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蒙古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一)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内蒙古对外贸易开始于1947年,但迅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改革开放30年来,内蒙古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由1978年的1552万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19.39亿美元,33年间增长了约768倍。期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2000年,为贸易顺差阶段,顺差额由1978年的500万美元提高到2000年774万美元;第二个阶段是2001-2011年,为贸易逆差阶段,逆差额由2001年的2.7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25.7亿美元。 (二)商品结构逐渐优化
改革开放前,内蒙古自治区出口产品中粮油、土畜产品占70%以上,另外还有少量的矿砂及少量的工业品及中药材。改革开放30年来,内蒙古出口商品已达到700多种,出口商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出口产品已由粮油、土畜、皮革等初级产品发展到深加工的粮油产品、纺织服装、五金、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等制成品;制成品贸易中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的进出口增长迅速。以2011年为例,全区机电产品进出口额为15.46亿美元,同比增长53 %,占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3%;全区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为3.88亿美元,同比增长30%,占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
(三)以口岸为依托的边境贸易发展迅速
内蒙古边境线长、口岸多,有发展边境贸易的独特优势。内蒙古边境贸易始于1948年,但因政治因素,曾一度中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特别是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政策以来,内蒙古与俄蒙的边境贸易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呈现出直线上升的发展态势。2011年,内蒙古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46.58亿美元,同比增长39.2%,占全区对外贸易总额的39%,占全国边境贸易额的13%。其中出口主要以日用消费品、建材、果蔬类、家电等为主,进口主要是煤炭、铁矿砂、锌矿砂、木材等资源类产品。
(四)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成为内蒙古对外贸易的主力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类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在内蒙古对外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1年,全区民营企业对外贸易额73.4亿美元,占全区对外贸易总额的61.5%。全区外资企业对外贸易额24.6亿美元,占全区对外贸易总额的20.6%,比2010年提升了2.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了53%,高出全区进出口增速13.9个百分点,对全区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26.4%,体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五)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发展初具规模
依托口岸优势,内蒙古大力发展口岸货运、客运和边境旅游,口岸货运量及客运量逐年提升,边境旅游业快速发展;同时边民互市贸易发展也带动了口岸城市旅游业的兴起,使我区旅游、运输等项目已初具规模,成为我区服务贸易发展的主体项目之一。2011年全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4.2亿美元,同比增长31.1%,其中出口7.9亿美元,同比增长14.5%,进口6.4亿美元,同比增长60%,贸易顺差1.5亿美元。2012年第一季度,内蒙古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达到3.7亿美元,同比增长37.1%,占全国服务贸易比重为0.4%,其中旅游服务贸易总额为16773.6万美元,运输业贸易总额达到7301.4万美元,另外为其他商业服务。 内蒙古对外贸易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其贸易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性问题亦日益突出。
二、内蒙古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一)贸易结构不平衡
内蒙古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表现在诸多方面,既表现在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也表现为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内部结构的不平衡。
1.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协调。内蒙古对外贸易发展以货物贸易为主,2011年货物贸易总额为119.39亿美元,同期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14.2亿美元,服务贸易发展严重滞后。
2. 货物贸易内部结构不平衡。(1)纺织服装、矿产品、化工、农畜产品等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仍是我区出口的主要商品,出口额占到全区出口总额的80%以上。(2)高新技术产品及机电产品出口增速虽高,但占比较低。2011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2.94亿美元,占全区外贸出口总额的7%,占全国贸易总额仅为0.05%,全区机电产品出口额为8.56亿美元,占全区外贸出口总额的1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贸易结构亟待进一步优化。(3)资源类产品是我区进口的主要商品,而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和生活消费品进口占比相对偏小。2011年,全年进口煤炭1840万吨,增长38.9%;进口原木777.5万立方米,增长7.5%;进口铁矿砂798.2万吨,增长34.2%;进口铜矿砂11.2万吨,增长57.8%;进口锯材395.3万立方米,增长37.5%。各项产品进口额约占全区进口总额的70%。
3. 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平衡。内蒙古传统的服务贸易项目中如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等方面发展迅速,但包含着智力因素的一些服务项目发展缓慢。以2012年第一季度服务贸易发展数据为例,内蒙古3.7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中,其中运输、旅游及其他商业服务贸易额达到3.11亿美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84%,而包含智力因素的服务项目如保险、金融、电影及影像制品出口额为零。智力型服务贸易项目发展滞后,不仅影响了服务贸易自身的发展水平,也影响了货物贸易的发展。
(二)进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逆差成为常态
自2001年以来,内蒙古对外贸易始终处于逆差,且呈现不断扩大的发展态势,至2011年,全年逆差额高达25.7亿美元。2012年以来,内蒙古对外贸易额及出口额出现了下滑。1-7月份,进出口总额66.75亿美元,同比下降1%,其中出口23.66亿美元,同比下降12.4%,进口43.09亿美元,同比增长6.7%,贸易逆差额19.43亿美元,而去年同期贸易逆差额仅为13.44亿美元,逆差额不断扩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