同一高度处取出同样数量的水样,测定其中悬浮物含量分别为c1\\c2\\c3。。。cn。沉淀率为E=c0-ct/c0,悬浮物经t时间的沉速为u0=h/t。以沉速为横坐标,以沉淀率为纵坐标,能够绘出“沉速-沉淀率”关系曲线。 理想沉淀池的工作过程分析:假定条件为:①池内废水按水平方向流动,从入口到出口,颗粒水平分布均匀,每个颗粒都按水平流速v流动;②悬浮颗粒在整个水深均匀分布,其水平分速等于废水的水平流速v,每个颗粒的沉速固定不变;③颗粒一经沉淀就不再上浮。沉淀池内分流入区、流出区、沉淀区和污泥区 四部分。 沉淀池溢流率和颗粒沉降速度的关系: 沉淀池的分类及各自的水流特点:平流式(一端流入,按水平方向在池内流动,从另一端溢出)、辐流式(从中心进入,沉淀后废水从池周溢出,水平流动)、竖流式(从池中央下部进入,由下向上流动,沉淀后废水从池面和池边溢出) 斜管沉淀池增强沉淀效果的原理和具体方法:原理是理想沉淀池:在理想条件下,分隔成n层的沉淀池,理论上其过水能力为原池的n倍。具体方法:将水平隔层改为与水平面倾斜成一定角度的斜面,构成斜板或斜管。 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由于曝气作用,废水中有机颗粒经常处于悬浮状态,砂粒互相摩擦并承受曝气的剪切力,砂粒上附着的有机污染物能够去除,有利于取得较为纯净的砂粒。 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制成的金属框架,斜置在废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泵站集水池的进口处,用以截阻大块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 慢速滤池快速滤池高速滤池 过滤速度:关闭进水阀门后立即开始记录时间直至滤池水位下降到排水口附近时止,并记下水位下降高度。下降高度与滤池水位下降所用的时间即为过滤速度。 反冲洗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滤料面积上所通过的冲洗水量。(L/m2.s) 滤料的不均匀系数:(滤料的级配)是指滤料中粒径不同的颗粒所占的比例,K80表示:K80=d80/d10 过滤周期:两次反冲洗的时间间隔称为过滤周期;从反冲洗开始到发洗结束的时间间隔称为反洗历时。 滤池的过滤作用机理:①机械隔滤作用:滤料层由大小不同的滤料颗粒组成,其间有很多孔隙,废水流经时,比孔隙大的被截留在孔隙中,于是孔隙越来越小,以后进入的较小悬浮颗粒也被截留下来,使废水得到净化。②吸附、接触凝聚作用:废水流经滤料层的过程中,要经过弯弯曲曲的水流孔道,悬浮颗粒与滤料的接触机会很多,在接触的时候,由于相互分子间的作用力结果,出现吸附和接触凝聚作用,尤其是过滤前加了絮凝剂时,接触凝聚作用更为突出,滤料颗粒越小,吸附和接触凝聚作用的效果越好。滤池的结构和分类: 分类:①按滤速大小:慢滤池、快滤池、高速滤池;②按水流过滤层的方向:上向流、下向流、双向流;③按滤料种类:砂滤池、煤滤池、煤-砂滤池;④按滤料层数:单层滤料、双层滤料、多层滤料;⑤按水流性质:压力滤池和重力滤池;⑥按进出水及反冲洗水的供给和排出方式:普通快滤池、虹吸滤池和无阀滤池。 结构:滤池外部由滤池池体、进水管、出水管、冲洗水管、冲洗水排出管等管道及其附件组成;滤池内部由冲洗水排出槽、进水渠、滤料层、垫料层(承托层)、排水系统组成。 普通快速滤池的工作过程:过滤-反冲洗两个过程交替进行。滤池进水时,废水自进水管经进水渠、排水槽分配入滤池,废水在池内自上而下穿过滤料层、垫料层,由排水系统收集,并经出水管排出。工作期间滤池处于全浸没状态。反冲洗时,关闭进水管及出水管,开启排水阀及反冲洗进水管,反冲洗水自下而上通过排水系统、垫料层、滤料层,并由排水槽收集,经进水渠内的排水管排走。 对滤料的要求和滤层的结构:对滤料的要求:①滤料的粒径较大、物理强度较高、抗腐蚀性较强,而且成本较低;②抗冲击负荷的能力较强。 滤层的结构: 快速滤池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①气阻:滤料层内积聚了大量空气,特别是当滤料层内出现负水头时,这部分滤料层内呈现真空状态,使水中的溶解气体逸出并积聚在滤层中,以致滤水量显著减少。冲洗时,气泡会冲出滤层表面,因而出现大量空气,它是形成滤料层裂缝、水质恶化的原因。这中现象叫气阻或气闭。解决办法:可增高滤料层上的水深。在池深已定的情况下,可采取调换表面层滤料,增大滤料粒径的方法。有时可适当加大滤速促使整个滤料层内积污比较严重。 ②结泥球:由于长时间冲洗不净,使滤料层内逐渐累积胶质状污泥并相互粘结。污泥主要成分是有机物,严重时会腐化发臭。解决办法:①改善冲洗:检查冲洗时滤层膨胀程度和冲洗废水的排出情况。适当调整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另外,还需检查配水系统,有条件时另加表面冲洗装置或压缩空气辅助冲洗。②已结泥球的滤池排除方法:a、翻池人工清洗,并检查承托层是否移动和配水系统是否堵塞;b、滤池反冲洗后暂停使用,然后保留滤料面上水深20-30cm,加氯浸泡12h,以后再进行反冲洗。(加氯量:漂白粉1kg/m2,液氯0.3kg/m2)③跑砂漏砂:由于冲洗强度过大或滤料级配不当,反冲洗冲走大量滤料;冲洗水分配不均匀,承托层会发生移动,促使冲洗水分布更不均匀,最后某一部分承托层被掏空,以至滤料通过配水系统流失。解决办法:检查配水系统,并适当调整冲洗强度。 均量池:均化水量的调节池。 均质池:均化水质的调节池。 调节的目的:均化水质或水量。 均量池的结构:P63。 异程式均质池的工作原理:常水位、重力流---沉淀池中每一质点流程由短到长,都不相同,再结合进出水槽的配合布置,使前后时程的水得以相互混合,取得随机均质的效果。 碱性废水:碱含量大于1%-3%的高浓度含碱废水,称为废碱液。 酸性废水:酸含量大于3%-5%的高浓度含酸废水,称为废酸液。 普通中和滤池:为固定床,水的流向分平流式和竖流式(又分升流式和降流式),滤料粒径一般为30-50mm,不得混有粉料杂质,当废水中含有可能堵塞滤料的物质时,应进行预处理,过滤速度一般不大于5m/h,接触时间不小于10min,滤床厚度一般为1-1.5m。 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水流由下向上流动,流速高达30-70m/h,再加上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作用,使滤料互相碰撞摩擦,表面不断更新,因此中和效果较好。 中和的目的:酸碱中和,以废治废。 投药中和与过滤中和的原理和适用条件:投药中和原理、适用条件:如石灰乳法是将石灰消解成石灰乳后投加,由于Ca(OH)2对废水中的杂质具有凝聚作用,因此适用于含杂质多的酸性废水。 过滤中和的原理和适用条件:是指废水通过具有中和能力的滤料进行中和反应。适用于含硫酸浓度大于2-3mg/L并生成易溶盐的各种酸性废水的中和处理。 普通中和滤池和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的优缺点:P74 混凝:通常把双电层作用而使胶体颗粒相互凝结过程的凝聚和通过高分子聚合物的吸附架桥作用而使胶体颗粒相互粘结过程的凝聚,总称为混凝。 双电层:胶核表面拥有一层离子,成为电位离子,电位离子层通过静电作用,把溶液中电荷相反的离子吸引到胶核周围,被吸引的离子称为反离子,它们的电荷总量与电位离子的相等而符号相反。这样,在胶核周围介质的相间界面区域就形成所谓双电层。 胶体颗粒的脱稳:要使胶体颗粒沉降就必须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促使胶体颗粒互相接触,成为较大的颗粒,关键在于减少胶体的带电量。这可以通过压缩扩散层厚度,降低ξ电位来达到。这个过程就叫做胶体颗粒的脱稳作用。 混凝剂:能够使水中的胶体颗粒互相粘结和聚结的物质称为混凝剂。 碱式氯化铝:(PAC)是一种多价电解质,能显著降低水中粘土类杂质的胶体电荷。分子量大,吸附能力强,具有优良的凝聚能力,形成的混凝体较大,凝聚沉淀性能优于其他混凝剂。 助凝剂:废水混凝处理中,采用单一的混凝剂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投加辅助药剂来提高混凝效果,投加的辅助药剂即为助凝剂。 澄清池:用于混凝处理的一类设备,在其内可同时完成混合、反应、沉淀分离等过程。 混凝的原理:双电层作用(低分子电解质对胶体微粒产生电中和以引起胶体微粒凝聚)和化学架桥作用(胶体微粒对高分子物质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各微粒依靠高分子的连接作用构成某种聚集体,结合成为絮状物)。 胶体脱稳的机理:要使胶体颗粒沉降就必须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促使胶体颗粒互相接触,成为较大的颗粒,关键在于减少胶体的带电量。这可以通过压缩扩散层厚度,降低ξ电位来达到。 影响混凝的因素:a、PH值。B、温度(35-40最佳)c、药剂种类和投加量;d、搅拌:适当。 混凝剂的分类及大致的应用范围:无机类和有机类。 混凝过程的阶段及各阶段的作用;投药、混合、反应及沉淀分离。混合阶段作用是将药剂迅速、均匀地分配到废水中各个部分,以压缩废水中胶体颗粒的双电层,降低或消除颗粒的稳定性,使这些颗粒能互相聚集成绒粒。反应阶段作用是促使失去稳定的胶体粒子碰撞结大,成为可见的矾花绒粒。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原水的动能,在水射器的作用下,将池中的活性泥渣吸入和原水充分混合,从而加强了水中固体颗粒间的接触和吸附作用,形成良好的絮凝体,加速沉淀速度,使水得到澄清。 物理吸附: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通过分子间力产生的吸附称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发生由化学键力引起的吸附称化学吸附。 离子交换吸附: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发生由静电引力引起的吸附称离子交换吸附。 吸附平衡:如果吸附过程是可逆的,当废水和吸附剂充分接触后,一方面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另一方面一部分已被吸附的吸附质由于热运动的结果,能够脱离吸附剂的表面,又回到液相中去,前者为吸附,后者为解吸,当两者速度相 等时,即单位时间吸附数量等于解吸数量时,则吸附质在液相中的浓度和吸附剂表面上的浓度都不再改变而达到吸附平衡。 吸附容量:指单位重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吸附质的重量。 吸附剂:具有吸附能力的多孔性固体物质。 吸附质:废水中被吸附的物质。 静态吸附操作:废水在不流动的情况下进行的吸附操作。 动态吸附操作:废水在流动条件下进行的吸附操作。 吸附的分类和各自的特点:物理、化学、离子交换。 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吸附剂的性质、吸附质的性质和吸附过程的操作条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